⑴ 旅遊有年齡限制嗎
但現實生活中,畢竟不只有我這一種人存在。年齡尚小的孩子,步入晚年的老人,更多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彷彿都在按照這樣一條道路進行著:小的時候經濟不獨立,年輕時忙著加班掙錢,成家了又要養家糊口,老來清閑卻也沒有那個體力再走南闖北。辛勞了一輩子,到頭來連一次假期都沒給自己好好放過。既然前半生已成定數,那攻略君是絕對不想讓自己的後半輩子還這么渾渾噩噩忙忙碌碌的過下去的。不過一想到這兒,攻略君就不禁問自己——年齡真的不會限制旅行嗎?
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時,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旅行會受到年齡的限制。就比如幼兒時期沒有學業的束縛,可以跟隨父母四處旅遊,但那時年齡太小,即使去過很多風景名勝的地方,吃過各地特色美食,能留在我們腦海里的記憶也是模糊不清甚至根本不記得的。又或者是沒有成年的少年時代,大部分人都還在讀書,沒有收入來源,需要父母和家庭的經濟支撐與保障照顧才能生存生活,此時的我們沒有絕對的自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監護人的照料。如果這時你提出,想要出去走走看看外面大千世界的話,沒有家長的允許與支持,將會很難實現。
而等到退休的年齡,本以為是人生最清閑的時刻,想要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遊山玩水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身體早已不似年輕時那麼的強壯了,有些刺激好玩的項目玩不了,經不起折騰不說,就連出遠門也要去離醫院近的地方,以防身體發生不適時,沒有辦法及時就醫。
這么一想,旅遊還真的和年齡息息相關啊!不服老是不行的
年齡也許會在出遊方式、旅行目的地等方面限制你,但它卻不是不可打破的。誰沒有一顆愛玩的心呢?相信你自己,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做到的。就像很多人一門心思想要去西藏一樣,除了嚮往雪域高原的美景,有一部分人還會考慮到年齡的問題,想趁著身體素質好,人在壯年的時候挑戰一下高原環境,即使會有不適反應也可以靠著年輕的身體快速恢復過來。
雖然西藏的海拔很高,但普通人進入高原之後兩至三天就可很好適應過來,即使是未成年的小孩子,或是上了年紀的花甲老人,也都能夠緩慢的適應過來。不過即使是這樣,攻略君還是不建議年齡過小或過高的人進藏,畢竟身體機能不同,安全還使要放在首位的。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美景我們還沒來得及看,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我們能夠早點出發,不要等到沒有條件、身體不允許的時候才後悔:為什麼當初有能力說走就走的時候,自己選擇安逸了呢?
⑵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陪八旬老母游中國記
這些天,一段「陪87歲老母親環游中國」的小視頻在抖音上小火了一把。定睛一看,原來是一輛川A牌照的CR-V。於是,在成都的我們順藤摸瓜,找到了這位車主。
4月的時節,疫情逐漸淡去,街頭人群熙攘。63歲的王強大哥初見到我們,一臉敦厚又透著純真:「其實也沒得啥子,就是想陪哈老太太嘛,她喜歡出去耍。開著車陪,比在屋裡頭陪有意思些。」
王強告訴我們,等到疫情過去,只要身體允許,他和母親的環游計劃就會繼續。說到這里,他深深的嘆了口氣:「今年春節我的孫子出生,我也成了爺爺。我時常想『如果父親還在,今年已經93歲了,含飴弄孫、四世同堂他該有多開心』。不過,如今能陪著母親到處走走看看,我也很知足了。」
四三說
最近常常聽到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戀人之間需要陪伴,親人之間也不例外。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的年代,陪伴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因為無法陪伴,我們往往把親情轉嫁到物質上,來實現心理的慰藉。但我們都很明白,陪在身邊,才是無法替代的感受。
王強大哥以一種令我們羨慕的方式實現了對母親的陪伴,和對父親的告慰。就像他那直白又醒目的車貼——「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兩代人之間的情感共鳴並不在於物質生活有多麼豐富,而是我們有多少時間能互相陪伴,一起度過。是的,陪伴就是真正能讓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愛人,我們的孩子感到心安,感到滿足,感到幸福的方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桂林哪些旅遊景點本地人免費
憑身份證:
穿山、南溪山、西山、虞山、黑山苗圃都是免費的。
另外,市民票市內公園基本上都可以用。只有幾個除外,但都有市民票的講法。比門市價稍便宜點。
⑷ 90歲患癌老人放棄治療去旅行,如果是你,你會放棄治療嗎
當然會放棄治療,畢竟年歲已高,花昂貴的金額在病床上躺著過完餘生,不如用治療的這些錢出去看看世界。
在我老的時候,被查出來患了絕症,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會拒絕在醫院治療,不想到死還在醫院受罪,而且還要花很多的錢,讓兒女們都日夜不分的照顧我。
我希望我可以拿著需要在醫院里治療的這些錢,帶著兒女一起去旅遊。就去周圍城市也好,出國也罷,去我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沒有看過的風景,能給我的生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那女陪著我在病床上面,不讓他們陪著我一起快樂的遊玩。
我手腳不好可以,雇一個護士跟著我們,這樣以防發生意外,給我和家人一個安全的保障。 我會把我剩餘的財產存起來,留給兒女。也許會分一部分出來給孤兒院或者敬老院,只要我有足夠的錢,我會拿出來做公益的,幫助那些與我同病相憐的人,或者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
看多了在醫院里去世的老人,有的悲,有的喜。有許多老人年輕時候的夢想就隨著他們離去而消失了,我不想這樣。我希望我可以到老的時候把年輕時候未完成的夢想,未走過的路走一遍。不想給自己留下太多遺憾。
在我被查出得癌症的時候,如果我還能動,我一定會出去旅遊,如果不能動了,那幹嘛還要治療呢,在家多陪陪兒女,看看他們的笑容,這樣就足夠了。
⑸ 《奶奶強盜圈》中的奶奶們本為花甲老人,為何成了銀行劫犯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奶奶強盜團》情同姐妹的三人同甘苦共患難的經歷在電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青春終將逝去,隨著帶走的也有年輕的拼勁兒,歲月的流逝使得原先躁動的火逐漸熄滅,很少有人像片中三位風燭殘年的老奶奶一樣能有這樣的魄力。夢想就是要堅持才會感動別人,打動自己,即使陷入無奈,不能成功也得要拼一次。
為了夢想堅定不移,在現實的跌跌撞撞里依然不放棄,這便是逝去青春里殘留的最美好。青春不常在,但夢常在。
⑹ 諾貝爾獎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雖然於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聖雷莫,但這並不是說,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間,他已經安於已得的名譽,或者只是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休養 地消磨時間。這不是他的品性。從他在那裡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進 行的沒完沒了的奔走,即使現在也不能讓他平靜下來。他訪問了他的工廠和公司所在的幾個 歐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佔了他出訪次數的一半,並且他在那裡逗留得最久。盡管法國政 府和報刊對他進行過迫害,他同這座首都仍然有著很多聯系。他盡可能地避免卷進政治和商 業糾紛,但是如果一旦陷入這些糾紛中去了,他也無所畏懼,並且很快地用嘴和筆來進行斗 爭。如果他認為事情不對頭地威脅到干擾他的研究工作時,他還有一手消遁的決竅。他用舊 了的能夠捲起來的筆記本和信箋,他自己設計的自來水筆,這在當時肯定是獨一無二的新玩 藝兒,以及一隻特製的手提箱,所有這些東西,都曾伴隨他旅行,並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車、 輪船和旅館的房間里,也都要埋頭於工作。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國政府和炸葯龔斷當局演奏的那場對那種遠非無煙的炸葯 進行政治宣傳的插曲,已經沉靜下來了。巴布和巴拿馬丑聞的時代已經消逝,使人煩惱的線 狀無煙炸葯訴訟案也完結了。這位發明家的巨大商業事務有利地發展著,並且帶來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總經理們和獨立經營的公司與卡特爾,分擔了他肩上的許多沉重工作,特別是現 在,他已辭掉了所有董事會的職務。 這位以聖雷莫為大本營的花甲老人,已經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雖然 感到勞累,他卻仍然認為還有很多事情在等待著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決的有興趣的問題, 給了他堅持工作的力量。他在這個時候曾經說過:「我斷斷續續地工作著。有時我感到孤 戚,然後接著再干。我常常是那樣工作著,但對於那些我覺得最後必將成功的事情。我會始 終抓住不放。」這就是典型的諾貝爾。
這位發明家信任的喬治·費倫巴克,被看作是在多產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論的化學家,他不願意離開他的故鄉。因此,諾貝爾允許他領取退休金離職;他又聘請了英國人 休·貝克特,作為新的實驗室首席化學家;他的這座實驗室,建立在聖雷莫別墅的大花園里,是用最新的德國儀器裝備起來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還聘請了二十三歲的瑞典炸葯化學家拉格納·索爾曼(1870— 1948),他是剛剛離開美國的技術工作崗位回來的。實踐證明,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爾曼 這位天才,謙虛而又廉潔高尚的人,不僅成為諾貝爾自己所說的:「我的幾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為他的遺囑的主要執行人。在實現這項使世界受益的異乎尋常的遺囑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勞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克服了在建立諾貝爾 基金會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這份遺囑中所包含的用來授獎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許多困難與障 礙。他還終生獻身於諾貝爾在很多方面遺留的事務工作。
諾貝爾在聖雷莫建築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碼頭,用來進行炸葯和火器試驗;他在那裡進 行了五年高度緊張的工作。諾貝爾生前沒有完成的幾項重要發明的基礎工作,就是在那裡做 的;後來,這些發明被別人接著試驗成功,並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炸葯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葯」(瑞典注冊的首次發明專利 權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號),是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發展了的混合無煙炸葯,它就 是在這座實驗室里搞出來的。如果要徹底地講清這項發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內彈道學的技術細節;所以在這里只能簡單地說,它的目的是「增加拋射體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內部的最 大壓力;這樣做是通過在炸葯燃燒時誘導出一定加大了的遞增力,從而當拋射體在槍炮腔膛 內前進時,能夠保持住壓力,而且整個彈道作用能夠增加。這種前進的炸葯消耗來自兩個方 面:從機械方面來說,是通過在燃燒過程中炸葯小丸表層的累進增加;從而化學方面來說, 則是通過單獨的炸葯小丸,它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層次,這種多樣的層次使得內層的燃燒率更大,從而在燃燒過程中能夠增加效果。」
製造和試驗改進型炸葯,是在諾貝爾的幾座工廠里開始的,主要是於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間,在這位發明家於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實驗室進行的。 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興趣,決不是僅限於炸葯,他具有高度的想像力,這是那些真 正的發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質。他不僅有能力,而且急於將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實到自己周圍的事物上。這包括著種類繁多的科目和應用化學——電氣化學、光學、機械學和炮學、 生物學和生理學。提到的這些,還只是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象他的父親伊曼紐爾一樣,他的創造力有時竟走得遠到異想天開的地步。這通常是在一剎那間,故意這樣做的。據他的助手們說,他有時劃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與劃時代的發明設想之間的界線。當他在某個 主題方面的知識較淺薄的時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沒,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問題,當然 他就較難分清這種界線了。 隨著歲月的消逝,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將很多這些不同的想法,變成了專利發明。申請取得的發明專利權的總數字,無法准確地說出來;但在清算他的財產時搞出的那張數字接近 的登記表中,包括他在各國取得的不少於三百五十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來自一個頭腦中的令人驚佩的數字。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起,並且作為混合無煙炸葯研究的直接結果,諾貝爾自己對於火 器技術方面的興趣越來越大。據他一再對索爾曼和其他人所說的話,這個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興趣,主要是精神上的問題。與些同時,由於他天性強烈地厭惡戰爭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變成一位越來越強烈反對實際使用這些發明的人。他在這時候曾經寫道:「就我這方面來說,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槍炮、它們的附屬物和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里去,那裡是展 覽和使用它們的恰當地方。」雖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間,他的理論和試驗工作仍然在這方 面作了很多改進,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導火線,槍炮的無聲發射,金屬的淬火與焊接,拋射 體的穩定、旋轉與冷卻,它們的氣體封閉與安全,以及海上救險用的一種火箭等許多發明。
他對早年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一種想法,曾難以忘懷並且煞費過苦心,這就是試圖用 與製造炸葯緊密相連的原料,來製成橡膠、杜仲膠和皮革的代用品。他還在溶解於各種半揮 發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纖維素的基礎上,發展了各種油漆。在這些發明的試驗階段,在聖雷莫的實驗室和後來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實驗室里,發現了很多硝化纖維素的新溶劑。它們不僅對於與炸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燒溫度和腐蝕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為我們現代硝化纖 維素型號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這種油漆,現在通過例如帝國化學公司和 I·G·化學公司的許多產品,而聞名於全世界。事實上,導致生產這些東西的早期之路,幾乎肯定是被諾貝爾的專利發明指出的。
諾貝爾對早期合成橡膠製造的興趣,盡管在他生前沒能取得多少進步,卻對後來人造橡 膠和人造革的製成,無疑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初期階段感興趣的硝化纖維素的另外一個用途,是製造人造絲。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間,他曾在聖雷莫的實驗室里,與瑞典工程師斯特雷勒納特一道,進行過這方面 的試驗。他發明的洞孔極細的玻璃壓力噴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專利權。這種噴嘴,是將硝 化纖維素或賽璐珞溶液擠壓出來,然後硬化成絲狀纖維所必需的工具。它的製法,是用很細 的白金絲穿進溶液的玻璃里,冷卻之後,再用王水①將白金絲腐蝕掉。這種主意,曾被後來 的很多繼承者所發展。幾十年來曾以很多商標知名與估價的人造絲或真絲,現在已經以數不 清的形式和不斷出現的新名稱,成為一種暢銷世界的產品。
自本世紀初以來,人造絲商品便由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一些大工廠生產。諾貝爾公司是最早與它們組成卡特爾的企 業,諾貝爾曾對他的某些公司提供過設計與資金支持。
①一分濃硝酸和三分濃鹽酸的混合液,腐蝕性極強,能溶解黃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編者注 阿爾弗里德·
諾貝爾還從事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零件的試驗,並且用融合礬土試制半寶石或全寶石(剛玉石、紅寶石、藍寶石等)。所有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幫助後來有著更好設備的發明家們,解決了很多問題。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對很多發明家和工業家曾經給予支持。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幾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當他的哥哥路德維格處於俄國石油工業的困境 時,他曾提供過有效的援助;這種幫助不僅是財政方面的,而且對這項工業的技術改進,曾幾次研究出方案。鋪設從產油地到裝運港口的輸油管的首創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原油提 煉和蒸餾方面的幾項革新,以及利用石蠟照明等技術,也是基於他的專利發明試驗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發性發動機代替蒸汽機」的建議,似乎預見到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的產品能作為燃料的另外一種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利列克維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電氣 化學公司。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和工業及醫葯用化學品的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在 布胡斯擁有幾座工廠的大企業。諾貝爾對利列克維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遺囑時,他指定利氏為執行人之一。 兩位年輕的瑞典工程師,想用自己的發明來譜寫工業歷史,他們從諾貝爾那裡得到了第一筆財政支持。這兩名工程師是伯格爾·里揚斯特羅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於1875年)。
諾貝爾在談到他們時寫道:「同里揚斯特羅姆先生這種有相當能力而 又真正謙虛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資助的設計,可以提到的還有帶加快 軸的斯維自行車,以及一種大馬力蒸汽鍋爐。里揚斯特羅姆的許多發明,例如空氣預熱器、 蒸汽和燃氣渦輪、渦輪機車等,後來曾通過他的斯文斯卡渦輪機製造廠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過產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當時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輕科學家、後來成為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 院教授的約翰森找了來,讓他在巴黎的塞夫蘭實驗室里進行六個月的輸血試驗,這在當時是 諾貝爾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新技術。他在給約翰森的信里曾解釋說,他正在考慮建立一座自己 的醫學試驗研究所,並且以通常的遠見寫道:「如果此事可行,將會取得很多預想不到的結 果。」諾貝爾與約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從他母親留下的錢里拿出了五萬克朗,捐獻 給卡羅琳醫學院去建立一項「卡羅琳·安德烈特·諾貝爾基金,供各科試驗醫學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輔導這種研究之用」。當建立諾貝爾基金會和起草它的規則,以及在成立諾 貝爾醫學院的時候,都曾考慮到他的這些意見。 假如說多才多藝的諾貝爾對飛機不感興趣的話,那將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氣球駕駛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達北極的計劃提供過資助。
諾貝爾向這一計劃提供大量資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寫道:「如果安德烈到達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飛到半路,那麼,這項功績本身將是件發揚想像力的事情,並將產 生新的設想和改革。在這方面,我也要為和平的思想服務,因為每一種新的發現總要在人類 的頭腦里留下痕跡,從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傳,以便能夠在更多的頭腦里喚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這些還並不是一切。諾貝爾的特色是始終站在時代的前面,從阿爾弗里德在十九世紀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通過空中攝影來進行勘測和製作地圖也有興趣。由於 當時還沒有飛機帶著照相機上天,諾貝爾建議用氣球或飛彈來實現這一目的。
當讀到他在臨 死前四個月結索爾曼寫的一封信時,我們就好象嘗到了當代宇宙探測的滋味一樣:「……我 打算將一個帶著降落傘、照相機和小鍾表或計時引線各一件的小氣球送上天。在適當的高 度,氣球將自動地放氣或者同降落傘分開,然後,在降落傘逐漸下降時,照相機就拍下照片 來。」 他還清楚地預見到,未來的空中交通將不是通過氣球或飛船發展起來的,而是通過快速 的由推進器推進的飛機。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說,較賴特兄弟在基蒂霍克進行的第一次飛 行還要早十年,他就已經這樣寫道:「飛行真的使我感到興奮,但是,我們一定不要以為通 過氣球的手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一隻鳥高速飛行時,只要輕輕搖動它的翅膀,就能夠克 服重力。這並不是通過魔術辦到的。鳥兒能做的事,人類當然也能。我們必須有高速推進的浮筏,一隻能在三小時內從巴黎飛到聖雷莫的紅雀……」他還寫道:「自從電力及其伴隨物 發明之後,只要四分之一秒鍾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周。我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持輕蔑的 態度;而對於一個更小得多的實體,也就是原子,卻表示極大的興趣,在單獨情況下,或者 作為宇宙萬物生命細胞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式、運動和定數,都比它們應有的位置更多地佔據我的思想。」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納·索爾曼,後來在評價他在炸葯科學之外作為 一個發明家的造詣時說:「當精讀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專利發明目錄時,那些抱嚴重偏見 的人,毫無疑問將會找到很好的理由來懷疑諾貝爾的技術判斷力。在那些嚴肅的技術家和工 業家看來,他的很多思想只不過是心血來潮和異想天開而已。但是不要忘記,被現代技術家 們這樣認為的很多想法,曾被諾貝爾在實際上加以實現,並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人們也不應 該忘記,他的另外一些設想,已經被應用到與他本人當初打算不同的別的方向或領域。在他 豐富的思想方面,這位天才的發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種子那樣,一點都不吝嗇。作為一條規律,只有其中少數種子,立即得到適宜的土壤,從而發芽成長。有些則是癟皮;另外一些也許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過時間對它們不夠吉祥如意,然而,這些思想種子 能夠在幾十年、有時甚至在幾個世紀內,保持著它們的生命力。當出現改變了的條件時,它 們就會象被風吹到沃土上的種子一樣,開始發出芽來。
「此外,從歷史上看,技術的發展是以各種努力、以不同的發明家在解決問題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為條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別情況下這種工作是否能產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術和發明史目前引起了人們更大的興趣,象所有的歷史一樣,它也開拓了進步過程的 廣闊眼界,從而為現在和未來提供寶貴的指示。」 諾貝爾有一次寫道:「如果說我在一年之內有一千種設想,而其中只有一種結果是好 的,那麼,我也就滿意了。」
諾貝爾獎的由來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經濟獎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諾貝爾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該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薦候選人資格的有:先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國際性會議和組織(和平獎)。
——不得毛遂自薦。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分別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瑞典國王出席並授獎。
⑺ 諾貝爾他發明了什麼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雖然於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聖雷莫,但這並不是說,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間,他已經安於已得的名譽,或者只是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休養 地消磨時間。這不是他的品性。從他在那裡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進 行的沒完沒了的奔走,即使現在也不能讓他平靜下來。他訪問了他的工廠和公司所在的幾個 歐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佔了他出訪次數的一半,並且他在那裡逗留得最久。盡管法國政 府和報刊對他進行過迫害,他同這座首都仍然有著很多聯系。他盡可能地避免卷進政治和商 業糾紛,但是如果一旦陷入這些糾紛中去了,他也無所畏懼,並且很快地用嘴和筆來進行斗 爭。如果他認為事情不對頭地威脅到干擾他的研究工作時,他還有一手消遁的決竅。他用舊 了的能夠捲起來的筆記本和信箋,他自己設計的自來水筆,這在當時肯定是獨一無二的新玩 藝兒,以及一隻特製的手提箱,所有這些東西,都曾伴隨他旅行,並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車、 輪船和旅館的房間里,也都要埋頭於工作。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國政府和炸葯龔斷當局演奏的那場對那種遠非無煙的炸葯 進行政治宣傳的插曲,已經沉靜下來了。巴布和巴拿馬丑聞的時代已經消逝,使人煩惱的線 狀無煙炸葯訴訟案也完結了。這位發明家的巨大商業事務有利地發展著,並且帶來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總經理們和獨立經營的公司與卡特爾,分擔了他肩上的許多沉重工作,特別是現 在,他已辭掉了所有董事會的職務。 這位以聖雷莫為大本營的花甲老人,已經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雖然 感到勞累,他卻仍然認為還有很多事情在等待著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決的有興趣的問題, 給了他堅持工作的力量。他在這個時候曾經說過:「我斷斷續續地工作著。有時我感到孤 戚,然後接著再干。我常常是那樣工作著,但對於那些我覺得最後必將成功的事情。我會始 終抓住不放。」這就是典型的諾貝爾。
這位發明家信任的喬治·費倫巴克,被看作是在多產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論的化學家,他不願意離開他的故鄉。因此,諾貝爾允許他領取退休金離職;他又聘請了英國人 休·貝克特,作為新的實驗室首席化學家;他的這座實驗室,建立在聖雷莫別墅的大花園里,是用最新的德國儀器裝備起來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還聘請了二十三歲的瑞典炸葯化學家拉格納·索爾曼(1870— 1948),他是剛剛離開美國的技術工作崗位回來的。實踐證明,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爾曼 這位天才,謙虛而又廉潔高尚的人,不僅成為諾貝爾自己所說的:「我的幾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為他的遺囑的主要執行人。在實現這項使世界受益的異乎尋常的遺囑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勞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克服了在建立諾貝爾 基金會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這份遺囑中所包含的用來授獎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許多困難與障 礙。他還終生獻身於諾貝爾在很多方面遺留的事務工作。
諾貝爾在聖雷莫建築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碼頭,用來進行炸葯和火器試驗;他在那裡進 行了五年高度緊張的工作。諾貝爾生前沒有完成的幾項重要發明的基礎工作,就是在那裡做 的;後來,這些發明被別人接著試驗成功,並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炸葯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葯」(瑞典注冊的首次發明專利 權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號),是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發展了的混合無煙炸葯,它就 是在這座實驗室里搞出來的。如果要徹底地講清這項發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內彈道學的技術細節;所以在這里只能簡單地說,它的目的是「增加拋射體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內部的最 大壓力;這樣做是通過在炸葯燃燒時誘導出一定加大了的遞增力,從而當拋射體在槍炮腔膛 內前進時,能夠保持住壓力,而且整個彈道作用能夠增加。這種前進的炸葯消耗來自兩個方 面:從機械方面來說,是通過在燃燒過程中炸葯小丸表層的累進增加;從而化學方面來說, 則是通過單獨的炸葯小丸,它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層次,這種多樣的層次使得內層的燃燒率更大,從而在燃燒過程中能夠增加效果。」
製造和試驗改進型炸葯,是在諾貝爾的幾座工廠里開始的,主要是於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間,在這位發明家於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實驗室進行的。 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興趣,決不是僅限於炸葯,他具有高度的想像力,這是那些真 正的發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質。他不僅有能力,而且急於將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實到自己周圍的事物上。這包括著種類繁多的科目和應用化學——電氣化學、光學、機械學和炮學、 生物學和生理學。提到的這些,還只是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象他的父親伊曼紐爾一樣,他的創造力有時竟走得遠到異想天開的地步。這通常是在一剎那間,故意這樣做的。據他的助手們說,他有時劃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與劃時代的發明設想之間的界線。當他在某個 主題方面的知識較淺薄的時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沒,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問題,當然 他就較難分清這種界線了。 隨著歲月的消逝,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將很多這些不同的想法,變成了專利發明。申請取得的發明專利權的總數字,無法准確地說出來;但在清算他的財產時搞出的那張數字接近 的登記表中,包括他在各國取得的不少於三百五十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來自一個頭腦中的令人驚佩的數字。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起,並且作為混合無煙炸葯研究的直接結果,諾貝爾自己對於火 器技術方面的興趣越來越大。據他一再對索爾曼和其他人所說的話,這個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興趣,主要是精神上的問題。與些同時,由於他天性強烈地厭惡戰爭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變成一位越來越強烈反對實際使用這些發明的人。他在這時候曾經寫道:「就我這方面來說,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槍炮、它們的附屬物和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里去,那裡是展 覽和使用它們的恰當地方。」雖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間,他的理論和試驗工作仍然在這方 面作了很多改進,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導火線,槍炮的無聲發射,金屬的淬火與焊接,拋射 體的穩定、旋轉與冷卻,它們的氣體封閉與安全,以及海上救險用的一種火箭等許多發明。
他對早年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一種想法,曾難以忘懷並且煞費過苦心,這就是試圖用 與製造炸葯緊密相連的原料,來製成橡膠、杜仲膠和皮革的代用品。他還在溶解於各種半揮 發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纖維素的基礎上,發展了各種油漆。在這些發明的試驗階段,在聖雷莫的實驗室和後來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實驗室里,發現了很多硝化纖維素的新溶劑。它們不僅對於與炸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燒溫度和腐蝕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為我們現代硝化纖 維素型號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這種油漆,現在通過例如帝國化學公司和 I·G·化學公司的許多產品,而聞名於全世界。事實上,導致生產這些東西的早期之路,幾乎肯定是被諾貝爾的專利發明指出的。
諾貝爾對早期合成橡膠製造的興趣,盡管在他生前沒能取得多少進步,卻對後來人造橡 膠和人造革的製成,無疑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初期階段感興趣的硝化纖維素的另外一個用途,是製造人造絲。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間,他曾在聖雷莫的實驗室里,與瑞典工程師斯特雷勒納特一道,進行過這方面 的試驗。他發明的洞孔極細的玻璃壓力噴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專利權。這種噴嘴,是將硝 化纖維素或賽璐珞溶液擠壓出來,然後硬化成絲狀纖維所必需的工具。它的製法,是用很細 的白金絲穿進溶液的玻璃里,冷卻之後,再用王水①將白金絲腐蝕掉。這種主意,曾被後來 的很多繼承者所發展。幾十年來曾以很多商標知名與估價的人造絲或真絲,現在已經以數不 清的形式和不斷出現的新名稱,成為一種暢銷世界的產品。
自本世紀初以來,人造絲商品便由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一些大工廠生產。諾貝爾公司是最早與它們組成卡特爾的企 業,諾貝爾曾對他的某些公司提供過設計與資金支持。
①一分濃硝酸和三分濃鹽酸的混合液,腐蝕性極強,能溶解黃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編者注 阿爾弗里德·
諾貝爾還從事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零件的試驗,並且用融合礬土試制半寶石或全寶石(剛玉石、紅寶石、藍寶石等)。所有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幫助後來有著更好設備的發明家們,解決了很多問題。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對很多發明家和工業家曾經給予支持。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幾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當他的哥哥路德維格處於俄國石油工業的困境 時,他曾提供過有效的援助;這種幫助不僅是財政方面的,而且對這項工業的技術改進,曾幾次研究出方案。鋪設從產油地到裝運港口的輸油管的首創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原油提 煉和蒸餾方面的幾項革新,以及利用石蠟照明等技術,也是基於他的專利發明試驗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發性發動機代替蒸汽機」的建議,似乎預見到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的產品能作為燃料的另外一種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利列克維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電氣 化學公司。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和工業及醫葯用化學品的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在 布胡斯擁有幾座工廠的大企業。諾貝爾對利列克維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遺囑時,他指定利氏為執行人之一。 兩位年輕的瑞典工程師,想用自己的發明來譜寫工業歷史,他們從諾貝爾那裡得到了第一筆財政支持。這兩名工程師是伯格爾·里揚斯特羅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於1875年)。
諾貝爾在談到他們時寫道:「同里揚斯特羅姆先生這種有相當能力而 又真正謙虛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資助的設計,可以提到的還有帶加快 軸的斯維自行車,以及一種大馬力蒸汽鍋爐。里揚斯特羅姆的許多發明,例如空氣預熱器、 蒸汽和燃氣渦輪、渦輪機車等,後來曾通過他的斯文斯卡渦輪機製造廠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過產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當時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輕科學家、後來成為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 院教授的約翰森找了來,讓他在巴黎的塞夫蘭實驗室里進行六個月的輸血試驗,這在當時是 諾貝爾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新技術。他在給約翰森的信里曾解釋說,他正在考慮建立一座自己 的醫學試驗研究所,並且以通常的遠見寫道:「如果此事可行,將會取得很多預想不到的結 果。」諾貝爾與約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從他母親留下的錢里拿出了五萬克朗,捐獻 給卡羅琳醫學院去建立一項「卡羅琳·安德烈特·諾貝爾基金,供各科試驗醫學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輔導這種研究之用」。當建立諾貝爾基金會和起草它的規則,以及在成立諾 貝爾醫學院的時候,都曾考慮到他的這些意見。 假如說多才多藝的諾貝爾對飛機不感興趣的話,那將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氣球駕駛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達北極的計劃提供過資助。
諾貝爾向這一計劃提供大量資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寫道:「如果安德烈到達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飛到半路,那麼,這項功績本身將是件發揚想像力的事情,並將產 生新的設想和改革。在這方面,我也要為和平的思想服務,因為每一種新的發現總要在人類 的頭腦里留下痕跡,從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傳,以便能夠在更多的頭腦里喚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這些還並不是一切。諾貝爾的特色是始終站在時代的前面,從阿爾弗里德在十九世紀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通過空中攝影來進行勘測和製作地圖也有興趣。由於 當時還沒有飛機帶著照相機上天,諾貝爾建議用氣球或飛彈來實現這一目的。
當讀到他在臨 死前四個月結索爾曼寫的一封信時,我們就好象嘗到了當代宇宙探測的滋味一樣:「……我 打算將一個帶著降落傘、照相機和小鍾表或計時引線各一件的小氣球送上天。在適當的高 度,氣球將自動地放氣或者同降落傘分開,然後,在降落傘逐漸下降時,照相機就拍下照片 來。」 他還清楚地預見到,未來的空中交通將不是通過氣球或飛船發展起來的,而是通過快速 的由推進器推進的飛機。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說,較賴特兄弟在基蒂霍克進行的第一次飛 行還要早十年,他就已經這樣寫道:「飛行真的使我感到興奮,但是,我們一定不要以為通 過氣球的手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一隻鳥高速飛行時,只要輕輕搖動它的翅膀,就能夠克 服重力。這並不是通過魔術辦到的。鳥兒能做的事,人類當然也能。我們必須有高速推進的浮筏,一隻能在三小時內從巴黎飛到聖雷莫的紅雀……」他還寫道:「自從電力及其伴隨物 發明之後,只要四分之一秒鍾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周。我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持輕蔑的 態度;而對於一個更小得多的實體,也就是原子,卻表示極大的興趣,在單獨情況下,或者 作為宇宙萬物生命細胞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式、運動和定數,都比它們應有的位置更多地佔據我的思想。」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納·索爾曼,後來在評價他在炸葯科學之外作為 一個發明家的造詣時說:「當精讀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專利發明目錄時,那些抱嚴重偏見 的人,毫無疑問將會找到很好的理由來懷疑諾貝爾的技術判斷力。在那些嚴肅的技術家和工 業家看來,他的很多思想只不過是心血來潮和異想天開而已。但是不要忘記,被現代技術家 們這樣認為的很多想法,曾被諾貝爾在實際上加以實現,並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人們也不應 該忘記,他的另外一些設想,已經被應用到與他本人當初打算不同的別的方向或領域。在他 豐富的思想方面,這位天才的發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種子那樣,一點都不吝嗇。作為一條規律,只有其中少數種子,立即得到適宜的土壤,從而發芽成長。有些則是癟皮;另外一些也許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過時間對它們不夠吉祥如意,然而,這些思想種子 能夠在幾十年、有時甚至在幾個世紀內,保持著它們的生命力。當出現改變了的條件時,它 們就會象被風吹到沃土上的種子一樣,開始發出芽來。
「此外,從歷史上看,技術的發展是以各種努力、以不同的發明家在解決問題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為條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別情況下這種工作是否能產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術和發明史目前引起了人們更大的興趣,象所有的歷史一樣,它也開拓了進步過程的 廣闊眼界,從而為現在和未來提供寶貴的指示。」 諾貝爾有一次寫道:「如果說我在一年之內有一千種設想,而其中只有一種結果是好 的,那麼,我也就滿意了。」
⑻ 原來有個老年旅行者的視頻挺感動人,挺火的,忘記名字了,
花甲背包客
⑼ 花甲背包客的旅行經歷
2007年春節,「花甲背包客」前往雲南虎跳峽旅遊,在納西一家客棧中,老兩口看到,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外國遊客一句中文也不會說,照樣敢跑到中國偏僻的地方遊玩,張廣柱和王鍾津頓時覺得不服氣。從雲南回來後,張廣柱便和妻子提出:我們也可以去國外旅行。此言一出,二人一拍即合。
在出行之前,「花甲背包客」並非毫不擔心,二人也曾做過詳盡的攻略,張廣柱甚至每天花七八個小時苦背英語短句。但當環球之旅真正啟動之後,張廣柱卻發現,書本上的那些英語短句都講不出口了,「怎麼一到要問路的時候,就說不出來了呢?」
一次,老兩口在威尼斯找旅館,老闆說90歐元一晚,老兩口雖然覺得貴,但就是想不起來怎麼表達「便宜」、「打折」的意思。最後張廣柱乾脆一邊用中文說「便宜點!」一邊將手由高往下壓,連比帶劃的描述,終於讓老闆明白過來,最後雙方以60歐元的價格成交,老兩口語言不通卻照樣砍價成功。 在88天周遊了歐洲16國之後,「花甲背包客」深刻體會到,出國旅遊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這么麻煩。而他們的環球之旅也由此順利進行:美國、加拿大、尼泊爾、巴西、南非、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亞……老兩口越走越遠,卻越走越想走。
許多人都曾經問過「花甲背包客」這樣的問題: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在家休息,卻要花這么多錢,做這么累的事?兩位老人的回答相當肯定,環球旅行開拓了他們的視野,也讓他們因此變得年輕。
在旅途中,王鍾津曾經病倒,高燒40攝氏度並嚴重脫水,張廣柱一邊背著老伴幾十斤重的大包,一邊細心照料著老伴。「看著他背著這么重的包,我特別想幫幫他,我自己又一點力氣也沒有,我心疼啊。」在澳大利亞,兩人曾肩並肩坐在野外,用樹枝烤著番薯,欣賞著漫天繁星的美麗夜景,感受著最平凡朴實的浪漫……所有困難的、煩惱的、輕松的、歡快的點點滴滴都被老人用心記錄,而在經歷了一段段奇妙旅程之後,兩位老人猛然發現,彼此間的距離拉進了。
在退休之前,張廣柱和王鍾津也曾有過為事業生計忙碌奔波的生活,甚曾有過長達數年兩地分居的經歷,有一段時間他們也曾覺得陌生,也曾覺得「老夫老妻了,說了這么多年話,哪還有什麼可說的」。神奇的是,當二人踏上環球之旅後,他們發現,「我們倆就好像重新回到談戀愛的時候」。兩位頭發已經斑白的老人這樣描述著環球旅程帶給他們的奇妙感受。
在旅程中,但凡有著小小的爭吵,張廣柱都會用各種方法把妻子哄高興,每天朝夕相處,經歷著從未感受過的新奇,「那麼多年已經過得太平淡了,等到旅行的時候,才開始重新了解對方。」 在「花甲背包客」的旅遊經歷為人們所熟知之後,網友們贊揚著兩位老人不服老的精神和敢於探索世界的勇氣。然而,在對旅遊達人大量贊美、艷羨之詞的背後,透露出的往往是更多人無法實現環球夢的無奈。許多人開始疑惑,那麼究竟是什麼捆綁了我們邁向世界的雙腿,讓環游世界的夢想僅僅止步於夢想?
語言的障礙、瑣事的羈絆、工作的忙碌、經濟的限制……這些都是懷揣著環球夢卻無法邁出第一步的人的困惑。
「花甲背包客」堅實地邁過一道道坎。為了省錢精打細算,他們所有旅行總是帶著一口鍋,這口鍋也確確實實為二老省下了不少伙食費。不過,數十個國家玩轉下來,王鍾津和張廣柱也著實花費了許多錢,對於僅靠養老金保持收益的老人來說,這筆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對此,「花甲背包客」的觀點卻讓人震驚:「賣了房子我們去旅行!」(一些網站上的報道有誤區,兩位老人實際並沒有賣房。《花甲背包客》188頁)
⑽ 原來的財富故事會中有一集是一對老年的夫婦去歐洲旅行,到後來出的書,是哪一集
2009年2月26日《財富故事會》欄目,題目《窮游世界》,主要是介紹窮游 網,其中包括有對「花甲背包客」張廣柱和王鍾津兩位老人經歷的采訪與介紹,從2008年開始,63歲的張廣柱和61歲的王鍾津這對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夫婦,已自助游覽了歐洲、北美、南美等數十個國家。
不知道你指的是不是這一期。
希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