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走野人山
日軍攻佔曼德勒,遠征軍兵敗,蔣介石要求杜聿明將遠征軍帶回版國內,滇緬公路上的權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只能穿越野人山回雲南。
㈡ 反映中國遠征軍翻越野人山的電影是什麼
是不是《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 (一):中緬風雲
(二):會戰曼德勒 (三):兵敗緬北 (四):大撤退
(五):野人山(六):印度之旅(七):屯兵蘭姆加(八):松山大血戰(九):太陽浴血(十):功過千秋
該劇是二戰中,中美英三國軍隊在東南亞戰場至今為止最為慘烈、又不為人所知的;也是全世界影視界均未涉及過的反戰電視劇。該劇得到中緬兩方的全力支持,歷時兩年在中緬兩國跨國拍攝。該劇導演榮獲美國舊金山電影委員會特別獎,及獲美國加州蒙特瑞榮譽市民稱號。該劇兩次應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邀請,參加巴黎國際藝術片雙年展。該劇是二十一世紀反戰電視劇的表率。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葉、日本軍隊幾乎佔領整個中國,所有中國的陸海空交通線也被封鎖,中國處在亡國的關頭。這意味著二戰的烽火將燃至美國,羅斯福總統派史迪威將軍到中國幫助中國軍隊保住當時唯一的國際運輸線,滇緬公路。投筆從戎的十萬中國學生兵組成中國遠征軍,在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指揮下,赴緬作戰。由於史軍迪威將軍與有些中國將領意見不和,使緬甸的初戰失敗。慘敗後的中國軍隊分兩路逃生,一路跟隨史迪威歷經千山萬水到印度;另一路則跟隨中國將領杜聿明翻越中緬邊境的野人山回國。十萬大軍有五萬人死在原始森林裡。兩年後,史迪威在印度訓練的中國軍隊,即中國駐印軍重整旗鼓,同衛立煌率領的第二次出征的中國遠征軍勢如猛虎,夾擊緬甸的日軍一舉奪回了滇緬公路。
㈢ 中國遠征軍:關於野人山的…
應該所有死在野人山的將士遺體都長眠於野人山了。
㈣ 關於中國遠征軍穿過野人山的小說
怒江之戰,南派三叔著
㈤ 為什麼杜聿明率領中國遠征軍穿越野人山
杜聿明第一次入緬前,曾經和老蔣面對面交談過,老蔣說:光亭啊,此去入緬作戰,說是中美英泰四國聯盟,可是有誰不知道,美國盟軍只有區區一些後勤人員,英軍盟友更是心意寥寥,無心戀戰,泰國方面更是無法指望,你記住,其實真正的主力只有我十萬遠征軍將士,只有我們是為了留住唯一的生命線在拼殺。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你光亭孤軍奮戰,艱難可想而知啊。。。。但是現在國際社會對華輿論很高,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要讓國人有希望,要讓世界知道我中華抗日之決心。杜聿明說,校長放心,我光亭此戰為國家為民族,命不足惜。
老蔣說,中國打了這么多年的仗,已經家徒四壁,一無所有了,但是這泯滅不了我蔣中正建立機械化軍隊的決心,現在你的第五軍,是整個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團,他是我蔣某人的全部,也是中國整個抗戰的未來,失去了唯一的拼殺的資本,中國真的就什麼都沒有了,你明白嗎?所以我想求你,無論如何要把第五軍安全帶回來,既要好好殺敵,打擊日寇,又要珍惜這些第五軍的種子。杜聿明說,我明白,校長,第五軍是校長的心血,也是中國抗戰的血脈和未來,此去定會保滇緬公路之萬全,第五軍不會被日寇吃掉,更不會成為他鄉的孤魂野鬼。
杜聿明問老蔣,校長,史迪威將軍您覺得怎麼樣?老蔣說:史迪威將軍是戰區副司令,更是我十萬遠征軍的參謀長,你遇事要多聽他的。杜聿明說,我明白、校長。可假如史迪威和校長的戰略思想不同時,聽誰的?老蔣啥都沒說,遲疑片刻,只說了句:光亭啊,你是我最好的學生,你覺得該聽誰的?杜聿明立正、敬禮,說了句,光亭明白!
之後就是令人震撼的一路同胞一路血的,野人山大撤退。。。
其實從一開始去,就註定無論如何杜聿明也會把部隊帶回國的,老蔣要求帶回的囑托,士兵的歸國心切,加上杜聿明恨透了英國人和史迪威,是不會駐印的,既然入緬作戰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荒謬之事,那就遵循兵乃帥之根基,權乃帥之生命的念頭,不然杜聿明也知道,這5萬國家精銳,誰又能說清離家久了或許真的成了雇傭兵呢。
㈥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走野人山
在緬甸戰場,由於英軍的戰斗不力,節節潰退,而且英軍並未也全力以赴,最後導致羅曼德計劃落空,英國人認為固守曼德勒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決定放棄緬甸退守印度。於是接下來的就是中英聯軍大撤退。這也標志著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
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日軍截斷,只得分路突圍。由於能走的道路均被日軍把守。部隊無奈在荒野、森林、泥澤里開道。氣候濕熱,飢餓難忍、疾病、霍亂蔓延,部隊傷亡慘重。
由於日軍已經佔領了回國的路線,此時撤退路線出現了分歧。因為按照中國遠征軍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命令,全軍都撤退到印度去,那裡是英軍的大後方。可是中國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卻不願意,杜聿明決定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把這支中國的精銳部隊帶回國去。但是回國的路線都被日軍堵死,所以要想回國只能冒險穿越野人山。
敗走野人山:
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
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葯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只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英軍投入兵力4萬人,撤到印度只有約13000餘人。日軍則傷亡約4500人。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㈦ 遠征軍穿越野人山時,到底有多悲壯
抗日時期遠征軍第一次回國,他們的經過就是無比悲壯的場面。
當時出征的時候,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約有15000人,他們回國時選擇的穿越野人山,大概有600公里的山路。
野人山裡倒是沒有敵人,但是,蚊蟲叮咬,瘟疫肆虐,自然環境十分的惡劣,暴雨整體夏個不聽,吃喝用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的,重型武器裝備也都給丟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部隊歷時一百一十多天的時間,才成功穿越了野人山到達中國邊境。
為何說是無比悲壯的場面呢?
杜聿明並沒有向他們屈服,我們來打仗就是想要取得勝利的,若是繳槍給英國人,和在國內繳槍給日本人,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所以,杜聿明帶領著他的第五軍,穿越凶險的野人山最終以悲壯的場面到達了中國。
這也是杜聿明不願回首的一段往事。事後,他回憶說若是再給他一次機會,他絕不會選擇野人山這一條路。
回國肯定是要回國的,選擇有日本人把手的地段,和日本人死拚傷亡也不會這么大。
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最遺憾的是在野人山穿越的過程當中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將軍被日軍的炮彈擊中,犧牲在了這里。
戴安瀾將軍也是在和日軍作戰過程中,唯一一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將軍。
從長城會戰,到台兒庄戰役,從武漢會戰,到昆侖關大捷,從同古阻擊戰到棠吉反擊戰。每一次戴安瀾都是重創日軍,從來沒有退縮,更沒有失敗,這就是一個對日作戰的常勝將軍。
㈧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走野人山遠征軍為什麼要撤退
被日軍的56師團截斷了回國的道路,不願意去印度的只能走野人山回國。
56師團是乙種專師團,非日軍的精銳。屬在1942年56師團為慶祝日本天長節(天皇的生日4月29日)沿泰緬邊境的小路輕裝前進,這里你可以去網路,裡面有具體的資料。對於這條小路卻少提及,簡單說一下吧。 這條路開始是不存在的,是原始森林難以行軍。但是百年前伐木工人開始在泰緬邊境伐木,慢慢的形成了一條小路,這在當時的軍用地圖里沒有標記。但日軍南機關缺發現了這條路,所以56師團利用自行車,騾馬輕裝前進(比撤退中的遠征軍還快),搶在遠征軍之前連續攻佔棠吉、八莫、臘戍、密支那等地,切斷滇緬路,並越過中緬邊境,侵入中國雲南滇西境內,攻佔了畹町、龍陵,炸毀了怒江上的惠通橋,至此遠征軍全部被困在緬甸。裡面還要說一下暫編55師,它應該付一定責任,這是一隻地方部隊1942年改編,戰鬥力不強沒有守住滇緬公路。客觀的來說56師團的長驅直入很成功,所以他們叫「天長節奇跡」。
我看不少小說里說我們是個吃苦耐勞的民族,實際上有點太............
㈨ 杜聿明後來對中國遠征軍走野人山作出檢討了嗎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