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遊游記怎麼寫
第一、描寫景色、風俗人情,最好能有正面描述和側面烘托。第二、自己的感受第三、旅遊行程,一些地方可以寫得詳細些~其他嘛就是整體上結構簡明,文字優美讓人看得一目瞭然,能有所收獲就是比較好的旅遊游記了。
❷ 以旅行為主題寫一篇八百字的游記散文
明天就是立冬了,在秋冬換季的當兒,我不經意間想起了遠去的菜窖。過去,每到現在這個時節,我國北方就到了寒冷時期,假如不備蔬菜,不僅買不起新鮮蔬菜,就是買得起也找不到賣主,漫長的冬季吃菜就成了問題。為了既能吃到便宜蔬菜,家裡常有,又防止過冬蔬菜被凍壞,我們的祖先在艱難的冬季生活中摸索出了經驗,創造出了挖地窖儲存蔬菜的方式,一輩輩延用下來,北方幾乎家家都有菜窖,遍布在房前屋後、院中、地邊,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兒時常見到左鄰右舍挖菜窖的情景,後來,也曾挖過小菜窖,其實很簡單,大都圖省事,把去年老菜窖回填的土重新挖出來,今年繼續用著。也有重新挖菜窖的,尋找房屋就近、方便的地方,往地下挖一個長方或正方形的大坑,長寬根據家庭儲菜多少而定,深度必須2米以上,這樣既確保在菜窖里能站下人,又保溫度、多儲菜。還要在上下方便的地方挖出一個能容成年人的窖口,挖出一兩級台階。挖好後要晾曬幾天,看著四周坑壁表面的土漸漸幹了,就從家裡找來比坑寬的圓木或方木,橫擔在坑兩邊,再找來細小的木棍、木板什麼的,豎著密實地放到圓木或方木上,然後再均勻地鋪放上玉米秸、秫秸之類的,再在上面培上幾十厘米厚的土,做一個封蓋菜窖口的蓋就行了。
做好了菜窖,就根據季節、氣溫需要放菜了,每年在霜降前到立冬後的這個階段都是買賣秋菜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忙活著儲藏大量的秋菜,以備越冬食用。自家菜地里大都栽種著白菜,這是過冬的家常菜。集市的上空也彌漫著蔬菜的香氣,擺放著白菜、蘿卜、土豆、大蔥等,也以白菜居多,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菜,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回憶起來,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冬季儲藏菜的精彩場面就會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一家家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推白菜的、搬白菜的、往菜窖里碼放白菜的,還有挎著籃子放蘿卜的,也有往菜窖里放蔥的……上演了鄉村藏秋菜交響曲,好不熱鬧。眼見著白白胖胖的大白菜、粗壯的大白蘿卜、青綠的甜蘿卜、蔥綠的大蔥、滾圓的土豆下窖,特別討人喜愛。菜窖成了鄉村百姓的一個大儲藏庫,也是一個保鮮庫,把家裡大大小小的菜蔬都放進去,足夠吃上一冬,也方便多了,不用為冬天吃蔬菜發愁了。
這種菜窖因為在地下,不用供暖,溫度可以保持在0-5度左右。菜窖里的菜要按照順序碼放整齊,用起來方便。也不是說放好了就不用管了,有時天氣特別寒冷,常見有人下到菜窖里看看,不時地翻動一下白菜,瞧瞧儲藏的蔥,防止被凍壞,兒時偶爾聽有人嘆著氣說:「今年菜窖里的白菜沒放好,凍了、爛了。」不過,大多家庭保存的很好,從中也看出了利用菜窖的功夫。大約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窖里的菜吃的也差不多了,溫度也提升了,就漸漸地剩餘的菜晾曬著吃完,菜窖也履行完了這一年的義務。
說起菜窖來,我還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時我十幾歲了,社會嚷嚷著防震很厲害,我和小夥伴們都嚇得不敢在家睡覺了,這時很有主見的夥伴就出主意,說到胡同西頭閑置的菜窖里。我和其他兩個小夥伴一聽,這個主意好,就一起動手把菜窖整理好,鋪上了褥子,蓋上了被子,點上煤油燈,我們幾個興鬧著擠到了一起,在防震的盛行時期,我們只管放心大膽地睡,睡得還挺香呢。
後來,不知因為家長不放心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又搬到了另一個小夥伴家的大院里,同樣是睡在一個很大的菜窖里,大概是現在這個季節,祖母讓我帶上她做的很厚的草褥子,鋪在菜窖底部既防潮又很暖和。因這個小夥伴的家庭背景特殊,我那時就感到睡在他家大院里很榮幸,現在想來,有必要把他的家庭背景交代一下:這個小夥伴就是我老家平度縣第一任縣長喬天華的孫子。喬天華是1931年10月在山東煙台入黨的老黨員,先後擔任過中共煙台特支代理書記、中共青島市委青年委員兼左翼黨代表、中共濰縣中心縣委書記、平掖抗日救國會會長、八大隊政委、南海獨立團團長、平北縣人民政府縣長等,先後組建起七支隊伍,3000餘人,輸送到膠東主力部隊,因之被稱為「游擊隊販子」。
遙想當年曾睡在膠東抗戰英雄的大院里,我現在的心情開始不平靜起來。我在想,這是一個抗戰時期的革命家庭,喬天華曾是「平度縣抗日游擊隊」發起人,他的妻子韓書亭曾是平度縣第一位女支書,他的兒子喬洪珍13歲就當了「小八路」。我有幸睡在這樣一個紅色家園里,也不免產生了種種疑問,我在猜想,喬天華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研究抗日救國方略?為了避開日本鬼子、漢奸的圍追堵截,他是否也睡過地窖、地洞?他的妻子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組織家鄉人民綉起了「把勝利的旗幟插上平度城頭」的旗幟?這面旗幟收藏在「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他當「小八路」的兒子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跟著橋隆飆的原型喬明志練習槍法?其實那「砰、砰」的槍聲早已傳進了鄉村百姓的耳中。
睡菜窖的經歷使人難忘,令人回味無窮。既有生命的體驗,更有置身在抗戰家庭里的特殊感受,對那個紅色大院生發出無限感懷,激發起奮進的力量。
如今,菜窖已漸行漸遠,現在已幾乎見不到了,留在心裡的是美好的回味。回憶過去那段精彩的故事,留給今後的是豐富的想像……
❸ 請以"出遊"為話題,寫一篇游記散文,字數不少於600字
哇!五一長假快到了,我真想出去旅遊,到哪兒呢?我左思右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對,就到天堂——蘇州和杭州.
蘇州的美景
今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吃了一些東西,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汽車站乘車.到了汽車站,我非常激動,心跳也加快了,怎麼也控制不住自己,就這樣,我們來到了蘇州.
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蘇州的購物天堂——觀前街.這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商店裡濟濟一堂,那些商品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個個都是精品.不一會兒,我來到了書城,不用說了,我買的都是科技書唄!
從觀前街出來,拐了一個彎,我們到了怡園.一進大門,只見一座亭子,我們在這兒休息了一會兒.經過一個大堂,就到了玉皇廳,據說這里每天只能請一桌客人享受皇帝吃的午餐.走過大廳,我們來到戲劇館,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吃著蘇州的特色小吃——五香豆、豆腐乾等,很是愜意.
出了怡園,我們打的來到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金雞湖.這里湖水盪漾,正舉辦汽車展呢!汽車有小轎車、卡車、麵包車等型號,有上海大眾、日本豐田、德國賓士等品牌.從高處俯看,汽車幾乎包圍了金雞湖嘍!再往前看,密密麻麻的汽車一直通向碼頭.彎下腰看,碧波盪漾的湖水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很是好看.呀!這里真美呀!
明天,我們將到蘇州樂園去!
❹ 一篇旅行游記怎麼寫
重點字詞是游記
你就寫在旅行游記中的特殊事情
比如說你見識到了什麼你以前沒有見過或者不知道的東西(事情)
你對這次旅行的看法是什麼
你喜歡這次旅行嗎
為什麼
這些都是可以寫的
❺ 游記散文的寫作特色
一、一種表達――描寫
任何一篇山水游記,都離不開對某一風景多角度的描寫,山水游記得告訴讀者是怎樣的山水,這是一切抒情的前提,而要告訴讀者就必須藉助於形象化的描寫,且描寫越生動、形象,越能激發讀者對某一風景的贊美與嚮往之情。
如蘇軾在《赤壁賦》中描寫了這樣的景色,在「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長江邊,作者心情是愉悅、暢快的。面對著長江美景,詩人不禁吟誦起關於明月的詩文。「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月亮慢慢地升起,月光灑在江面之上。這時,「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置身於朦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來,油然而起「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難怪蘇軾要「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了。蘇軾以風清、月明、露白、水渺、舟盪,為我們繪制出一幅美妙恬靜的「秋江月夜圖」。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將景色迷人的赤壁展現於我們面前,讓我們對這樣的美景滿懷憧憬,喚起了我們的美感享受。
再如,我們熟知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是一篇精緻的寫景狀物的山水游記,文章首先交代小石潭的位置及周圍景物,接著分層描寫了潭水、潭石、潭岸青樹、潭中游魚和潭外小溪,並且以水、石、魚為描寫元素,搭建出小石潭及其周圍清幽秀麗的風景,在給人一種幽深冷寂的感覺的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內心凄愴的感受。
二、層次安排――移步換景
寫景散文,一般都會採用「移步換景」,也即作者的視點(立足點及觀察點)不固定,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變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出來。視點和要敘述、說明的對象都在移換。
如朱熹別有情趣的《百丈山記》就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疊石為磴十餘級乃得度。」第一段從「登百丈山三里許」直接寫起,簡述登山過程。「循磴而東,既得小澗」,「度石樑,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然前瞰澗水,後臨石池,……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第二段依次介紹山前、山後的諸景點,循水游覽:小澗→石樑→山門→石池→石樑→石梯→小庵→老屋→西閣。重點突出了澗水之美。「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台。……台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台東徑斷……」第三段作者以缺口中遙望遠山這一視角,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為背景,以傍晚和清晨兩個不同時間的景物為描寫重點,渲染了百丈山壯美的特徵。作者移步換景,逐一介紹百丈山的奇險、幽靜等特點,從而引導人們去游覽百丈山的勝景。
三、一個手法――聯想
山水游記真正的寫作目的一般不是僅僅告訴讀者看到了什麼。寫什麼,作者是有講究的。因為純寫景的文章很少,絕大多數文章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在這樣的創作目的下,作者需要聯想的介入,通過聯想,文章達到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從而體現出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如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記》,小石城山地處僻野,很少有人涉足,小石城山雖有奇石異景卻不被人們知曉,埋沒於荒野,雖曰美麗,卻凄清無人賞識,自然撥動了作者的心弦。於是,作者由奇石的命運聯想到被貶謫到永州多年的自己,雖有濟世安邦之才,然而橫遭放逐,謫居荒蠻,壯志難酬。作者不說借奇石以x慰,卻說奇石是造物者安排在這里以撫慰那些貶逐到此的賢人凄愴的心靈,不說自己被貶逐到這荒蠻之地的寂寞,卻流露出以自然之石為伴來遣懷,自然就流露出同為天涯淪落人、同病相憐、孤芳自賞的痛楚憤懣之情。作者表面上是說對造物者不滿,而字里行間卻飽含著對當時統治者昏聵不明的強烈譏刺,更表達了渴求擺脫現狀以施展才能的心態。
四、一類思路――由事及理
文人緣何喜歡山水,尤其是魏晉時代的文人,往往縱浪山水,痛哭而返,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文人們在水中讀到了自己的影子,自然,他們在寫景的過程中,會將喜歡的景物特點浸染上自身的情緒,借山水自然之美談及生活之事,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這樣的游記散文既讓我們看到了作家豐富的內心世界,又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蘇軾的很多山水游記都是這樣的寫作思路,以前後《赤壁賦》為代表。另外還有《石鍾山記》,文本中心在於探究石鍾山命名的來由,一步步追問,對於前人的見解或看法,作者不但不盲從,不輕信,而且親自去實踐探究,在深夜泛舟於石鍾山絕壁之下,藉助月光和火把進行實地考察,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找到了石鍾山得名的緣由。蘇軾從這件事中揭示出一個人生哲理:「事不目見耳聞,不可臆斷其有無。」這個道理到現在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能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五、文體特徵――多種表達
山水游記,景為象,游為蹤,感是魂;內容的復雜決定了表達的復雜,所以,在寫山水游記時,作者往往會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或敘事或抒發情感。其中,山水游記作品中常見的手法就是寫景抒情與議論,這兩者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有的是先寫景抒情,後議論;有的是先議論,後寫景抒情;有的是夾敘夾議。
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僅80餘字,寫景部分只有「月色入戶」,「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幾句,在此基礎上,作者進行議論,生發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的感慨。文章流露出作者仕途失意被貶黃州的傷感、感嘆壯志難酬的復雜情懷,這就是所謂「言為心聲」。
再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極力描寫岳陽樓勝景的基礎上,用一段議論,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的胸襟與氣度,令人景仰。
❻ 一篇旅行的文章,要真實,要有感覺
本人來自(http://weitao.taobao.com/tzh/feed/feed_detail_display.htm?spm=a2143.3068457.1110842385.d4911137.gESHWh&feedId=24594413&wsnsUid=2035242864)
一個背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是女生,我喜歡旅行,喜歡以一個過客的身份去看風景,去感受旅途帶來的驚喜和感動。一直想在空閑的時候,心情疲憊的時候能放下一切,一個人打個簡單的包裹獨自上路去旅行。
一個人無疑是孤獨的,但有一句話:忍受孤獨者全勝,享受孤獨者完勝!享受孤獨的每一分鍾都是新奇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鍾在那裡,會遇見什麼人,會發生什麼事,只有自己一站站的旅行,每離開一個地方,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還沒去過,但是我喜歡那種行走在陌生城市的感覺,喜歡鳳凰和烏鎮。
感覺江南給我很多故事的錯覺。
在日落的時候,行走在石板路上,看著各家各戶的炊煙升起,心裡就會有種莫名的感動,我一直在夢中出現一個場景:在江南的一個老舊的四合院里,放著一張老舊的搖椅,老式的唱片機一直在放著同一首歌,最浪漫的事。
*(更多信息來自http://weitao.taobao.com/tzh/home.htm?spm=a1z10.1.w5002-5067659386.3.DJigi9&tzhUserId=778969404)
❼ 尋求不錯的旅行游記 散文書
林達有一系列旅遊的書籍很不錯的,比如:帶一本書去巴黎,等等,說了地理,文化,還將歷史,比余秋雨的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