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一個機器人用的小車平台 高分!!!
圓夢小車 淘寶上有 價格挺便宜的198
㈡ 變形金剛1中大黃蜂等機器人分別代表什麼車
大黃蜂 雪佛蘭Camaro 擎天柱是美國高速公路上的霸王 Peterbilt 389型卡車 爵士 龐蒂克 Solstice GXP 鐵皮 GMC 4500/Topkick 擎天柱是紅藍專色的重屬型卡車 大黃蜂是雪佛蘭卡瑪洛跑車 鐵皮是托普基克皮卡 爵士是龐蒂克Solstice跑車 救護車是悍馬 威震天是外星戰機 眩暈是MH-53武裝直升機 薩克是機器蠍子 迷亂是立體音響 紅蜘蛛是F-22猛禽戰斗機 路障是警車 碎骨魔是推土機 吵鬧是主戰坦克
㈢ 從企鵝身上發明的越野車的故事
茫茫雪原上,到處是積雪。雪地上的摩擦力太小,車輪只能不斷地空轉回,很難前進。但答是,在冰雪終年不化的南極,平時是蹣跚而行的企鵝在緊急情況下卻能以3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雪地上飛跑。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企鵝在南極生活了近2000萬年,早已適應了那裡的生活環境,成為「滑雪健將」了。只要它撲倒在地,把肚子貼在雪的表面上,蹬動起作為「滑雪杖」的雙腳,企鵝便快速滑行了起來。人們由此得到啟示,設計並製造了一種「極地越野汽車」。它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地上,用轉動的「輪勺」扒雪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這種汽車還可在泥濘地帶快速行駛。
㈣ 變形金剛2中的所有機器人的原型,是什麼型號的車(最好附圖片)
您好: 擎天柱(Optimus Prime) 鐵皮(Ironhide) 救護車(Ratchet) 大黃蜂(Bumblebee) 阿爾茜(Arcee)- 新!女變形金剛,變形後是摩托車,是梅根·福克斯坐騎 天火(Jetfire)- 新!年老失修,被狂派拋棄,於是轉投博派,變形後是SR-71黑鳥戰機 搖擺(Jolt)- 新!原玩具是狂派,但在電影里設定的是博派,變形後是雪佛蘭Volt混合動力跑車 雙胞胎金剛「剎車」(Skids)和「擋泥板」(Mudflap)- 新!變形後是雪佛蘭Beat and Trax概念車 狂派霸天虎(Decepticons): 紅蜘蛛(Starscrream) 巨蠍怪(Scorponok) 墮落金剛(The Fallen)- 新!電影原創角色,本片中的大反派,來自遙遠的古代,變形金剛中的墮落天使路西法,因叛逆與自大而被流放於另一維度的時空,他掌握著地球與變形金剛故鄉——賽伯頓星球(Cybertron)上生命的 鑰匙邊路(Sideways)- 新!變形後是奧迪R8 聲波(Soundwave)- 新!原玩具變形後是錄音機,電影里變形後是軌道太空衛星,利用機器狗收集情報 機器狗(Ravage)- 新!隸屬於聲波的貓形機器人間諜,電影中不會變形,不會說話 醫生(The Doctor)- 新!蛛形機器人,能變成各種酷刑工具,隸屬於昆蟲派,昆蟲派在電影里都變成小機器人了 轉輪(Wheelie)- 新!一個小的遠程式控制制小車破壞者(Demolisher)- 新!隸屬於建造派,變形後是挖掘機大力神(Devastator)- 新!巨大的組合機器人,由建造派組合而成:Scavenger、Scrapper、Hightower、Longhaul、Rampage、Overload、Mixmaster 希望能幫助你,謝謝!
㈤ 四驅越野車和F1方程式各自的介紹
一、F1的相關介紹:
此項運動英文全稱 FIA Formula One Grand Prix World Championship(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F1是Formula One/Formula 1的縮寫,名稱為一級方程式賽車
Formula 1 Grand Prix的縮寫F1GP,中文就是「一級方程式大獎賽」
Formula一詞在英文中有「規則;准則,方案」和「公式;方程式」之意;而F1原意是「一級規格的賽車比賽」,但不知為何被翻譯成了「一級方程式」
FIA(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deI』Automobile)即「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是F1的主辦單位,簡稱國際汽聯。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現任主席馬克斯·莫斯利。F1是FIA舉辦的最重要比賽,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等級的幾十種其他賽車比賽。F1是FIA所制訂的方程式賽車規范中,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同類型的還有F1摩托艇大賽,但不是FIA的管轄范圍)
FOM(FormulaOneManagement)是F1的管理公司,擁有者是英國巨富伯尼·埃克萊斯通。伯尼是F1真正的老大,手上幾乎控制著所有F1的資源。今年74歲的伯尼,家產高達44億英鎊,在他的努力下,F1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收視率最高的體育運動項目了。
二、F1賽車:
一輛賽車引擎由大約6000個零件組成,造價超過13萬美金。基於限製成本的考慮,07年的規則限定一台引擎至少使用兩個分站,06年底已經停止新引擎的開發工作,各車隊以06年底規格的引擎版本為准,而這個版本的引擎將使用到2010年。
F1車量規定連人帶車及燃料總重不得低於600公斤(現在大多為605公斤),通常來說,F1從0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只需2.3秒,由0加速到時速200公里再減速到0,所需的時間也只要12秒。時速300公里以上對F1來說是輕而易舉,F1賽車在一些像義大利蒙扎的高速跑道,最高速度可達370公里。F1賽車也可以在2.5秒內時速240公里到零,所需距離只要80公尺。
F1大賽的統籌工作,均由FIA安排。他們負責制訂車賽的規則,擬定比賽時間表和選擇賽車的場地等。
FIA要求F1賽車採用排量為3L、12缸以下、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式發動機(目前為8缸,2.4L排量的往復式自然吸氣發動機)。F1賽車的底盤採用碳化纖維為製造,重量很輕,很堅固。車賽的底盤很低,最小離地間隙僅有50-70毫米。與普通的汽車相比,F1賽車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它的車身細而長,車身高度很低,寬大的車輪極為顯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謂「開式車輪」。每輛F1賽車都是世界著名汽車廠家的精心傑作。一輛這種賽車的價值超過七百萬美元,甚至不亞於一架小型飛機的價值。F1大賽,不僅是賽車手勇氣、駕駛技術和智慧的競爭,在其背後還進行著各大汽車公司之間科學技術的競爭。福特汽車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車大賽比作「高科技奧運會」。在汽車大賽中推出的新型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凝聚著眾多研製者的心血,並代表著一家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車大賽還是各國科技人才素質的較量。據悉,德國約有2000多名專業人才直接從事賽車的設計、製造和研究工作、美國約有1萬人;而日本則最多,估計近2萬人左右。
三、F1車隊
目前的F1車隊可分為兩類:廠商車隊(如法拉利、雷諾)以及非廠商車隊(如紅牛一、二隊)。廠商車隊其賽車的引擎、車架、底盤多為自主研發。而非廠商車隊則主要依賴贊助。
2007賽季共有11支車隊參加比賽,他們分別是法拉利車隊(Ferrari)、威廉姆斯車隊(Williams-Toyota)、雷諾車隊(Renault)、麥克拉倫車隊(McLaren-Mercedes,邁凱倫車隊)、寶馬BMW)、紅牛車隊(RBR-Renault)、托羅羅索(STR-Ferrari)、本田車隊(Honda)、豐田車隊(Toyota)、世爵車隊(Spyker-Ferrari)、超級亞久里車隊(Super Aguri-Honda),在08年還將有一支新進軍的普羅迪夫車隊(Prodrive).
四、F1車手:
所有參加F1大賽的車手,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世界車壇的精英。每一位車手在躋身F1大賽前,都必須經過多個級次的選拔,例如小型車賽、三級方程式(F3)車賽等等,堪稱過五關、斬六將,而要成為世界冠軍,更非易事。他必須身經百戰,集賽車技術、天賦及鬥志於一身。根據FISA的有關規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資格駕駛世界F1賽車的車手不超過100名。所有駕駛F1賽車的選手,都必須持有FISA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每年只有少數的優秀車手有資格參加決賽。
五、比賽日程:
F1大賽每年都要選擇地理條件迥然不同的賽場進行比賽。他們有的現在高原上,那裡空氣稀薄,用以考驗車手的身體素質非;有的則是街道串成的賽道,那裡路面相對狹窄曲折,車手弄不好就會撞車;有的賽車場就顯得路面寬闊,但也有上下坡考驗車手的技術;還有的賽車場建在樹木蔥郁的森林中,那裡跑道起伏大,車手很難控制賽車。由於賽車經常出現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辦國的賽車場必須有足夠的草地緩沖區。各賽場的救護人員也必須分布在全場的每一個角落,爭取在出事的一剎那,跑進現場,進行搶救。
比賽的時間分部如下:
2007年/2000年
星期五:
第一次練習賽:90分鍾/60分鍾
第二次練習賽:90分鍾/60分鍾
星期六:
第三次練習賽:60分鍾/45分鍾
第四次練習賽:60分鍾(2005年終止)/45分鍾(限制測試圈數10圈)
排位賽:
2006年-2007年方式:實行三節排位賽制度,每節排位賽分別為15分鍾,每輪淘汰6部賽車,即:22進16,16進10,竿位爭奪戰
2005年方式:實行兩圈積累時間制度,後來在聖馬利諾站被廢除,實行一圈排位制度
2003-2004年方式:實行兩圈排位制度,2003年的第一次排位賽的時間在星期五的下午2點,2004年規定兩輪排位賽的時間都在星期六,FIA規定,第一節排位賽的出場順序由上站比賽的倒序出發,第二節排位賽的出場方式由第一次排位賽的成績的倒序出發
1991-2002年方式:實行1個小時排位賽的制度,但是限制效率單圈的圈數為12圈,但是連續效率單圈的圈數不能多餘4圈
1990年方式:實行1個小時排位賽的制度,不限制圈數
星期日:
正賽前練習賽:20分鍾/30分鍾
正賽:FIA規定,每站比賽的正賽的距離不能少於305公里,不能大於320公里,摩納哥260公里除外,時間不能少於1個小時10分鍾,不能大於2個小時
正賽積分分配:(2008年執行)
名次 1 2 3 4 5 6
得分 10 6 4 3 2 1
注:賽程未過一半,積分折半,即:5分,3分,2分,1.5分,1分,0.5分.
通過各賽站積累計分,方可決出本年度車手及車隊的世界冠軍.若最終積分相同,則比較分站冠軍數,亞軍數,季軍數... ...直到一方比另一方多為止,如果比不出來,還要通過正賽最快圈速的多少,最後比桿位,終級的方式將通過抽簽決定.
六、F1的歷史
1948:在法國Pau小鎮舉行的比賽首次採用了統一的規則(a formula), Formula One由此得名。
1950:只到1950年,首屆F1冠軍賽才正式舉行,而此時也只是根據賽車的得分進行評獎。當時,參賽的賽手仍沿用1947年由FIA制定的規則。這一規則是參賽的賽車可搭載4.5L非渦輪增壓或1.5L渦輪增壓發動機。1950年5月13日,首屆世界冠軍大賽在英國的Grand Prix 的銀石賽道(過去是一個軍用機場)舉行。義大利人Giuseppe Farina為阿爾法羅密歐車對應的勝利,同時也成為首任世界冠軍。
1952:由於F1賽事組織尚缺乏支持,比賽被迫採用F2賽車進行;在F2比賽規定參賽的賽車只能裝備排量不超過2.0L的非渦輪增壓發動機。
1954:這一年GP賽車接納新的F1比賽規則。最大排量為2.5L非增壓發動機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壓發動機。梅塞德斯.賓士車隊也在這一年重新投入比賽,並在法國朗斯的GP分站賽中贏的首次勝利。代表瑪莎拉蒂和梅塞德斯.賓士出戰的Juan Manuel Fangio獲得了這屆大賽的分站冠軍。
1959:後驅GP賽車開始取代前驅賽車成為比賽的主角。Bruce Mclaren在美國Sebring的GP分站一馬當先,成為最年輕的冠軍賽手。
1961:有關1.5L發動機的賽車的規定開始實施。在這一年裡,Giancarlo Baghetti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首次參賽就囊括冠軍的車手,而Phil Hil為美國爭取到第一個F1世界冠軍頭銜。
1965:Jackie Stewart 首都代表BRM車隊亮相GP賽場。
1966:有關3L發動機賽車的規定出台。Bruce Mclaren 創建自己的車隊並打造出搭載福特發動機得第一款麥克拉倫賽車,但是車隊並沒有在當年的賽事中獲得成功。
1968:贊助商凡是首次出現在F1比賽中。這也意味著F1具有民族色彩時期的結束。這一年,賽車第一次加裝了尾翼,從而提升了整車的下壓力。在德國霍根海姆舉行的F2比賽中,Jim Clark不幸身亡。麥克拉倫車隊創始人Bruce Mclaren 親自參加比利時GP為車隊第一次贏得冠軍稱號。
1969: Matra、蓮花和麥克拉倫車隊分別嘗試改用四驅車,但都失敗了。Jackie Stewart 贏得了第一個年度冠軍車手稱號;Bruce Mclaren在英國Goodwood測試一款Can-Am賽車是意外身亡;Jochen Rind在義大利GP排位賽中喪命;此後他成為唯一一位在死後獲得F1總冠軍的車手。
1973: 麥克拉倫車隊推出經典的M23賽車。該車在此後的六個賽季里參加了各種形式的比賽。在加拿大站的比賽中,安全車第一次被用到F1的比賽中。
1976:Tyrrell(泰利爾)引進了劉倫賽車的概念在Nurburgring的一場事故中,尼克勞達被嚴重燒傷。麥克拉倫車隊的James Hunt 贏得概念的世界冠軍。
1977 Patrick Head (海德)加入威廉姆斯車隊。第一輛配備渦輪增壓器賽車的雷諾Rs01,在英國站的比賽中亮相。
1978 米其林正式加盟F1,FIA 聘請Sid Watkins教授擔任醫療指導。飛劍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就幾乎將南非站的比賽冠軍囊入懷中。F1比賽開始採用一種新的安全措施,即為了避免在第一圈賽車擁擠相撞造成的事故,醫療車需同時在外道尾隨賽車,以其能夠盡快的採取相應措施。
1980:Alain Prost駕駛著麥克拉倫賽車參加了阿根廷站的比賽。蓮花車隊的Nigel Mansell 曼塞爾(文素)首次出現在澳大利亞站的比賽中。 Ron Dennis接管麥克拉倫車隊,同年該車隊推出由John Barnard 設計的由碳纖維材料製成底盤的賽車。
1981:由於FIA規定,所有車手必須擁有超級駕照,在南非站比賽前,大批反對這項規定的車手宣布罷賽。
1982:Colin Chapman 蓮花車隊的締造者及F1賽車最具有革新精神的設計者,死於心臟病在荷蘭站的比賽中麥克拉倫首次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
1984:在巴西 SENNA正式宣布參加F1澳大利亞站第一次全部由安裝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賽車參賽。
1985:米納爾迪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Benetton與Toleman車隊之間的生意越來越密切,最初其作為贊助商(貝納通曾贊助過阿爾法羅密歐和泰利爾車隊)不久之後便收購了Toleman車隊,並在1986年以貝納通車隊之名參加F1比賽。
1987:威廉姆斯老闆弗蘭克威廉姆斯在Paul Ricard駕車從試車場返回家中時發生交通事故,嚴重受傷導致癱瘓。匈牙利站是在廢除「鐵幕」政策後第一場比賽。
1988:Adrian Newey 被任命為March車隊的技術總監。FIA規定賽車的發動機需配置規定的渦輪增壓裝置,以減少驅動力。但是在1989年取消了該規定,轉而要求3.5L排氣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且不能超過12缸。SENNA贏得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1990 :曼塞爾宣布推出F1。
1991:哈基寧,舒馬赫成為F1車手喬丹車隊成立推出喬丹191賽車麥克拉倫贏得第七個年度總冠軍。
1992:舒馬赫在西班牙取得第一個分站冠軍。本田退出F1。
1993:麥克拉倫車隊分站冠軍數目第一次超過法拉利。普羅斯特宣布退出F1,他的四次總冠軍在當時僅落後於方吉奧的5次。
1994:梅塞德斯賓士組建索伯車隊,並借入股IImor涉足賽車發動機製造業。隨著牽引力控制及主動懸掛系統限制的取消,進站加油重新推出。5月1日Ratzenberger和傳奇車手SENNA塞納在伊莫拉賽道遇意外不幸身亡。舒馬赫獲得第一個車手總冠軍,也成為第一個獲得F1總冠軍的德國人。
1995:麥克拉倫開始與賓士在研發發動機上合作。舒馬赫贏得第二個總冠軍。哈基寧在澳大利亞站的排位賽中嚴重受傷。
1996:舒馬赫加入法拉利,維倫紐夫加盟威廉姆斯,雷諾和Elf宣布推出F1數字電視轉播技術引入F1比賽,Hill獲得年度總冠軍,HIll父子成為第一對F1總冠軍父子。
1997 :Newey離開威廉姆斯加盟麥克拉倫,成為車隊總監。普利斯通輪胎進軍F1,Berger宣布退出F1,維倫紐夫獲得年度總冠軍。
1998:為了控制F1賽車的車速,FIA公布了一些新措施,包括賽道變窄,使用有坑紋輪胎,麥克拉倫的回轉制動技術被禁用。哈基寧獲得第一個年度總冠軍。
1999:舒馬赫在英國站受傷骨折,此後7站他未能上場,馬來西亞的雪邦投入使用,法拉利16年後第一次獲得車隊總冠軍。
2000:年在義大利站一位工作人員被撞身亡,F1比賽中有關碰撞測試的規定作了相應的改動。
2001:牽引力控制系統和自動變速裝置在西班牙張使用。
2002:超過19000轉每分鍾的BMWP82發動機首次出現,舒馬赫獲得第5個年度總冠軍。
2003:舒馬赫獲得第六個年度總冠軍,成為F1世界第一人,阿隆索成為史上最年輕的GP冠軍。
2004:法拉利的舒馬赫憑借F2004的出色表現獲得其職業生涯的第七個年度總冠軍,並打破了連續奪得分站冠軍次數的記錄。
2005:美國站罷賽事件,所有使用米其林輪胎的車隊以安全為理由宣布罷賽,最後只有使用普利司通輪胎的法拉利、喬丹、米納爾迪三隻車隊共六部賽車進行了決賽,舒馬赫獲得了本賽季惟一一個分站冠軍。藍色的雷諾強勢壓倒法拉利,阿隆索獲得年度總冠軍,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2006:異常激烈的紅(法拉利)藍(雷諾)大戰!車王邁克爾*舒馬赫在義大利站登上最高領獎台後宣布退役,接班人為原在邁凱輪車隊效力三年的芬蘭車手Kimi Raikkonen(吉米*萊科寧)。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磨難後,舒馬赫終於在中國站奪冠。日本站法拉利發生近六年來最嚴重的機械故障,舒馬赫發生爆缸退賽。巴西站後,馬薩成為13年來繼賽納之後第二位獲得本土冠軍的巴西人。阿隆索憑借134個積分獲得車手總冠軍,成為最年輕的衛冕冠軍。雷諾以206個積分取得車隊總冠軍。
2007:比賽正在進行中,英國人Lewis Hamilton(劉易斯*漢密爾頓)成為F1史上第一位黑人車手,效力邁凱輪。中國本土IT企業愛國者(aigo)成為邁凱輪車隊主贊助商之一。中國企業第一次長期贊助一支F1車隊,F1車身上第一次出現中文。
F1賽車的製造及其性能
制 造
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要經過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從開始設計到第一次試車需要6~10個月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計算機起著主要作用,計算機的容量和模擬軟體使工程師們能夠估算出賽車的性能。然而,即使在那些能夠自己生產90%的零部件的超現代化工廠里,機器還沒有完全取代人的技能。起碼至今還沒有一個機器人能夠彎出與發動機相連的排氣管。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制圖室和車間被看守得象銀行一樣嚴密,用圍牆圍起來,有保安人員巡查,夜間燈火通明,以保證機密不外泄。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要有一流的技術人員參與,包括:技術主任、設計室經理、比賽工程師、復合材料部主任、機械師、機械加工車間主任、電子工程師、油漆與裝飾工、空氣動力工程師,等等。其中技術主任是真正的「賽車之父」,他要作總指揮,指導各個部門的工作。 製造賽車前,先用縮小的比例模型在風洞中做試驗,每小時300公里的 風速,模擬賽車在跑道上的速度,以此為參考,再設計真正的賽車。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生產一般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噴漆之前,先將層狀的碳素纖維做成的車殼在真空爐內焙燒;第二階段,將組裝好的發動機牢固地安裝在車的後部;第三階段,將車殼的邊艙罩散熱網;第四階段,將組裝好的變速箱與發動機連接成為一體(大約需要工作20小時);第五階段,安裝橫臂、懸掛、制動器和後傳動裝置;第六階段,裝上翼板、車身和車輪。賽車終於能啟動了。只有變速箱和發動機的電子管理系統留待賽車就要開走前才安裝。
性 能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英文名字是:「Formula 1」。其Formula被譯為方程式,其實真正含義是「規定」,也就是對賽車的基本概念用比賽規則進行規定,按比賽規則製造出的單純的比賽用車……。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車」為基本概念的比賽用車,方程式賽車的基本概念與它們不同。簡而言之,就是輪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單座席(monopost)比賽用車。在方程式賽車的家族中,一級方程式賽車是該類比賽的最高峰。
最新的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比賽規定(1999年),賽車最大寬度為180cm。前輪的突出懸掛系統(overhang)與前輪中心距離在120cm以內,後輪的突出懸掛系統與後輪中心距離在50cm以內。引擎要求為自然吸氣、最大排氣量為3000cc的4沖程(stroke)、12氣缸以內。該類引擎的最大馬力沒有正式發表,據估計應在750-800馬力之間。這種引擎和碳素合金的底盤(各車隊獨自開發的原產品)組合後的賽車一年大約將進行約300km的高速比賽。這就是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也被稱為「F1格蘭披治大賽」。「格蘭披治」,是Grand Prix的音譯,法語中的意思為大獎。
再說一點,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身為碳素合金,比賽要求賽車在載有車手的情況下,賽車重量不能低於605kg。我們不難看出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挑戰並不是要求賽車擁有最大的動力,而在於讓這一台輕量的賽車產生高度運動性能。
㈥ 越野小車機器人的優點和可以看到的地方。
汽車行業特點 1 汽車工業 生產各種能自行驅動供客運和貨運使用的無軌車輛的工業。汽專車工業主要包括發動機屬、底盤、車體等主要部件的生產,並組裝成車,或購進零部件組裝或改裝成車或生產汽車的備品、配件以及修理汽車等。
㈦ 機器人底盤車有哪些類型
要實現機器人的自主移動,定位導航技術是關鍵,由於定位導航技術在實現上具有很高的門檻,基於機器人底盤直接進行上層開發的機器人企業越來越多。它可幫助機器人企業降低研發成本,快速搶占市場先機。
機器人底盤集成了眾多不同的感測器,包括激光雷達、視覺、超聲波、紅外感測器等,以及輪子等必要的懸掛。而將這些硬體進行集合的,則是相應的演算法及軟體。
穩定性檢驗機器人底盤好壞最為重要的標准,其次還包括了能耗、承載能力及後期的維護成本等。
不同的機器人產品對底盤的要求也不相同,如掃地機器人需要低成本的激光導航方案,其他服務機器人需要兼具靈活性與安全性的激光雷達+視覺的導航方案,工業AGV則需要更具精準性的導航方案。
根據機器人底盤種類的不同,目前,市面的機器人底盤主要有履帶式及輪式機器人底盤之分。
履帶式機器人底盤
履帶式機器人底盤在特種機器人身上使用較多,可適用於野外、城市環境等,能在各類復雜地面運動,例如沙地、泥地等,但速度相對較低,且運動雜訊較大。
輪式機器人底盤
輪式機器人底盤是目前服務機器人企業使用較多的底盤,主要有前輪轉向後輪差速驅動、兩輪驅動+萬向輪、四輪驅動之分。
1.前輪轉向+後輪驅動
前輪轉向+後輪驅動的輪式機器人底盤主要採用電缸、蝸輪蝸桿等形式實現前輪轉向,後輪只要一個電機再加上差速減速器,便可完成機器人的移動要求。具有成本低、控制簡單等優缺點,但缺點在於轉彎半徑較大,使用相對不那麼靈活。
2.兩輪驅動+萬向輪
兩輪驅動+萬向輪可根據機器人對設計中心、轉彎半徑的要求,將萬向輪和驅動輪布置不同的形式,結構及電機控制也相對簡單,機器人靈活性較強,且演算法易控制。
3.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在直線行走上能力較強,驅動力也比較大,但成本過高,電機控制較為復雜,為防止機器人打滑,需要更精細的結構設計。
從靈活性上來說,兩輪驅動+萬向輪的輪式機器人底盤更具優勢,思嵐科技的機器人底盤ZEUS就採用了這種結構的設計。它能做到自主定位建圖、路徑規劃及自主避障等功能,可在各種障礙物之間穿梭自如。
ZEUS機器人底盤作為底盤界的老大,不僅能識別周圍環境,還能清楚了解自己所在位置,同時採用SharpEdge構圖技術,構建厘米級高精度地圖。
除了搭載自主研發的雷達及定位導航系統, ZEUS還配備了深度攝像頭、超聲波、防跌落等感測器,保證機器人的安全運行,防止機器人出現碰撞現象。
當然,ZEUS不僅為機器人提供了最基本的行走能力,同時還支持虛擬牆和虛擬軌道、自主返回充電、第三方應用拓展及樓層建圖導航,自動電梯控制等多種功能。
在機器人行業日益火熱的現狀下,機器人底盤的出現無疑降低了其他企業進入機器人行業的門檻,同時,也為移動機器人的規模化發展鋪平道路。
㈧ 電影 變形金剛 裡面的各個機器人都是什麼車
1 鐵皮 身高:7.9米 變形狀態:托普基克皮卡 鐵皮變成機器人狀態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裝在胳膊上的兩門強力火炮,其中裝在左胳膊上的重炮可發射火箭炮,炮身有一萬個獨立部分組成,他的面部也有防護罩。這個角色的性格是按照西部牛仔設計的,幽谷天不怕地不怕的沖勁 2 大黃蜂 身高:5.2米 變形狀態:雪弗萊卡瑪洛跑車 人類最好的朋友大黃蜂在動畫片中的受歡迎的程度可比老大擎天柱相比,因此它的造型設計變動不大,在外觀上依然以黃色為主。她的出場時的變形變形狀態是1974年的雪弗萊卡瑪洛,後來因為不滿足自己的老舊的外觀而變成了最新款的卡瑪洛。在變身成機器人的狀態時,她的手臂和胳膊都裝有武器。他還是最先到達地球的汽車人,很快和主角薩姆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誼。 3 擎天柱 身高:8.5米 變身狀態:紅蘭色的重型卡車 擎天柱是汽車人的領袖,所以編劇在塑造這個角色的時候是以亞瑟王的作為原型。擎天柱在機器人的狀態時的主要武器是臂炮,這也是多數變形金剛都有的配置---把拳頭縮在胳膊里,然後從手臂里發射發射炮彈。他的面部又可伸縮的護具,護具的後面就是引起爭議的嘴唇。變形的狀態是一台重型的卡車,與動畫的不同在於沒有車廂。而最讓金剛粉絲高興的是,動畫片中為擎天柱配音的彼得.庫侖會為電影中的領袖配音。 4 管制 變形狀態:MH-53直升機 管制是身材最大的變形金剛,也是動畫中沒有的新角色。蠍子薩克就藏在他的身體里。在變成為機器人的時候他可以用電磁脈沖攻擊敵人。卡達軍事基地的美國士兵就領教過它的厲害。他的直升機螺旋槳位於背部,在戰斗中可以卸下來,作為武器可供可守,威力無窮。管制的台詞可能性很少。 5 迷亂 變形狀態:立體音響 迷亂在動畫中藏身於聲波體內,在影片中他的主人變成警車路障。它是體積最小的變形金剛,變成機器人後和人的身高差不多,但是更加消瘦,造型比較怪異。他的工作就是充當間諜,較小的身軀容易找到藏身之處。迷亂的絕招是從胸口彈射致人於死地的CD。他的很可能在續集中再次出現,並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6 威震天 身高:10.3米 變形狀態:外星戰機 霸天虎的領袖威震天除了面孔依然邪惡,造型和以前完全不同。他的機器人形態具有明顯的爬蟲類特徵,全身有鏈條狀的部分結合而成,也有臂炮。在所有的改變中,引起最大爭議的就是他的變形狀態,不再是經典的手槍,而變成前衛的外星戰機。編劇在解釋這一變化時說過:「讓威震天變成槍就好像黑武士把自己變成光劍,然後讓別人拿著他揮舞一樣荒謬。」他的配音由雨果.維文完成,他的低沉的聲音再合適不過了。 7 爵士 身高:4米 變形狀態:龐蒂克solstice型跑車 人如其名,汽車爵士最喜歡音樂,它對人類的文化的興趣遠遠大於投入戰斗的興趣。他的座右銘是:如果做事情沒有自己的個性,那乾脆別做。在變形狀態時,你可以看見他的面罩,頭部有扁而短的觸覺裝的物體,這在原版中可是大黃蜂的專利產品。最酷在於,劇組還給他給他配上一把弓箭和一個盾牌,使他的形象更像武士。爵士也會有台詞,曾有一種說法是威爾.史密斯會為他配音,不過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 8 紅蜘蛛 身高:9米 變形狀態:F-22猛禽戰斗機 在電影中,紅蜘蛛的名字和形象完全不搭邊--既不紅也不像蜘蛛,處以機器人狀態時反而像一隻猴子。這一造型引起很大的爭議,不過現在看過預告片中他的精彩表演之後,小紅又成為最風光的金剛。部分看過影片的影迷表示,紅蜘蛛太酷了。作為原畫中的話癆,紅蜘蛛也有台詞,但是配音還沒有確定。
㈨ 變形金剛中有哪些機器人對應的是什麼汽車啊
汽車人有:擎天柱 大黃蜂 爵士 鐵皮 救護車,霸天虎有:威震天 紅蜘蛛 眩暈 吵鬧 碎骨魔,迷亂, 路障, 撒克巨蠍.眩暈. 紅蜘蛛----F22猛禽戰斗機,路障-----福特野馬警車.迷亂----錄音播放器.威震天----異型戰機.吵鬧----重型坦克.眩暈--MH52-黑鷹直升機.碎骨魔---是個排雷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