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旅行 > 旅行箱的起源

旅行箱的起源

發布時間:2021-03-24 18:21:55

『壹』 旅行社起源和背景

旅行社的創始人是英國人托馬斯·庫克。1841年7月15日,他組織了一個有500人參加的旅遊團,從萊斯出發,到勞佛市去參加戒煙協會召開的大會。這次旅行得到了鐵道部門的大力協助,英國中部郡鐵路公司特地為這次旅行開出了專列。

從1844年起庫克與中部郡鐵路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組織周末團體旅行。翌年,他作為旅遊團的陪同,足跡遍布歐洲大陸。1892年,托馬斯·庫克去世後,其子梅森繼承父業,在世界各地組建旅行社,創立了全球范圍內的旅遊業務。

法國於1945年對設在法國的托馬斯父子公司實行了國有化,該公司是法國一家歷史最悠久的旅行社。

(1)旅行箱的起源擴展閱讀:

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逐步完善。2009年3月,商務部出台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大大簡化了境外投資的審批過程,給予企業更多政策鼓勵。

針對中小企業,我國設立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搭建了中小企業境外經貿合作區平台,還出台了海外並購政策。此外,旅遊主管部門還通過與商務部、財政部、外匯管理局及銀監會等部門合作,引導和推動中國旅遊企業進行海外投資。

目前,我國「走出去」的旅遊企業業務不斷拓展包括旅行社、飯店、餐飲及景區等且多元化經營趨勢明顯,經營地區不斷擴大涵蓋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我國部分旅遊企業已有一定的規模和資本實力,但相對發達國家,甚至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旅遊企業的國際化程度還很低,核心競爭力不強。

我國旅遊業國際化程度低,具體表現在國內不僅缺乏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品牌、國際領先的專有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能力,也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和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產品開發等創新能力皆顯不足。

國際市場知識和國際化人才儲備不足的瓶頸,尤其是旅遊企業跨國並購方面的人才非常匱乏;對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比較模糊,海外投資的需求往往並不明確;我國旅遊企業在核心產品開發和分銷系統建設方面也與國際旅遊集團存在較大差距等方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行社

『貳』 旅行社起源於哪個國家

應該是英國,叫托馬斯·庫克旅行社
相關資料來源:托馬斯·庫克(1808-1892),英國旅行商,出生內於英格蘭墨爾容本。近代旅遊業的先驅者,也是第一個組織團隊旅遊的人。1828年庫克成為一名傳教士,後來是一位積極的禁酒工作者。庫克組織了歐洲范圍內的自助游,向自助旅行的遊客提供旅遊幫助和酒店住宿服務。19世紀中期,托馬斯·庫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即:通濟隆旅行社),標志著近代旅遊業的誕生。19世紀下半葉,在托馬斯·庫克本人的倡導和其成功的旅遊業務的鼓舞下,首先在歐洲成立了一些類似於旅行社的組織,使旅遊業成為世界上一項較為廣泛的經濟活動。

『叄』 是什麼商標(行李箱)請問一下

西班牙的牌子GABOL

GABOL起源,像許多偉大的想法一樣,在1965年一個家庭瓦倫西亞。家長和孩子,比結構更熱情(僅有兩個簡單的縫紉機),家庭收購材料,經過縫紉,最後自己出去賣,這是他們的工作成果。也成了後面的品牌經典。
幾年過去了,公司不斷成長。新GABOL正在形成。在1983年4月,他們的夢想也終於成真。直至今天,GABOL還在延續著,GABOL旗下的旅行箱、學生雙肩包、商務包還有男女休閑包還是非常受歡迎。

『肆』 現在出門都拿行李箱,那麼古代人背的行李箱叫什麼

一般稱為箱籠,乃是書生專用,用與放置書籍和筆墨紙硯等物品。

(4)旅行箱的起源擴展閱讀回:

箱籠的引證答詳解

1、放置衣物的器具。

《南齊書·高帝紀上》:「 太祖 輔政,罷御府,省二尚方諸飾玩。至是又上表禁民閑華偽雜物……不得作鹿行錦及局腳檉柏床、牙箱籠雜物。」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一回:「間壁大官人家失火,有箱籠什物搬來寄頓。」

《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徐能 正在岸上尋主顧,聽說官船發漏,忙走來看,看見搬上許多箱籠囊篋,心中早有七分動火。」

《老殘游記》第二回:「 老殘 略道一聲謝謝,也就收入箱籠,告辭動身上車去了。」

茅盾《鍛煉》一:「一架塌車滿堆著衣包,箱籠,不成套的傢具。」

2、竹製雉籠。

《文選·潘岳<射雉賦>》:「眄箱籠以揭驕,睨驍媒之變態。」徐爰註:「箱籠,竹器,盛媒者也;凡竹器,箱方而密,籠員而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箱籠

『伍』 行李一詞的來歷

「行李」是出門時所攜帶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叫「行李」呢?「李」字是什麼意思?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來,「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理」。《左傳·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杜預註:「行理,使人通聘問者。」出使的使者被稱為「行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均設有「行人」一職,乃是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員,後來就和「行理」一樣用作使者的通稱。《國語·周語》:「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韋昭註:「理,吏也;逆,迎也,執瑞節為信而迎之。行理,小行人也。」按照韋昭的解釋,「理」應該是「吏」字,「行理」應該寫作「行吏」,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行吏」即出使的官吏。但是還有人認為「理」和「李」是通假字,章炳麟的《官制索隱》就持此說。唐人李濟翁的《資暇集》認為「李」是「使」的訛誤,「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使」,即出行的使者。

《左傳·僖公三十年》最早使用「行李」一詞:「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註:「行李,使人。」清人郝懿行在《證俗文》中解釋得最為明白:「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

除了使者的意思,「行李」還可以用作動詞,即出使。《魏書·宗欽傳》:「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宋人葉適《送戴料院》:「世路豈雲極,念子行李頻。」這里的「行李」都是出使的意思。

漢唐以後,「行李」開始指行旅,有時也指行旅之人。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寫道:「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杜甫《贈蘇四徯》:「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這里的「行李」指行旅。元人傅若金《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惕微《光復湯邑小史》:「舟行兩日,遂抵蘭溪,行李往還,此為通道。」這里的「行李」則指行旅之人。

大約從明朝起,「行李」開始演變為出門旅行所攜帶的東西,這個義項就此固定了下來,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陸』 為什麼叫行李,由來是什麼

行李是一個古老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沿用。《校注》:「[行李]本義為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在唐代口語中有『旅行』、『外出的前驅者』等引申義。杜預注行李,使人也。朱駿聲釋「李」行旅。今一般指出行者所攜帶的旅行中需用的少量物品。
其他解釋:
1、使者
《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註:「行李,使人。」《北史·賀蘭祥傳》:「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明劉基《春秋明經·衛人立晉》:「奈之何討賊之後,遽爾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天子,視周室如無人焉。」 清郝懿行《證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參見「行理」。
2、出使
《魏書·宗欽傳》:「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 宋葉適《送戴料院》詩:「世路豈雲極,念子行李頻。」《明史·劉宗周傳》:「貴州巡按蘇琰以行李被訐於監司。」
3、唐 時稱官府導從人員
《舊唐書·溫造傳》:「臣聞元和、長慶中,中丞行李,不過半坊,今乃遠至兩坊,謂之『籠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擬之嫌,若不糾繩,實虧彝典。」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薛(薛逢)監晚年厄於宦途,嘗策羸赴朝,值新進士榜下,綴行而出。時進士團所由輩數十人,見逢行李蕭條,前導曰:『迴避新郎君!』 逢囅然。」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青城縣彌勒會妖人……乃偽作陳僕射行李,雲 山 東盜起,車駕必謀幸蜀,先以陳公走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唐杜甫《贈蘇四徯》詩:「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傅若金《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詩:「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 惕微 《光復湯邑小史》:「舟行兩日,遂抵蘭溪,行李往還,此為通道。」
5、引申為行程、行蹤
《古尊宿語錄·佛眼普說語錄》:「到者里須是行李正當,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會去。」 唐杜牧《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詩:「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6、出行所帶的東西
明馮惟敏《南鎖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東倒西欹顧不的行李。」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時興哥決意要行,瞞過了渾家,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朱自清《背影》:「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
7、比喻負擔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十章:「當初建社的開頭,我看得沒這么清楚,我光看見革命,沒看見復雜, 增福 同志,咱倆的行李可不輕啊!」
註:「行李」一詞應寫作「行理」,其中「李」是「理」的假借字。

『柒』 旅行箱式「敞篷車」的由來

為解決日本交通阻塞的問題,馬自達公司生產了一種單座汽車,可折起來放入旅行箱中,被人稱為「敞篷車」。

這種車重不到32千克,動力為單缸兩沖程發動機,輸出1.25千瓦(1.7馬力)。採用離心式離合器,鏈條驅動後輪,摩托車式的駕駛桿控制制動和加速。

雖然該車的性能還達不到設計要求,最高速度也只能到37千米的時速,但其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只有152厘米的轉彎半徑。此外還有一個帶有電視和立體聲響的微型娛樂系統,非常實用。

『捌』 行李一詞的來源,為什麼叫行李

每問行李:「向南去,道路絕遠。」聞道:「向北巡禮有五台山,去此二千餘里,」計南遠北近。(卷二,開成四年七月廿三日,p.172)
小野《注》:「〔行李〕旅行時攜帶的行裝等,舊指使人、使者。(詳顧炎武《日知錄》卷32)……本文的『行李』明顯轉為『旅行』之義。例如《酉陽雜俎》卷30『冥跡』中:『清河崔羅什若冠有令望。被征詣州,夜經於此,忽見朱門。……羅什怳然下馬,入兩重門。內有一青衣,通問引前。羅什曰:「行李之中,忽蒙厚命。素既不敘,無宜深入。」
』……還有《遊仙窟》中:『好去,若因行李,時復相過。』……可見唐代『行李』可用作『旅行』之義,《行記》的用法同此。」[26]
《校注》:「〔行李〕本義為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在唐代口語中有『旅行』、『外出的前驅者』等引申義。……圓仁用於此處,有『以前曾去過的旅行者』之義。」
按:將《行記》中的「行李」釋為「旅行」或「以前曾去過的旅行者」均不妥。「行李」一詞到了中古,引申義不下十數[27],其中確包括「旅行」「旅行者」義。但《行記》中「行李」一詞凡出現10次,其中7次所表乃「行程」義(3次表「旅行時所攜帶物品」義),如:「問錄往台山行李州名、里數。」(卷二,開成四年九月一日,p.180)「但所期行李,萬有餘里」(同上,開成五年二月一日,p.206)「恐漸時熱,有阻行李。」(同上,三月八日,p.233)根據上下文義,「每問行李」的「行李」當是「行程」之義。所謂「每問行李」即「(圓仁等)多次(向人)打聽行程」之意,「向南去,道路極遠」,是別人告訴(圓仁等)的話,故「行李」後的冒號當改成逗號。同樣的用法,亦見於敦煌文書。如:「情去意實難留,斷弦由可續,君之行李,足亦可知。」(《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答曰:『餘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避難逃人,聽說途之行李。』」(同上)

『玖』 「行李」一詞的由來

按:將《行記》中的「行李」釋為「旅行」或「以前曾去過的旅行者」均不妥。「行李」一詞到了中古,引申義不下十數[27],其中確包括「旅行」「旅行者」義。但《行記》中「行李」一詞凡出現10...雖然對於「嵐風」一詞的來源意見上有所...

古義:外交使者。
今義: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網籃等。

行李是一個古老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沿用。《校注》:「〔行李〕本義為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在唐代口語中有『旅行』、『外出的前驅者』等引申義。杜預注行李,使人也。朱駿聲釋「李」行旅。今一般指出行者所攜帶的旅行中需用的少量物品。

『拾』 拉桿箱的起源地是哪兒

起源地在外國,具體國家不可考證。
拉桿箱發展與流行是從國外引進來的,在中國歷史上外出旅行時都是用的背包袱,
是沒有拉桿箱的,也是現在社會發展,城市化發展,車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平,才有現在拉桿箱的用處,拉桿箱緣國外,國外其實對拉桿箱的稱呼是行李箱的,行李箱在外因的英文
Luggage case,Luggage是行李的意思,Case在這里代表箱子,盒子,全稱就叫行李箱。
當看到這個英文的時候應該也發現「Luggage」的英文讀的發音就是「拉桿」。在引進這個「Luggage」箱時就直接取了它的諧音,再加上上面介紹的拉桿箱從中文字面來解釋,也很形象的說明這個拉桿箱的功能與用處,所以,拉桿箱這個名字也就流傳開來了。

閱讀全文

與旅行箱的起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