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壇有哪些景點
天壇的景點有:祈年殿、圜丘壇、祈谷壇、 皇穹宇、皇乾殿、丹陛橋、神樂署、南神廚院、七十二連房、齋宮。
1、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2、圜丘壇
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檯面,漢白玉柱、欄。
圜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17米,下層直徑54.92米,上層直徑23.65米,每層四面出台階各九級。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徵「天」數。
3、祈谷壇
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築有內外壝牆、具服台、丹陛橋,內壇牆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牆設祈谷壇門,內壇東部有七星石。
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壇為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
4、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皇穹宇由環轉16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內滿是龍鳳和璽彩畫,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藻井為金龍藻井。
皇穹宇殿內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國古建中是獨一無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頂,藍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階六級,飾旋子彩畫,造型精巧。東殿殿內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則是夜明之神(月)、雲雨風雷諸神神牌供奉處。
5、七十二連房
祈年殿東邊在內牆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築。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里製作供饌和糕點。
祈谷壇的神廚、神庫和宰牲亭與祈谷壇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由東磚門至東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間,與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對應,象徵七十二地煞。
6、齋宮
齋宮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鍾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築,均採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牆、兩道御溝圍護。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
無梁殿即齋宮正殿,綠琉璃瓦廡殿頂,殿內為磚券拱頂,殿前月台崇基石欄,三出陛,正階13級,左右各15級。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殿內陳設樸素,明間所懸「欽若昊天」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
② 天壇公園有什麼景觀 詳細介紹
天壇公園的位置在崇文區著名的天壇路,是北京市的七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交回通便利,有答多條公交線和地鐵5號線經過。
天壇內的景點布局比較工整。所以雖然分4個門,但是無論從哪個門進入,都可以不走回頭路的游覽一遍。而且四個門,都有地鐵或公交可以到達。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線路。天壇公園有齋宮、圜丘壇、祈年殿、長廊、萬壽亭、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景點古跡。
游覽線路有多種可選:
1、北門入園
皇乾殿-祈年殿(可順帶游覽神廚、長廊、宰牲亭)-丹陛橋-九龍柏-皇穹宇-迴音壁-圜丘-神樂署-齋宮-鍾樓-月季園-百花園-西門(出園)
2、東門入園
宰牲亭-神廚-皇乾殿-祈年殿-丹陛橋-皇穹宇-迴音壁-圜丘-神樂署-齋宮-百花園-月季園-西門(出園)
3、南門,西門入園
南門和西門入園,可分別根據以上兩條線路,倒序游覽。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調整安排哦~
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天壇公園開閉園時間因淡旺季各異。每年4月1日-10月31日為旺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為淡季。
③ 天壇有什麼景點
1、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童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斗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
2、圜丘:位於天壇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層圓形圍牆,中間是三層圓形石壇,上層檯面四周環砌檯面石,中心一塊圓形石板稱「天心石」。其外環砌石板九塊,再外一圈為18塊,依次往外每圈遞增九塊,直至「九九」八十一塊,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特別渾厚、洪亮。
3、皇穹宇(迴音壁):位於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磚木結構,殿內沒有橫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眾多的斗拱支托屋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極有特色,為古建築中少有。正殿外就是著名的迴音壁、三音石和對話石。
4、齋宮:齋宮是皇帝進行齋戒的場所。齋宮在天壇圜丘壇成貞門外西北,坐西朝東,平面為方形。宮牆兩層,外層叫磚城,周長為66.07米;內層宮牆叫紫牆,周長為41.33米。齋宮正殿,面闊五間,殿座全是漢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築結構和正式宮殿一樣,重檐垂脊,吻獸俱全,但殿頂成拱券形,不露棟梁榱桷痕跡,故名無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築。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間,丹墀(露台)之上,左右各置一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邊的叫齋戒銅人亭,右邊的叫時辰亭。
5、神樂署:神樂署坐落北京天壇西門內稍南側,坐西向東,是天壇五組大型建築之一,是專司明清兩代皇家祭天大典樂舞的機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2年)。又名神樂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稱神樂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神樂署是管理祭天時演奏古樂的機關,是專門用來培訓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
搜集了那麼多資料,望採納,謝謝!
④ 天壇那裡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1.圜丘壇是我國明朝嘉靖年間建立的一個三層露天圓台,別名祭天台,由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等組成。其位於天壇南部,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場所。
⑤ 天壇有哪些必去的景點,路線,最好有天壇的導游圖~謝謝
你到天壇門口買票的時候,就可以加10元錢買一張天壇手繪的導游圖。
⑥ 天壇公園有哪些景點
1.南神廚院
位於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築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製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院門外有走牲道與圜丘東欞星門相連,祭時臨時搭設走牲棚以運送祭品。建築規整莊重,是中國祭祀建築中僅存的幾座神廚之一。
2.丹陛橋
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3.七十二連房
祈年殿東邊在內牆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築。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
「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里製作供饌和糕點。祈谷壇的神廚、神庫和宰牲亭與祈谷壇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由東磚門至東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間,與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對應,象徵七十二地煞。
4.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
5.齋宮
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鍾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築,均採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牆、兩道御溝圍護。
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無梁殿即齋宮正殿,綠琉璃瓦廡殿頂,殿內為磚券拱頂,殿前月台崇基石欄,三出陛,正階13級,左右各15級。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殿內陳設樸素,明間所懸「欽若昊天」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
天壇祭天禮儀
祭天作為人類祈求神靈賜福攘災的一種文化行為,曾經是中國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至清末,一直舉行祭天典禮,綿延約五千餘年,可謂淵遠流長。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0年),是按照中國傳統禮儀制度建立的國家祭壇。自明永樂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親御天壇,向皇天上帝頂禮膜拜,虔誠祭祀。辛亥革命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廢除祭天祀典,並與1918年改天壇為公園。
祭天典禮延續了約五千年。祭天禮儀即從歷史角度系統介紹中國古代的祭天禮儀,展示中國的祭天歷史即中國古代的祭天文化。
⑦ 天壇里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童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斗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
圜丘:位於天壇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層圓形圍牆,中間是三層圓形石壇,上層檯面四周環砌檯面石,中心一塊圓形石板稱「天心石」。其外環砌石板九塊,再外一圈為18塊,依次往外每圈遞增九塊,直至「九九」八十一塊,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特別渾厚、洪亮。
皇穹宇(迴音壁):位於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磚木結構,殿內沒有橫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眾多的斗拱支托屋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極有特色,為古建築中少有。正殿外就是著名的迴音壁、三音石和對話石。
齋宮:齋宮是皇帝進行齋戒的場所。齋宮在天壇圜丘壇成貞門外西北,坐西朝東,平面為方形。宮牆兩層,外層叫磚城,周長為66.07米;內層宮牆叫紫牆,周長為41.33米。齋宮正殿,面闊五間,殿座全是漢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築結構和正式宮殿一樣,重檐垂脊,吻獸俱全,但殿頂成拱券形,不露棟梁榱桷痕跡,故名無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築。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間,丹墀(露台)之上,左右各置一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邊的叫齋戒銅人亭,右邊的叫時辰亭。
神樂署:神樂署坐落北京天壇西門內稍南側,坐西向東,是天壇五組大型建築之一,是專司明清兩代皇家祭天大典樂舞的機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2年)。又名神樂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稱神樂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神樂署是管理祭天時演奏古樂的機關,是專門用來培訓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
希望有幫助
⑧ 天壇的著名景點
主要有:迴音壁、九龍柏、齋宮、丹陛橋、祈年殿、皇乾殿、七星石、長廊、三音石、皇穹宇、圜丘壇、雙環亭、另外就是它的環境了
、
⑨ 天壇有哪些景點好看嗎
好看的天壇景點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⑩ 北京天壇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天壇公園其實挺大的,天壇其實離前門大柵欄地區不是很遠,可以考慮在同一天逛逛。再有就是,從天壇的東門可以乘坐5號線,去東單(王府井)、東西、雍和宮什麼的也比價方便, 天壇公園周邊景點介紹:
圜丘壇:又稱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壇面用艾葉青石砌就。壇面除中心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每層都有漢白玉欄板望柱,均為9的倍數。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迴音。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牆,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迴音壁」。
丹陛橋:天壇丹陛橋,又叫海墁大道,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整個橋體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如此設計建造,一則象徵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則表示從人間到天上,具有遙遠的路程。
祈谷壇:門內向北,中為祈年殿,後為皇乾殿,兩廂為配殿,圍牆上辟有東西磚門。東磚門與72長廊、神廚、宰牲亭相連。全組建築氣勢雄偉壯觀,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