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一星期帶孩子旅遊不安全的理由俱體
在許多國人的傳統觀念里,父母都不太想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旅遊,原因最主要是來自安全和價值去考慮,這樣到底好不好,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看看這篇分享。
文章分享:
「孩子從小就該去旅行。」這是童書出版人、《華爾街日報》兒童教育專欄作家三川玲的觀點,本文是她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在聊聊為什麼帶孩子旅行前,先說說為什麼很多父母不願意帶孩子去旅行。
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記不住。孩子太小,看什麼都記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費金錢和精力;
二、危險。小孩子出去愛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習慣玩不好;
三、麻煩。出去帶很多孩子的東西,大人還要照顧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盡興。
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腳。
首先,第一個「去了白去」的說法,最為普遍。不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邊的很多年輕朋友,也抱有同樣的想法。可是,和中國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問題一樣,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並沒有從孩子的感受、需求出發。
我特別害怕父母的「有用論」。譬如彈鋼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沒用的,學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沒用的,補習班是有用的,過家家就是沒用的,下圍棋是有用的,玩積木就是沒用的……
沿著有用論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兒,既考不了級,也沒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語數英的知識,鋼琴美術體操的技能,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則是軟實力。就像一台電腦,硬體固然重要,核心競爭力其實是軟體。軟實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響發展、最能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
我有一位中學同學,家境良好,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過了幾年,他很想去南方闖盪,卻屢屢不能成行。後來,聽說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懼怕一個人乘坐火車。
我不想絕對地說,他的命運受錮於小時候沒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經去旅行過,至少不至於害怕坐火車,不至於害怕陌生的環境,不至於因為畏懼的心理,喪失了改變人生的勇氣。
是的,這正是第二個困擾家長的原因,危險。旅行,就會有意外,有風險。會有吃不習慣的飯菜,會有等不到的班車,會有磕磕絆絆,甚至會生病和縫針……但是,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嗎?我們不是想讓孩子更堅強嗎,不是想讓孩子會處理困難嗎,不是想讓孩子成熟成長嗎?
旅行,就是這么一門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幾乎所有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後,都會發現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後,對嫌麻煩的家長,我想說,旅行是加強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時機。平時,工作忙,心情差,沒有時間陪家人和孩子。而現在有了一段完整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沒有工作的牽絆,是多麼甜蜜和愜意的事情啊。
當然,如果在旅途之中,還不斷查郵箱回郵件,開著電話會議發著微信,那的確會嫌孩子鬧,嫌孩子煩。這正說明家庭旅行的問題在於大人,而非孩子。要改變的,正是家長的心態和做法。
三個不願帶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這里。下面,我們聊聊帶孩子旅行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到底有多大。我覺得,大概可以分成三堂課。
第一課,多元價值觀課。
我知道,談到旅行的好處,很多人會提到,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多種文化的知識等等。的確,這些都是帶孩子旅行的好處。但是,我想說的,是另外一種。那就是孩子多元價值觀的建立。
我覺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敵人,需要我們去消滅。它的名字,叫做「狹隘」。狹隘,對於一個國家,會造成閉關鎖國;對於一個民族,會造成夜郎自大;對於一個人,則會造成自以為是。而這三個層面的結果呢,則是落後,則是狂妄,則是愚昧。
還記得魯迅在為國人畫像的《阿Q正傳》里,是這樣生動地描述狹隘的:「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庄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
我覺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國家的紛爭、民族的仇恨,小到鄰里的糾紛、婆媳的爭斗,很多都和各自的狹隘價值觀有關。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魚、切蔥絲、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國富民安了。
那麼,怎麼讓孩子擁有多元價值觀呢?一是閱讀,二就是旅行。讀萬卷書,不能死讀,那是獃子;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販夫。讀書,要學會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兩者結合,才會真正發生作用。
第二課,多樣世界觀課。
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天然就該如此的。
旅行,就是讓我們知曉,離開我們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裡的山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水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房子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是什麼樣的……最關鍵的,則是那裡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廣州做記者的時候,我曾經去往距離廣州市僅僅一兩百公里的粵北山區。讓我無法想像的是,那裡的孩子,竟然冬天都沒有一雙鞋子穿,還要每天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去上學。這,就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同樣,在德國鄉村的清晨,可以看到濃密的玫瑰拱廊下,一位白發老人,手捧一本厚厚的書在閱讀;在尼泊爾,可以看到居住簡陋、穿著樸素的人們,每天早上起來,帶著滿足的笑容,去拜神和祈禱;在日本,你可以根據列車到達的時間,來校正自己的手錶;在法國,你也可能預約了一位司機,遲到一個小時,還溫柔跟你說別著急;在泰國,孩子會認真地問你,人妖是去男廁所還是女廁所;在巴黎,你會看到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天一邊罷工的空姐……
這些,就是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風俗人們的真實生活。這些,所有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來自對方的動作、對方的眼神、對方的內心的交流,都是無法在家裡可以體會到的。
第三課,多重人生觀課。
旅行,還讓人知曉生命形態的多樣性,人生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多樣性,在於它有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生物,有數以億計的形態,僅僅螞蟻就有15000種以上,而人的生命,短短的幾十年裡,也應該有著無限的可能。出去旅行,正是知曉生命中這一秘密的最好途徑。很多人,在旅行之中,發現了人生的真諦,尋找到了自己心靈所屬。
我喜歡彼得·梅爾從紐約到普羅旺斯的旅行,後來,他改變了人生軌跡,和妻子及兩只愛犬隱居於此;我很喜歡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後來,他定居於那裡的小村莊堤契諾,鄉居一隅,卻寫出影響世界的文字;我也喜歡歌德在德國圖林根林區旅行時,在基克爾漢山頂上狩獵小木樓牆壁之上,塗就的傳世名作——《漫遊者之歌》。
有好,有壞,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費解。任何地方,都有其美麗和醜陋;就如同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可愛和不足。
我相信,很少人在壯美的雪山腳下,會感受不到自然的偉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會有人,在開闊了眼界、壯大了胸懷之後,還會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當一個人,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後,就不會變成一個只會賺錢的機器,就不會只認為某種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會只聽命於一個聲音,就不會只做別人告訴他應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開始成為一個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追求的四有新人了。
當一個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活,自然會思考,別人為什麼要這么活,我自己應該怎麼去活。旅途所遇與內心的所思結合起來,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體驗了生命,改變了人生——這就是旅行最偉大的意義。馬爾地夫旅遊更多可咨詢「馬代專家」。
⑵ 父母帶孩子旅遊要注意什麼
旅遊旺季,很多家長都想帶著孩子出去遊玩。這就需要家長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了。
1、注意飲水衛生
必須飲用煮沸的水,或者根據旅途的長短以及考慮途中是否能得到清潔水的補充,帶上一些瓶裝飲用水。
2、飲食以清潔衛生為原則
即使在飢腸轆轆時也不要隨便在路邊攤購買食品,必須到有衛生保證的餐館就餐;生吃瓜果一定要先洗凈,然後去除外皮;進食前先洗凈雙手,必要時可以帶上酒精棉球和濕紙巾,以便在無法用清潔水洗手時擦凈雙手。
3、不吃新奇的食物
在旅行途中常會見到一些陌生的食品,雖然這些新奇的食物很誘人,但最好不要讓孩子輕易嘗試,以免發生食物過敏。如果帶小嬰兒出門,母乳喂養又顯出其優點了,只要媽媽在餵奶前注意洗凈雙手就可以了。而餵奶粉的寶寶則需要根據旅途的長短,預計使用奶瓶的數量,准備好清潔的奶瓶並妥善保存,每次使用後更換一個;沖泡嬰兒奶粉時一定要用清潔並且最好是煮沸的水,必要時帶上保溫瓶。大些的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帶上一些餅干、水果等零食,可以暫時充飢。但切忌在途中一路零食不斷,影響正常進餐。
⑶ 父母想帶孩子出去旅遊,都需要准備什麼
疫情結束之時也是春暖花開之時,因為疫情的發生,在此期間很多小孩都已經快悶得不行了,讓我們感到開心的是,疫情的結束也是春天的到來。
這時有很多媽媽就會帶著自己的寶寶出去散散心,再帶寶寶出門時就會需要考慮到寶寶要用到的東西,就會讓媽媽覺得頭大,有時還因為一時的興奮忽略了寶寶重要的東西。
因此,就給媽媽們列份清單,媽媽們收好了1、衣服要備齊
因為出遊的時候我們也拿不準氣候的變化,一會涼一會熱,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准備好孩子保暖的衣服。
寶寶很牛,會經常跑來跑去,衣服也會容易臟,所以媽媽們在准備衣服的時候盡量帶耐臟的外套,如果想要給寶寶拍美美照,可以給寶寶提前搭配好衣服。
⑷ 父母有必要帶孩子出門旅遊嗎,應該去哪些地方
帶孩子出門旅行是有必要的,如果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旅行,就是最好的教材。。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太小,帶著孩子出門去旅行,即使看到了美景,孩子也是什麼都記不住,還要多花一份錢,與其這樣不如待在家裡,安全還省錢。其實這種觀點是有待改進的,親子旅行是一種愛的旅行,它不是閨蜜朋友旅行,不是二人世界似的旅行,在親子游給我們家庭帶來的好處可多著呢!
據了解,這位媽媽一直在在線美術教育機構美術寶1對1教學,她是一位優秀的兒童美術指導老師,她覺得畫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從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培養他們隨意塗鴉。現在,孩子已經能把旅行中見過的美景畫下來了。
讓孩子們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他們在玩中吸取知識,感知世界,受益匪淺,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在自然中盡情享受,相信這也是孩子最需要的!家長們要多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但是帶著孩子一起旅行並不是簡單的走走停停,而是要教會孩子學會記錄!
⑸ 家長要求幼兒園帶小孩出去旅遊。我要怎麼回答
直接了當的回答。幼兒園可能做到還是做不到。家長對提的這個要求,我覺得是有點過分了。因為現在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幼兒園帶孩子出去。責任是很大的。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的答應這件事情。實際上你回答應該是很簡單的就告訴他現在疫情還不允許。
⑹ 父母帶孩子去旅行真的有必要麼
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帶孩子去旅行。
為人父母,如果不能意識到應該讓孩子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而是把孩子禁錮在一個小圈子裡,是不夠稱職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天天讓孩子看探索頻道雖然不壞,但是也不如帶著他去趟非洲,當然我現在還比較窮,有錢的話我是一定要帶他去的。我們的很多父輩的可悲之處在於,一輩子生活在一個地方,人在封閉的環境里,就容易看不到希望,生命的活力也不斷的消失,最終失去了競爭力,也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我們看到一些在監獄里長期服刑的人員,一旦回歸社會,能夠生活得更好的,非常少見,因為他們與世界的聯系被阻斷了,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走過的每一步路,感受過的每一處風景,都在潛移默化的,讓你成為現在這個你。
我一直這么相信。
關鍵是如何帶孩子正確的旅行。上車就睡覺,停車就撒尿,下車就拍照,這不叫旅行,最多叫放風。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孩子兩歲半,我第一次帶他出門,當時家裡長輩都是反對的,認為孩子太小,帶著孩子自己也很累,可能玩不好,但是我很堅決的帶他去了三亞的海邊,看著他在海邊跌跌撞撞的奔跑,抱著他在海水裡游泳,我覺得付出的金錢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孩子三歲多,我第一次帶他去北京動物園,整整一天他的眼睛都在發亮,千奇百怪的動物從書本上走到他的眼前,還帶了他去看海豚表演,想讓他親手摸一摸海豚,可惜那天人太多,沒排上號,但是看到海豚從水面上飛躍出來,他小手都拍紅了。那次還有一個跟小猩猩照相的機會,結果我兒子嚇尿了,被猩猩很鄙視的給拒絕了。孩子三歲半,第一次帶他去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當時有一隻馬來熊就趴在我們的車窗上,我妻子都嚇了一跳,但是我兒子一點兒都不害怕,還想伸手去摸他,不過太危險了,他只能隔著窗戶和馬來熊說話、揮手,我想這對培養他的好奇心和膽量,有很大的好處。孩子四歲多,我們帶著他去了桂林,在灕江上面打水仗,兩個船的人打得渾身都濕透了,大人小孩都很開心,一開始他嚇哭了,但是後來他還是拿起水槍加入了戰團,咬著牙皺著眉,頂著水柱還擊的表情,讓我相信他以後能夠成長為一個戰士。基本上條件允許的話,每年我都會帶他去一個不同的地方,平時周末休假,有時間我也會帶他去北京的博物館、公園,或者周邊的溫泉,滑雪場。我的孩子今年七歲,不完全統計的話,我帶他去過三次三亞,一次桂林,一次杭州,好多次北京。他現在已經學會了滑雪,游泳,放風箏。他喜歡看關於宇宙、恐龍、昆蟲的書籍,自己看《三國演義》《西遊記》,是原版,不認識的字自己查字典或者讓我給他講(這個有點兒難,目前沒有堅持下來)。他能給同學講自己看過的故事。能看英文帶字幕的電影,上飯店能點一桌子菜(這個其實五歲就會了)自己收拾衣服,整理房間,泡方便麵和做水果沙拉。這些東西其實我都沒有刻意的教過他,能夠學會,全憑他自己的好奇心。他知道世界很大很大。從今年開始,我打算啟動全新的旅行方式。讓他自己選擇目的地,自己籌劃資金的安排,自己確定旅行的路線、項目和交通方式。另外為了省錢,我打算暑假帶他出行,不住賓館,全程住帳篷和自己做飯。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我不介意他當一個全職的旅行家,我去不了的地方,希望將來他能替我去看一看。我覺得父母對孩子教育最大的意義,就是帶給他更大的世界,培養他生存的技能,並且鼓勵他勇敢的去追求和探索。
帶孩子適合去哪些地方?就是不需要人文底蘊,文化門檻低的地方。就連迪士尼樂園,也屬於一個高文化門檻的地方,至少得等孩子多看看動畫片,過去才能理解,才能表達自己的喜愛吧,所以至少也得四五歲才去吧。退一萬步,不說旅遊,國內不少家長帶熊孩子去聽交響樂的,您真覺得帶學齡前的孩子聽交響樂是對孩子的幫助,不是讓孩子坐不住?美名其曰「提高孩子欣賞能力」,其實就是擾亂音樂會秩序。
我建議在孩子12歲之前,盡量多帶孩子跋山涉水。小孩子精力足,爬山比大人還快,永遠不用擔心孩子太累跟不上什麼的,就算太累了,讓父親背一段,或者哪怕半途而反,也沒關系,生命在於運動,讓孩子在平常宅家裡,一有空就多帶他出來玩,多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多麼美好的生活。
在歐美,一般周末,家裡都會開車出去風光秀麗的地方露營,野餐之類的活動,這類活動是一定要帶上家裡所有不分年齡的孩子的,一家人其樂融融。而具有人文歷史價值的地方,家長一般不會帶12歲以下的孩子去,等到孩子有能力理解了,再帶出去增加閱歷。
小時候我去了很多中國東部自然風光美麗的地方,比如山東青島的嶗山,江蘇溧陽的天目湖,安徽黃山的齊雲山(黃山對於小孩子太危險),江西上饒的三清山等等。從這些旅遊經歷里,我形成了良好的方向感,使得我一直以來地理都學得特別好。但是在去三清山的時候我同時去了婺源,去齊雲山的時候同時去了西遞宏村,這些地方的美麗以我當時的文化閱歷,是理解不了的,所以現在也沒什麼印象。如果我現在再去這些江南古鎮,對其的理解會完全不一樣,能看到很多小時候看不到的人文情懷。
你信不信,對於一個內陸長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海的願望比什麼都強烈;對於一個南方長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雪才是他/她的夢想。不要拿大人的審美綁架孩子。很多小孩子說想去北京看天安門,你以為是他們自己突然就想去的?是他們在課文上讀到的才產生的憧憬,而看海,看雪這種憧憬,是自發產生的,對美麗自然風景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
原來,帶孩子旅行,不是我們帶他看世界,而是世界藉由他的眼睛和心靈,來到我們面前,我們一起出發去看,才能把這個世界看全。走出去,就知道,即使到了世界盡頭,地理距離也可以衡量;但,在路上,才懂得,教育這件事,永無窮盡。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用焦慮地總想為孩子規劃好跑道,總想拽著孩子一路搶跑,不妨試試陪伴他走一段路,無論是坦途還是歧路,學會放手,讓他有獨自上路的勇氣和能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態度,具體需要多有錢,多閑,大家自己衡量。
當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去旅行不一定要去很遠的地方,也有些孩子並不想去旅行,不能因為家長的原因忽視孩子的想法!
簡單的參觀游覽,拿回來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
你一定要在某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才能體會當地人的生活和風土人情。走馬觀花式的旅遊,除了身體的疲憊和人雲亦雲的感受,哪裡會有對生活、對生命的觀察和思考?
不要以為孩子們都不記得喲,小時候的引導和影響,會寫進一生的軌跡也說不定。
⑺ 家長究竟要不要帶著自己的孩子窮游
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品質大有提高,每年的假期許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外出旅遊,個人認為帶著孩子旅遊,特別是窮游,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為什麼呢?
一、培養孩子的組織能力。今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打算去重慶旅遊,旅遊攻略都是女兒一個人完成,包括每天遊玩項目,遊玩路線,居住賓館,一日三餐,交通工具的乘坐,我和老公只是全程參與,享受著女兒的細心安排,這種鍛煉是學校教育無法給予的。
四、增長孩子的見識。為了保證玩好,女兒提前就開始網路重慶,從歷史上的重慶到現代的重慶,從重慶的名小吃到重慶的旅遊景點,一一查找,一一了解,等正式去重慶玩時,女兒幾乎成了重慶通,美食景點,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如數家珍。極大地拓展了女兒的知識面。
總之,如果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出去旅遊吧,一定會收獲到更多更大的驚喜!
⑻ 父母經常帶孩子出去旅行,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和影響
為什麼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為什麼支持父母多帶孩子出去旅行?難道讀書不足以開闊他們的思維嗎?是作業不夠多還是興趣班不夠豐富?
有很多家長認為,旅行對孩子來說就是浪費。"那麼小的孩子出去玩能記住什麼?"、"外面太危險了,玩意走丟了豈不是一輩子的遺憾"、"太麻煩了,自己工作累的要死,還要陪孩子玩"這些原因都是家長的推辭。
對於這件事我非常的感同身受,高中時期學習地理的時候,我對地理的悟性往往比辦理的第一名還要高,有時候甚至老師一時間講解不下來的題目我也可以解決。
其實這些都源自媽媽,她本身就喜歡旅行,所以托她的福,我見識的祖國山河也比同時期的同學見的多。因此理解一些現象是就不會覺得困難。
因此旅行不是單純的玩耍,而是一種隱性的潛移默化的變化。
我們常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心和身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但是對於還沒能學會在書本中領悟人生的孩子來說,旅行才是他們最好的人事世界的選擇。
⑼ 家庭教育: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
旅行,就是這么一個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幾乎所有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後,都會發現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後,嫌麻煩的家長,我想說,旅行是加強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時機。平時,工作忙,心情差,沒有時間陪家人和孩子。而現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沒有工作的牽絆,是多麼甜蜜和愜意的事情啊。
當然,如果在旅途之中,還不斷查郵箱回郵件,開著電話會議發著微信,那的確會嫌孩子鬧,嫌孩子煩。正說明家庭旅行的問題在於大人,而非孩子。要改變的,正是家長的心態和做法。
三個不願帶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這里。下面,我們聊聊帶孩子旅行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到底有多大。我覺得,大概可以分成三節課。
第一課,多元價值觀課。
我知道,談到旅行的好處,很多人會提到,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多種文化的知識等等。的確,這些都是帶孩子旅行的好處。但是,我想說的,是另外一種。那就是孩子多元價值觀的建立。
我覺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敵人,需要我們去消滅。它的名字,叫做「狹隘」。狹隘,對於一個國家,會造成閉關鎖國;對於一個民族,會造成夜郎自大;對於一個人,則會造成自以為是。而這三個層面的結果呢,則是落後,則是狂妄,則是愚昧。
還記得魯迅在為國人畫像的《阿Q正傳》里,是這樣生動地描述狹隘的:「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庄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
我覺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國家的紛爭,民族的仇恨,小到鄰里的糾紛,婆媳的爭斗,很多都和各自的狹隘價值觀有關。如果我們解決了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魚,切蔥絲,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國富民安了。
那麼,怎麼讓孩子擁有多元價值觀呢?一是閱讀,二就是旅行。讀萬卷書,不能死讀,那是獃子;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販夫。讀書,要學會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兩者結合,才會真正發生作用。
第二課,多樣世界觀課
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天然就該如此的。
⑽ 父母帶孩子去旅行真的有必要麼
帶孩子出去旅行,說是可以增加孩子的見識,也能鍛煉身體等等。其實,在這些好處的背後,也會有很多的壞處……
帶孩子旅行的好處
1、 過去的孩子,都是在書本上學習知識,很多概念都是來自於老師的描述,另外就是靠自己的想像。通過旅行,孩子可以清晰的了解很多知識,這比讀書要直觀許多。
2、 經常帶孩子旅行,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因為在戶外,孩子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體能方面能得到很好的加強。
3、 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畢竟在外面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孩子會經常面對陌生的壞境和陌生的人,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再怕生。
4、 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量,孩子去的地方多了,在同學面前就可以侃侃而談,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驕傲,是一種資本,是別人羨慕的一件事情。
帶孩子旅行的壞處
1、 長時間的長途跋涉,無論是坐車還是徒步,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負擔。比如碰到惡劣的天氣,孩子也比較容易生病,相對來說孩子受的罪確實要多一些。
2、 可能會因為時間的原因,或者是地域的原因,沒有適合孩子吃的飯菜,孩子只能湊合的吃一點。有時候營養得不到保障,也是比較另父母擔心的一件事。
3、 作息時間不規律,生物鍾被打亂。我們都知道,如果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吃飯,這樣的話身體會比較輕松。如果在外旅行,肯定做不到,這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煎熬。
4、 長時間的旅行,會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在裡面,因為畢竟是在路上,可能會遇到壞人,可能遇到緊急危險的事情。相比來說,在家裡的安全系數高一些,在外面的話安全系數低一些。
在我看來,帶孩子旅行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希望父母不要因為旅行而旅行,那樣就失去了旅行的意義。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不要為了出名,或者為了自己,就不停的讓孩子跟在自己身邊,對孩子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好處和壞處都要提前想到,盡量避免,輕松旅行,快樂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