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来的新能源如何德国与法国为此也是下了血本
欧洲的蓝图: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断的占据现在汽车市场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我国的新能源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在德国建造了电池工厂。而近日,有外媒报道,德国与法国已经制定了一套关于电池工厂的蓝图。 目前两国也是计划在欧洲共同的推动一项总投资高达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总产能也约为48gwh。
宁德时代锂电池的领头羊:不仅如此德国的经济与能源部也是发布了声明,很大的程度上展现出了欧盟的各国计划与亚洲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决心。他们还认为特斯拉目前在电动车的领域已是占据北美地区的主导地位,远远的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在锂电池方面来看的话,我国的锂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已然已经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个也是法国和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想要和我国在这方面一决高下的一个原因。
欧洲的壮志雄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问题,目前欧洲各国政府也都是打算收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且一定程度上去限制生产及再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这一个行动也是十分的有可能对这些来自亚洲的电池产品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peter Altmaier也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豪言:欧洲的电池电芯可不是中国产的便宜货能够媲美的。对于这个言论还是有着许多的网友表示不服气的。
目前的情况:近日也有外媒报道称,德国也在呼吁欧洲的电池制造商们和汽车制造商们成立一个企业的联盟,以便于满足电动汽车电池预期增长的需求,则也算是真正的与目前占据电池主导地位的亚洲电池生产商展开竞争。 . 还有外媒报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到2025年的时候德国的电动车销量或将达到700万辆的程度,欧盟的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也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的高度,而对于这个报道,具体情况还得看之后欧洲方面的表现,不过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亚洲的优势还是更大的,毕竟领先的优势还是十分的巨大。宁德时代不断发展:而作为中国的最大的电池厂商之一,我们的宁德时代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进步中,在接下宝马的高价电池大单后,也是在欧洲建立起了的第一家的海外电池工厂,地址也是选在了德国的图林根州。 而宁德时代就目前的形式表示,他们也是正在就向巴斯夫公司提供更多原材料进行谈判,而且该公司计划投资4亿欧元(4.57亿美元)在欧洲建造电池的生产工厂。
大家认为这次欧洲推50亿欧元电池的项目吗,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呢?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德国能在两年内完成17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目标吗
近日,商业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2020电动汽车指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到2021年时,德国的电动汽车年产量或将超过17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地。
按照德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到2024年,电动汽车产量在全球占比将从2019年的18%升至29%,平均每年将提升2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德国电动汽车产量的提升,也表现在销量数据变化中。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仅为221万辆,其中,中国销量为120万辆,同比增长3%,而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则下降近10%,约33万辆。对比之下,德国2019年的电动汽车注册量大幅度增加,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注册量都实现了75%以上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德国如何在两年的时间中将年产量增至170万辆?作为德国的三大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奔驰又将怎样带动德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中,德国与中国又有何不同?
1
德国170万辆电动汽车从哪儿来?
从全球范围看,主流车企已经开启转型大势,走在电动汽车发展的路上。在这个队伍中,除中国外,德国车企的电动化策略发展最为积极。对此,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汽车专家斯特凡·迪比通托表示,德国汽车工业绝不会错过电动汽车的发展契机。
目前,在德国市场中,包括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已经把未来的重点放在了电动汽车领域。毕竟,对于现代汽车的发祥地,德国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而大众、宝马、奔驰作为德国汽车的三大巨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该地区的整体产销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德国共登记了10.9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1%。其中,宝马销量为2.2万辆,特斯拉为1.1万辆,梅赛德斯·奔驰为9787辆,大众为9701辆。从数量上,该四家车企2019年的电动汽车销量占了德国的一半左右。
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同,德国电动汽车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插电式混合动力。报告预测,到2021年时,德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中至少有一半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资料显示,为促进电动汽车消费,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德国表示将为购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提供高达6000欧元的补贴,同时还承诺大力扩展充电基础设施。
除了德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支持外,德国车企的电动化战略也逐步走向成熟。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大众德国Zwickau工厂将率先生产10万辆基于MEB平台的电动汽车。同时,为了增加电动汽车产销量,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22年前重组8家工厂,将电动汽车年产能将提升至100万辆,到2023年时,大众集团将向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300亿欧元。
另外,奔驰方面计划到2020年底,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和20多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022年前将改换旗下全部车辆产品为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并增加至少50个全新电动汽车车型。电动出行作为宝马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3年,宝马将在全球推出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至少12款为纯电动车型。
在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下,大众集团、戴姆勒集团和宝马集团一致认为,未来属于电动汽车,同时他们共同表示未来10年将把重心投放在电动车上,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并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方面展开协调一致的行动。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德国电动汽车产能提升的基础。
2
德国电动汽车发展有何不同?
在麦肯锡发布《2020电动汽车指数》中,其指出明年德国电动汽车产量很可能超过中国,站在全球首位。但与中国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不同,德国在电动汽车发展中更加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麦肯锡预测,在德国2021年的生产量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能至少将占到电动汽车的一半,这意味着在170万的电动汽车中,有85万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
面对德国85万辆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量,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相对较少,在整个2019年中,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为22.6万辆,同比下滑14.7%。但在纯电动车方面,中国去年生产近102万辆,同比增长3.4%。
随着中国市场电动车补贴的退坡,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即便如此,其产销量还保持在120万辆以上。相比于德国10万辆电动汽车的登记辆,中国已超出其10倍有余。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过渡车型,因为其不能完全享受相关补贴,普及率并不算高,在2019年中,该销量也仅占新能源汽车的17%左右。
3
谁推动了德国电动汽车?
如果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在政府推动下走在了行业的前列,那德国车企当下的积极发展又是从何而来?
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尤其在2019年之前,包括宝马、大众在内的主流车企仍然以传统燃油车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主要业务。但在2019年中,这一切有了新的变化,多数跨国车企开始迅速向电动化转型。
德国车企的改革不是毫无征兆的,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车企陆续发布2018年财报。大众、宝马、奔驰财报数据显示,欧洲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规程(WLTP)标准已经在影响他们的整体营业利润。因排放不达标,车企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罚款。
在此之前,因“排放门”事件的持续影响,大众在2019年初相继收到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罚单,据统计,大众仅因排放门损失超过了2300亿。与此同时,宝马也因销售排放超标的柴油车被罚款965万美元;而戴姆勒去年更是因尾气排放违反监管要求被罚10亿美元!
因尾气排放罚款的事件还在继续发生,假使车企不做出改变,这将导致企业未来支出成本增加,最终利润有所下滑。为此,多数车企只能选择加快产品车型向新能源转换,从而减小在该方面的影响。在这期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无疑是短期内满足这一标准的最佳选择。
从这一层面上看,德国车企选择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整体产量得到增加,这并不是德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中进行技术转换,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尾气排放方面的罚款。也正是因为此项因素,倒逼车企必须尽快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落地执行。
另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市场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甚至以双积分政策进行强制性推动,直接影响跨国车企的产品车型必须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也是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电动汽车发展将导致40万德国人失业
?来自德国联邦政府的相关预测,到2030年,将有41万德国人可能会失去工作。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德国相关公司积极开发“绿色”技术。然而,制造新能源汽车需要较少的人力。传统汽车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压力。
当艾隆.马斯克在勃兰登堡州的格伦黑德为建设特斯拉工厂而砍伐深林时,巴伐利亚州的宝马工厂已经宣布将减少用工。
据德国媒体报道,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新闻处称正在审理“为未来工作”的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德国公民免遭潜在的失业。
美国特斯拉挺进德国汽车“心脏”
2月20日,德国法院允许特斯拉在格伦黑德市为建设工厂而继续砍伐当地的深林。
几天前,当地“环保组织”抗议,特斯拉在勃兰登堡建设工厂将占用91公顷深林。
根据该计划,受经济转型影响的公民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可领取6至12个月的特别津贴。此外,政府还通过了“资格机会”法,鼓励愿意接受再培训的雇员。
“目前,在联邦政府正在举行“未来工作”法律听证会,未来将针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论其年龄和教育水平如何。”
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举措,但仍不可能完全保障公民不受结构变革的影响。如果传统汽车工业需要大约10名工作人员,那么在电动车生产中只需要一人。
根据爱德曼信任度调查报告,73%的德国劳动人口可能因为技术革命失去工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德国对电动车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与德国莱茵TV公司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中确定,此后,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送至国家自行车质检中心做测试,获得合格的检验报告后,可将产品出口至欧盟成员国,而不必再寻找国外的实验室。此项合作协议为中国自行车企业产品向欧洲出口提供了快捷途径。德国莱茵TV集团是一所国际性的认证机构,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首批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认可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为自行车进出口厂商或国外客户提供大量的质量检验服务,是我国最具权威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此次获准授权进行检测的标准是EN14764:2005 《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EN14765:2005《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EN14766:2005 《山地自行车-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EN14872:2006 《自行车-自行车部件-衣架》等标准。为方便自行车出口企业开展TV产品认证业务,现将与莱茵公司合作为出口企业服务的主要业务和欧盟认证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欧盟市场CE认证▲TV产品认证▲GS认证现将欧盟产品认证相关知识介绍如下,旨在为企业开展、推广欧盟检测业务时方便程序和步骤的操作。一、欧盟标准测试报告、TV标志、CE标志、GS标志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GS标志:GS标志代表此产品经过足够信任的独立机构,依据「德国产品安全法」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并证明其确实安全。GS标志发给通过测试的产品,标明其它机构已经测试此产品的安全性,并继续维持其后续生产管制。GS标志表示已经符合德国的工业、进口商、配销商、贸易公司、政府保险及消费者机构的规定,此标志证明科技产品符合「德国安全法」的安全性规定。GS标志不仅成为一项营销标准,也广受欧洲及其它国家许多客户及广大配销商的支持。TV标志:TV标志是一项符合性标志,因此,所有测试结果都必须符合适用标准中所规定的限制。TV标志同时也是普遍认可的标志,是一种建立商业及消费者信心的有力工具。1、为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所进行的测试2、普遍取得欧洲消费者认同3、为大部分欧洲国家及全世界许多国家接受4、可确保质量划一与客户对产品的信心5、代表厂商的生产工厂将会进行年度工厂检查6、由德国莱茵TV进行定期市场检查,确保标志不被滥用。做为全球性的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V在欧盟具有广泛的公信力,许多国际采购商也会登录TV电子商务平台 www.tuvdotcom.com进行认证产品查询。CE标志:CE标志表明制造商的产品符合欧盟指令的要求,制造商承诺此产品是安全的,并对产品的安全性负责,只有这样的产品才可以在欧盟市场流通。CE是技术壁垒,是进入欧盟市场的准入证;CE是制造商对客户的承诺,是一种责任。CE是进入欧盟市场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针对自行车类产品均不在CE认证强制指令范围内,但必须符合欧盟相关标准要求,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按照:CE认证(含欧洲标准检测报告) TV认证 GS认证的顺序,取得资质的难度递增、级别递增。具体来说:(1)测试报告由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V公司)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例如我中心)进行测试,合格后可以取得相关的测试报告(转换为TV报告)。(2)TV认证:除了对产品进行测试以外,要对工厂进行质量体系和产品一致性的检查,依据类似于 ISO9001:2000标准。(3)GS认证:德国和欧洲最具权威的安全认证标志、它已成为一个引导顾客购买行为的有效工具。除了测试报告、工厂检查以外还要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GS认证是依据德国产品安全法(GPSG)产品安全性要求进行。从以上三个认证测试产品的要求来看,在欧盟国家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显然是有区别的,贴有GS标记的产品安全性应该是最高的,并且其承担的法律效应也是最高的。从市场零售价格来看,例如:贴有CE标识的剃须刀市场零售价为5欧元,而贴有TV标识的产品市场零售价为50欧元,而贴有GS标识的产品市场零售价格会更高。因此,企业做认证的益处显而易见。举例来说,一个企业年营业额为500万元,如果取得欧盟认证,全部产品销往欧洲,年营业额可能达到5000万元。二、企业权益的保护为了保证企业的权益,莱茵公司每年都会购买几千万欧元的巨额保险,旨在赔付TV 、GS客户产品出现安全性问题时的损失,但前提是必须对出现问题产品和取证产品进行一致性比对。三、认证产品的划分认证产品按型号划分而不是按照单元划分,但可以对涂料不同、结构相近的产品进行差异性试验,而不必对每个产品进行全项试验。差异部件按照整车标准中规定的相应条款进行考核。四、认证流程1、客户提交认证产品资料,如照片、说明书等2、认证机构报价并签订合同3、认证机构、测试机构的工程师与客户召开技术会议4、产品测试,再整改再测试,直至产品合格5、完成测试原始记录、并转换为TV报告6、工厂检查7、文件检查,如图纸、说明书、铭牌等8、颁发证书 五、认证周期签约后,测试时间视整改周期而定,报告转换需1—2周时间。六、证书有效期证书有效期为5年,每年进行工厂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Ⅳ 中德合作10年,在电动汽车上取得了哪些丰硕的成果
两国已经共同研发出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以及高端控制芯片,新型汽车以消耗安全无污染的新能源为主要动力,并且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车型,电动出行不仅节省成本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Ⅵ 去年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三倍,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2020年已经结束了,越来越多公司正在进行年终总结,而德国的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却发现,去年的汽车销量突破了20万。是前年的3倍,我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动汽车行业的越来越厉害,电动汽车也彻底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而且现在国家也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购买电动汽车的人还会给一定的补贴,这就让电动汽车更具有性价比,所以德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三倍,就是因为电动车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Ⅶ 德国计划投资扶持电动汽车,德媒称中国将成最大赢家
近日,德国联邦政府在汽车峰会之后,计划投入30亿欧元的资金,以支持德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了德国《经济周刊》的质疑,并认为这最终将使得电动汽车的电池制造商受益,而这些电池制造商大多来自中国。
根据彭博《能源储能展望》的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80%的电池原材料精炼产能、77%的电池生产产能,以及60%的电池零部件制造产能,储能需求将达到72千兆瓦时。尽管欧美竞争对手在努力追赶,但在短时间内中国在电池制造领域仍将保持主导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Ⅷ 当下发展电动汽车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个个国家都在研究电动汽车
你好,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最简单,相对成本低。所以都去研究。主要是全球的石油资源匮乏,要转型
Ⅸ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
自2009年1月我国开始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的推广工程,计划主要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形式,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截至日前,覆盖城市已经由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扩大到25个。
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亿公里,对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明显。
时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以各种形式、从不同渠道陆续出炉。为此,第一电动网搜集大量资料做了一次大盘点以飨读者。
北京
根据北京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北京的纯电动汽车在用车将达到10万辆的规模,并将以乘用车为主。北京主要依托北汽和长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其中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30万辆;北汽15万辆,车型包括迷迪电动车,C70、C30等北京牌纯电动轿车。中大燕京新建1万辆新能源客车基地。
另外,规划中有一系列电动汽车优惠政策,据了解,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车时,除将享受与深圳相同水平的优惠补贴外,还将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国家代付)的特殊优惠。
按照国家电网北京公司的规划,5年内将建成以256座充换电站为骨架,210座配送站为网点的分区分级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满足各类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天津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的规划,“十二五”时期, 将加快发展商用车、专用车、特种车和中高档大客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开发水平,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未知。一汽夏利至少投资3.5亿元推进电动乘用车量产,车型以自主研发2011款威姿V1平台为基础,并衍生出三厢车型。背靠仰融的天津正道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项目总投资约300 亿元,依然悬念重重。
上海
201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30万辆,2012年先达到10万辆。着力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致力于成为我国技术领先、产业集聚、应用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主要车型将在推出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后,在2012年投产能节油50%的荣威550强混混合动力轿车及纯电动车。
珠海
根据“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和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文件精神,依托珠海本地企业获得的“新能源汽车产学研产业化基地”,以整车为龙头,夯实电池、电机、电控三大零部件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实现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万辆。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