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新能源车增长120万辆 连续两年高增长 纯电车占比超81%
受相关政策影响的新能源车型,虽然整体基数不大,有整体提升非常明显,相比去年同期,2019年新能源车型增长120万辆(连续两年增长超百万辆),增幅达46.05%。在整体构成中,纯电车型保有量达310万辆,占新能源保有总量的81.19%。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持续拉量!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分析
图6?上汽通用五菱的10月产量
小结:总体来看10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并没有特别超预期,可能值得期待的是连续2个月会拉出来Q3接近45-48万台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中汽协发布1月销量数据:同比大降20.2 新能源车同比大降54.5%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1月份汽车产销数据,1月汽车销量194.1万辆,环比下降27.0%,同比下降18.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数据概览
引言:昨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的情况,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好,在5月份整体的燃油车恢复比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怎么卖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两级分化比较厉害,特斯拉在中国的加速推进,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原有的市场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01 5月新能源合格证数据概览
5月新能源汽车合格证为7.7万辆,同比下降33.1%,前五个月累计26.5万辆,同比下降45.7%。半年过去了,合格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在各条战线,随着各级政府的节流措施落实,能客观上帮上新能源汽车兑现销售的主要落实到了限购城市的支持。这里后续会具体根据上牌数据来讨论。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量
1) 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合格证为7.1万辆,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计24.3万辆,同比下降45.6%;总体来说恢复的并不理想,下个月又是补贴退坡的节点,由于退的比较少相比去年不太会有抢装的事情发生,这个领域也在慢慢回顾理性,大部分车企都在思考长期怎么走。如果我们把每个月1万台的Tesla拉掉,今年产销量对于产业链大多数企业来说很难撑住。
图2 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恢复情况
2) 新能源客车产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计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货车由于去年的基数比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计下降36.0%。这两块短期内很难有好的起色。
图3 新能源客车的情况
02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难卖了?
其实我们回顾2018-2019年的市场,最主要就是补贴400公里左右长里程车辆使得车型结构从A00往A级转型,使得10万以下的车型转到2019年的10-20万的车型(这里包括价格较高的PHEV),而2020年由于特斯拉的进入使得整个结构比例给25万以上的车型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图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上险结构
其实这也意味着,很多的车企给挤压在围绕限购城市的区域发展,集聚在工厂所在城市的发展带,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区渗透带来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B级和C级,自主的市占率进一步给压缩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稳的主要是在A级和以下的车型。
图5 2018-2020年合资和外资品牌逐步渗透
今年突出的特点是营运类车辆的需求并不多,主要以个人需求为主,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个领域出现分化,在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要同时表现才能在今年的竞争中站住脚跟,这就使得在各个大城市的口碑和车型特色成为分水岭。
图6 4月份上牌数据按企业分细致分类
如下上牌数比较靠前的纯电,我们熟悉的几款A级车都是靠营运方向才能撑住量,而A00级别确实以个人为主,但是价格确实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车企业确实是面向个人消费者在做,但是这个市场有限,能够维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这是个完全红海的市场,限购城市要占到一半左右。在限购城市的有限市场里面去抢这个市场确实对各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一个事。
图7 按主要的纯电动车型分类
小结:北京的2万张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别备注了无车家庭,一方面也是缓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能说明在补贴很少的条件下打开BEV的个人市场怎么弄是个大的行业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一脚急刹,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何戛然而止
文/十一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较2018年分别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滑9.2%和9.6%。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依旧蝉联全球第一,但是国内车市继2018年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之后,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2年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宏观经济压力、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10余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形势更加严峻。
就在2019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提到了一点——到2025年时,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车市总体销量的25%,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30%。
诚然,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汽车维基】看来并不算一桩坏事。
首先,与德国市场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早已迈入“百万级”,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是大势所趋,符合发展规律,也是产业共识。其次,伴随着补贴的退坡,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的优化制造更多有利的氛围。车企如果想要做到稳定市场预期,扭转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价,提高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竞争力,以这样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最终呈现出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数据是多少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而2015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304万台,累计销售40万辆左右。无论是单年量还是累计量,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化期,各国均制定了严厉的标准法规倒逼产业升级转型。在中国,史上最严的四阶段油耗法规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美国、日本分别以每年4.4%、4.5%、3.9%加严油耗法规,倒逼汽车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光有大棒是不够的,中、美、欧、日韩分别都制定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政策体系。中国20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第一,归根结底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政策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世界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到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自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可分为总体战略、供给端产品技术支持、需求端激励、产业配套保障四个层面。
7. 1月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理想汽车成绩单首次公布
综合最新媒体报道和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4.2万辆,同比下滑57%。1月份受春节比往年提前及疫情因素的影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同比大幅下滑。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两大新能源主力企业销量同比跌幅更在50%以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车企的数据,并非最终数值。
理想汽车成绩单公布1月销售1180辆
2020年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
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旗下均无车型进入月度销量前3甲。1月,荣威Ei5是国内月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1月,荣威Ei5销售3068辆,同比增长2.3%。尽管月销量仅突破3千辆,荣威Ei5仍然是国内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除荣威Ei5外,宝马5系PHEV月销量也达到3千辆。1月,宝马5系PHEV销售3000辆,居新能源月度排行榜销量第2。广汽新能源旗下的AionS销售2648辆,排名第3。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汽车一直是国内领先企业,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销量长期处于前列。1月,比亚迪汽车旗下仅1款车型进入新能源单款销量榜前10名。1月,全新秦EV销售1690辆,居月度榜第7。在月销突破1000辆的车型方面,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在1月销量均突破了1千辆。1月,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分别销售1177辆、1028辆、1005辆。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销量突破1千辆的车型主要有,蔚来ES6、理想ONE、威马EX5、哪吒N01。其中,蔚来ES6销售1493辆;理想ONE销售1180辆;威马EX5销售1027辆;哪吒N01销售1001辆。蔚来ES6目前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累计约221万辆 2019年全球新能源销量数据公布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全球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的销量约为221万辆。特斯拉超过了比版亚迪,成为了总销权量第一的厂商;单一销量最高车型为Model3。
从单一车型上来看,销量最好的车型是特斯拉Model3,全年累计销售了超30万辆,同样是位列第一。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元EV/S2,宝骏E系列都位列榜单前五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 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
引言:到了六月中旬,拿到部分的上牌数据,可以对当前的情况做一些整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整体的复苏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传统汽车的压力传导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端,使得当前5月-6月主要的销售精力都是恢复传统车的销售,把车卖出去把整个产能恢复起来,所以给新能源汽车造成了压力。新造车企业和特斯拉的销售情况,一方面是在生存和股价压力下,需要全力以赴,而目前的销售数字也只能说是相对比较亮眼。
01? 总体的上牌数据
首先我把上牌数据和汽协有关乘用车的产销数据来做个对比如下所示,厂家的数据相对更平滑一些,上牌数据虽然比较真实,和实际车辆使用的情况更贴近,但是相对滞后一些。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传统车企业在恢复生产,拉产能压一定的库存(汽协的数据为66.1万台,比月初还少1万,主要是恢复产能需要时间)
图1 生产、销售和上牌三个数据比较
按照汽协前几日的说法,6月份应该看高一些(6月上旬,11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产销分别完成70万辆和49.4万辆,产销与5月上旬相比分别增长63.4%和40.8%,产销与去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86.1%和34%),但是怎么弄在上牌层面也很难和去年的220万相比。所以到7月-8月,需求自然下去以后,今年下半年怎么走,还要看经济形式。目前1-5月总的上牌数据为-26.8%,按照全年来看-15%左右吧。
图2 2020年1-5月的上牌数据
下面这两个图还是比较能反应情况的,今年的情况对于自主品牌带来了一些压力,对豪华品牌来说恢复是很快的,今年确实加速了整体洗牌的效果,加速了之前下行周期对汽车企业的考验。
图3 国外品牌企业上牌和增速
图4 国内品牌企业上牌和增速
02 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数据
5月份Model 3的上牌数据是11466台,同比3.3倍能看到2020年后面会比较稳定的维持在月均1万的速度往前推进。目前美国生产恢复需要时间,所有的量能全部表现都在上海工厂上,LFP版本的目录可能使得Model 3的成本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预计未来能做到25万左右。而对应的Model S+X已经跌落到100以内的上牌,中国这里的消费者还是非常讲究性价比的。
图5 特斯拉的上牌数
2020年5月回溯,新造车企业基本把所有能打的牌全部甩出来,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3家能坚持下去就比较不错了。这两个月蔚来的表现在里面很不错,率先破万;理想面临的问题是5月开始往下走,后面预计6月往1500走了;小鹏的P7得快点出来,看市场端的反应,威马后续靠那个800公里的概念轿车翻身。
图6 新造车企业的2020年
传统造车企业里面,我们来看比亚迪的情况,目前上牌端的压力比较大,在汉EV上来以前,在BEV端出现了比较散乱的情况,PHEV今年同比降幅也非常明显。以至于今年深圳的地方鼓励政策很明显是定向的,这个和目前承受的非常大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
图7 比亚迪的情况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汽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EU5 月均上牌为1500左右,整个北汽上牌新能源约2600台,这个数据和以前比确实有一些差距,估计要等EU5的CTP降本的版本出来以后才有冲量的计划。
图8 北汽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牌
两款很有趣的EQ1和欧拉R1的车型上牌比较稳定,这也是车企能维持住的情况下做的,我估计今年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能够维持住一个基本盘。
图9 两款纯电动小车
小结:5月份的上牌数据看下来,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和之前预估的比较相似,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只能佛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