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聖女貞德那年代法國和勃艮第是什麼關系
菲利普三世(好人)Philippe III le Bon (1396年7月31日—1467年6月15日)法國瓦盧瓦王朝的第三代勃艮第公爵(1419年—1467年在位),百年戰爭末期歐洲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家世
菲利普三世為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之子,生於第戎。他的母親是巴伐利亞公主瑪格麗特。在父親於1419年與阿馬尼亞克派談判時遇刺後,菲利普三世繼承了勃艮第公國。
在百年戰爭中的角色
雖然無畏的約翰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已經嘗試與法國王太子查理(即後來的國王查理七世)一派接觸,但可能是由於約翰的被刺,菲利普三世在位初期仍奉行與英格蘭結盟反對法國瓦盧瓦王室的政策。他可能希望以此來實現削弱法國王室並將勃艮第公國發展為囊括眾多伯國和騎士領地的歐洲強國。菲利普三世指控王太子查理參與了殺害其父親的陰謀,並發誓要鞏固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的同盟。1423年,菲利普三世安排了其妹與貝德福公爵蘭卡斯特的約翰(英軍的主要將領,也是亨利五世暴卒後英國在法國的攝政)的婚姻。
菲利普三世是造成聖女貞德慘死的罪魁。1430年,菲利普三世參加了對貢比涅的圍困。勃艮第軍隊在這次戰斗中俘獲了貞德,並毫不猶豫地將她燒死。
然而,菲利普三世最終與法國王室實現了和解。1435年,由於查理七世承諾將皮卡第割讓給勃艮第公國,菲利普三世承認了查理七世的宗主權,並放棄了與英國人的同盟關系(1435年阿拉斯條約)。
2. 跪求一篇「霍爾戈馬蒂斯」作品賞析的文章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編輯本段簡介
馬蒂斯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曾做過陶瓷廠的畫工。少年時代的他在維爾曼杜瓦度過,中學畢業後他遵照父親旨意赴巴黎攻讀法律,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21歲那年,他患闌尾炎而住進醫院,為了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在畫畫當中,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閑靜」。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奧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1898),可以說是莫羅塑造了馬蒂斯。莫羅曾對馬蒂斯說過「在藝術上,你的方法越簡單,你的感覺越明顯。」正是這句話引導了馬蒂斯繪畫風格,使他能夠用簡捷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構想的一切,對他終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馬蒂斯率領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在那次沙龍中他展出了「開著的窗戶」 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里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
由於「戴帽子的婦人」在形式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舍棄,所以比「開著的窗戶」引起了更強烈的轟動。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馬蒂斯是一個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門類的優點的人,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發展成一種對現代設計有巨大影響的風格。「餐桌」是他1908年的畫作之一,從這幅作品我們能夠看見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變為裝飾性的圖案。糊牆紙的設計花樣和擺著食物的檯布紋理之間相互作用,形成這幅畫的主要主題。連人物和穿過窗戶看到的風景也變成這個圖案的一部分。那位婦女和樹木的輪廓大為簡化、甚至歪曲其形狀去配合糊牆紙的花朵,也顯得完全協調一致。在這幅鮮艷色彩和簡單輪廓的畫中,我們還能夠看出兒童畫的某些裝飾性效果。
編輯本段生平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年 10歲 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年 18歲 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年 19歲 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年 22歲 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年 23歲 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6 年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
1898年 29歲 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年 30歲 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年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年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年 36歲 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年 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 45歲 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41年 72歲 馬蒂斯患了腸道疾病,經歷了兩次痛苦的手術,從此病魔就再沒離開過他。身體的虛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畫布前作畫,於是他又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剪紙。為了剪出色彩鮮麗的作品,他親自動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紙,靠在床上不停地剪。這位老人彷彿在以孩子的娛樂消磨最後的時光。雖然他生命的最後兩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但他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過。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尼斯,享年85歲。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個葯商兼糧商家庭。1882-1887年間學習法律,後來放棄了法律界的工作,轉而學習繪畫,在朱利安學院預科班就學於威廉-阿道夫•布格羅門下,1892年考入美術學院,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1904),該畫取材於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游》:「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
此畫表現出作為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蘭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系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沖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群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著生命的歡樂。遠景有一群女子圍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靜止姿態與之形成對比。
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人間天堂或黃金時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馬蒂斯畫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卡拉奇的《黃金時代的愛》(1589-1595)以及安格爾《黃金時代》(1862)等作品中見到。盡管馬蒂斯總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題為素材,但他的靈感卻來源於東方藝術。這幅畫的巨幅尺寸和大膽的色彩,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西尼亞克在展出前見到這幅畫,寫信給他一個畫友說:「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歡的,但現在他對我來說已經墮落了。在兩米半的畫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後在整個畫面上覆蓋以平塗的、相當確定的色彩。這是一種純色——看上去真令人惡心。」豈知馬蒂斯的這一作品被現代藝術史證明是20世紀先於畢加索《阿維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體現了野獸主義的美學觀念,那就是大膽的色彩、簡煉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趣味。
1905年秋季沙龍上,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這幅畫外,還有兩件:《開著的窗戶》和《戴帽的婦人》。熱情洋溢的強烈色彩似乎已經掙脫冷酷的外形的束縛 ,比高更、莫羅和貝爾納更加前進了一步。
1908年,馬蒂斯發表了他的《畫家札記》,生動地論述了自己的藝術觀,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系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裡)。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來。」「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他畢生的作品,包括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品,無不貫徹了這種精神。例如《紅色的調和,食桌上》、《彈吉他的少女》等。1927年,馬蒂斯獲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獎金,赴美國旅行,並創作了著名壁畫《舞蹈》。晚年因風濕病不能執筆,便以彩紙剪貼作裝飾性畫面,別具特色。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馬蒂斯對雕塑藝術所貫注的極大熱情,如同他在繪畫中使用著飽滿、單純的色彩一樣,他希圖做到體量和形態「本能地向我涌來」。1907年所作的《斜倚著的裸體I》,是將他同時所作的油畫《蘭色的人體》「翻譯」為雕塑。後來的《裝飾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語言上的探索,對現代雕塑影響極大。
野獸主義作為一場有聲勢的現代主義思潮,到1908年以後就銷聲匿跡了。但對於馬蒂斯來說,野獸主義並不意味著他風格的形成,而只是一個開端。勃拉克後來成為立體派大師,魯奧被德國表現主義者邀請參加他們的畫展,他成為現代藝術中少有的偉大宗教畫家。而野獸主義中大多數畫家在後來的藝術生涯中則變得平庸而默默無聞了。他們在野獸主義時期爆發出的創造力的閃光在逐漸熄滅。
在野獸主義之後,馬蒂斯繼續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採用各種自由的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而且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著名的《紅色中的和諧》(1911)與他早年的印象主義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顯示了馬蒂斯的繪畫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他拋棄了傳統的透視,用色彩關系以及蔓藤花紋的暗示來建立新的空間幻覺,創造了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間,馬蒂斯繼續在他偏愛的人間天堂、黃金時代之類的享樂主義主題中探索線條、色彩與空間的關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繪於1909年的《舞蹈》,這個題材曾在《生活的歡樂》一畫的遠景中出現過。
馬蒂斯於1910-1913年間訪問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豐富多採的風景畫,表現出對陽光和異國風情的熱愛。他的立體主義探索,就開始在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靜物的變體畫》(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馬蒂斯的立體主義繪畫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像。他通過這些作品訓練自己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如何避免過分裝飾化。《鋼琴課》(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蒂斯畫了大量人物畫。這些繪畫要麼有強烈的造型感,要麼以線條表現為主,十分優美動人,表現了馬蒂斯藝術的洗煉與純粹。晚年,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他為書籍作插圖,或進行室內裝飾,運用這一獨特形式,取得了優美的裝飾效果。
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派時代一樣激進。1941年以來疾病的考驗加諸戰爭本身,都提高了其領悟能力。40年代後期他畫過一系列充滿了光和色彩的室內景物。1950年,他畫中的色塊已開始具獨立趣味。這一時期,馬蒂斯日益虛弱,開始採用色彩剪貼,這種技法成為其暮年的主要創作手段--紙片根據其要求先塗好色,然後剪下來,用以拼組畫面。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見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品: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3. 法國敕令騎士大顯神威的拉文納之戰
傭兵時代前期,重裝騎兵的騎槍沖鋒,依然是雷霆萬鈞的。這種力量在1512年月11日的拉文納之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義大利戰爭已經打到了第十四個年頭。法王的侄子,內摩斯公爵加斯通·德·富瓦(Gaston de Foix)率領親率兩萬三千法軍與西班牙統帥雷蒙·德·卡多納(Ramón de Cardona)率領的一萬六千名教皇方神聖同盟聯軍展開了會戰。
隨後,這兩個連又被巴亞爾率部截住。他們見這回斷無生理,乾脆上去求饒,說大人您已經將我軍主力屠戮殆盡了,何苦對我們這些殘兵敗將斬盡殺絕呢?巴亞爾是極具騎士精神的人,心一軟,居然放出一條道讓這支西班牙走了。當然巴亞爾並不知道這些人已經殺掉了他的好友富瓦,否則就不會放這幫西班牙人一條生路了。
拉文納之戰中法軍的勝利說明了騎槍沖鋒的可怕威力,而富瓦的戰死,騎槍沖鋒在新的時代已經不太合時宜了。
本文經指紋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4. 請問「FROISSY」是法國的哪個城市
皮卡第(法國東北部)
5. 皮卡第的旅遊景點
亞眠大教堂
位於法國北部的皮卡第(Picardie)是常常被人忽視的地區。盡管歷經中世紀的繁盛,皮卡第首府亞眠(Amiens)的光芒卻始終被不遠處的巴黎所掩蓋。直到1905年,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外交使節、國王和總統特使齊齊雲集於此,參加一位名叫儒勒·凡爾納的老人的葬禮。
大區內眾多珍貴建築星羅棋布地分布在各個地方。這里是哥特式藝術的福地,尤其以這里的教堂舉世聞名。亞眠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Amiens)應該是您參觀博韋(Beauvais)、拉昂(Laon)、努瓦榮(Noyon)等地時的首選參觀景點。
所謂的「教堂之路」實際上是皮卡第大區的親王采邑。但它並非是獨一無二的,許多建築師們還在桑利斯(Senlis)、皮埃爾豐(Pierre Fonds)、庫西(Coucy)、尚蒂伊(Chantilly)、巴加特爾(Bagatelle,又譯「巴嘎戴爾」)以及貢比涅(Compiègne) 留下了其它類似的建築遺跡。在這片迷人的田園上還屹立著眾多的城堡,其中大部分城堡再現了某個變革時期的歷史。
在這些皇家的禁地上,各種演出、展示會、狂歡節還有各種鄉村節日把一整年都安排得滿滿的。至少生活藝術也同樣得到了繼承,並與飲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數個世紀以來,皮卡第長棍麵包及手工製作的點心都是該大區的特色風味美食。美麗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平緩的平原地區或皮卡第的博卡日風光都是漫步者的最愛。
對於沉醉於文學的愛好者,這里還有收藏著傑出作家作品的博物館。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拉辛(Racine)還有夏都布里昂(Chateau Briand)都曾經眷顧過這片神奇的土地。
6. 藝術大師馬蒂斯的簡介
馬蒂斯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回個答葯商兼糧商家庭。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等。
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6)法國皮卡第聖擴展閱讀: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
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7. 皮卡第的行政區劃
皮卡第大區下設省份包括:埃納省(Aisne,省會拉昂)、瓦茲省(Oise,省會博韋)、索姆省(Somme,省會亞眠)。
8. 卡洛斯一世的主動退位
1555年在擊潰新教諸侯的最後努力失敗後,查理五世就開始淡出朝政。鑒於其領土專太屬過廣大分散,他將國土分由弟弟斐迪南與兒子腓力繼承。
他把自己的個人帝國——西班牙和低地國家給了兒子腓力二世;把奧地利大公與神聖羅馬帝國分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禪讓尼德蘭王位給腓力;1556年1月16日禪讓西班牙王位給腓力;1556年9月12日禪讓神聖羅馬皇帝帝位給斐迪南)。
腓力二世繼位後,繼續進行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先後在皮卡第的聖康坦戰役和格拉沃利訥戰役擊敗法軍,俘虜了法國大元帥蒙莫朗西。查理欣喜於兒子的勝利,寫信對腓力二世說:「乾的好我兒,接下來你可以向巴黎進軍了!」但腓力卻回答說:「可是我需要更多的錢。」於是在1559年,資源耗盡的兩國簽署《卡托-康布雷齊和約》(不久先後宣布破產,抵賴國債),永久確認西班牙在義大利的主權,並徹底結束了從1494年開始的義大利戰爭。
查理五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的尤斯特修道院度過。他可能患上了神經系統疾病。查理五世死於1558年,在他生命的後20年中,他一直受到痛風的折磨。
9. 皮卡第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尚蒂伊城堡還有476條相關問答,更多皮卡第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10. 法國勃墾第簡介
勃艮第
Burgundy
西歐歷史地名。在汝拉山脈和巴黎盆地東南端之間,為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和羅訥河之間的通道地區。多指17~18世紀的法國勃艮第省,另指歷史上幾個以勃艮第命名的國家。勃艮第也是個分水嶺。索恩河往南流向地中海;羅訥河(Yonne)向北注入塞納河。除此之外,各城鎮之間也有運河連結。
5 世紀初屬於東日耳曼部落的勃艮第人占據索恩河與羅訥河下游流域及瑞士西部 ,建立第一個勃艮第王國 , 436年被羅馬將軍埃提烏斯滅亡 。5 世紀中葉勃艮第人在薩伏依重新崛起,後擴展到整個羅訥河、索恩河流域,形成第二個勃艮第王國。534年被法蘭克人征服並入法蘭克王國。9世紀下半葉法蘭克王國解體,分裂為上勃艮第王國(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 和下勃艮第王國 ( 普羅旺斯、阿萊拉特 )。1033年被神聖羅馬帝國並吞。13世紀改稱阿爾王國。9 世紀由理查德伯爵建立的勃艮第公國,包括法國中部和東部一些地區。腓力二世(大膽者)當政時期(1363~1404)勃艮第公國的軍事和政治勢力有所擴展,獲得了佛蘭德、阿圖瓦、弗朗什孔泰以及其他地區; 腓力 三 世 (好人) 當政時期(1419~1467),又獲得了布洛涅伯爵領地、盧森堡以及尼德蘭的一部分和皮卡第。查理公爵(大膽者)當政時期(1467~ 1477 ), 勃艮第公國的勢力達到頂峰 , 並與法國爭雄。1477年查理在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勃艮第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勃艮第伯國(又稱弗朗什孔泰),1002年為自由伯爵領地。1384年歸於勃艮第公國 。1678 年被法國路易十四所征服。法國大革命以後不久,勃艮第省的建制被撤銷,這一地區由此劃分為科多爾、索恩-盧瓦爾、約訥3個省。
勃艮第是法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許多歷史古城和都市,已經在這里寫下好幾百年的文明史了。勃艮第因為出產世界級的好酒而知名。到科爾多(Cote-d』Or)或酒城博訥(Beaune)走一趟,任何愛酒人士都可以好好品嘗一番。
詳細介紹http://www.yoyoer.com/maincity48_countr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