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淵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
劉淵(?抄~310年),字元海,新襲興郡慮虒縣(今山西省五台縣)人,匈奴鐵弗部。十六國時期漢趙開國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領冒頓單於後代,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母為呼延氏。
文武雙全,擅長騎射。父親死後,接掌部落事務。八王之亂時,趁著西晉內亂,割據並州地區。建立漢國,設置文武百官,追尊漢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稱帝,年號永鳳。任賢納諫,恭儉勤勞,勵精圖治。
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謚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王濟:淵有文武長才,陛下任以東南之事,吳不足平也。
Ⅱ 劉淵亂晉是怎麼回事
漢太祖光文皇帝劉淵(?-310.8.29),字元海,匈奴人。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之孫,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十六國匈奴漢國的創立者,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分匈奴為五部,以劉豹為左部師居於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劉豹死後,劉淵代為左部帥。西晉太康十年(289),晉武帝司馬炎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劉淵自稱是匈奴冒頓之後,《晉書·劉元海載記》載:「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又載,劉淵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現。魏嘉平年間(249年—253年),劉豹之妻呼延氏去龍門求子,忽然有一條大魚,頂有兩角,躍鱗炫髻進了龍門祭所,久之方才離去。是在,呼延氏作夢,見有魚變人,十三個月後,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來。劉淵自托冒頓之後,又編了一套類似劉邦斬蛇的這樣一個讖語故事,為日後起事製造輿論依據。
劉淵少年時代,酷愛讀書,以當時上黨(今山西長治市)大名土崔游為師,遍習《詩經》、《周易》、《尚書》等儒學經典。又博覽《史記》、《漢書》和諸子學說。常對人們說:「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恥也。」 因此,漢化程度很高,頗受當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的器重。稍長兼修孔學,射藝精熟,膂力過人。又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 魏咸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以侍子(即人質)身份留居洛陽。西晉泰始初,鮮卑樹幾能在涼州起兵反晉。上黨李熹建議署劉淵為大將軍,發五部匈奴,西征涼州。大臣孔恂說:「元海若能平涼州、斬樹幾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齊王司馬攸見劉淵才智出眾,勸晉武帝司馬炎說:「陛下不除劉元海,臣恐並州不得久寧。」劉淵賴王渾等幫助,才倖免於難。
劉淵作了五部帥後,推誠接士,輕財好施,幽、冀名流,紛紛不遠千里,前來拜附。晉惠帝繼位後,由楊峻輔政,楊峻署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
八王之亂爆發後,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鎮鄴,又署劉淵為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其時由於中原戰亂,並州境內的漢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並州胡漢勢力的分布和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匈奴劉氏貴族見有機可乘,開始策劃「興邦復業」,起兵反晉。劉淵的從祖父劉宣對其族人說:「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於雖有虛號,無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姿器絕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單於,終不虛生此人也。」不久,並州刺史司馬騰與安北將軍王浚聯合進攻司馬穎。司馬穎想以匈奴為外援,遂拜劉淵為北單於、參丞相事。劉淵托稱要回並州招募五部匈奴,於是返回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劉淵回到離石後,被諸部匈奴共推為大單於,二旬之間,擁眾五萬。西晉永興元年(304年)自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為王後。署置百官,以從祖父劉宣為丞相,經師崔游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建立漢國。 並州刺史司馬騰聞訊,忙率兵前往鎮壓,部將聶玄與劉淵戰於大陵(今山西文水縣),聶玄大敗,司馬騰大為恐懼,遂率並州三萬余戶下山東。劉淵乘勝進軍,接連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縣)、屯留(今山西長子縣)、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晉永興二年(305年),司馬騰再次出兵討伐劉淵、部將司馬瑜、周良等駐軍汾陽,劉淵派武牙將軍劉欽等前往阻擊,前後四戰四捷,劉欽大勝而還。這年離石發生大飢荒,劉淵派太尉劉宏、護軍馬景等駐守離石,自率大軍開赴上黨壺關(今山西壺關縣)。 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為太傅,進表原並州刺史司馬騰為東燕王,以劉琨為並州刺史。劉琨到並州後,由於飢荒與戰爭,此地百姓難以自存,吏民萬餘人由李惲等率領,隨司馬騰流亡冀州,組成「乞活軍」。留居並州的漢族居民不足二萬。劉琨只好到上黨組織軍隊,得三百餘人,受到劉淵部將劉景的攻擊,在上黨無法立足,遂轉戰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時,侍中劉殷、王育等向劉淵進言說:「殿下自起兵以來,已歷數載,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並力一戰,拿下河東,建立帝號,再揮師西南,攻克長安,然後以此為都城,征發關中之兵,取洛陽,滅西晉則易如反掌了。這也正是高祖皇帝創立基業的方略。」劉淵聽了大喜,遂發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據有河東全境。這時,中原起義的汲桑、王彌、石勒及鮮卑陸逐延等都紛紛歸降劉淵,迅速在並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晉的巨大浪潮。 公元304年8月,劉淵的堂祖父、右賢王劉宣看到晉庭大亂,互相殘殺,以為反叛的時機已到,便對族人說:「自從漢朝滅亡以來,我們的單於都是徒有虛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餘的王侯,地位卻降到與老百姓一樣。現在司馬氏骨肉親人互相殘殺,四海動亂如同鼎中沸騰的開水,光復呼韓邪的事業,這正是時候!」於是互相謀劃,推舉劉淵為大單於,並派他的心腹呼延攸到鄴城去告知他。劉淵知道後,十分高興,當時他正在鄴城,便以會喪為借口要求北歸會喪。司馬穎不允許。劉淵只好密令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劉宣等人,讓他們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的積蓄力量,加緊准備,伺機反晉。 公元304年8月初,劉淵找了個理由瞞過了司馬穎,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劉宣等人立即給他上封大單於稱號,二十多天時間,有了五萬人馬,建都離石縣。10月,劉淵又將都城遷到左國城。。接著,劉宣等人請求劉淵上一個尊號,劉淵說:「現在四方都沒有平定,暫且按照漢高祖那樣稱漢王吧。」 於是,劉淵祭天於南郊,登上漢王王位,宣布大赦,改元元熙。 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正式稱帝,遷都平陽,建國號為大漢。宗室劉氏以親疏遠近為等級,都封郡縣王,異姓以謀謨戰功相次封為郡縣公、侯。以劉宣為丞相,劉宏為太尉,劉和為大司馬,劉歡樂為大司徒,呼延翼為大司空,呼延攸為宗正。 這年冬天,劉淵派劉聰、劉曜、劉景率五萬精騎進攻洛陽,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參軍孫詢、將軍丘光率兵拒阻,漢軍敗還。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劉淵病重,以陳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詳為太傅,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於。不久病卒,歷位六年。廟號顯祖;謚號光文皇帝;葬永光陵;曾用年號: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永鳳(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Ⅲ 劉淵是一個匈奴人,為何要建立的是漢朝呢
在當時是大漢朝庇護匈奴,後來大漢朝倒台,劉淵就改宣誓從此以後匈奴改成姓劉的,然後要重新復漢,在那個時候為了親政策,匈奴的後裔的確也有漢朝的血脈,後來劉淵也是為了表現自己是真的想要光復漢朝,也為了穩定民心,所以把自己的封號改姓漢。
當然劉淵這一個決定是很明確的,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借殼上市的情況也是非常常見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為了想天下證明自己的合法權,正統權,來招攬百姓,穩定政局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劉淵正是因為這樣的正確的決定,打著復興漢朝的旗幟,滅掉了晉州,成為五戶十六國第一國家,漢趙。
Ⅳ 劉淵如何成為了大單於
劉淵從嚴治理,輕財好施,以誠相待,逐漸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匈奴五部都歸附了劉淵。內後來劉淵又被調到鄴容城,升任寧朔將軍,負責匈奴五部的軍事工作。
這時"八王之亂"已經拉開了序幕,北方地區成了西晉宗室互相殘殺的舞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匈奴左賢王劉宣等人見恢復匈奴故業的時機已到,便秘密推舉劉淵為大單於,並派人到鄴城請劉淵回來。
Ⅳ 劉淵是妥妥的匈奴人,卻為何要取漢名,還自稱漢皇帝
西晉末年,一場宗室之間自相殘殺的「八王之亂」,使日益腐朽的司馬氏政權江河日下,對國內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減。早就蠢蠢欲動的匈奴人劉淵借中原板盪之機,在西晉北部版圖上獨立門戶,建漢稱帝,攻城掠地,由此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一個匈奴人為什麼要取一個漢名,又為何要自稱是漢皇帝,要了解這些我們要先看看劉淵的生平簡介。
劉淵(?-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領冒頓單於之後,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開國皇帝,304年-310年在位。
劉淵在父親死後接掌其部屬,八王之亂時諸王互相攻伐,劉淵乘朝廷內亂而在並州自立,稱漢王,建立漢國(後改為趙,泛稱前趙,亦作漢趙),308年稱帝,改元永鳳。310年,劉淵病死,在位六年,謚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劉淵是匈奴人,一心想著興邦復業,可他為何要稱漢皇帝呢?
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1、晉朝是個相當講究門閥的時代,劉淵本來就是匈奴人,他的出身並不高貴,本就沒有什麼支持率的劉淵來說,要想取得士族大家的支持,必然要將自己的姿態放下,親近漢文化,使劉淵傾心接受漢化。
2、父親為匈奴左賢王劉豹,母親為匈奴呼延氏,是個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記載,匈奴劉姓源於漢匈和親。當年,匈奴強盛時,劉邦「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晉書》),劉淵的叔祖劉宣、父親劉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並取了漢名。承襲父祖,劉淵也跟著姓了劉。
3、劉淵自幼居於漢地,酷愛讀書,痴迷漢文化,曾拜上黨名士崔游為師,遍習中原的儒家經典和歷史、軍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誦之」,深受漢文化影響和熏陶。劉淵7歲喪母時「擗踴號叫,哀感旁鄰」,所表現出的孝道禮儀上不難看出,他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極大。
Ⅵ 匈奴貴族劉淵是什麼人
在李雄在成都稱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貴族劉淵也反晉獨立,自稱漢王。
自從西漢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邊遠郡縣,他們和漢族人相處久了,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匈奴貴族認為上代多次跟漢朝和親,是漢朝皇室的親戚,後來就改用漢皇帝的姓——劉。曹操統一北方後,把匈奴三萬個部落分為五個部,每個部都設部帥,匈奴貴族劉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帥。
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從小讀了許多漢族人的書,力氣大,武藝高,能夠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劉豹死後,劉淵繼承他父親的職位。後來,在西晉的成都王司馬穎(八王之一)部下當將軍,留在鄴城,專管五部匈奴軍隊。
八王混戰開始後,匈奴部落里一些貴族們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北)開會商量。有個老年貴族說:「我們匈奴從漢朝開始跟漢人結為兄弟。經過魏、晉兩個朝代,匈奴單於後代雖然有封號,卻沒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沒有什麼兩樣。現在晉朝發生內亂,自相殘殺。這正是我們匈奴人恢復地位的好時機啊!」
大家都覺得他的主意對,叫誰來帶頭呢?大家一議論,認為劉淵有才能,威望高,推他當單於挺合適。
貴族們派個使者到鄴城,把大夥兒的意思告訴劉淵,請他回來。劉淵很高興,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親,向司馬穎請假。司馬穎不同意,劉淵只好讓使者先回去,並且要五部匈奴集結兵力,向南移動。
後來,晉朝的並州刺史司馬騰、將軍王浚聯絡鮮卑貴族攻打司馬穎,司馬穎失敗了,逃往洛陽。劉淵向司馬穎要求回去帶匈奴兵馬來助戰,司馬穎才讓他走了。
公元304年,劉淵回到左國城,大夥兒擁戴他做大單於。他集中了五萬人馬,親自率領南下,幫助晉軍攻打鮮卑兵。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趁這個機會把晉朝滅掉,反倒去幫助晉軍呢?
劉淵說:「要滅掉晉朝,還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但是晉朝的百姓未必會向著我們。我看漢朝立國的年代最長,在百姓中影響大。我們的上代又是漢朝皇室的兄弟。現在漢朝亡了,我們用繼承漢朝的名義,也許可以得民心。」
大家聽了,覺得是一個好主意。劉淵就宣布自己是漢王。
劉淵稱漢王後,很快攻下了上黨、太原、河東、平原等幾個郡,勢力越來越大。一些勢力比較小的各族反晉力量也都來歸附劉淵。
公元308年,劉淵稱漢帝。第二年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集中兵力進攻洛陽。洛陽的老百姓雖然恨透腐朽的西晉王朝,但是也不願受匈奴貴族的統治。所以劉淵兩次進攻,都遭到洛陽軍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時候,八王中最後的一個王——東海王司馬越還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殺。晉朝留下的一點點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後來劉淵死去,他兒子劉聰接替做漢國皇帝,又派大將劉曜、石勒進攻洛陽。洛陽的軍民奮勇抵抗,但是畢竟寡不敵眾。公元311年,洛陽城終於被攻陷,晉懷帝做了俘虜。
劉聰進洛陽後,殺了大批晉朝的官員和百姓,有一次,劉聰舉行宴會,讓晉懷帝穿著奴僕穿的青衣給大家斟酒。一些晉朝的遺臣看了,禁不住失聲痛哭。劉聰看晉朝遺臣還對懷帝這樣有感情,一發狠,就把懷帝殺了。
晉懷帝死後,在長安的晉國官員擁立懷帝的侄兒司馬鄴繼承皇位,這就是晉愍(音mǐn)帝。
公元316年,劉聰攻下長安。晉愍帝也遭到了懷帝同樣的命運,在受盡侮辱後被殺。西晉王朝維持了五十二年,終於滅亡。
西晉滅亡之後,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紛紛起義,他們中間的上層分子乘機起兵,像李雄、劉淵一樣建立政權,前前後後一共出現十六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十六國」(舊稱五胡十六國,胡是古時候對少數民族的泛稱)。
Ⅶ 劉淵生於哪年
所處時代 晉十六國時期
個人資料 表字/小字 元海 姓名 劉淵
生卒 251-310.8.29 主效勢力版 漢(前趙)
籍貫 新興權
容貌 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余,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
官爵 左部帥 →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大單於→漢王→皇帝
家族資料 父親 劉豹 母親 呼延氏
配偶 呼延氏,張夫人,單氏
子女 劉裕,劉隆,劉和,劉乂,劉聰(4)
兄弟姐妹 不祥
相關人物 公師彧、王渾、王濟、孔恂、楊珧、王彌、司馬穎、劉宣、呼延攸、司馬炎、司馬鄴
曾效力過的勢力 西晉、漢(前趙)
Ⅷ 匈奴大單於劉淵為什麼姓劉
劉淵,字元海,生年不詳,卒於西晉永嘉四年( 310年)。南匈奴單於於扶羅之孫,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十六國匈奴漢國的創立者。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曹操分匈奴為五部,以劉豹為左部師居於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劉豹死後,劉淵代為左部帥。西晉太康十年( 289年),晉武帝司馬炎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劉淵自稱是匈奴冒頓之後,《晉書·劉元海載記》載:「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又載,劉淵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現。魏嘉平年間(249年——253年),劉豹之妻呼延氏去龍門求子,忽然有一條大魚,頂有兩角,躍鱗炫髻進了龍門祭所,久之方才離去。是在,呼延氏作夢,見有魚變人,十三個月後,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來。劉淵自托冒頓之後,又編了一套類似劉邦斬蛇的這樣一個讖語故事,為日後起事製造輿論依據。 劉湘少年時代,酷愛讀書,以當時上黨(今山西長治市)大名土崔游為師,遍習《詩經》、《周易》、《尚書》等儒學經典。又博覽《史記》、《漢書》和諸子學說。常對人們說:「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恥也。」因此,漢化程度很高,頗受當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的器重。稍長兼修孔學,射藝精熟,膂力過人。又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 魏咸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以侍子(即人質)身份留居洛陽。西晉泰始初,鮮卑樹幾能在涼州起兵反晉。上黨李熹建議署劉淵為大將軍,發五部匈奴,西征涼州。大臣孔恂說:「元海若能平涼州、斬樹幾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齊王司馬攸見劉淵才智出眾,勸晉武帝司馬炎說:「陛下不除劉元海,臣恐並州不得久寧。」劉淵賴王渾等幫助,才倖免干難。 劉淵作了五部帥後,推誠接士,輕財好施,幽、冀名流,紛紛不遠千里,前來拜附。晉惠帝繼位後,由楊峻輔政,楊峻署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 八王之亂爆發後,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鎮鄴,又署劉淵為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其時由於中原戰亂,並州境內的漢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並州胡漢勢力的分布和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匈奴劉氏貴族見有機可乘,開始策劃「興邦復業」,起兵反晉。劉淵的從祖父劉宣對其族人說:「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於雖有虛號,無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姿器絕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單於,終不虛生此人也。」不久,並州刺史司馬騰與安北將軍王浚聯合進攻司馬穎。司馬穎想以匈奴為外援,遂拜劉淵為北單於、參丞相事。劉淵托稱要回並州招募五部匈奴,於是返回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劉淵回到離石後,被諸部匈奴共推為大單於,二旬之間,擁眾五萬。西晉永興元年( 304年自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為王後。署置百官,以從祖父劉宣為丞相,經師崔游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建立漢國。 並州刺史司馬騰聞訊,忙率兵前往鎮壓,部將聶玄與劉淵戰干大陵(今山西文水縣),聶玄大敗,司馬騰大為恐懼,遂率並州三萬余戶下山東。劉淵乘勝進軍,接連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縣)、屯留(今山西長子縣)、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晉永興二年( 305年),司馬騰再次出兵討伐劉淵、部將司馬瑜、周良等駐軍汾陽,劉淵派武牙將軍劉欽等前往阻擊,前後四戰四捷,劉欽大勝而還。這年離石發生大飢荒,劉淵派太尉劉宏、護軍馬景等駐守離石,自率大軍開赴上黨壺關(今山西壺關縣)。 光熙元年( 306年),司馬越為太傅,進表原並州刺史司馬騰為東燕王,以劉琨為並州刺史。劉琨到並州後,由於飢荒與戰爭,此地百姓難以自存,吏民萬餘人由李惲等率領,隨司馬騰流亡冀州,組成「乞活軍」。留居並州的漢族居民不足二萬。劉琨只好到上黨組織軍隊,得三百餘人,受到劉淵部將劉景的攻擊,在上黨無法立足,遂轉戰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時,侍中劉殷、王育等向劉淵進言說:「殿下自起兵以來,已歷數載,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並力一戰,拿下河東,建立帝號,再揮師西南,攻克長安,然後以此為都城,征發關中之兵,取洛陽,滅西晉則易知翻掌了。這也正是高祖皇帝創立基業的方略。」劉淵聽了大喜,遂發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據有河東全境。這時,中原起義的汲桑、王彌、石勒及鮮卑陸逐延等都紛紛歸降劉淵,迅速在並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晉的巨大浪潮。 永嘉二年( 308年),劉淵正式稱帝,遷都平陽,國號為漢。宗室劉氏以親疏遠近為等級,都封郡縣王,異姓以謀謨戰動相次封為郡縣公、侯。以劉宣為丞相,劉宏為太尉,劉和為大司馬,劉歡樂為大司徒,呼延翼為大司空,呼延攸為宗正。 這年冬天,劉淵派劉聰、劉曜、劉景率五萬精騎進攻洛陽,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參軍孫詢、將軍丘光率兵拒阻,漢軍敗還。 永嘉四年( 310年)七月,劉淵病重,以陳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詳為太傅,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於。不久病卒,歷位六年。 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後裔,他在西晉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義反晉的浪潮中,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匈奴漢國政權。漢國政權建立進一步把中原推向戰爭和動亂,同時改變了曹操以來匈奴五部統治結構,重新恢復了匈奴傳統舊制。但從少數民族對漢人的長期統治過程中,為各民族之間深層次的融合,准備了條件。
Ⅸ 匈奴人劉淵為何對重建大漢如此著迷呢
劉淵把自己的政權叫做“漢”,不是他著迷於重建大漢,而是他想籠絡胡漢兩方面的人為己所用而已。
五胡十六國早期的社會形勢:
當時胡漢融合的情況:民族關系緊張,互相不信任甚至敵視,劉淵的想法既得不到漢人的信任,也得不到匈奴人的理解。
劉淵言行不一,這恐怕也是受制於當時緊張的民族關系。胡漢互相不信任,劉淵因此不敢把重要權力交給漢人。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當時匈奴人與漢人之間的敵視程度。公元309年4月,大將軍劉景(匈奴人)統軍在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打敗了晉將王堪,隨後竟然下令將三萬多男女投入黃河淹死。
雖然劉淵得之此事後非常憤怒,也把劉景做了降職處理。但是,我們看到劉淵想籠絡漢人的想法並沒有落到實處。
後來劉淵的兒子劉聰登位,攻破洛陽時,屠戮了洛陽三萬多公卿和百姓。就連他的兒子都不認可他的想法。
結束語:
劉淵以漢做國名,但是實際中既不被漢人認可,也不被他的匈奴族人所理解。總體而言,“漢”這個招牌在匈奴人手裡沒有起到作用。所以後來漢這個國名被改成了趙。
因此,匈奴人劉淵建漢,並不是著迷於重建大漢,而是想用“漢”這個招牌邀買人心而已。
Ⅹ 評價劉淵
劉淵
劉淵,字元海,生年不詳,卒於西晉永嘉四年( 310年)。南匈奴單於於扶羅之孫,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十六國匈奴漢國的創立者。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曹操分匈奴為五部,以劉豹為左部師居於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劉豹死後,劉淵代為左部帥。西晉太康十年( 289年),晉武帝司馬炎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劉淵自稱是匈奴冒頓之後,《晉書·劉元海載記》載:「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又載,劉淵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現。魏嘉平年間(249年——253年),劉豹之妻呼延氏去龍門求子,忽然有一條大魚,頂有兩角,躍鱗炫髻進了龍門祭所,久之方才離去。是在,呼延氏作夢,見有魚變人,十三個月後,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來。劉淵自托冒頓之後,又編了一套類似劉邦斬蛇的這樣一個讖語故事,為日後起事製造輿論依據。
劉湘少年時代,酷愛讀書,以當時上黨(今山西長治市)大名土崔游為師,遍習《詩經》、《周易》、《尚書》等儒學經典。又博覽《史記》、《漢書》和諸子學說。常對人們說:「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恥也。」因此,漢化程度很高,頗受當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的器重。稍長兼修孔學,射藝精熟,膂力過人。又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
魏咸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以侍子(即人質)身份留居洛陽。西晉泰始初,鮮卑樹幾能在涼州起兵反晉。上黨李熹建議署劉淵為大將軍,發五部匈奴,西征涼州。大臣孔恂說:「元海若能平涼州、斬樹幾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齊王司馬攸見劉淵才智出眾,勸晉武帝司馬炎說:「陛下不除劉元海,臣恐並州不得久寧。」劉淵賴王渾等幫助,才倖免干難。
劉淵作了五部帥後,推誠接士,輕財好施,幽、冀名流,紛紛不遠千里,前來拜附。晉惠帝繼位後,由楊峻輔政,楊峻署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
八王之亂爆發後,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鎮鄴,又署劉淵為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其時由於中原戰亂,並州境內的漢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並州胡漢勢力的分布和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匈奴劉氏貴族見有機可乘,開始策劃「興邦復業」,起兵反晉。劉淵的從祖父劉宣對其族人說:「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於雖有虛號,無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姿器絕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單於,終不虛生此人也。」不久,並州刺史司馬騰與安北將軍王浚聯合進攻司馬穎。司馬穎想以匈奴為外援,遂拜劉淵為北單於、參丞相事。劉淵托稱要回並州招募五部匈奴,於是返回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劉淵回到離石後,被諸部匈奴共推為大單於,二旬之間,擁眾五萬。西晉永興元年( 304年自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為王後。署置百官,以從祖父劉宣為丞相,經師崔游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建立漢國。
並州刺史司馬騰聞訊,忙率兵前往鎮壓,部將聶玄與劉淵戰干大陵(今山西文水縣),聶玄大敗,司馬騰大為恐懼,遂率並州三萬余戶下山東。劉淵乘勝進軍,接連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縣)、屯留(今山西長子縣)、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晉永興二年( 305年),司馬騰再次出兵討伐劉淵、部將司馬瑜、周良等駐軍汾陽,劉淵派武牙將軍劉欽等前往阻擊,前後四戰四捷,劉欽大勝而還。這年離石發生大飢荒,劉淵派太尉劉宏、護軍馬景等駐守離石,自率大軍開赴上黨壺關(今山西壺關縣)。
光熙元年( 306年),司馬越為太傅,進表原並州刺史司馬騰為東燕王,以劉琨為並州刺史。劉琨到並州後,由於飢荒與戰爭,此地百姓難以自存,吏民萬餘人由李惲等率領,隨司馬騰流亡冀州,組成「乞活軍」。留居並州的漢族居民不足二萬。劉琨只好到上黨組織軍隊,得三百餘人,受到劉淵部將劉景的攻擊,在上黨無法立足,遂轉戰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時,侍中劉殷、王育等向劉淵進言說:「殿下自起兵以來,已歷數載,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並力一戰,拿下河東,建立帝號,再揮師西南,攻克長安,然後以此為都城,征發關中之兵,取洛陽,滅西晉則易知翻掌了。這也正是高祖皇帝創立基業的方略。」劉淵聽了大喜,遂發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據有河東全境。這時,中原起義的汲桑、王彌、石勒及鮮卑陸逐延等都紛紛歸降劉淵,迅速在並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晉的巨大浪潮。
永嘉二年( 308年),劉淵正式稱帝,遷都平陽,國號為漢。宗室劉氏以親疏遠近為等級,都封郡縣王,異姓以謀謨戰動相次封為郡縣公、侯。以劉宣為丞相,劉宏為太尉,劉和為大司馬,劉歡樂為大司徒,呼延翼為大司空,呼延攸為宗正。
這年冬天,劉淵派劉聰、劉曜、劉景率五萬精騎進攻洛陽,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參軍孫詢、將軍丘光率兵拒阻,漢軍敗還。
永嘉四年( 310年)七月,劉淵病重,以陳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詳為太傅,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於。不久病卒,歷位六年。
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後裔,他在西晉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義反晉的浪潮中,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匈奴漢國政權。漢國政權建立進一步把中原推向戰爭和動亂,同時改變了曹操以來匈奴五部統治結構,重新恢復了匈奴傳統舊制。但從少數民族對漢人的長期統治過程中,為各民族之間深層次的融合,准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