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水風景詩句大全
山水風光的古詩
1、《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2、《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晴。
3、《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6、《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7、《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8、《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銀河落九天。
9、《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0、《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1、《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4、《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5、《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貳』 天目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沒有嗎
來天目湖,有兩件事情一定要做,一是品嘗聞名中外的天目湖砂鍋魚頭,另外就是游覽天目湖山水園景區。因為天目湖山水園景區是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的核心景區,濃聚了天目湖的精華。
天目湖是溧陽歷史人文的地標。漫步湖裡山,唐代詩人孟郊在溧陽任縣尉時於德澤亭寫下千古傳唱的《遊子吟》,不知引起了歷代多少在外遊子的共鳴;以宣傳狀元文化而得名的狀元閣,是湖裡山的最高點,也是登高覽勝之所。「平陵煙鎖翠微間,出郭逶迤漸有山」,溧陽史上唯一的狀元郎馬世俊描繪出天目湖青山綠水的秀美。
登上自然野趣的龍興島,走一走龍興島的盤山木道,聞一聞山野的味道,洗一洗肺里的穢氣。五彩斑斕的翩翩蝶影讓人宛如置身仙境,經年累月流淌的白龍瀑水花四濺,還有那掩映於茂林之中,山溪之旁的獵人山棚,帶給您原始而神聖的生命體驗。
在鄉村田園踩一踩龍骨水車,讓嘩嘩的清流澆灌出稼穡的歡樂。在遠古磨坊推一推石磨,輾碾一下生活的艱辛,嘗一嘗自己磨的豆漿。上天目漁村捕一條水中的魚,用竹簍盛放漁民的樂趣,盛放打撈的收獲。用天下第一壺沖泡一杯湖畔的春茶,讓嫩芽在水中舒展。
與湖水親近一下,駕駛高速摩托在湖面上自由飛揚,體驗速度與激情。穿著泳衣玩耍香蕉船和拖水圈,與水肌膚相親。到了夏天,夜遊天目湖,在水世界體驗沖浪的快感,不亦快哉.
『叄』 有誰去過天目湖的說說,天目湖好玩嗎
去年去過了,挺好玩的,下面我簡單說一些關於天目湖的景點:
天目湖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區以南8公里處,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地帶,素有「江南明珠」之稱。1993年被列為江蘇省省級旅遊度假區。秀美、野趣、三絕是天目湖旅遊區的三大特色。天目湖景區開發建設始於1994年,是一處集森林度假、農業觀光、環境保護和湖上娛樂於一體的國家AAAAA級景區。
天目湖山水園景區共分為四大板塊:湖裡山、龍興島、鄉村田園、山水絕佳。
折疊滌盪湖水
從碼頭乘上遊船,便能盡情領略湖上風光。遊船在碧波萬頃的水面上行駛,濺起的浪花如珠似雪。一湖碧水,清澈澄凈。倘若遇到好機會,能看到一陣陣烏黑的野鴨,在湖面時起時落。放眼遠眺,水天一色,煙波浩淼,真是美不勝收!連綿起伏的群山,鬱郁蔥蔥;一座座小島,彷彿浮在綠色的水面上。山環水繞、山高水低的旖旎風光,令人陶醉。要是乘快艇游湖,就更刺激,不妨一試。
折疊純美田園
龍興島
顧名思義,這里充滿著濃郁的鄉村田園氣息。遠遠看去,就像一隻巨龜靜卧在天目湖上,因此又被稱為"龜島"。島上放養了一百多隻可愛的小獼猴,故又稱"猴島"。踏進鄉村田園,遠古磨房、江南水車等為懷舊的你提供一個超凡脫俗的精神家園。乘遊船到羊山公園山岸,就能觀賞到鄉村田園風光了。路邊安放著的石磨、石臼、木杵,提示今人先民磨粉、舂米的不易。那架在塘邊的龍骨車,似乎在召喚遊人前去體驗一下車水的艱辛。走進農家小院,只見犁耙、竹絲掃帚,依在牆邊屋旁,如有興趣,可端來竹椅小憩,享受一下農家的生活,那實在是一大樂趣。
折疊登龍興島
"自然生態、質樸野趣"是龍興島的鮮活特點。重重疊疊的青山,彎彎曲曲的木板路,高高低低的密林穿越,讓你真正親近大自然,置身於一幅原始山水畫卷之中,領略"兩山懸似削,相讓一溪流,自石幾度回,青山到處留"的優美意境。
折疊攀綉球島
島上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茶藝館。在館內,可參觀茶史展覽,可觀看茶藝表演,亦可泡上一杯綠茶,品嘗一下用天目湖水沖泡的天目湖茶。茶藝館周圍,滿坡是生長旺盛、管理精細的茶樹,茶葉綠得令人心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而置於茶園旁的一隻特大紫砂茶壺,值得一看,此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
折疊仰狀元閣
湖裡山景區中的狀元閣。全閣共3層,是我國唯一一座以宣傳狀元文化為主題的仿古建築,從隋代至清代的736位狀元的姓名、籍貫、殿試奪魁的年號,全鐫刻於紫檀的版面之上。狀元閣內的青銅龍柱又稱狀元柱,或龍門柱,高2.28米、重680公斤。它的雛形是唐代長安城內的試官石,銅柱上的龍圖騰,氣勢磅礴,威武雄偉,給人以一種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威懾之感。狀元閣是度假區范圍內最高的可登臨的建築,也就是天目湖的至高點,置於此,我們便可將天目湖的美景一覽無遺。
折疊聚群賢堂
狀元閣北側,是一座古樸的群賢堂。清順治年間溧陽狀元馬世俊的座雕,供於堂中。溧陽貢士獲殿試第二名(榜眼)的宋之繩、任蘭枝,第三名(探花)的陳名夏、黃夢麟、任端書的生平及代表作與馬世俊的簡歷均陳列於右側牆面。 在堂內的左側,還展出了當代溧陽籍名人的生平、事跡。內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六名;經濟學家狄超白(已故)、昆蟲學家蔡邦華(已故)、物理化學家彭少逸、火箭專家朱森元、生物學家翟中和、物理學家沈學礎。
折疊望太公山
太公山位於天目湖主壩東側。上台階,跨進懸掛著"太公山"橫匾的大門,便是一座四方斗拱亭,亭內有"太公山碑"。走上山頂,大平台上矗立著一尊高18米多的姜太公全身銅像。這位大師,頭挽道髻,身披道袍,左手握著無字天書,右手托著杏黃旗、打神鞭,面色莊重,目視前方。平台上,在一方粗礪的岩石上,留有一雙腳印,一隻簍跡,相傳就是姜太公當年舉桿垂釣之處。釣魚台下有釣魚池,旁有瀑布飛濺,一靜一動,相映成趣。
折疊祈報恩寺
報恩禪寺位於天目湖畔,他整體設計融合了中國寺廟與泰國寺院的藝術風格。進入共性的大門,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這是一座通身燙金的佛像,四大金剛分別列四角,威嚴肅穆。殿前左側的平地上,安放著一隻一米長的石龜,是報恩禪寺保留下來的千年遺物,它的背上豎著一方"報恩禪寺碑記".天王殿的左右兩側,分別是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後,是新落成的大雄寶殿。這座建築宏偉的五層寶殿,高約20米,金碧輝煌,端莊文靜的釋迦牟尼座像供於殿中。東方消災延壽葯師傅、四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伴左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列於兩側。 依山而建的碑廊,築於殿後。走在長廊中,但覺山青竹秀,幽靜涼爽,夾裹著草木的清香,令人彷彿進入脫俗的世界 。
折疊養山鳥島
黃家山鳥島,像碧綠的玉簪,突出在平靜如鏡的湖中,顯得格外的恬靜、神秘。在遊船上,遠見杉樹上一片白色。船靠近小島,但見一陣陣白鳥從樹上飛起,在空中翱翔,景色甚為壯麗,棲息在鳥島上的有丹頂鶴、杜鵑、鴛鴦、相思鳥等100多種鳥類。到了秋冬時節,無數野鴨從湖上飛起,大有遮天蔽日之勢。宋朝名人張孝祥途徑黃山湖、三塔盪時,吟出的《西江月·三塔盪阻風》中,其名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歐一片"便是描繪這一帶的湖光鳥景。
旅行攻略
折疊交通便捷
市內公交:長途汽車站站上車,9路天目湖賓館站下,109路、107路 至牌樓站下。(109路、107路在長途汽車站內乘車)
計程車:起步價為2公里6元,2公里以後每公里2元;10公里免收空駛費,10公里外加收50%空駛費,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5點加收30%。
折疊門票價格
天目湖山水園門票:120元/人
聯票:180元/人(包含大門+遊船)
景區開放時間:8:00-17:00
折疊住宿寬敞
暮靄初降、天目湖賓館、華天度假村、靜泊山莊、水悅山莊、望湖嶺山莊、天目水廬、虹楓度假村、翠竹園賓館……這些散落於景區的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酒店賓館,如星星點燈般,被五色燈光籠罩,似靜靜浮在水面的一葉葉扁舟。選擇一家住下來,看窗外隱隱山影,聽湖水拍岸,任晚風撩起衣襟,感覺自己的心靈和自然如此貼近,枕著濤聲入夢整個人彷彿溶入了這春光水色之中。晨起推窗,一簾的湖光山色夾雜著水氣撲面而來,這感覺真像是把一團的春色揉成了茶葉泡在杯中,芳香沁人。
夜宿龍興島,另有一番情味在心頭。待晚霞染紅層林,在湖濱廣場點上篝火,將山間野味盡付火中燒烤,炊煙鳧鳧之中,一片溫情在山野中擴散,那份情調在喧囂的城市中是難以尋覓的。夜色漸深,山林隱隱,草地上人聲漸息,卧聽山風吹過,仰看一輪明月,清暉四瀉,那種逍遙天地間的自在與灑脫足以讓人飄飄然。
『肆』 西江月描寫了怎樣的意境和氛圍字數多點
位於南京的清涼山西麓,自虎踞關龍蟠里石頭城門到草場門,可以看到城牆逶迤雄峙,石崖聳立,這就是依山而築的石頭城。清諒山因五代南唐時,在山中辟清涼道場避暑而得名,原名石頭山、石城山。同治《上江兩縣志.山考》載:「自江北以來,山皆無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說:「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這里所說的「城」,也就是石頭城關於石頭城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據史書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國(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滅了越國(都城吳,即今蘇州),楚威王設置金陵邑,並在今清涼山上築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破曹大計。據說,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他看到以鍾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於是發出了「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贊嘆,並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於公元211年將首府由京口(今鎮江)遷移到秣陵(今南京),並改稱秣陵為建業。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當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此後數百年間,這里成為戰守的軍事重鎮,南北戰爭,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 石頭城以清涼山西坡天然峭壁為城基,環山築造,周長「七里一百步」,相當於現在的六里左右。北緣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開二門,東開一門,南門之西為西門,城依山傍水,夾淮帶江,險固現時勢威。城內設置有石頭庫、石頭倉,用以儲軍糧和兵械。在城牆的高處築有報警的烽火台,可以隨時發出預報敵軍侵犯的信號。石頭城雖名為「石頭」,但當初城垣卻是土築的。據《丹陽記》記載,石頭城「吳時悉為土塢」。直到東晉義熙年間,才在石頭城原東吳土城牆的基礎上加砌城磚,成為磚砌的城垣,並在城的南部建造了一座「入漢樓」,在樓上可眺望監視長江,作為屏障建康都城的重要據點。至南朝時,石頭城作為保衛都城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依舊未變。公元570年,陳宣帝還特地派人修築加固了石頭城,並在城中貯藏軍糧。古代長江繞清涼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唐代以後江水日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後,石頭城便開始廢棄,故中唐詩人劉禹錫作《石頭城》一詩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筆下的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時期(924年),石頭城上興建了第一座寺廟── 興教寺,以後這里就成為寺廟、書院集中的風景名勝區了。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譽中外。如今,我們漫步在石頭城下,不僅赭紅色卵石牆基清晰可見,而且還能看到歷代在岩牆上增砌的城磚。 據地質學研究,這里的岩層是距今大約1億年到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的浦口組地層,這個地層的岩石以赭紅色的礫岩為主。在清涼門到草場門之間的城牆下面,有一塊突出的橢圓形石壁,長約6米,寬3米,因為長年風化,礫石剝落,坑坑窪窪,斑斑點點,中間還雜有紫黑相間的岩塊,怪石嶙峋,遠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猙獰的鬼臉,被稱為「鬼臉城」。 南京民間中有關鬼臉城的傳說很多。相傳這塊岩石原來猶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有一次,清涼山中一個山怪出來害民,正好被一專為百姓除妖的仙人發現,遂緊追不舍,山怪逃至此處,無處藏身,就隱身峭壁。仙人用照妖鏡將其照住,鬼臉才露了出來。為了防止山怪逃脫,仙人又置鏡於崖前,後來變成了一個池塘,人們叫它「鏡子塘」。如今在鬼臉城西側確有一處清亮的池塘,從水面的一側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稱之為「鬼臉照鏡子」。這一神奇的傳說,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人。 三大石頭城? (1) 南京石頭城(在江蘇南京清涼山) (2) 新疆石頭城(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縣) (3) 遼陽石頭城(在遼寧遼陽市東) 滿意答案 劉禹錫有一首歌也叫做石頭城。 如下: 石頭城1 作者: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註解] 1:選自《唐詩別裁》。劉禹錫,中唐詩人。這首詩借描寫石頭城的蕭條景象,寄託國運衰微的感慨。石頭城,古城名。本是古金陵城,三國時孫權重築用此名。曾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至唐飛起。今為南京市。 2:故國:過去的都城。 3:淮水:指秦淮河。 4:女牆:城牆上面呈凹凸形的短牆。 金陵,六朝均建都於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後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就是這組詩的第一首。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並在此修築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彷彿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著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為何一點痕跡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舊多情地從城垛(「女牆」)後面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月標「舊時」,也就是「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尋味。秦淮河曾經是六朝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游樂場,曾經是徹夜笙歌、春風吹送、歡樂無時或已的地方,「舊時月」是它的見證。然而繁華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涼了。末句的「還」字,意味著月雖還來,然而有許多東西已經一去不返了。 李白《蘇台覽古》有句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謂蘇台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並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 白居易讀了《石頭城》一詩,贊美道:「我知後之詩人無復措詞矣。」後來有些金陵懷古詩詞受它的影響,化用它的意境詞語,恰也成為名篇。如元薩都刺的《念奴嬌》中「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彥的《西河》詞,更是以通篇化用《石頭城》、《烏衣巷》詩意為能事了。 南京石頭城 位於南京城西北的清涼山後。古時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於楚威王七年(前333)。東漢建安十六年(212),孫權在金陵邑原址石頭山上築城,故稱石頭城。城基因就自然山岩鑿成,中段有幾塊盪紅色砂礫岩因經古時長江水沖刷而凹凸不平,有如獸面,故俗稱鬼臉城。石頭城周長約3000米,南面開2門,東面開1門,西北因緊靠長江,故不設城門。當時,石頭城為孫吳水師的總部,江泊常有上千艘船隻。城內建有石頭倉庫,用來儲存糧食、兵器等物資。城西最高處還建有孫吳的烽火台。據說一旦發現敵情,在烽火台一舉烽火,半日內即可傳遍長江沿線。石頭城地勢險峻,自古就有「石城虎踞」之稱。以後由於長江河道逐漸西移,石頭城的軍事價值有所減弱。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二年興建城牆,此處石頭城便成了南京城牆的一部分。如今石頭城已是聞名中外的歷史古跡,也是南京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
『伍』 描寫秋天游香山看到滿山紅葉想起的詩句的詩句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時節,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潤的時節。但春雨貴如油,春天下雨,豈不是「好雨」?!一個「好」字,把作者的見春飄然而下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頗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隨著微風夜來,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寫春雨的作用,筆墨細膩。末兩句寫清晨看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潤下,紅潤一片,花因飽含雨水而重、而濃,寫的情深意切。全詩通篇無一「喜」字,但喜悅之情卻溢於言表。
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以飽滿的激情盛贊小雨,於小中見大,於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潤澤,連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細雨中草色微綠,近看不覺而遠視泛青。最後歸結為」一年春好處「,連帝王宮苑的景色也比不過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繪的細膩真切。
曾幾《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
蘇軾《有美堂暴雨》:「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灧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全詩生動地寫出了暴風驟雨來臨前後的景象:雷聲轟鳴,烏雲密布,黑風從天外刮來,大海為之豎立,足見其兇猛;大雨隨風飛騰,由浙東橫過大江,足見其急驟。湖海水漲,雷聲鏗鏘,詩人的才思也在暴風雨的催促下迸發出來。
秦觀《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寫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葯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卧,嬌態可掬。雖主要寫雨後的景緻,卻透露出對春雨滋潤之功的稱頌。
除了專門寫雨的詩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詩作中多有描寫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騰雲似涌煙,密雨如散絲。」(晉•張協《雜詩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絲線一般密集。
「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陳•張正見《後湖泛舟》》寫夏日驟雨初停,斷虹出現在天邊,上漲的湖水從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僧志南《絕句》)杏花綻開時節的細雨,親切地將要打濕衣服;揚著柳枝的微風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詩人即景寓情,給人以禪的意境。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飄灑,籠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橫生;好風吹來,襟袖都生溫馨之意。
「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唐•戴叔倫《宿靈岩寺》)描寫了詩人在靈岩寺(坐落於濟南市郊長清縣方山之陽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見的雨中山間景色。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細雨濕衣,不顯其形;閑花落地,不聞其聲,可謂描寫入微。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唯「細雨」,魚方上浮,若大雨則伏而不出;唯「微風」,燕子方斜,若大風亦伏而不翔。對微風細雨中的景物體察入微,描繪的情趣盎然。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以颯颯的雨聲比喻高松搖晃之聲,使得景物饒有意趣。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唐•張謂《郡南亭子宴》)柳枝帶雨,枝葉增重,煙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怒漲,暮雨急驟,行人斷蹤,野渡舟橫,動靜相映,更顯出野渡的清幽。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宋•趙師秀《有約》)描繪了江南黃梅天多雨、處處蛙鳴的鄉村景緻。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宋•歐陽修《田家》)遠處鳩聲悅耳,近處杏花映日,動靜相宜,聲色互襯,展現出江南農家雨後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之一)春風春雨,滋潤大地,草木萌發,百花開放,織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寫烏雲翻滾如墨,夏日的陣雨雲尚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動的珍珠般的雨點也撲天蓋地地打向了船艙。
「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宋•陸游《大風雨中作》)寫出了風狂雨猛的態勢。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明•李攀龍《廣陽山道中》)雷聲轟鳴,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傾注,煙雲滾滾,似萬座山峰迎面撲來,寫出了大雷雨的氣勢。
「一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清•查慎行《登寶婺樓》)上句寫暴雨來臨,大雁疾飛避雨;下句寫暴雨來勢迅猛,萬山似在雨中浮動。
另外,借雨起興抒情的詩也不少。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原是寫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的情景,現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會清明的狀況。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濱,秋風勁吹,荷花競發,景色頗佳;而千村萬戶,野蔓滿牆,籠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一片蕭索。兩句相對,以佳景更襯生民艱難憔悴之意。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人望著窗外綿綿不斷的秋雨,不禁心神飛馳,想像著歸家後與妻子在西窗下剪燭夜話,訴說自己在巴山夜雨時長夜難眠的相思。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塵雨打萍。」(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元兵侵宋,國家遭難,山河破碎如風吹柳絮,個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隨時有沉沒的危險。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春寒》)借在蒙蒙細雨中傲獨立的海裳花,寄寓作者與強暴勢力不妥協的精神。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真切地寫出了山雨來臨前城樓風狂的情景,後來喻指重大事件即將發生前的緊張氣氛。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春夜幽居小樓,整夜聽著風雨之聲,想到杏花得雨綻蕾,明晨雨霽,叫賣杏花之聲傳來,心境不禁這之開朗。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宋•徐俯《春遊湖》)春雨中游湖,橋斷被阻,何其悵惘;忽然間,柳陰下小舟悠悠而來令人喜出望外!未言情,而情卻微妙地表達於曲折的細節描述之中。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元•虞集《聽雨》)詩人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當年那樣那樣對故鄉有強烈的思念,但思鄉之情一直郁結在心頭,那一陣淅淅瀝瀝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對江南春色的思戀。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王禹偁《點絳唇》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樂》
-----------------------其他寫雨佳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雲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煙。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晴卻有晴。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春雨過楓橋。
雨狂風正惡,勿厭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支春帶雨。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江雨靡靡江草齊
山色空濛雨亦奇
山雨欲來風滿樓
雨過天青雲破處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大雨落幽燕
白雨亂珠跳入船
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江雨靡靡江草齊
山色空濛雨亦奇
山雨欲來風滿樓
雨過天青雲破處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闌卧聽風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亂珠跳入船
好雨知時節
夜來風雨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雲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煙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晴卻有晴
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青箬笠,綠蓑 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深秋簾幕千家雨, 落日樓台一笛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春雨過楓橋。
雨狂風正惡,勿厭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冬雷陣陣 夏雨(音欲,字是這個)雪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支春帶雨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王禹偁《點絳唇》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樂》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