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岱召村的文化遺存
美岱召村
位於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是明代土默特蒙古部首領阿拉坦汗(俺達汗)於1575年修建的一處兼有城堡、官邸、寺廟、私宅功能的藏漢結合式建築群,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其大雄寶殿壁畫,構圖豐滿,場面宏大,人物栩栩如生,富有蒙藏民族特色,對研究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美術史有重要價值。
蒙古民族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成吉思汗大軍的鐵蹄曾將歐洲的土地碾的粉碎,所向之處披靡,英雄事跡永載史冊!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歸順了伊斯蘭教,但是它在家鄉的子孫接受的是藏傳佛教。明隆慶年間,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順義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明萬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朝廷賜名福化城。活佛邁達里胡圖克圖志在弘傳佛教,願將釋迦牟尼創立的一代大教獻給生於斯、養於斯的於家鄉父老。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他來到了草原此傳教,主持壽靈寺的宗教活動。由於他的業績明顯,歸化者眾多,為了紀念他的成就,這座寺名也被人們稱之為邁達里廟、邁大力廟或美岱召。
古建築
美岱召是一處罕見的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為一體的建築。寺周圍有土築石包鑲的城牆,敦厚結實,可以抵禦軍隊的如雨的炮彈和騎兵的突襲。整個城池略呈長方形,周長681米,四角建有角樓,南牆中部開設城門。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內,山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咸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落款為「大明金國」,頗為特別。既是「大明」王朝,何來「金國」?我百思不得其解。寺里主體建築有經堂、大雄寶殿、羅漢堂及觀音殿等,殿宇高大雄偉,殿內供奉佛像、菩薩像,並陳列法器,牆面繪有佛傳故事和護法神像等內容的壁畫。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在城內深處,太後廟里的檀香木塔,儲放著太後骨灰。母親是最偉大的,她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一個個子女,兒女長成,自己衰老。就像一隻桑蠶吐絲殆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人們要紀念她!
土右旗美岱召水庫
一、項目名稱:土右旗美岱召水庫
二、項目單位:包頭市土右旗招商引資服務中心
三、建設地點:土右旗
四、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優勢:
美岱召水庫是以防洪為主,灌溉結合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工程,工程式控制制流域面積886.6Km2,總庫容2000萬m3。建設美岱召水庫,可以解決雨季防洪,灌溉農田。並與九峰山原始次生林和美岱召古剎建成九峰山旅遊開發區,充分發揮土右旗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五、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
工程的總體布置是河床中間為主壩體,左岸依次為泄洪沖沙洞和溢洪洞,在壩體左岸下游處布置電站,總裝機容量1500千瓦。
六、總投資及資金籌措方式:
總投資1.1億元。申請國家投資4000萬元,其餘引資。
七、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後,滿足經濟合理性要求,社會效益顯著。
2. 岱哈散補腎嗎
帶好傘不可能取到補腎的作用。還有去靠飲食。平時的。一些鍛煉去補充腎的營養,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3. 福建連城始祖岱公黃氏發源地
1、岱公黃氏的原始祖先——黃夷的流徙
黃夷的發源地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後來向東南遷徙,經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後,在華夏與東夷的大融合之中,黃夷和其他許多少昊子孫氏族,跟隨顓頊從山東半島內遷到了中原地區。
2、黃國人的遷徙
上古黃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自從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據說就是因黃國江夏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還有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亡國後,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家園,頑強生活。戰國時期,黃國貴族後代黃歇事楚頃襄王,於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縣,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鎮。後來,黃歇改封於吳 (今江蘇省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定居於江蘇。據《客家姓氏淵源》所載,黃歇曾因避難而遷居於距江夏縣城30里的黃鶴鄉仁義村,其子孫散之四方。從戰國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漢一帶)成為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贈太尉孝子黃香及子宰相黃瓊與曾孫太尉黃琬都世居江夏,中華黃氏第一狀元黃鳳麟,也出在江夏郡黃州,故其天下黃姓共以「江夏」為郡號。
3、兩漢到兩晉的遷徙
漢代以後,主要由於任官的原因,黃氏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北遷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遷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黃氏也是從晉代開始大批人居福建。《閩書》載:「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動盪,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據福建早期黃氏族譜記載,兩晉之際,江夏黃氏族人黃元方(字彥豐又名黃允),為官晉安太守,後定居福建,嘗以道學倡閩,有萬卷書樓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為福建歷史上最早的黃氏望族——晉安黃氏。據說,後來的侯官黃氏、莆田黃氏、軍城黃氏和四安黃氏等,都是黃元方晉安黃氏的後裔。
4、隋唐五代時期的遷徙
唐高宗時,陳政、陳元光開漳州,中原58姓將官隨其入籍漳州,漳州黃氏即為其中之一。台灣《江夏黃氏歷代世系表》亦有這方面的記載:有名黃彥豐者,於晉永嘉年間(300年)八姓衣冠人閩居候官黃巷,墾荒致富,唐朝進士開國公謚忠義桂州刺史黃岸入莆,黃沖公長子;字宗極,又字魁傑,號彥忠,(674年農歷正月5日-756年農歷3月29日),唐朝秘書監,初居湖北黃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遷福建侯官縣(今福州東街南後街)黃巷,最後遷入泉州郡莆陽縣延壽里國歡院(今涵江區國歡鎮黃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進士,歷任弘文院編修,徐州牧,廣西桂州刺史,陳十要道於唐玄宗,治為天下第一,755年歸養。有惠政,封開國公,進升為金紫光祿大夫,謚「忠義」。為福建東南望族,其莆陽後裔十分顯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則為狀元者有10位:文狀元者7位五代黃仁穎、宋代黃公度、黃定、黃由、黃朴,明代黃觀、黃士俊;武狀元者3位唐代黃仁澤、明代黃鉞、清代黃仁勇;為榜眼者3位:宋代黃洽、黃艾、明代黃鳳翔;為探花者3位:宋代黃桂、明代黃暘、清代黃叔琳。為宰相者10位:宋代黃鏞、黃洽、黃祖舜,明代黃景昉、黃鳴俊、黃士俊、黃道周,清代黃機、黃錫袞、黃廷桂;配趙(封開國夫人),配邱(封吉國夫人);子三(黃謠、黃典、黃樂)其子孫蕃昌為閩中著姓大族。又有浯州牧馬監陳淵,也在唐朝初期率許、蔡、張、黃等12姓入閩,復居福州黃巷。今廣東南雄黃氏,多為這支入閩後徙莆田始祖封開國公桂州刺史謚忠義黃岸次子黃典的後代。唐末,洛陽人黃子棱隨父入福建,事後梁太祖朱全忠義子,累官侍御史,後避亂居於建陽之東。唐末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審知兄弟人據八閩,中原黃姓特別是固始黃氏紛紛渡江南下入閩,前往投奔。如宋人黃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亂,從王審知入閩為判官,因家焉。後析而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閩邑之黃巷,一居長樂北鄉之黃壠。再如黃振龍,「九世祖黃碣(新唐書、十國春秋有傳)自光州固始從王氏入閩,因仕焉居,言路有直聲,後遷至中丞。」
5、宋元時期的遷徙
黃姓迅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時期,據《黃氏淵源》載,宋代,軍城黃氏初祖黃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其玄孫翰林院館閣校勘黃安石重修《江夏軍城黃氏家譜》,呈奏皇帝,得到了「軍城黃氏,忠孝兩全(唐忠臣黃碣宋孝子黃廓),江夏無雙,四代聯登,簪纓世濟,積學多才」的御批。宋代還有莆陽黃巷遷潮始祖黃詹(一名黃汝詹),子孫散處廣東各地,居潮州者為多,後發展成為廣東大姓。
① 金華黃氏:始祖是黃香裔孫黃苾。自江夏遷婺(金華府)之浦陽(今浙江金華市浦江縣)。 黃苾,是東晉時人,黃香的第十代孫。最初在兗州(今山東鄆城縣)做官,後來升為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按察,故族譜上稱他為按察公。當時,金陵鎮守長官吳英,很賞識黃苾的才幹,便招他為婿。後因金陵一帶戰亂頻仍,黃苾夫妻便隱居於浦陽。以後子孫繁衍興旺,成為東南大族浦陽黃氏。黃峭山名黃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實登,號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黃氏始祖黃惟淡之孫。黃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據福建《麟峰黃氏家譜·舊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為福建觀察使,「潮始人閩」。黃惟淡也於此時帶領家族隨王朝、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固薴遷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遷居邵武,薴籍邵武平灑鄉(今邵武市水北鄉舊縣村),成為後世聞名的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黃氏 (屬邵武分支)寧化客家黃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字惟枋,號從章。又名黃寧,或黃朝化,都是因遷居地「寧化」而得名。他生於五代後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黃氏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寧化縣,落籍寧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御史、廣州刺史等職。黃化的後裔,在閩粵為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為興盛,遍布閩、粵兩省各地。黃化被尊為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為許多黃氏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寧化公」。
6、明清時期的遷徙
① 遷往台灣的黃姓:明末清初,閩粵一帶的黃氏,有一部分遷往台灣,人丁興旺,與陳姓、林姓、鄭姓,成為台灣的四大姓,素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美稱。後來,黃氏又播遷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開始東渡海峽,遷徙人台。爾後,他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於此,開拓寶島,艱苦創業。台灣的發展歷史進程,將深深地銘記下他們不朽的功績。明朝天啟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鄭芝龍便舟載飢民數萬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黃姓成員。但見於史籍記載的最早遷台黃氏,是明末南安人黃正束,他在明崇禎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灣馬公,後支分澎湖湖西。這以後,黃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斷,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葉,便形成丁高潮。他們大多來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廣東的嘉應、潮州、惠州等地,散居於台灣各地。他們往往成為後世台灣黃姓各支派的人遷始祖。據《閩台關系族譜資料選編》節選《桃源蓬萊黃氏族譜》記載,福建永春縣桃源蓬萊黃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黃毓盼,第十五世的黃宗選、黃宗琅、黃宗瑤,第十六世的黃文令、黃紹養、黃紹禁,第十七世的黃克涼、黃克甚、黃克讀、黃克爐,第十八世的黃鴻釵、黃鴻胖、黃開倉等大批族人,都先後渡海徙居台灣。晉江《安海金墩黃氏族譜》即記載,該族第十一代有黃貽鼐,第十二代有黃微熔、黃素官、黃光輝,均居台灣,還有金墩後裔新加坡已故總統黃金輝,金墩安平黃恩瑞曾孫菲律賓前總統辦公廳主任、農業部長黃嚴輝。潘湖遷台灣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龍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簡稱)種德堂大宗祠。光緒《臨海黃氏家譜》(抄本)所載,福建泉州臨海黃氏,在清乾隆年間便有人開始遷往台灣。此後,該族子孫多有徙居台灣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黃王藝,於雍正時游學台灣邦寮浪橋,後來就落籍台灣;第八代有黃佳和遷往基隆、黃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黃豆附徙台灣、黃牒居淡水、黃情遷鹿港;第十代有黃公體、黃蜂、黃熙等遷居台灣,台灣黃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島和台灣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園、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東沿線地區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黃姓 東南亞印支半島、南洋、歐美澳等世界各地,到處都有他們在拓荒,在建設,在創造奇跡。越南 黃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黃國滅亡後不久就開始了。當時有大批黃姓遺民被楚國強迫遷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區,加入了越人隊伍。隨著越人的不斷南遷,黃姓也隨之遷入越南。不斷南遷的黃姓中,有秦漢山越黃氏,有六朝唐宋的黃洞蠻,有明清嶺南壯、瑤等族黃姓。越南人中的黃姓,絕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後裔。這些越人黃姓後裔,又從越南繼續擴展,至今已廣布於印支半島各國。 在歷史上,還有一些黃姓中國人,由於政治避難、經商等原因遷居越南。明亡後,許多黃姓遺民不甘事清,紛紛外逃避難,如清代金湖黃伯柳與黃進懷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1679年,中國龍門副將黃進與總兵楊某等,率3000餘眾、戰船50餘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們進入東浦(當時屬柬埔寨)地區,清代金湖黃伯流徙柬埔寨高綿南榮城金塔大佛色里。從此,這批人及其後代便在東浦定居下來。當今,黃姓已繁衍成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國的200餘個姓氏中,黃姓是人口數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國。是中國黃姓移民較早、人數很多的國家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泰國黃姓現有30餘萬,在泰國華人社會中有很大的影響。泰國黃姓華僑、華人,清代金湖黃高拱徙暹羅國即今泰國望國街不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組織「泰國黃氏宗親會」,還積極參加當地華僑華人的社會活動與社團組織。南洋。大約是在元朝末年,黃姓移居南洋。當時一位名叫黃森屏的官員奉命出使婆羅國(今汶萊)。他到達婆羅後,便在婆羅國留居下來。之後,他以傑出的才幹被推為汶萊華人的領袖。後來,成了整個婆羅國的統治者——蘇丹(實即國王)。他去世後,葬在汶萊,子孫世代留居於此,且極為顯赫。黃森屏生有一女,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給渤泥(即汶萊)第二蘇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後,黃森屏的女兒便繼位為汶萊國王。自此以後,汶萊國王按女性血緣世系傳遞。第一位渤泥女王黃氏去世後,王位傳給了她與阿合曼蘇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紀,汶萊國王已傳20餘代,他們都是黃森屏的女性直系後裔。歷史上汶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明代開始,遷徙南洋的黃姓大增,如金湖黃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黃宅子二長鍾瑞徙緬甸次鍾端分泰國汶萊黃厝,公元19世紀,由於中國封閉的國門被西方殖民列強的大炮轟開,因而出現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黃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數迅速增長,僅據菲律賓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統計資料表明,在當時移居菲律賓的近10萬華人中,來自福建晉江、同安、南安、龍溪等地的黃姓華僑就有數千人之多,在當時旅菲華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僅次於陳姓。至今,菲律賓黃姓人口已發展到了5萬余名。此外,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大量的黃姓華人華僑。近代以後,南洋黃姓華僑華人為了聯絡同宗,都紛紛建立了各種宗族組織。在菲律賓,建有黃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黃姓華僑還在新加坡建立了統一的「南洋黃氏總會」。移居歐美澳黃姓移居美洲的歷史,始於19世紀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華僑各姓中,黃姓人數最多,主要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廣東華僑,又主要來自新寧、新會、開平、恩平四地,故稱「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國華僑社團「四邑會館」中,黃姓人數最多;1854年由廣東興寧華僑創建於三藩市(即聖弗朗西斯科,又稱舊金山)的寧陽會館中,黃姓人數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開平、恩平兩地僑民在舊金山成立的合和會館中,黃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華裔各姓宗親中,黃姓宗親人數仍然是最多的。
4. 漳州金湯灣海水溫泉度假酒店在哪裡
您好,為您查抄詢到:
漳州金湯襲灣海水溫泉度假酒店酒店按五星級標准建造的
地址:漳州市雲霄縣陳岱鎮岱南村海水溫泉度假村1號(201省道旁)
酒店是一家度假型酒店,酒店位處素有「開漳聖地」美譽的漳州市雲霄縣境內與旅遊海島東山縣交界。位居閩南和廣東潮汕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與台灣海峽隔海相望,北連廈門市南接汕頭市,國道324線貫穿全境。境內有兩處高速路出口即常山高速路出口和林頭高速路出口距酒店僅10分鍾以內車程。
入住客人好評率 97%
酒店設施都很完善,環境優美,房間豪華舒適,很適合旅遊度假。
5. 世界著名度假村有哪些我知道的就是中國三亞鳳凰島,不過還沒建成。
1、大溪地
1716年,英國艦隊意外地發現了大溪地這個百花飄香的人間樂土,他們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只好用「海上仙島」這樣通俗的比喻來定義它。時間過得很快,世事無常,大溪地與它最初的發現者沒了瓜葛,成了法屬波里尼西亞五大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而昔時的景色則超越著「滄海桑田,良辰美景奈何天」的一般規律,依然耀眼。
大溪地是總面積約一千平方公里的島嶼,在南半球紐西蘭的東北方,從空中俯瞰像一尾魚,所以人們把魚頭魚身那截叫做「大大溪地」,魚尾那端則叫成「小大溪地」。
塔希提島是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我們似乎更熟悉這個名字,因為一個叫高更的人和他曾經在那裡的生活。《月亮和六便士》說,高更拋棄所有不顧一切來到這個小島,然後畫起了這里的少女。塔希提少女相對而坐,素色的小花簪在發際靜靜地散發著芬芳。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十二年。
因為南太平洋島嶼的地理位置,這里四季溫暖如春、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地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這種憂郁或是悠閑的狀態一般都要維持整個下午。然後是日落,然後是天亮。陽光跟著太平洋上吹來的風一同到來,海水的顏色也由幽深到清亮。他們管自己叫「上帝的人」,我們管那裡叫「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圖片:西迪布撒以德(突尼西亞)
2、西迪布撒以德
突尼西亞城以北二十公里處,地中海南岸,坐落著北非最美麗、最浪漫的小鎮西迪布撒以德。中世紀時,躲避宗教迫害的西班牙原住民從伊比利半島渡過地中海,逃到了這座懸崖小鎮,並在此安家紮寨。當時的人們應該不會料到,昔日草草逃生的避難所如今卻是世界十大浪漫小鎮之一,滿滿一個城的安達路西亞風格的白屋藍窗,滿滿一個城飄散著丁香花瓣,在它高高的懸崖上,隨便一望,就能看見淡綠色的柔情的海。
沿著泛青綠色光的石板路逶迤前行,你會看到白色的古堡、白色的平頂屋,高高低低,錯落而成童話里的姿勢。好奇地問每一個大街上過路的突尼西亞人,他都會笑盈盈地告訴你,為什麼他們喜歡在白色房子上描出藍色的窗、門、屋檐和廊柱滿目的藍和白讓人想起愛琴海邊的希臘,但是那裡的藍白色調要端莊一些,這里的更隨意,平淡生活里透著無所謂的氣息。西迪布撒以德山頂上的露天咖啡館是最好的觀景台。悠閑地坐在長椅上,喝一杯濃郁的阿拉伯咖啡,或是有芬芳氣味的薄荷茶,望一眼遠處的景色,再望一眼你身邊的人,你會感慨:生活別無他求。
圖片:巴斯克鄉野(西班牙)
3、巴斯克鄉野
巴斯克鄉野被上帝安放在西班牙北部,以神秘的角色不聲不響地牽引著世人的目光。在那裡,土生土長的巴斯克人依然保持著最古老的生活方式。專家們至今沒有搞清楚他們究竟起源於哪裡,而巴斯克語又屬於什麼語系。我們所知曉的有效信息僅僅是:在不可逾越的山巒與叢林中,巴斯克民族孤立地存在了數百年,直到公元十二世紀左右才被納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它由三個省組成,吉普考阿省、維茲卡亞省和阿拉瓦省。
茂密的樹林和如茵的牧場,悠長的山谷和湍急的溪流,如同山水畫大師勾勒出的仙境。早在上個世紀初的時候,就有國人見證它的美景。這個人是康有為。據說他還曾賦詩:「亭亭旗蓋出,森森金斧批。澗流瀉絕底,渾灝黃河窄。濃姿若美人,容華倚天末。不知衡岱色,頗覺台廬索。」
巴斯克的美無人不贊嘆,尤其是讓人目眩神迷的「彩色樹林」 (Painted Forest,在Oma區)。它是畫家阿格斯汀的個人秀。每隔幾個月,這個與眾不同的畫家就會上這兒來,將巴斯克省的樹林畫上不同的圖案。
需要補充的是,巴斯克地區還是西班牙最好的美食區之一。
圖片:普羅旺斯(法國)
4、普羅旺斯
從誕生之日起,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Provence)就謹慎地保守著她的秘密,直到英國人彼得·梅爾的到來。在梅爾的筆下,」普羅旺斯」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地域名稱,更代表了一種簡單無憂、輕松慵懶的生活方式;一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雲卷雲舒的閑適意境。如今,每年有數百萬人湧入南法的普羅旺斯與蔚藍海岸,親臨畫冊上難以描摹的景緻及小說中不可置信的悠閑。如果旅行是為了擺脫生活的桎梏,普羅旺斯會讓你忘掉一切。
普羅旺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是夏天。天空藍得通透明澈,空氣像新鮮的冰鎮檸檬水沁入肺里,心底最深處如有清泉流過,直想歌嘯。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讓人狂喜不已,自行車上、牛頭上、少女的裙邊插滿深紫淺藍的花束,整個山谷彌漫著熟透了的濃濃草香。田裡一籠籠四散開來的薰衣草和挺拔的向日葵排成整齊的行列一直伸向遠方,田邊斜著一棵蘋果樹,不遠處幾棟黃牆藍木窗的小磚房子。陽光撒在薰衣草花束上,是一種泛藍紫的金色光彩。
自由的色彩蠱惑藝術家創作的靈感,塞尚、梵高、莫奈、畢加索、夏卡爾等大畫家,都被普羅旺斯注入藝術的新錄感;美國作家費茲傑羅、英國作家D.H勞倫斯、法國作家赫胥黎、德國詩人尼采等也曾前來朝聖。朝聖者中,包括以《山居歲月》將普羅旺斯推向顛峰的彼得·梅爾。
圖片:北阿爾卑斯山(德國)
5、北阿爾卑斯山
位於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自西從德、瑞交界處巴登湖東岸的林道開始,延伸至德、奧邊界的山中小鎮,約三百多公里。在這段蜿蜒的山脈周邊,好似曾有一位拎著大窟窿布袋匆忙潛逃的盜寶賊,走了一圈,也散落下一地珠寶。
比如小鎮林道,更確切的說它是湖上的小島。在島上,你能找到各種文藝復興式的古老房舍,它們的外牆包著白松樹皮,屋檐下掛著熏好的臘肉,後院里堆著整齊的劈柴,窗沿上擠滿了粉紅黛綠的花朵,熱鬧非凡。屋子的外面是鵝卵石鋪好的小街,走在街上能看見洋蔥狀屋頂的教堂鍾樓,一派古意盎然的樣子。林道東邊五十公里的地方,是德國阿爾卑斯山區最著名的登山和滑雪勝地Oberstdorf。站在它的Nebelhorn峰頂,只要天氣足夠晴朗,至少可以望見阿爾卑斯山區四百座高峰。
那是歐洲最大、最雄偉的山脈。綿延不絕的山巒頂著白色的山尖,在陽光下閃著金光。目光收回,腳邊是芳草碧連天的丘陵和無邊無際的繁花。田壟、樹林、山崗彷彿在練著瑜珈,個個將身子延伸得很長;不知名的小湖、小河,像孩子眼角掛著的淚水,透著晴空般的藍,盪漾著雪山的影子;蘆葦草、蒲公英等各色野花舒舒坦坦、整整齊齊地圍著明鏡般的湖面。小鎮上,大傘蓋似的老樹遮蔽出一條林蔭小道。沿路前行,你會發現一個路牌,上面寫著:慢慢走,欣賞啊。
圖片:蘇格蘭高地(蘇格蘭)
6、蘇格蘭高地
作為冰河世紀的最後一個據點,蘇格蘭高地的美讓人難以捉摸。
一望無際的高地沒有北歐那樣無盡的森林,也不是枯寂的荒漠,而是被舒緩起伏的低矮綠草和苔蘚所覆蓋。那種低矮、稀疏的植被蒼涼地生長著,全然不像英格蘭原野上的青翠欲滴。裸露的岩石、清冽的空氣,時時提醒著你這是海島上的高原。即使到了夏天,當原野被一種叫帚石南的紫色小花所覆蓋時,大地也缺少一種生機。那種無邊的紫色顯得過於刺目和固執,不同於山花爛漫的絢麗,而是一種近乎於絕望的怒放。這是一片寂寞的土地,多少年前被視為蠻荒之地,再壯麗凄美的景色也不能代替土地的貧瘠。
倔強的蘇格蘭人守著這片土地,面對著一個更強大民族的征服和蔑視,艱難地維持著生計。在古羅馬人筆下,蘇格蘭叫「卡利當尼亞」。
「噢!卡利當尼亞!頑強而荒蕪。需要照料這個充滿詩意的孩子!這地方只有褐色的荒原,雜亂的叢木,這地方只有高聳的山,泛濫的水。」這是著名的蘇格蘭詩人史葛的描述。
泛濫的水,如果算上有水怪的尼斯湖,那麼恣意的瀑布、山泉、溪流,以及星羅棋布的湖泊,似乎都可以一筆帶過。傳說中有怪獸出沒的尼斯湖就在小鎮印威內斯的郊外,人們紛至沓來想一睹怪獸的尊容。後來有調查表明,只是虛驚一場。
圖片:佩特拉(約旦)
7、佩特拉
在約旦,如果你對當地人說要去游覽著名的死海,約旦人的神色是平靜的,但當他知道你即將去佩特拉時,十有八九都會神采飛揚,滿面盪漾出自豪光彩,並帶著阿拉伯人特有的狡黠眼神說:「告訴我,當你看到法老寶庫時的感覺。」
隱藏於死海和亞喀巴灣之間群山中的古城佩特拉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城名源自希臘語「岩石」,因為整座城市就是從懸崖峭壁上雕鑿而出的。朝陽斜暉將古城染成了絢麗的玫瑰色,玫瑰紅牆見證了整個歷史。
當法老的寶庫向你敞開,只有驚訝與震撼,任何語言都無力闡釋那種感覺。那些荒漠里突然蒞臨的險峻而幽深的峽谷,美輪美奐的古建築以及奇石怪峰會奪去你的感知。而佩特拉傳奇般的歷史更讓人無法收拾好自己跌宕起伏的心情。史前時代,佩特拉是納米泰人沙漠商隊建立的城市,是阿拉伯、埃及、敘利亞腓尼基之間的交通要塞。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它曾是羅馬東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後來又長期衰落。到了貝克特時代,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貝督因人外,少有遊人訪問此地。盛極一時,然後灰飛煙滅、沉寂千年,直到1812年重新被人發現。
德伊神廟仍在,高130英尺,寬一百英尺,高聳的柱子雕鑿在沙石壁里,陽光打在它的身上,發出粉色、紅色、橙色以及深紅色三層的柔光,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猶如一場剛剛結束的斑斕的夢。
圖片:塞席爾群島(塞席爾)
8、塞席爾群島
塞席爾群島由92個島嶼組成,一年只有兩個季節——熱季和涼季,沒有冬天。這里是一座龐大的天然植物園,有五百多種植物,其中的八十多種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每一個小島都有自己的特點,阿爾達布拉島也是著名的龜島,島上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大海龜;弗雷加特島是一個「昆蟲的世界」;孔森島是 「鳥雀天堂」;伊格小島盛產各種色彩斑斕的貝殼。
藍天、碧水、陽光、沙灘、海風,一個美麗的海島國家應該具有的一切,這里不僅都有,而且更多。所以在塞席爾,你會變得貪婪。因為空氣中有梔子花的清香,所以連最簡單的呼吸都變成了享受。這里的植物都是超大型的,茂盛中還帶著幾分放肆,色彩更是濃郁如高更的畫。松塔有哈密瓜那麼大,無憂草的葉子居然長了一尺多寬,巨大的椰子樹橫斜在窗前,挺拔的扶桑後面高大的鳳凰樹紅到荼蘼,幾乎遮住了半邊天。身處其間,你會覺得生機勃勃的花花草草才是島上真正的主人,人不過是其中的點綴。他們的國寶是一種叫海椰子的奇異水果,外國遊客若想帶出境還需持有當地政府的許可證。
在塞席爾,你可以得到的最大幸福就是什麼都不必做,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用電腦,因為統統不會有;也沒有購物中心、快餐店和咖啡館文化,只有大自然饋贈的美好景色。
圖片:加德滿都(尼泊爾)
9、加德滿都
加德滿都是尼泊爾的首都,意為「獨木之寺」。相傳這里曾是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泊,有一天文殊菩薩降臨此地,揮劍劈開湖岸,放幹了一湖清水,原來的湖泊就變成了谷地。
這里大小寺廟有2700多座。這么多神廟古老、莊重地端居在海拔1370米的地方,時間在這里,也幾乎忘了行進。大街小巷裡放眼望去,是滿滿堆放的印度教佛龕,飄盪著縷縷桑煙;俯瞰眾生的博拿佛塔大慧眼,一盯就是千年,那帕斯帕提拿印度教神廟前信徒們仍在虔誠地朝拜;還有那能通向佛國極樂世界的露天火葬台;那晃動在眼前衣著妖艷、獨具異國情調的女人和擁有與阿拉丁神燈精靈一樣詭異眼睛的男人。
圖片:英屬維京群島
10、英屬維京群島
英屬維京群島象一彎柳眉,隔開了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位於波多黎各向東六十公里,印第加西北180公里的地方,是安的列斯群島的一部分。哥倫布在1493年最先發現了它。
在這個世界級的旅遊聖地,沒有我們習以為常的豪華旅館或夜總會,也沒有霓虹閃爍和夜夜笙歌,甚至連塊招牌都很難看到。島上的人們用最質朴、最簡單也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活著。大自然孕育了萬物,維京人的智慧之處就在於他們懂得努力維持這一片美麗。環保是島上的第一要旨,政府甚至立法保護海洋生物。而大自然的回報就是澄澈的海水、清新的空氣、豐美的魚兒。
6. 泉州的旅遊景點
泉州名勝
塗門街 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東湖公園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
五里橋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蔡氏古民居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府文廟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
崇武古城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存。
洛陽橋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處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至嘉佑四年(1059年)由郡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牛姆林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96科200多種,野生蝶類73種。。
清水岩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 清源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覽勝。
天後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位於泉州府治南德濟門內,今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地處城南晉江之濱,古「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較高、規模較大、年代較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莆田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座。
黃金海岸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由香港友幫國際集團獨資興建。
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滬灣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
仙公山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氣勢雄偉,岩崖陡立,雲霧繚繞,徑曲林幽,含煙凝翠,風光旖旎。
岱仙瀑布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岱仙瀑布的左上方有一座飛仙亭,傳頌著仙女顯聖救民的美麗故事。憑欄探首,下臨深淵,岱仙雙瀑左右烘托,氣勢非凡。
文物保護
泉州境內有包括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伊斯蘭教博物館、泉州南建築博物館(暫時在泉州博物館內)在內的多家博物館。 此外,泉州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20處,分別是安平橋(五里橋)、清凈寺、開元寺、鄭成功墓、崇武城牆、洛陽橋、泉州天後宮、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宮德化窯遺址、伊斯蘭教聖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築群、泉州府文廟、磁灶窯址、德濟門遺址、泉州港古建築、陳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廟、施琅宅、祠和墓。
7. 蜜桃,我是山東臨沂岱固的,我這里場地寬敞歡迎來我們這里收桃子
呵呵,你應該上各大貼吧發帖,上群里發信息人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