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皮卡越野 > 侗族越野

侗族越野

發布時間:2021-02-03 12:53:17

Ⅰ 各色各樣的民風民俗

一。滿族滿民風民俗
[民族簡介]
滿族,現有人口約9821000人。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遼寧省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國各大中城市。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2 0 0 0 多年前的肅慎人。肅慎人,是滿族的最早祖先。遼、宋、元、明幾個朝代稱「女真」。長期生活在長白山以東、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廣闊地區。1 6 世紀後期,努爾哈赤崛起,以女真人為主體融合了部分漢人、蒙古人和朝鮮人,形成了一個新的共同體——滿族。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1 6 世紀末參照蒙古文字母創制的。後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點」,稱之為「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由於清代以來大量滿族遷入中原地區,在經濟、文化、生活上與漢族交往密切,滿族人民逐漸慣用漢語文。 滿族主要從事農業。散居城市的滿族人大多從事工業和文化科學事業。在歷史長期發展進程中,滿族同胞對祖國的締造和文化的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飲食習慣]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酸湯子也是滿族的傳統餑餑食品。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

[婚喪習俗]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序: 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親,便 托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托媒人為子女訂婚,並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 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後舉世聞名行「撇盞」儀式。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念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 「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里,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後,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 「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餑餑等。

[建築特色]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服飾特色]
本世紀3 0 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 0 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

[民族禁忌]
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二。蒙古族民風民俗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托、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遊,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當來到這里,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懷,一句蒙古語說出來,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後,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後的西側,女坐進包後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後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著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待客
這里的主人首先給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擺上奶食、糕點、炒米等茶食為客人壓飢解渴,有的還做點面條,讓客人們少吃一點墊個頻祝?然後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們每人敬一杯,這就是敬酒的開始。接著用大杯(比銀碗小一點專用敬酒的銀制器皿)從客人中的年長者開始,依次一一進行;敬酒達一定杯數就要奏樂唱歌為客人們喝酒助興;酒後用飯,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為整羊宴,其次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說草原是綠色的大海,蒙古包則是大海中的點點白帆。蒙古包作為草原上特有的建築,既美觀又實用,而且結構簡單,便於拆運。
蒙古包具有結構簡單,便於拆遷組裝,就地取材,自產自用等特點,非常適於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聰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綠色草原上,星羅棋布的蒙古包白帆點點,會使人感悟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圓形尖頂,外用一層或二層羊毛氈圍裹,裡面用「哈那」和「烏尼桿」支撐。「哈那」是數十根同樣粗細、拋光後的木棍,用牛皮繩連接,構成可以伸縮的網狀支架。「烏尼桿」是用木棍支撐的傘狀包頂支架。蒙古包頂端還有「陶腦」――天窗,既可通氣又可採光。整個蒙古包用數根毛繩牢 牢固定,抵禦風的侵害。
華麗的民族服裝
蒙古族的服飾包括衣、帶、靴及頭飾等,款式講究,裝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裝。蒙古袍衣體寬大,袖子較長,下端不開叉,衣領較高,服帶中圍,非常適應廣闊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帶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帶一般由綢、緞等料製成,長達數米,顏色視袍子的顏色而定。男子扎腰帶時,袍子向上提,下擺束得較短,即顯得精幹瀟灑,騎乘或勞動時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時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顯示身材的苗條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帶除裝服飾上的需要外,實用價值也很大,繫上腰帶騎馬時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穩定和垂直,冬天還可保暖。
「查干薩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稱為「查干薩日」(漢語意為「白月」);草原上的春節活動主要有祭火、祝壽、拜年等,並且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正月(查干薩日)達到高潮。
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來以祭火的習俗迎接春節,因為燃旺的火焰象徵著一年裡一切幸運吉祥。祭火在過去比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戶」(貧民)一般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貴族)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戶把系有五色綵綢的五小捆蘆葦插在門外樹上,將劈成細條的柞樹放在燃旺的火撐子上方的四條腿上,戶主穿好禮服跪在正門處的墊子上,把用油網包好的羊胸骨奉獻給聖火。婦女們則將美酒、黃油灑進聖火,並按順序站立,叩頭。富裕的牧戶則搞大型祭火,祭祀時用整羊,並將左鄰右舍請來喝茶吃酒。有的將聖火點燃後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許遷場,不許在聖火上烤腳。目前,傳統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舉行了,但是在草原旅遊點和慶祝的喜慶日子,人們還是點一堆篝火助興。
祝壽
春節期間牧民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祝壽的對象為正當「本年」的長者。祝壽開始時,先為85、73高齡者祝壽,時間一般在臘月25或26日,臘月27至除夕的幾天里,則為61、49的本年者祝壽。給長者祝壽時,晚輩除要行禮祝賀外,還要贈送壽禮以示尊敬。祝壽禮的輕重多寡,一般視祝壽對象的年齡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節的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後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裡,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目。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
除夕時,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則。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
拜年
草原上春節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後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
家庭拜年後,牧民們相互互拜。互拜時,先到年長者的家裡,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會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草原上的春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後歡歌笑語的時刻。

草原宗教
內蒙古自治區也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的民族地區,現有喇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漢佛教和道教7種宗教。漢佛教在我區有悠久的歷史,其它宗教從十七世紀後先後傳入。
錫盟的喇嘛教是屬西藏佛教格魯派,傳播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解放前,錫盟有喇嘛教寺廟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區的蘇木。1960年廟宇減少為102座,喇嘛 3542人,1966年廟宇減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內亂期間,黨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壞,喇嘛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絕大多數寺廟被破壞,經書被焚毀;寺廟停止了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錫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眾逐漸恢復他們的正常宗教活動,有的寺廟國家還撥給維修經費加以修繕,一些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喇嘛領取了生活補貼,自養事業有所發展。
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葯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Ⅱ 阿壩縣的概況

阿壩縣位於自治州西北部之之川、青三省交匯處。介於北緯 32°18'~33°37'、東經 101°18'~102°35'之間。東鄰若爾蓋縣、紅原縣;南與馬爾康縣毗連;北面和西面分別與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和四川省壤塘縣為界。
【面積】縣境東西最長146公里,南北最寬 145公里,面積10352.4平方公里。
【人口與民族】人口 50199人,其中城鎮人7738人,農牧業人 42461人,人口出生率 20.9‰,自然增長率 11.4‰。縣內是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區。藏族45400人,占總人口的90. 4%,羌族252人,回族1856人,漢族2657人,現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羌、回、漢及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縣城。
【政區】1990年底,全縣行政建置為1鎮、5 區、18鄉、2場、83個行政村。阿壩縣2004年轄: 1個鎮:阿壩鎮。 18個鄉:各莫、甲爾多、求吉瑪、安斗、德格、四窪 、河支、龍藏、哇爾瑪、麥昆、洛爾達、茸安、安羌、麥爾瑪、查理、賈洛、柯河、垮沙。
【地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年波也則山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境內最高峰5154米,終年積雪;北以鵝持下仍山為天然屏障;東南部查理鄉境內有阿依拉山;北部和東部是廣闊的高原淺丘草地;西部和中部為深丘狀草地,逐漸向南部高山峽谷林區過渡;高度由海拔5141朱遞減到2936米。
【氣候】縣境屬高原寒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春秋相連,於雨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12毫米,濕季(5~10月)降水集中,佔全年的89.6%。年平均氣溫3.3℃,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全年無絕對無霜期,相對無霜期33天。阿曲、麻爾曲及交流向西南密布縣境大部地區,系大渡河上游源流;賈曲、夏客曲向北注入黃河。縣城阿壩鎮位於縣境中部阿曲河畔,海拔3290米。面積7.5平方公里,西距省會成都509公里,南距州府馬爾康 246公里。
縣名來歷
阿壩縣為藏名的譯音,走音甚大,對「阿壩」名的由來和含義說法多樣,但執以下解釋者居多。在藏族知識界、宗教界和原上層人士中認為:「阿壩」一名形成於1200年以上的時間。唐太宗貞觀年間,吐蕃王松贊干布以武力進攻松潘向唐求婚,佔領松州以西地區後,從土蕃腹地阿里一帶遷民至本地並居住下來繁衍生息。他們自稱「阿里娃」。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里娃」的簡稱「阿娃」(喻指阿里人開發的地區)被作為本地地名使用,漢譯即為「阿壩」。這種解釋符合史實,比較合理,但阿壩人作為阿里人的後裔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阿壩縣唐虞時間屬「三危」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北朝為谷渾國浸大征服管轄,唐屬松州都督府,明屬松州衛,清朝屬松潘廳,民國時期隸屬松潘縣,並置「阿壩設置局」。解放後屬茂縣專區松潘縣管轄,1954年西南行政委員會辦公廳批准阿壩設縣。1956年3月完成建縣工作。
旅遊指南
阿壩縣是宗教旅遊勝地,有著名的藏族寺廟郎依寺和格爾登寺景觀。境內丘頂平緩之汪山與谷地交頒,溪流縱橫。有藏區著名的蓮寶葉則神山聖湖野生動物保護區風景區,神奇神秘的藏傳佛教寺廟文化、安多藏區民俗風情旅遊景區,以及曼扎塘大草原黑頸鶴高原濕地生態保護區和柯河茸安高山峽谷生態風景區。
阿壩縣是青海省西寧市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也是甘肅省臨近各縣與四川、成都等地的主要通道,東接九寨黃龍大劃原景區,北接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和安多藏族風情區,構成了川甘青三省結合部大三角精品旅遊景區。
阿壩縣旅遊景點
阿壩奪登寺
位於四川省阿壩縣東北八公里處的哇爾瑪鄉政府所屬提窮大隊第四小隊的境內。
1、地處人世十美之幽靜,如仙境般之幽雅,猶如白海螺之體聚萬物吉祥於之靈地。
2、集眾僧的奪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
3、奪登寺建寺於藏歷第六繞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欽夏甫尼瑪增大師奠基而組成僧團。大殿由80根柱頭所支撐,取名為「本來寂靜桑登林」。前後有十二代本教大師相繼維護。藏歷第十一繞迥之火馬年即公元1666年,由奪登雍仲楚臣將該寺歸屬給從後藏興達頂來的本教大師彭措旺傑而變為後藏本教的所屬之一,在彭措旺傑的大力幫助和鼎力支持下,又興建了「興藏大殿」,取名為「奪登寂靜倫珠悅色雍仲林」。之後相繼由奪登寺世襲來維護。第八代楚欽第二世楚臣登巴堅贊大師向大知虹身頂禮,將該寺的講修規范儀則,以及寺內外的規矩都嚴格進行了規范化管理。
4、奪登寺的宗論全都是以本教祖師辛繞米沃在前宏時期的理論,由頭戴銀冠的德白登吉梅日的理論進行維護而形成了新本教之寺廟。
5、該寺有三個札倉和四個康村。三個札倉分別為:講修法相札倉即聞思梅竹林;成就札倉即論珠悅色林,象雄大圓滿學院;文化札倉即大小文明的文化樂園。四個康村是:知康村、時輪康村、神醫康村、慈愛康村。
6、該寺每年大的定期法會有:八次大的法會,四次修供法會、六個大的節日。另外每月上旬都要進行定期的說戒、修供等的儀軌。
7、該寺的前常住的比丘有600餘名,現在有490名。
8、從該寺的每一世夏欽尼瑪僧開始到第12代,以及奪登共13也一直在維護著奪登寺。
9、該寺收藏有20多卷歷住堪布的經卷,大多數經卷都已刻成木刻版進行保存。
10、該寺的仲依有三個,主依為登巴曲科瑪。據傳是辛繞米沃本人托漢地的孔子代其本人進行開光的。此外還有許多供奉在大殿、各寺廟、拉章等的標準的佛像,以及從印度東西各地帶來的眾多銅器物品,從蒙古、尼泊爾、前後藏等各地邀請來的具有靈驗的佛像為身所依,語所依有三千多種寂靜和忿恕金剛像,上百種上而仕承本尊及各種傳記等。經卷有命命鳥用金汁寫成的八元主要佛經20套甘珠爾、3套丹珠爾,另外還有薩迦派、格魯派、寧仔派、落舉派、竹巴落居、覺衰派等的經卷8萬余卷,意所依有。多帕欽布的庄勝靈塔、苯來家也的八座靈塔、大小25座歷代奪登的靈塔、虎神塔扎西降魔三世界威嚴塔、和好塔扎西格威達哇等,塔像內藏有:登巴桑若的幾顆齒、桑去向森的舍利、數顆齒等。
阿壩神座
神座――是一個即有原始森林,高山牧場又有海子、河流、沼澤、野生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原生態的自然景區!神座――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沒有絲毫污染,即有林業、牧業又有農業,寧靜安詳,特別適合人們居住和生活的原生態的"世外桃源"。
西距成都450公里,有一條美麗的河流將森林和草原分開,神座村就坐落在這條河流的西側。神座,"神仙居住之地",這樣一個美好的名字,並不是現代人推敲和構思出來的。因為這個宛若與世隔絕的村落,她從古至今就被稱為神座!就像神座村由古至今延續的善良質朴的民俗民風一樣悠久。
這座僅有57戶人家的藏族村落背靠高山草場,與綿延不絕的原始森林隔河相望。越野汽車行駛在村子附近的叢林小徑上,你的眼球會接收到接二連三的驚喜:路邊草叢會不時閃現火紅色野雞靈巧的身影、活蹦亂跳的野兔調皮地向叢林狂奔、嬌憨可愛神似小浣熊的傢伙會從馬路中央笨拙地橫行。站在村前眺望,偶有馬鹿三五成群,邁著矯健步伐正在森林中穿過......神座人與野生動物和森林草山和諧相處的如此融洽,這才是真正的原生態!
神座村藏家民居的外形猶若一座座別致土著小洋房,房屋外觀穩固而別致,內部寬大而整潔。走在村內,常見滿頭白發的老人坐在院外,手上旋轉著轉經桶,口中念念有詞地表達著自己的信仰。臉上的皺紋和頂上華發看得出她們的年歲已高,但身子骨卻依然硬朗。神座人呼吸著沒有任何污染的純凈空氣,喝著純天然礦泉水,他們的牧牛吃的是世界上營養最豐富的野草、貝母,神座人每天飲用生態牛擠出的乳汁,食用最鮮嫩的牛肉,再加上始然自得與世無爭的心態,因此長壽對神座人來說就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安多藏區自古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神座的姑娘、然木多的酸菜、蒙古的糌粑"。現在人們則總結出神座有四絕:"天然美景、野生動物、生態美食、神座姑娘"。於是便有人說:"是神座的天然原生態環境造就了'神座姑娘'這自古傳誦至今的千年品牌"。
如果有人認為神從是個純牧業村寨那就錯了。在神座村周圍有大片大片的高產青稞地,現在這個時候,正是收割青稞的季節。此時你若是走近神座村寨,村民們定會停下手中的鐮刀,向你露出憨厚的微笑並揮手致意。這里的人們大都不會講漢語,但你能從神座村發臉上的笑容和手勢中,感受得到他們那份天然的原生態的純朴和熱情。
阿壩縣各莫寺
在阿壩州阿壩縣城西北部各莫鄉唐麥村,距縣城13公里,佔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顯密兼修的格便派別寺院。為阿壩州三大格魯派寺院之一,為黃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這一。建於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貢卻德慶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創建的。原名法相寺,至今200餘年。
阿壩縣德普寺
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壩縣德格鄉境內,是薩迦派的大寺院,建於公元1844年,是由第四世德普活佛創建的,歷代曾涌現了很多為人稱道的大成就者。寺廟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龕中,有一見得解脫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圍有薩迦五祖、薩迦二勝六庄嚴、十六尊者,八大菩薩等許多比人大的木刻佛像;有彌勒佛一見有義像、近年從尼泊爾迎請的千手千眼大悲觀自在菩薩、大白傘蓋佛的金身像等許多非常精美的銅像。還有兩套佛陀的本生故事的唐卡畫(每套九幅)為主的眾多新舊唐卡畫。 密宗續部的大殿,修建於1903年,至今未壞,一般很難見到象此殿這樣多的金銀和木雕。殿中有從甲絨綽斯甲迎請的觀自在菩薩像內天然內藏的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非常殊勝。

Ⅲ 中國有哪些著名梯田

紫鵲界梯田
紫鵲界梯田位於新化縣西部山區水車鎮境內,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余畝以上,其地勢之高,規模之大,形態之美,堪稱世界之最。紫鵲界生態環境優美,梯田密集,形態原始,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山高水長,板屋交錯,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樸美、形體美、文化美。尤其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使紫鵲界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臨人間仙境。水奉公路盤旋於這些梯田之間達十餘公里,梯田遍布於海拔500米至1000餘米的十幾個山頭上,最大的不過1畝,最小的只能插幾十蔸禾,連綿起伏,輾轉盤旋。
據調查,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餘年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它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Ⅳ 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名稱和規則

高腳競速
其他名稱: 竹馬 騎竹馬
所屬民族: 土家族 苗族
所屬地區: 湖北 湖南 貴州 重慶
比賽時,兩腳分別踏在兩個竹馬的腳蹬上,前進或後退。比賽主要有競速和對抗。競速,是比誰跑得快,可在平地或田徑場上進行。比賽的距離有50m,100m,200m,400m和4×100m接力跑。對抗,或叫撞架,在規定的場地上,騎在竹馬上,各自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各種攻防技巧,將對方撞倒下地或打下高腳馬,自己仍騎在竹馬上為勝利。
高腳馬的比賽,除了競速和對抗外,還可以進行越野、障礙和競藝比賽。越野賽跑,就是在郊外賽跑,需要跨過溪溝、通過澤沼或稻田、走過沙灘、穿過小林等。有上坡,也有下坡。障礙賽跑,就是在競速的途中設幾個障礙的跑。競藝,就是騎大竹馬上,在規定的場地上,在不下馬的條件下比誰騎的姿勢多、姿勢優美、難度大等。

毽 球
其他名稱: 手毽
所屬民族: 侗族 水族 滿族 苗族
所屬地區: 上海 東北 北京 山東 山西 More ...
毽球運動是手毽演變而來,手毽是由播種水稻時,扔接稻秧動作產生的體育運動,是一種隔網競賽的體育項目。比賽場地採用羽毛場雙打場地,長11.88米,寬6.1米。場地上空6米以內(由地面計算)和場地四周2米以內不得有障礙物,中間以球網相隔,球網的中部頂端距地面垂直高度男子為1.60米,女子為1.50米。參賽隊由6人組成,其中隊長1人(左臂佩帶明顯標志)。比賽時,雙方各派三名選手出場。其技法以踢、觸為主,有頭槌、腳踏球、倒勾、凌空掃射等動作。可用頭、腳及身體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觸球。毽球打法類似於藤球、排球。
毽球還可以有其他競賽方式。單人賽,在場地中共兩人進行比賽,每人占據一方,雙方進行對踢。單項賽,一般分為三項,盤踢、磕踢、跳踢。規則為在一分鍾內完成次數多少排出單項名次。單項賽既要求有速度又要求有準度。花毽比賽,其比賽要求分為規定動作與自選動動作兩種。按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流暢性與難度進行評分。

搶花炮
所屬民族: 仫佬族 侗族 壯族
所屬地區: 廣西 湖南 貴州
介紹
Title 搶花炮
比賽開始時,將紅炮圈放在裝滿火葯的鐵炮的炮筒口上。點響鐵炮後,當紅炮圈沖上天空下落時,搶花炮者蜂擁而上搶奪紅炮圈。搶到紅炮圈後,在隊友的掩護下,沖破對方的搶奪和阻擋,奔向對方的炮台,將花炮投入花籃中,即得分。得分多的一方為勝方。運動員可用搶、擠、鑽、護、傳、攔等技法,和橄欖球的動作相似,所以被稱為中國式橄欖球或東方橄欖球。
規則
Title 搶花炮
比賽場地長60米、寬50米,雙方各出場8名運動員。全場共40分鍾,分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持花炮運動員越過端線進入對方炮台區,把花炮投入籃內即為得一分。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內,得分多者為勝。

射 弩
所屬民族: 僳僳族 彝族 怒族 瑤族 苗族 More ...
所屬地區: 雲南 廣西 海南 湖南 貴州

介紹
Title 射弩
弩為狩獵、防身工具,亦可作裝束和定親信物。它由弩弓、弩身、弩弦組成。射時,橫持弩,置箭於弩槽內,將弩弦拉入鑲口,扣動板機,箭即飛出。和射箭一樣,以計算射中靶標成績分勝負。
規則
Title 射駑
射駑比賽分立姿和跪姿兩種,均為無依託,以射中的環數計算成績

押 加
其他名稱: 雙人拔河 大象拔河
所屬民族: 藏族
所屬地區: 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
介紹
Title 押加
在一塊寬闊的平地上,劃兩道平行線作為河界,兩名運動員將一條長約10多米的帶子兩頭打結,從各自襠間穿過,經過腹部套在脖子上,背對背站在河界兩邊。裁判員一聲令下,兩人即模仿大象姿勢,兩手與腳尖著地,以腳、腿、腰、肩、頸力拖動帶子竭力向前爬。把系在帶子中間的紅布標志拉過自己的河界者為勝。
規則介紹:比賽場地為長方形,寬2米,長不作限制。比賽場地應有明顯的界限,長邊叫邊線,短邊叫端線,在兩條邊線的中點,劃一條與端線平行的連線叫中線,在中線的左右1米處,各劃一條線與中線平行為決勝線。
運動員要著民族服裝,膠底鞋,雙手不能增加任何輔助器材。
一場比賽的參賽者為兩人,年齡不受限制,按體重分55、60、70、80公斤級和80公斤以上級等5個級別進行,每場比賽均採用三局兩勝制。比賽時間一般也不受限制,但在一局比賽中如遇雙方相持達一分半鍾不能決出勝負,就暫停比賽,休息一分鍾後重新比賽。

Ⅳ 急求一篇火燒雲的參考資料!!

清晨,太陽剛剛復出來的制時候,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
把這種通紅的雲,叫做火燒雲,又叫早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雲,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天。

那麼,火燒雲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已經知道太陽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幾種顏色的光中,紅光穿過空氣層的
本領最大,橙、黃、綠光次之,青、藍、紫光最差。天上沒有雲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
陽光里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光反射
的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藍色。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
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里行走沒有多遠就已經筋疲力盡,不能穿過空氣層。只
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過空氣層探出頭來,將天邊染成紅色。

火燒雲可以預測天氣,民間流傳的諺語「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就是說,火燒雲或火燒天如果出現在早
晨,天氣可能會變壞;出現在傍晚,第二天準是個好天氣。
(來源:中國氣象影視網)

Ⅵ 貴陽的社會

貴陽成功舉過中國拳擊公開賽、WSB世界拳王爭霸賽決賽、中朝足球友誼賽、百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中國圍棋甲級聯賽貴陽雲岩分站賽、貴陽國際山地自行車邀請賽、中超聯賽、足協杯聯賽、亞洲冠軍聯賽等賽事。成功申辦國際田聯2015年世界越野錦標賽。
貴陽主體育場佔地465畝,建築面積78392平方米,觀眾席有5.1萬個座位,引用了貴州少數民族膜拜和裝飾兩全的水牛角符號,由東西兩個水牛角形金屬板飄蓬扣在環形看台上組成。貴州人和國酒茅台足球隊隊主場。
全市擁有80所體育運動學校;763名運動員,其中193名女運動員;57名裁判員,其中10名女裁判員。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活動428次,其中,10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動155次;舉辦培訓班47次,培訓人數達到4530人。參加國內體育比賽,貴陽代表隊獲獎牌246枚、其中,金牌96枚,銀牌68枚,銅牌82枚。 先後舉辦鄭潔杯貴陽青少年網球公開賽、2014年駐華外交使團體育系列賽(貴陽站)、2014貴陽開陽南江大峽谷自然水域激流越野邀請賽、2014全國汽車短道拉力賽(貴陽青岩站)、2014貴陽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比賽。 2014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2個,文化站168個,公共圖書館11個,圖書館藏書量408.84萬冊。有廣播電台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無線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19%。電視台2座,電視綜合覆蓋率99.70%,無線電視覆蓋率92.12%。全年出版圖書885種,總印數6090.64萬冊;印刷出版雜志78種,總印數1468.99萬冊;印刷出版報紙29種,總印數26923.05萬冊;出版音像製品1種,發行數量0.4萬張(萬盒)。
2012年9月貴州歌劇院和一流的獨立IMAX影城開工建設。總投入約15億元,建成後將成為貴州省及貴陽市文化產業標志性建築,對構建城市文化底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展示貴州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貴州歌劇院和獨立IMAX影城的建設,是貴州開始嘗試通過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文化設施的第一步,構築起展示本土多彩文化和吸納國內外特色文化的平台。除了將為貴州本土文化交流、文藝演出增添一個最佳展現平台外,還將引進國內外特色的文藝,繁榮貴州文化市場,促進貴州文化的對外交流。 刺綉與挑花,是貴陽傳統民族工藝,具有各少數民族的風格特色:布依族的清秀、苗族的絢麗、水族的素雅、侗族的明快……以苗族的刺綉最為典型,圖案多取材於自然景物,色彩豐富,針法精巧,美觀大方,充滿民族氣息。
挑花是根據底紋布上的經緯線設計圖案的裝飾藝術,多為幾何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節奏。花溪的苗族挑花以工藝精緻著稱,且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色彩、構圖上更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要求。
原木藝術是以原木為載體,由保留著表皮的自然植物製作而成,因而既純朴自然又具有現代美感。 花燈戲:貴陽主要的地方戲,由花燈歌舞發展而來,俗稱燈夾戲、花戲等。最早記載花燈藝術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刻的《平越直隸州志》,說「城市弱男童崽飾為女子裝,群手提花籃燈,假為採茶女,以燈作茶筐,每至一處,輒繞庭而唱,過《十二月採茶》之歌」。
川戲:在清代末期,青岩鎮的川戲隊就成立並有活動,發起人為羅鼎齋。最初是以完友的形式出現在小場合,或在一家小院,或者一個街壩進行演唱,其演唱內容大多是歷史戲及怎樣教人為人行善。
地戲:源於古代的「扮儺」。「扮儺」是為逐疫鬼,迎神靈,保平安的祭祀儀式。唱戲的時間均在正月初開場,演出前要燃香點燭,舉行祭祀活動和開財門儀式。 貴陽的美食,著實令人垂涎。腸旺面,花溪牛肉粉,絲娃娃以及戀愛豆腐果等小吃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美食。還有烤腦花,烤大排,酸辣燙,清水燙,豆米火鍋,辣子雞,糕粑稀飯等等。貴陽美食的精髓在於平價與美味,真正做到了大眾美食的需求,讓每一位平凡的人享受到食物給予人類最真實的財富。各色的火鍋,炒菜,粉面和燒烤都會讓來客體會到貴陽人的熱情。
各種特色美食都有其令人熟知的老字型大小,我們不經意間會看見許多朴實的店面門前排著長龍,這就是貴陽美食的魅力,無需豪華的裝潢,無需刻意的宣傳,讓來客的味覺成為這座城市美食最好的代言,疲憊的身軀需要美食的犒賞,來這座城市吧,貴陽的美食文化一定會讓來客感到溫暖。走在城市的路上,或坐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讓這里的美食帶來客更深入的了解這里的魅力。合群路,陝西路,青雲路,二七路等為貴陽特色小吃的聚集區,到了這里,來客可以品嘗豐富多樣的貴陽小吃。
豆腐圓子
豆腐圓子是很有特色的貴州特色小吃,其中以雷家豆腐圓子最為出名。雷家豆腐圓子以豆腐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軟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圓子有近似黃金的鬆脆外皮,內里裹著的是柔軟細滑的豆腐餡料,涇渭分明,它的做法讓人驚異。和著用酸蘿卜和折耳根等材料調好的微辣醬汁,味道爽口,多吃也不膩。

Ⅶ 民族體育項目

武術 拳擊 柔道 摔跤 舉重 武術
一,拳類 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查拳、翻子拳、八極拳、通臂拳、劈掛拳、地趟拳、醉拳、螳螂拳、鷹爪拳、猴拳、綿拳、花拳、意拳、六合拳等 都具有技法多元性、鍛煉形式多樣性特徵。 二,器械 勾擊類:戈、戟、鉤等 刺擊類:槍、矛、殳、劍、鎩、叉等 劈擊類:刀、斧、鉞等 砸擊類:棍棒頭、鞭錘等 護體類:胄甲、護臂、頭盔、盾等 古代軍事武藝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兵器 單器械:劍、刀、槍、棍等 雙器械:雙劍、雙刀、雙鉤等 軟器械:三節棍、九節鞭、繩標、流星錘等 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成的各種武術器械 摔 跤 絆跤、搏克、且里西、北嘎、格等 古代軍事訓練項目及民間各種習武壯力活動 射 術 射箭、射柳、騎射、射弩、彈弓等 舉 重 舉鼎、翹關、舉石球、舉石鎖、舉石擔、掇石等
田徑
跑:貴由赤、高腳競速等; 跳:、跳駱駝、撐桿跳等 投:投石、打布魯等 休閑娛樂類運動 騎戲:賽馬、走馬、賽氂牛、賽駱駝、刁羊等 多在節日和餘暇時間開展的各種娛樂性民俗活動項目
球戲
:蹴鞠、馬球、擊鞠、捶丸、珍珠球、蹴球、柔力球等
舞戲
:舞龍、舞獅、踢踏舞、搖旱船、跳竹竿、霸王鞭、跳銅鼓等
舟戲
:劃龍舟、龍舟競渡、賽獨木舟、賽皮筏等
水戲
:游泳、潛水、游水捉鴨等
冰雪戲
:滑冰、滑雪、打冰嘎等
棋戲
:象棋、圍棋等
其他
:搶花炮、拔河、鞦韆、風箏、打陀螺、踢毽子、跳繩、投壺等

Ⅷ 為什麼中國國家隊運動員都是漢人,沒有新疆,藏族,蒙古族

是有少數民族的運動員的,只是少數民族的比較少,這可能也跟整個民族的人口基數有關專吧,列舉幾個比較屬出名的少數民族運動員吧:
1984年獲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李寧,也是第一個少數民族冠軍,壯族。
1984年奧運會女子體操高低杠金牌得主——馬燕紅,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女子體操隊第一個少數民族運動員,回族。
1988漢城奧運會乒乓球男雙金牌——韋晴光,壯族。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成為中國女舉首位奧運冠軍——楊霞,土家族。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雙人冠軍——李婷,侗族。
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冠軍——曹磊,回族。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重冠軍——陸永,回族。
2008年北京奧運會81公斤級拳擊金牌——張小平,蒙古族。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重冠軍——龍清泉,苗族。

Ⅸ 誰知道關於五十六個民族中的傳統運動跪求大家的幫助,要交學校的。一定要多哦~

竹馬 騎竹馬
所屬民族: 土家族 苗族
所屬地區: 湖北 湖南 貴州 重慶
比賽時,兩腳分別踏在兩個竹馬的腳蹬上,前進或後退。比賽主要有競速和對抗。騎在竹馬上,各自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各種攻防技巧,將對方撞倒下地或打下高腳馬,自己仍騎在竹馬上為勝利。
高腳馬的比賽,除了競速和對抗外,還可以進行越野、障礙和競藝比賽。越野賽跑,就是在郊外賽跑,需要跨過溪溝、通過澤沼或稻田、走過沙灘、穿過小林等。有上坡,也有下坡。障礙賽跑,就是在競速的途中設幾個障礙的跑。競藝,就是騎大竹馬上,在規定的場地上,在不下馬的條件下比誰騎的姿勢多、姿勢優美、難度大等。

毽 球
其他名稱: 手毽
所屬民族: 侗族 水族 滿族 苗族
所屬地區: 上海 東北 北京 山東 山西
毽球運動是手毽演變而來,手毽是由播種水稻時,扔接稻秧動作產生的體育運動,是一種隔網競賽的體育項目。參賽隊由6人組成,其中隊長1人(左臂佩帶明顯標志)。比賽時,雙方各派三名選手出場。其技法以踢、觸為主,有頭槌、腳踏球、倒勾、凌空掃射等動作。可用頭、腳及身體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觸球。毽球打法類似於藤球、排球。

搶花炮
所屬民族: 仫佬族 侗族 壯族
所屬地區: 廣西 湖南 貴州
比賽開始時,將紅炮圈放在裝滿火葯的鐵炮的炮筒口上。點響鐵炮後,當紅炮圈沖上天空下落時,搶花炮者蜂擁而上搶奪紅炮圈。搶到紅炮圈後,在隊友的掩護下,沖破對方的搶奪和阻擋,奔向對方的炮台,將花炮投入花籃中,即得分。得分多的一方為勝方。運動員可用搶、擠、鑽、護、傳、攔等技法,和橄欖球的動作相似,所以被稱為中國式橄欖球或東方橄欖球。

射 弩
所屬民族: 僳僳族 彝族 怒族 瑤族 苗族
所屬地區: 雲南 廣西 海南 湖南 貴州
弩為狩獵、防身工具,亦可作裝束。它由弩弓、弩身、弩弦組成。射時,橫持弩,置箭於弩槽內,將弩弦拉入鑲口,扣動板機,箭即飛出。和射箭一樣,以計算射中靶標成績分勝負。

押 加
其他名稱: 雙人拔河 大象拔河
所屬民族: 藏族
所屬地區: 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
在一塊寬闊的平地上,劃兩道平行線作為河界,兩名運動員將一條長約10多米的帶子兩頭打結,從各自襠間穿過,經過腹部套在脖子上,背對背站在河界兩邊。裁判員一聲令下,兩人即模仿大象姿勢,兩手與腳尖著地,以腳、腿、腰、肩、頸力拖動帶子竭力向前爬。把系在帶子中間的紅布標志拉過自己的河界者為勝。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閱讀全文

與侗族越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