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開發區佳世客走到膠南平湖度假村怎麼走
你在泰抄山路上找2路公交車站坐到汽襲車站,再乘坐 膠南305路, 在 靈山衛公交樞紐站 下車 再乘坐 隧道6路(或 隧道7路), 在 青島火車站 下車 再乘坐 304專, 在 市臨時站 下車 400米步行至 青島市教育局 裡面就有信息大廳了。
這是全程的公交線路。
『貳』 快遞 從膠州快遞到膠南平湖度假村,哪家快遞公司能送到門...
可以送到你家裡的順風快遞不錯的,其他的次日達,同城的可上午寄下午到
『叄』 求助!膠南哪個酒店可以承辦40多桌的婚宴
德泰對面還有個山海天大酒店,也挺大。裝修得很好。本人認為30桌以內的到新環城好,維客北邊的來運也不錯,還有美味的菜還行。像什麼在膠南賓館或者國旅、黃海都是老掉牙的啦,裝修太次,菜也很差勁!
『肆』 急問!從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泰山西路318號 (平湖度假村)到青島教育人事信息大廳怎麼坐車急求!
你在泰山路上找來2路公交車自站坐到汽車站,再乘坐 膠南305路, 在 靈山衛公交樞紐站 下車
再乘坐 隧道6路(或 隧道7路), 在 青島火車站 下車
再乘坐 304專, 在 市政府臨時站 下車
400米步行至 青島市教育局
裡面就有信息大廳了。 這是全程的公交線路。
『伍』 從青島火車站至膠南平湖度假村需多長時間
如果坐公交車至少要三個小時,位於膠南市鐵山鎮,
『陸』 膠南車站到膠南紅樹林度假村多遠
公交線路:黃島509路 → 黃島308路,全程約24.1公里
1、從黃山客運站步行約60米版,到達權黃山站
2、乘坐黃島509路,經過12站, 到達西海岸汽車總站
3、步行約420米,到達西海岸汽車總站
4、乘坐黃島308路,經過5站, 到達濱海新村站
5、步行約360米,到達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
『柒』 膠南汽車站 公交如何到平湖度假村
2路車 如果有條件建議自駕車去,此處處於膠南市區西北方向泰山路西端。公交車只能到平湖入口處,往裡面還要走半天呢。很久沒去了具體價位也不清楚。建議樓主去網路貼吧膠南吧發帖咨詢。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捌』 膠南周邊度假村哪裡好玩
膠南周邊度假村:
1.藏馬山位於膠南中部,主峰海拔395米,總面積13000多畝。藏馬山山巒跌宕俊秀,湖光山色,田園牧歌,生態植被豐實,自然資源優勢明顯,加之候宜人, 位適中,素有「東有嶗山,西有藏馬」之稱。
藏馬山鄉村休閑度假 位於藏南鎮藏馬山丁家松園、長阡溝村,規劃建設山地旅遊 、綠谷商務 、文化創意產業園、生態香草觀光園、旅遊綜合服務 、歡樂田園、太陽谷國際老年療養中心、特色農業觀光體驗 、環湖旅遊休閑 等九大功能 。
2.靈山島
位於黃島(即膠南市) 東南沿海中,距大陸約10公里,島形狹長,南北約5公里,東西約1.5公里,面積約7.2平方公里,最高峰歪頭山海拔513米,是青島和我國北方第一高島,在全國僅次於台灣島和海南島,有
藏南鎮藏馬山國際鄉村游
「中國第三高島」之稱。因古籍中有「未雨而雲,先日而曙,若有靈焉」的記載,故名。
現有居民3000餘人,分三個自然村。此島山高海闊,景象萬氣千;峰巒起伏,植被茂密,鬱郁蔥蔥,如錦似畫。此島為典型的火山島,火山噴發降落之角礫岩,歷經風化剝蝕,形成鋸齒狀山脊,發育成大小山頭56座之多,其中高峰七八座,如靈山、歪頭山等。
而島嶼東南受到海水侵蝕,形成造型奇特的海蝕地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如老虎嘴、象鼻山、石秀才等。島上有――浮翠亭,坐落在城子口村,是為靈山島之標志性建築. 此處之望海樓已在其遺址上重建。相傳為金完顏兀術之妹出家為尼所居。游覽靈山島,須從島西側的城子口碼頭登岸,初登島上,可見一巨石聳立路邊,上書「水靈山島」及簡介。島上漁家風情別致,村落或居於崖邊,或位於海畔,或半藏於山澗,梯田、綠樹、碧海、紅瓦、藍天交相輝映,從海上望去,宛若一艷麗之翡翠浮在海面,故此地有「靈島浮翠」之美譽。靈山島的林地覆蓋率已達到70%,成為我國北方水域難得的「海上綠洲」。
3.靈山灣
靈山灣海濱風景 位於黃島(即膠南市)東部,黃島(即膠南市)開發 內,北依小珠山,南臨靈山灣,東南與靈山島相望,風景十分優美。風景 佔地5.3平方公里。
海濱風景 東南部為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內有蒼勁青翠 的黑松 林、枝繁葉茂的刺槐林,其中還間有毛白楊、火炬樹、山楂、紫穗槐等樹種。園東側是浩瀚大海,岸畔沙灘綿綿,岩礁廣布,形成「金灘鑲綠野,碧海映藍天」的明麗迷人海濱風光特點。
4.山子西村
山子西村隸屬於山東省黃島(即膠南市) 靈山衛鎮,位於靈山衛鎮駐地以北5公里處,在小珠山東麓,地處山嶺,山子西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東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 接壤,西臨小珠山,南隔海與靈山島相望,北通黃島(即膠南市)及高速公路的海爾大道。
據傳,明朝初期,薛姓先祖,薛老大、老二兄弟二人,由陝西大柳樹底遷到山東。老大在開發 柳花泊定居,老二在開發 的薛家島定居,老二的後代薛清雲遷至山子西村擇地而居,子孫繁衍,村名根據村東一塊石頭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