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兄弟不越野什麼意義
就是一幫人出去,遇到一個陷車的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幫著往外拽,八百年用不上的絞盤可算用上一次,要不然改裝的錢都白花了。
『貳』 定向運動的意義
可以提高耐力、方向感,反正是百益無一害處啦 ~\(≧▽≦)/~ 很有趣,你學一學吧!!!
『叄』 越野車的功能
越野車,必備的是四輪驅動,沒有這個就談不上越野。
實際上,越野車,就是四輪驅動車,或者叫全驅動。因為有的大卡車是六輪或者更多,不一定是四驅,可能六驅。從前美國的道奇,在解放戰爭中和朝鮮戰場上繳獲很多,全國很普遍,一直用到70年代才報廢,這種車就叫「十輪卡」。它是三橋,後面八個輪胎,一共十個輪胎。解放牌也有CA30,也是三橋十輪。
全驅動,為的是一個輪子陷入泥中打滑以後,其它的輪子還能驅動汽車離開困境,否則就要等人家來拖了。
越野,不僅是軍用,還有礦用,礦用車不少是全驅的,三橋無前驅的更多,負重也是一個問題,拉幾十噸上百噸的礦石,兩橋設計上有困難。
差速器的原理,一個輪子要是失去足夠的摩擦,會以兩倍速空轉。通常全驅就能解決問題,要再提高性能,就要有一個差速鎖,鎖住差速作用。這個用處不大,而且也不復雜,為南方水田設計的拖拉機上全有這個裝置。汽車有這個,基本上是一種無意義的「全配置」,就如點煙器一樣,用得著的情況很少。
有了全驅,就可以離開公路越野了,但是通過能力,不同的布置設計不結果一樣。
首先,基本知識就是底盤要高,這個決定於輪胎直徑。
從理論上講,布置就是要得到三個指標:接近角,離去角、通過半徑。
接近角,就是汽車能上到(這個上到不是爬到頂,僅僅是接近成功)多大角度的坡,它由前輪和保險杠形成的角度組成。如果接近角小,實際坡大,那麼輪子還沒有上坡,保險杠就接觸路面了。
以牆作例子吧,任何汽車不可能有90度的接近角,輪子根本接觸不到牆,保險杠就頂住了,因此上不了牆。一定是車碰牆了事。
而如果前輪切邊在車身外,能先觸到牆,那麼就有了90%的接近角了,理論上就可以爬牆了。
離去角相反,以後輪與車後沿構成,決定汽車能離開多大角。如果這個角度不足,那麼汽車下坡後轉平路時,後輪還沒有到平路,車身就刮到路面,後輪就成「懸空寺」了。這輛車就如被使了定身法,動彈不得。
同理,如果後輪切邊在車身外,理論上也有了90%的離去角,可能離開牆。
兩輪,與車底部最底點(通常是傳動軸),三點劃一個圓弧,就是通過半徑。這個決定能過多大的堤型障礙。如果車的通過半徑太大,那麼通過一道半徑小的障礙時,前輪落地前,汽車車身或者傳動軸會觸到障礙,嚴重的會被架起來,變成「翹翹板」,也動不得了。後驅的傳動軸當然會損壞。
最壞的例子,是歐藍德,這樣的車,毫無越野能力可言,雖然是四驅,但是底盤太低,這三個指標都談不上,因此不可離開公路到地形復雜的地方,大草原可以。
中間的例子是切諾基,與212也不能比。底盤低,上面三個指標就低。
還有一個基本常識,就是舒適性,這與輪距有直接關系,幾何原理很容易明白,輪子越遠,前後輪依次通過障礙時車身擺動角度越小,如果兩輪相距一百米,軋過一塊磚的時候,那麼坐車的人位置只有上下變化,這可能通過彈簧來消除,而角度幾乎不會有坐搖椅一樣的「前仰後合」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總統級的車三門,為的是加長輪距,提高舒適性。輪距直接影響到通過半徑,要有滿意的通過半徑,就不可能長輪距,因此真正的212這樣的越野車不可能舒適,二者是水火不相容的,有你就沒有我,不共戴天。
有句經典公式:越野車能去的地方,奧拓都能去。這不是說奧拓具有同等越野能力,而是指越野車手們去玩的地方,99%都不是非越野車不可去的地方。因此,追求越野能力,除非是軍事、地質、農林、救援、道路工程等專業必需,一般的遊玩用不著這些實質指標。
第四個指標,是爬坡能力,公路設計以百分比,鐵路設計以千分比,汽車設計以角度表示,這是個不合理的矛盾,需要換算。爬坡能力主要是發動機扭矩決定,柴油機又優於汽油機。實際上還有其它因素,比如油麵傾斜時,油箱和機油泵都要能吸到油。
為什麼大家認定小小的212是油老虎?因為它配備了60多千瓦的發動機,比夏利大一倍,因此油耗不可能跟夏利一樣。發動機動力不足,大坡就上不去。短的可以沖上去,連續幾公里的長坡是不可能靠慣性來解決的。真正的越野車必然是油老虎,為大坡設計的212越野車的強勁發動機在平原地帶不可能省油到夏利奧托的水平,二者不能比。
『肆』 越野車4WD和4×4各是什麼含義
從理論上來說4*4與4WD是一樣的,我覺得你可能說的是四驅車的分類不同,對四驅車而言大專致有
全時屬四驅(路虎自由人).
分時四驅:有兩種:四驅與前驅切換(尼桑帕拉丁). 四驅與前驅,後驅切換(大切諾基). 至於在城市使用建議你不要採用全時四驅,很費油,條件好一點的可以考慮三種驅動方式的車,或者考慮兩種驅動方式的車.
『伍』 越野車有什麼用途
經常說的4×4越野車具有以下的特點,相對於轎車駕駛舒適、速度快、耗專油低等特點,4×屬4越野車具有底盤高、視野開闊、非常路面上行駛如履平地等值得轎車羨慕的特性。
強勁功率、寬大輪胎、非獨立懸架、加上行駛時寬闊的接近角度、寬闊的離去角度、更大的離地距離,是4×4越野車擁有更多可以馳騁的空間。
把越野車分為以下幾類
全地形型
越野車發展的趨勢,可以滿足家庭旅遊和保證駕乘的舒適性。大軸距、車身較寬、懸架系統較低、空間寬敞,另外智能化系統會給駕駛者提供幫助。
純越野型
純越野車的軸距較短,懸架系統較高,避震系統比較硬。駕駛舒適性不好,但越野性能優異。
運動型
作為極限越野運動的代表,目前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該車型越野性能較好,道路適應能力無人能媲美。
『陸』 推薦一款真正意義的越野車
1.路虎衛士。在路虎的Fans間流行這樣一句讓他們頗感自豪的話:「自從 60 年前路虎誕生那時算起,超過60%居住在地球上偏遠地方的人看到的第一輛帶動力的車就是路虎,他們心目中的汽車就是路虎的形象」。從50年代的series1開始,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改動,經歷無數戰爭洗禮,現在地球各種極端環境都有衛視的身影,南北極科考隊,可可西里,羅布泊穿越都少不了衛士。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越野車之一。因為他是真正的越野車,保持著最原始的機械結構,遠離如今電子越野的時代。
2.jeep 牧馬人 rabicon。同衛士一樣,他也是一代硬漢的代表,雖然不曾參加過戰爭,但一樣有著非凡的越野能力與價值。
3.賓士G。現在的他漸漸成為豪華的代表,雖然我越來越不喜歡,還是喜歡那個90年代的沒有AMG罐身的純種越野車,但還是要給你推薦。
4.賓士烏尼莫克。再不說什麼,在正常使用的條件下幾乎是對他的委屈,天生就是為極限路況和任務准備的。只是龐大的尺寸在一些地形對他有限制。
個人很喜歡車,有一點了解,聊車的話加932722968.
『柒』 SUV和傳統意義上的越野車有什麼區別呢呢是不是一定要比轎車費油啊
SUV和純正的越野車有一個本質區別,即是否採用的是承載式車身結構SUV。其次,還要看是否安裝有差速鎖裝置。但是SUV車型和越野車越來越難以區分,越野車也在舒適性上有所提升,個別的SUV也有採用非承載式車身和差速鎖的。其實,只要看它們的用途,就很容易分辨清楚:越野車主要是行駛在非鋪裝的路面,而SUV主要是行駛在城市道路上,對於非鋪裝的路面並沒有多少行駛能力。
SUV和轎車油耗無法比較,要看排量大小以及車身重量等因素,所以SUV不一定就比轎車費油。
『捌』 越野是我懂得生存意義的作文
生存是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必備條件。《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就是一個不怕困難,積極樂觀,懂得怎樣生存的人。
法國拿破崙曾說過:「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所以,我們都應該學會怎樣生存。生存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比如:交通問題。過馬路時要先觀察信號燈,綠燈亮時才能通行。紅燈亮時要自覺等候。各種車輛要各行其道。汽車要走快車道;自行車要走慢車道;行人要走人行道。如果都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會導致事故發生,人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學會生存就要遵守交通規則。
我們還應該學會獨立。就像種樹一樣,如果定時定量地給樹澆水,樹就會養成依賴心理,根無法深入地下,就長不成百年大樹。我們應該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樣,在困難的時候,也能自己照顧自己。
學會生存,就要學會堅強。人的生存受環境的制約,但我們要做環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坎坷坷,但我們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盡了自己,我們要戰勝脆弱。學會生存,就要勇敢超越。水中的魚兒不超越,怎能進化為較為進步的兩棲動物呢?陸地脊椎動物不超越,也不能變成鳥類。佛家俗語「超度」也是要人類學會生存,發掘人類的超能力。上天永遠不會偏愛那些雙手合十、虔誠祈禱的人。而把機遇留給勇於超越的人。做好自己,做回自己。因為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世上最可憐的奴隸。也許,到這里,你明白了生存的真諦,懂得了生存的意義。正決心全心全意的生存下去。但,那並不是生存的全部……太陽的生存,為人類提供火與熱,照亮人的心田。指南針的生存,為人類指點方向,引航導航。花兒的生存,為化作春泥給果實的成長輸送營養。它們的生存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把千絲萬縷的愛獻給人間。於是,我懂得了,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獻。人生在世,生存的是否長久,獲得的是多是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人類為社會奉獻過,真切動人地生存過。
讓我們也像魯濱孫那樣,做一個學會生存的人!
『玖』 什麼越野車才能真正意義的越野
SUV = 城市多功能車!!(是無車架的硬殼車,署轎車范疇)
越野車 : 大功率發動機、帶差速鎖止裝置的4輪驅動、獨立車身車架、翻滾架等等
(一般多是手動檔,無舒適的豪華裝置。)
『拾』 萬米越野長跑的意義
現代中長跑訓練的主要內容、方法、手段(一)
現代中長跑的訓練內容很多,凡是能夠決定和影響運動員競技運動能力及專項運動成績的因素(除先天因素外),都應列為訓練的內容。這些主要內容有:專項素質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心理訓練、智能訓練、恢復訓練、思想政治教育等。
一、專項素質訓練
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
中長跑運動員的一個特點是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和無氧訓練水平是中長跑運動努力的方向。中長跑各個項目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的比重是不同的,跑的距離越長,有氧訓練的比例就越大,而無氧訓練與些相反(見表5.1)。
表5.1 不同時期各個項目供能系統百分率比 年代 400米 800米 1500米 5000米 米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1932年 17% 83% 33% 67% 50% 50% 80% 20% 90% 10%
1985年 5% 95% 5% 95% 25% 75% 70% 30% 80% 20%
發展有氧耐力的方法研究結果表明:中長跑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在4摩爾/左右時的跑速可確定為無氧閾速度。用無氧以下的跑速進行不間斷持續跑是發展有氧能力的主要訓練手段。無氧閾確定以後,可採用兩種訓練手段來發展有氧能力:分別取無氧閾速度的70%或80%-90%作為練習手段。例如某長跑運動員的無氧閾速度為5.2米/秒即每公里4'34",這種速度的不間斷勻速跑占跑量的30%,心率在20-24次/秒時間不超過120分鍾。採用這種跑的目的主要是為有氧能力的提高創造必要的條件。有時在大強度訓練或病癒後也採用這種強度的恢復性跑。間歇訓練時的間歇慢跑也屬於這種類型的跑。
在採用第二種訓練手段時,取無氧閾的80%-85%-90%即每公里3'05"-2'45",這種訓練手段占問題的60%是提高有氧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心率為27-28次/10秒。這種訓練手段也可應用間歇訓練負荷法。在跑每一個快跑段落(200米至1000米)結束時心率為27-28次/10秒,而慢跑段落時心率為24-25次/10秒,快跑段的時間、長度及其反復的數量取決於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該訓練階段的任務。這種訓練手段對提高耐力項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二、速度訓練
速度素質是徑賽運動員的最基本素質。800米運動員的速度與耐力素質可視為該項的法定性素質。例如:800米男子世界紀錄為1'41"73,全程平均速度為6.75米/秒。由此可知,800米運動員的訓練應建立在速度(無氧)訓練的基礎上。
在各種不同距離的比賽中,速度有三種表現形式種是絕對速度,表現為10-60米行進跑的成績。可通過行進間計時取後30米的速度來計算。另一種是基礎速度,可採用站立式起跑100米計時來計取。這個速度對運動員是很重要的。還有一種是相對速度,即短於專項距離的段落速度,如:800米運動員的相對速度就是100米到600米的成績。各項目計取相對速度的段落如下:
專項 計取段落
800米 400-600米
1500米 800-1200米
5000米 3000米
米 5000米
了解運動員的相對速度水平是重要的,中長跑的成績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數學效果,在確定成績指標時,相對速度是一個主要參考指標。假如一個運動員400米成績為60秒,那麼他任何時候800米成績也達不到2分。
發展速度的主要方法有:
跑的專門練習:30-100米的加速跑;接力跑和多人破紀接力跑;行進間跑;60-200米重復跑;快速跑;變速跑;階梯跑練習;藉助外力短距離跑(如順風跑、牽引跑、下坡跑、在活動跑道上跑等);其它各種速度練習和素質性游戲,力量、彈跳力的練習及比賽訓練法等。
上述所談速度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在運動員青年和成年期都應採用。我們應在運動員的青少年時期就抓緊速度訓練,這種速度訓練應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進行。
速度訓練課的安排,應在冬天每周安排1次,冬天到夏天的過渡期每周安排2次,在比賽季節每個周期(2個星期)安排3次。
三、耐力訓練
耐力是運動員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耐力一般理解為在一定時間內,運動員能發揮最好的持續跑的能力。
耐力可分為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
一般耐力就是有氧訓練能力,即時間長,速度慢,強度小的跑的能力,有氧訓練是通過、走跑以及伴隨著其它條件來進行。時間與速度有一定比例關系。如跑兩小時,要求1千米/5分鍾,而跑1小時則要求1千米/4分鍾。一般耐力訓練的強度要求通常為小於等於79%,而專項耐力訓練的強度要求為小於等於80%-90%。
專項耐力是指運動員在整個跑程中保持始終如一高速度的能力,專項耐力對於中長跑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專項耐力訓練可稱為無氧訓練。在全年訓練中,根據任務的不同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特別是在准備期訓練中,成績的好壞可影響正式比賽的成績,在訓練中,基礎訓練是最根本的。專項耐力訓練幾乎每天都要進行,不能中斷,訓練強度取80%-94%(發展一般耐力的強度為小於等天79%),(發展速度時的為95%-100%)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訓練採用的手段和訓練形式是一樣的,其不同之處在於跑的時間、間歇時間、重復次數以及運動員的情況和強度等。例如:發展速度,用6×50米,強度為95%-100%,休息3'。發展一般耐力,用20×400米,強度為79%以下,休息慢跑200米。發展專項耐力,用2×(2×400米),強度80%-94%,慢跑200米,每組之間休息7'。
發展耐力訓練主要可以採用以下手段:
待續跑、重復跑、間歇跑、法特萊克跑、缺氧跑、等距離跑或不等距離的變速跑、較長距離的大強度越野跑、長時間或較長時間的專門練習以及各種段落的計時跑;檢查跑測驗、比賽等。
(一)持續跑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距離長、勻速的公路跑。初學者為達到訓練效果,一次課至少要達到15分鍾。優秀運動員要達到里迪亞德的標准,一周至少要跑160千米(現已達到每周200千米以上)一次課的跑量要達到12-20千米,對優秀運動員,跑的強度要高一些。如要求1千米 /3'20"-4'20"。通過此方式提高耐力水平及有氧訓練水平。如果速度提高了,也可在訓練過程中採取用無氧訓練和無氧與有氧混合的訓練。
(二)重復跑的方法
這與訓練速度的重復訓練法不同。重復訓練法對中長跑和短跑訓練老師很有效的。重復跑是發展速度和專項耐力的重要手段,還可以培養跑的速度感和節奏。一般比賽期採用較多。重復跑訓練的距離范圍很寬,50米至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直到最長的8000米等。在訓練中可使用變化距離或相同距離的重復跑訓練。例如:5×200米2",休息5';或者2×150米21",休息3';3×200米27",休息5';2×150米20",休息3'。距離雖可以改變,但要掌握總的強度要接近,同時距離的變化不宜過大。
採用重復跑練習,選擇的段落應短於專項距離為主。例如:800米運動員,以400-600米為主;1500米運動員,以700-1200米為主;3000米運動員,以1000-2000米為主;5000米運動員,以1000-4000米為主;米運動員,以1000-6000米為主。
當選用長於專項距離段落時,其超過的距離也不應過長,一般幾百米則可。如:800米運動員,用1000-1200米;1500米運動員,用1600-1800米;3000米運動員,用3200-3600米。
在長跑訓練中,基本上不採用長於專項距離的重復跑。
(三)間歇跑的方法
間歇跑的方法很重要,特別是400米、800米的作用較好。間歇訓練法的實施是較為困難的,教練員只有真正地掌握了這種方法,並對運動員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後才能得以實施。該方法的特點是:第一,有節奏的交替,有相對的間歇。此方法雖可使運動員身體得到一定的恢復,但不能完全恢復。第二,訓練強度不同。有與比賽速度相同的,也有大於或小於比賽速度的。第三,運動量大。例如:扎托貝克、庫次、費林、穆思斯,曾經一次課完成過20-100次×100-400米的間歇訓練。近年來段落跑的次數趨於減少,世界優秀運動員一次訓練課中,跑同一段落不超過20-40次。
間歇跑與持續跑、重復跑的區別在於訓練的休息時間。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短,體力不能充分恢復,而且間歇時間相同,也不允許完全恢復。例如:6×200米27秒,每個之間慢跑200米,當脈搏恢復到12-130次/分就開始下一次練習。
間歇中的主要手段是:有氧-無氧混合訓練、無氧訓練。
間歇訓練的內容包括:A距離、B強度、C重復的次數、D間歇的時間與內容。
A距離:要短於比賽距離。如800米運動員可進行200米、300米、400米的間歇訓練,當然也有長距離的間歇跑,可達3000米。傳統方法的范圍在100-400米之間。
B強度:可根據任務(如發展一般耐力或專項耐力)而定。如:800米成績為2分的運動員,可選擇下列安排:4×200米,30秒+200米慢跑;4×200米,25秒+200米慢跑;4×200米,35秒+200米慢跑。
在傳統的間歇訓練法中,強度要逐步提高。
C重復次數:通常一次課中,間歇跑訓練的問題不宜過多地超過專項距離的長度。
D間歇的時間與內容:間歇時間取決於運動員的水平。高水平運動員的間歇時間要准確。間歇時間可以用時間或脈搏來控制。各個不同專項的不同段落間歇跑的間歇時間,可以參考表5.2。
表5.2 不同段落跑間歇時間表
400米 800米 1500米 3000米 5000米
100米 35"-40" 30"-35" 30"-35" 20"-25" 15"-20"
200米 2'-2'30" 1'-1'30" 45"-1' 45"-50" 30"-45"
300米 2'30"-3'30" 2'-3' 1'30"-2'30" 1'-2' 1'-1'30"
400米 3'-4' 2'-3' 1'30"-2'30" 1'30"-2'
500米 2'30"-3'30" 2'-3' 1'30"-2'30"
600米 4'-5' 3'-4' 2'-3'
1000米 5'-7' 4'-6'
1200米 7'-9'
間歇休息的重點不是時間而在於休息的方式,不能停、坐、卧,而應慢跑或走。
(四)法特萊克跑的方法
法特萊克(速度游戲或跑的游戲)。這種在野外進行的變速跑可作為不同水平心率(130-180次/分)的有氧能力訓練手段。同時在這種跑中加速跑還可發展無氧代謝能力。法特萊克跑時間為30分-2小時,可根據跑的速度和加速跑的長短而定。這種方法要貫徹全年,冬春宜多採用。
在法特萊克跑的過程中,運動員進行一系列100米到2-3千米的加速跑,而且事先既不規定這些加速跑的速度,也不限制慢跑的時間。在法特萊克跑時,運動員可用跑和跳專門練習代替加速跑。此方法對1500米至5000米的項目較為有效,而萬米以上運動員,不常採用些手段。800米運動員也不宜採用這種大運動量的訓練方法。
專項耐力訓練中,強度要求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百分比強度要求法:計算某段跑強度要求公式為:
強度要求=個人最好成績÷強度%
例如:運動員600米最好成績為1'30"時,其85%強度要求為1'30"÷85%=1'45"9。不僅全程跑要有強度要求,不同段落也要有強度要求。為此,要了解運動員的最佳成績如成績,再計算強度要求的范圍。
2.比賽速度要求法:先按某項預計的比賽成績求出該項中的每100米平均成績,在運用時,只要將該成績乘以所跑段落的百米數,所得出的時間即為該段的比賽速度強度。如預計1500米比賽成績為4分0秒,訓練時以比賽速度跑800米的強度為:(4分0秒÷15)×7=16秒×7=1分52秒。
3.自然強度要求法:自然強度是指教練員只提出技術上或體力上的要求而沒有提出具體數值的強度要求。採用這種方法必須是當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訓練自覺性和訓練水平時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這種方法一般是在訓練階段轉換(如冬季轉入春季)時,為了適應環境、氣候變化或其它特殊情況時採用。
專項耐力訓練在全年訓練的准備期中,只保留一定的比重,而在競賽前期和競賽期中的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