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发达国家在推行(五个)
很多国家都在推行新能源车,比如说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包括我们中国。
㈡ 2019年新能源车企销量,中国品牌独占四席,德系和日系只有两席
2019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各大车企在2019年的销量也已经公布。燃油车方面,大众继续以微弱优势超过丰田,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集团,可见其在自身实力和品牌上都有过硬的实力,也是国人比较喜欢的品牌,“如果您不知道买什么车,买一辆大众准没错”,就是大众在国内市场受欢迎的真实写照。
在前10名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德系品牌占据两席、日系品牌也拿下了两个席位,然后是美国的特斯拉和韩国的现代汽车。可以看出来,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车补贴降低之后,很多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随着合资品牌不断推出电动汽车,这个排名在2020年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国已经领先美国了吗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就宣扬反对巴黎协议。年夏,他宣布退出该协议。特朗普指出,执行巴黎协议,将导致美国减少270万个工作岗位,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美国总统还认为,需要发展而不是缩减煤炭工业,使“美国再次强大起来”。
陈凤英说:“目前涉及过剩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最初,国内光伏产业的模式是进口基本的原材料,再进行组装和产出。但是后来大力鼓励使用新能源,包括风能也是如此,出现了投资过度的状况。中国的光伏出口对欧洲和美国都是一种压力,因为他们也在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的竞争性上升后就会对他们形成压力。在德国慕尼黑都有中国的光伏产品,我们输出的不是次品,只是由于前期投资过度,导致后期容纳不了,所以就要转移出去。现在我们也在消化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我们输出的产品的确是国际市场需要的,我们的产品拥有竞争力之后,自然就会出口,当然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技术,又开始对中国实行反倾销。风电领域就更明显,因为从前电的使用是粗放型的,后来突然之间进行转型,不允许粗放式的生产扩大投资,就会出现上述状况。 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投资、产出与市场转型没有衔接好而出现的问题,但一定不是倾销,因为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价格是低的,质量是好的,这也是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
㈣ 未来新能源汽车哪个国家领先
相信国产,我觉得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定会是领先的。国外不就是内有一个特斯拉容嘛,但是特斯拉针对的消费群体太小众了,国内的很多新能源汽车更加适合普通百姓还有广大的白领,比如北汽新能源汽车EU260,用的是和特斯拉一样的电池,补贴后的价格十五万左右,260公里的续航,已经很靠谱了。
国内的消费潜力是最大的,所以也是推动发展的沃土,科技方面,我们也可以相信国产自己品牌的研发能力,所以中国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对于日本,由于国土面积以及资源占有量等因素限制,小到日常生活用品行业,大到工厂生产、汽车等行业,日本总是处处走在节能低耗的国际前沿。但是日本制造这几年在世界的身影逐渐淡出了,未来的发展不足够看好。
㈤ 1、概述美国、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简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产业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
从如下三个方向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对策: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促进政策的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转换成本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保障性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能源发展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㈥ 电动车在中国发展那么猛 能否造就世界级汽车品
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这也让中国稳坐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位置。不过,尽管中国在销量上引领行业,但其尚未开发出一种汽车品牌,与奥迪、宝马、奔驰甚至通用相媲美。这让外国制造商得以在中国开展有利可图的业务,以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如今,中国政府正竭力遏制污染,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对其汽车行业有极大好处。环保法规和生产激励措施可能会加速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也可能最终会给中国自主品牌带来制造出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机会。
在政府的帮助下,中国已经培育出了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社交媒体巨头腾讯以及智能手机巨头华为。现在,北京似乎决心要从80家开发新能源汽车企中寻找出最有前途的公司,从而帮助自主品牌挤进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的俱乐部。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拥抱一个打造高端品牌的机会”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我们能改变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弯道超车成为引领者。”
尽管大众和丰田还在最终确定在华市场的电动化发展战略,但用户已经可以购买众多新能源车型了,包括预定蔚来刚刚发布的ES8纯电动车。这款车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价格仅是特斯拉Model X的一半左右。
市场研究机构伯恩斯坦(Sanford c 。 Bernstein)驻香港分析师Robin Zhu表示,与许多其他中国初创企业相比,蔚来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它拥有强大的投资者背景。据了解,除了腾讯,蔚来汽车的投资者还包括Baillie Gifford和红杉资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徐海东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已经领先全球,早在2015年就超过了美国。
中国商务部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1-11月份累计销售60.9万辆,同比增长51.4%,全年销售量有望超过7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明年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
这些新能源汽车几乎都是中国自主品牌。中国政府已经设定了到2025年实现保有7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策上已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并加强对燃油车的控制。
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达到了591亿元。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16年和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达到了830亿元。为了提振需求,中国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10%的返款。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先的补贴计划将于2017年底到期,但会进一步延长至2020年。
“这是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最佳时机,” 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董事长Kai Johan Jiang说道。该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萨博汽车AB公司,希望在中国制造电动汽车。
在中国,一个更大的变化是,限制传统燃油车发展的双积分政策将在2019年正式执行。按照规定,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每辆新能源车的信用额度通常从2到5分不等,而较里程长的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则能获得更多的信用额度。未能通过配额的汽车制造商可以从竞争对手那里购买信用额度,否则将面临罚款。
双积分政策会推动比亚迪和蔚来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它们可以出售超额信贷。
“在电动汽车市场,一切开始重新洗牌,”德国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驻慕尼黑高级合伙人沃尔夫冈·伯恩哈特(Wolfgang Bernhart)说。“我们将看到更为激烈的竞争。”
中国不只是想让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盛行。德国零件制造商Schaeffler AG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Klaus Rosenfeld)表示:“很明显,中国汽车制造商想在海外销售他们的汽车。他们知道,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与燃油车展开竞争,但转向电动汽车上可能会带来巨大机遇。”
11月,大众汽车表示,将投资超过118亿美元与当地合作伙伴在中国生产40款新能源车型。该公司希望到2020年每年销售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将销量增加到15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电动汽车。丰田也计划于2020年在中国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表示:“在电动汽车行业谁第一不重要,重要的谁能做到最好。”
㈦ 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随着在环保、经济、便捷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自主品牌把握住难得机遇,将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视为对欧美传统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不过,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风生水起,但车企在发展中暴露出补贴依赖症、产能初显过剩、核心技术仍旧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国际传统知名车企发力新能源造车后,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我国新能源造车下一步该往何方发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车形成四大先发优势
2018年10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为明显,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下降走势。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万辆和1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1%和51%。累计产销方面,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这些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从培育期过渡到成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近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
1、我国在新能源造车上取得的成果称得上丰硕。首先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了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各部门先后推出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已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开发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对新能源公车给予运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了行业显著发展,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应该是最全的。
3、与此同时,配套环境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充电桩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了52%,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80%,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
4、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吸引了资本、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带动了产业投资就业。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7000亿元,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新增投资额的50%以上。
电动汽车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电动汽车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势力以及合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也步入发展快车道。随着技术日益成熟,续航里程和用户的体验也稳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9400辆。随着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410公里的传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2万台。从明年开始,广汽将以每半年一款新产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纯电动汽车系列产品,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占集团整体销售总量的10%。
面对新能源汽车业迅猛势头,石油化工行业也不甘落后。中国石化将发挥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打造油、气、电、氢自由组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智慧服务体系。而且,中国石化也将研究布局电池材料和氢能产业链的可行性。
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 面临挑战越发突出
国新能源汽车业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发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同时面临国际传统知名车企觉醒后开始发力新能源造车,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越发突出。
1、行业一哄而上,加剧产能过剩的同时,骗补行为屡见不鲜。国内新能源汽车业的异军突起,与财税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补贴扶持下,不少企业哄抢市场“蛋糕”,尤其是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
面对巨额补贴诱惑,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走上了骗补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上亿元。从调查情况看,五洲龙公司产品尚未完工就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从而为骗取补贴铺路。
企骗补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先生产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车,卖给自家成立的租赁公司,然后回收已卖车辆的电池。通过将同一块电池反复安装在新车壳上这一方式,实现了持续骗补。从对行业摸底的情况看,骗补行为绝不仅仅是少数个案。目前,已有10余家车企的骗补行为被查处公布。
2、市场机制不足,不少车企患上“政策依赖症”,自主发展意愿不强,市场对接缓慢。我们可以从销量结构看出,大多数企业和产品卡在补贴最低的那一条线上。”这就意味着,不少车企不愿过多投入,仅仅是为了拿到补贴才勉强维持。
3、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而在技术层面,中国的整车制造仍定位于低技术含量领域。新能源车上的电驱动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不少仍依赖进口。
主品牌车企在燃料电池电堆的科研上与国外比差距突出。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瓶、碳纸、各类高压精密阀门等也存在一定的技术滞后。尽管动力电池领域有产能过剩风险,但仍然欠缺原创性的技术突破。
4、资源环境制约风险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全球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
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不容小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1个20克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见,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数车企对消费者承诺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大都在10年以内。不过,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热,不久以后就将出现大量换电需求,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池组,如出租车、公交车,需求产生可能将更快。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到17万吨。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与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续航能力、保养费用、智能化程度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仍旧是技术。专家对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层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3、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三大方向无疑是自主品牌车企须牢牢把握的。
㈧ 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了142万辆,累计销售突破了340万辆。截至2017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80万辆,在全球累计销量中超过50%。
所以,无论是销量、增速还是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均为世界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也显著提升。乘用车主流车型续驶里程已经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2017年,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公斤2瓦时,价格达到了每瓦时1.2元人民币。这两个指标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2倍、下降了70%。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
㈨ 为什么说中国电动汽车可以领先全球
发展新能源车复,除了因为新能源车本身制更环保、动力等性能更优越以及更适合未来的智能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倒逼国内的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即发展新能源车会逼着电力扩容和发展,电力有了更大的市场,又会逼着电力的清洁化(否则环保那关通不过),电力的清洁化又会逼着相关产业开发成本更低、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太阳能设备、风能设备、核能设备、水能设备以及储能设备和高性能电池等的发展,这些可再生能源向电网供电又会逼着提升电网的智能化升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球未来新能源产业竞争中率先发展,提前布局(特别是相关的专利布局),才能取得未来不可避免的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因为石化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迟早会枯竭,人类走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条必由之路。与其最后因石油资源枯竭而被动发展新能源(到时其它国家可能已经领先),不如趁石油还是其它国家主要能源的时候,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倒逼产业资本提前转型到新能源方向上来。也许这才是国家如此大力度和紧迫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只是国家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抓手,而非其战略目标的全部。OFweek新能源汽车网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