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前景如何 (美国十年前就研发出来的这种东西,到现在还没有全国销售)
五年内私家车无法做到,但十年还是有希望的。从长远角度来说,电动汽车是大的趋势,内无论是容从能源角度还是环保角度,但现在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原因,再就是成本原因,另外电动汽车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也不到位,短期内也就是国家机关用车,公交用车,出租车可能是电动汽车。
㈡ 电动汽车 未来前景知多少
总的来看,今年在多政策利好以及禁售燃油车信号的多重刺激下,我国电动汽内车市场的发展迅猛。容
禁售燃油车将利好混合动力、乙醇汽油、燃料电池、氢动力电池、太阳能等多元化替代能源的发展。作为中国主力推行的新能源发展路线,纯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1-8月,纯电动汽车产销28.4万辆和26万辆,同比增长45.4%和43.5%。
不过,电动汽车的盈利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同时,我国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建桩难、充电难、充电运营投资大、盈利难等问题都摆在面前。
㈢ 电动汽车的未来怎么样
加剧和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使传统内燃机汽车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石油消耗和进口量不断攀升,给油耗大户汽车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的呼声迅速升温,不少知名的整车厂商都已宣布将很快推出自己的电动车产品,彷佛电动车的时代已经招之即来了。然而,电动汽车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化前景究竟如何,电动汽车距离广大消费者到底还有多远呢?现实的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电动车的历史与现状
电动汽车的历史其实早于内燃机汽车。当德国的戴姆勒和本茨于1883年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时,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已于10年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在1900年时,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还占有压倒性优势。然而此后内燃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而电动车技术发展缓慢,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内燃机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汽车行业的绝对主流。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也有了一定进步,在短途低速、城市公交及旅游区交通等特定用途已经得到应用,但是,主要由于电池性能和成本的限制,电动汽车在轿车领域内才刚刚起步,距离质量稳定、符合标准地大批量生产,依然还是“长路漫漫”。人们普遍青睐的高功率高性能电动轿车,更是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针对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严重不足的现状,有汽车公司提出制造双模电动车,即PHEV(可外充电式混合动力)。PHEV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并早已有了一些改装车、试验车问世。这种汽车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增加了纯电动行驶工况,并且加大了动力电池容量,使车辆在纯电动工况下可行驶50~90km,超过这一里程,则启动内燃机工作。这实际上是介于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产品,采用“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工作模式,特别适合于日均行驶里程有限且基本固定的工薪族使用。然而这种同样要采用内燃机的双模电动车,首先离不开传统发动机技术,因此和传统发动机一样要面对能源挑战,同时迄今为止也并没有产业化的成功实例。
电动车的发展瓶颈
近几年,我国对纯电动车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一些技术难点正逐步被克服,但是仍有很多业内专家对当前的电动车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存有质疑,归纳起来电动车的发展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动车电池
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极高,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命尽量长。目前,铅酸电池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因其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高倍率放电,依然是唯一可供大批量生产的电动车用电池。但是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都很低,以此为动力源的电动车不可能拥有良好的车速及续航里程。其它较成熟的电池,如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虽然性能好于铅酸电池,但含有重金属,价格较高,且用完遗弃后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都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考虑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优点:工作电压高(是镍镉电池、氢镍电池的3倍)、比能量大(可达165WH/㎏,是氢镍电池的3倍)、体积小、质量轻、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在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较被看好,这种电池虽然比能量不及钴酸锂电池,但是其安全性高,单体电池的循环次数能达到2000次,放电稳定,价格相对便宜(相比于钴酸锂电池),可能成为未来电动车动力的新选择。然而,即使是这种比较便宜的铁锂电池,其成本依然十分高昂。假如一款成熟的电动轿车按整备质量1.5吨、最高时速130Km/h,一次充电续驶里程200Km(60Km/h等速)来计算,所需的磷酸铁锂电池(76AH、工作电压320V)将重达350Kg,仅仅电池的价格就大约在10万RMB左右!即使在电池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汽车公司,对外也承认他们的双模电动车要比现有的同级别车型价格高出7~8万元。那么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花15万去买一款相当于夏利的动力的紧凑型车呢?这正是全世界电动车无法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之一。总之,目前尚无一种高性价比的电池能够同时满足电动车产业化的性能与成本需要。
]二、其它技术瓶颈
1、电池使用寿命短而更换成本高:现在国内多数锂电池生产厂家提出免费质保期限只有一年,2008奥运会唯一指定锂电池供应商中信国安的锂电池,免费质保期限也只有二年。如前所述,即使是一辆性能相当普通的电动车,电池成本也要8~10万RMB,如果一年或二年后消费者要自费更换电池,其费用将是多么巨大!
㈣ 中国未来五年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5年可以说是基本上不可能,首选电池瓶劲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现专在电池供电属的发动机功率还是很低,我想你要是坐过电动公交车就会知道,还有我想谁也无法忍受长达几个小时并且频繁的充电,还有一点,电动汽车真的就环保吗?不用说电是发电厂里来的,还有就是电池的制造也是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而且一辆汽车需要很多电池,用几年电池就不能用了,我们还要进行更换,我们只是在表面上看到了电动汽车不会拍放尾气,可是电池的生产中的能耗和污染我们却忽视了,再上废旧电池在回收环节中不规范造成的污染,所以我想当我们人类造出终结者身上的电池后,电动汽车的普及就不会是什么问题了,我想国家大力普及电动汽车的真正原因说的好听点为国家战略,减少我们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因为我们国家的石的确不是很多,难听点可能就LD们的政绩工程。。。以上全是我个人的观点,自己打的,望采纳。。。
㈤ 未来会进口中国的纯电动汽车有哪些
目前在电动汽来车,电动源汽车在上海,北京,估计有50万,目前充电桩或不能满足上海审判,但如何冲是最大的问题,大,中城市空间站的建设成本。最重要的需求12小时慢充,只有200公里,相对快速充电只要20-40分钟,但国家电网的电流承载能力原线是不够的。需要增加电源线的承载能力。最后,无线充电,中国可能还在研究中。有目前世界上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无线充电的审判,这取决于政府,开发商,公用事业部门的共同努力。毕竟,你不想被埋没的无线充电装置,就可以了车位的现实吗? 2020年的国家计划,预计到电动车在大城市已经把速度会变成10,这是约500万吧。我知道,这么多的电动汽车已经在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是一定的。
㈥ 电动汽车的未来如何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说纯电动汽车,就算是混合能专源的电动汽车,在未来也属是炙手可热的,毕竟环境的改善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燃油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了,更详细的可以看中国电动汽车交易网的那篇资讯分析,还是很到位的
㈦ 中国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
5年后油点混合保准的流行了差不多15.20年的吧电动的基本成型了
发展的应该很好
主要对环境又改善嘛
㈧ 国产电动车到底有没有未来
续航到了瓶颈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电动车的续航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说弯道超车,还是为时尚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特斯拉Model S在刚推出时,理论续航里程已经超过500km,而5年后的今天,蔚来ES6才达到这个层次。
尽管如此,蔚来还是大力推进换电站的建设。前不久,蔚来完成了京港澳高速的换电站布局。这条全长2285km的高速公路布置有18个换电站,平均127公里就能换一次电,很好地解决了车主的续航焦虑。
目前电动车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而言,想取代燃油车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海南却提出了要在2030年之前禁止燃油车上路,这无疑令很多海南人民深感无奈。如果电动车发展得足够完善,消费者自然也会选择它来出行。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㈨ 纯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吗
纯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吗?你要说是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燃油车被纯电动汽车取代我觉得有可能,但是要说十年二十年,我们一两个车辆寿命周期内就全面取代,我觉得是不现实的。
纯电车是未来的趋势吗?是,燃油车肯定是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是我们还不能操之过急。现在最为成熟的应该还是插电式混动。短途用电,享受经济、舒适和纯电车的高性能。而长途则用油,当燃油车用,毕竟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长途出行还是少数。说未来趋势太远了,咱还是立足当下吧。
㈩ 纯电动汽车未来会大规模普及吗,多久的未来。。。
纯电动汽车未来会大规模普及
(1)纯电动车目前在上海试行电动汽车,目前上海和北京电动车估计有50万辆,就目前的充电桩还是不能满足,而且如何冲电是最大的问题,建设代价大,站城市空间。最重要慢充需要12个小时,只能行驶200公里,快充相对只要20-40分钟,但是对目前国家电网的原有线路承载力不够。需要加大电网电缆的承载力。最后是无线充电,中国可能还在研究。
(2)目前世界上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试行无线充电,这要靠政府,开发商,公共设施部门的共同努力。
纯电动汽车是指:
(1)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2)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虽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
(3)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