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能起到环保作用
因为中国现在的汽车总量非常的多,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果都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话,城市环境将有很大改变。
❷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世界新能源汽车在近两年可谓是如火如荼,各种补贴和政策都在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但是为什么我国如此着急的推动新能源呢?传统的燃油汽车真的就淘汰过时了吗?其实真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了解过新能源的朋友,大概都能从当前的趋势当中发现一点儿缘由。
第三,就是中国的汽车产品发现问题,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现在连续十年产量居全球第一,遥遥领先,占全球汽车产量大约30%左右。
虽然说我们中国是个汽车制造大国,但立足于世界,相对比其他先进汽车制造国家来说,我们还算不上汽车强国,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不断攻克,才有可能完成汽车制造强国这个创举,相信在新时代的新能源革命当中,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给出满意的答卷。
❸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什么重大意义
1、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汽车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舆论压力空前,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2、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工信部作为牵头单位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为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信部的支持。
3、为推动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多次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在补贴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似乎见到了曙光。但是,目前上一轮补贴政策已经结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却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企业如嗷嗷待哺般翘首期盼新一轮的补贴政策。张小虞对这种现象评论道:“这与补贴政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企业应该认识到,补贴只是权宜之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未来坚定的发展方向,给不给钱都要干!而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不应只有一条,应该百花齐放。除了纯电动汽车之外,天然气汽车、低速汽车,包括车联网技术在内,都可以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
❹ 中国为何要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产销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14年,全年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
与此同时,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大、中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以及20%~30%的含铅颗粒污染物均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电代油,减少排放,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❺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产销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14年,全年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与此同时,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大、中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以及20%~30%的含铅颗粒污染物均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电代油,减少排放,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❻ 今后我国将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国是当前的第一能源消耗国,对外能源依赖突出,从长远的战略,要降低对外依专赖
2.减排,属CO2排放量这个咱还是世界第1,城市污染严重,需要改进城市环境质量
3煤炭资源减速加快,新能源车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及核能,节约煤炭资源
❼ 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1、传统汽车能抄源需求缺口大。
新能源汽车能源率高,能够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
2、传统汽车污染严重。
相比燃油车分散式的尾气排放,其实发电厂集中处理后的排放的废气要清洁得多。就拿中国人最关心的PM2.5来说,汽车尾气排放1吨有害颗粒(PM2.5)的危害是发电厂所排放1吨有害颗粒的11倍。汽车作为一个低成本分散式的交通工具,在尾气处理上十分受限制,而大型发电厂采用高成本、最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在效率上要比汽车尾气处理高很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培育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产业的最佳选择。
汽车工业必须走节能环保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电代油,减少排放,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❽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而且随着现在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于用户来说承担的用车成本是逐渐增加的,而新能源汽车在节能方面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样也是吸引了很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原因。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它在未来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所以让我们用更宽容的眼光去守护它的成长和壮大,毕竟以后的环境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❾ 中国力推新能源汽车的原因究竟是能源枯竭还是环境污染
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除了咱们常见的传统燃油车之外,新能源汽车所受到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多。相比传统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更低,而且减少了尾气排放,更有利于缓解空气污染。那么中国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原因究竟是能源枯竭,还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呢?文青认为主要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写在最后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之所以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是为了环保,二就是为了缓解能源压力,再者就是为了让汽车行业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不过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加以技术的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❿ 为什么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
发展新能源车,除了因为新能源车本身更环保、动力等性能更优越以及更适合未来的智能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倒逼国内的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即发展新能源车会逼着电力扩容和发展,电力有了更大的市场,又会逼着电力的清洁化(否则环保那关通不过),电力的清洁化又会逼着相关产业开发成本更低、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太阳能设备、风能设备、核能设备、水能设备以及储能设备和高性能电池等的发展,这些可再生能源向电网供电又会逼着提升电网的智能化升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球未来新能源产业竞争中率先发展,提前布局(特别是相关的专利布局),才能取得未来不可避免的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因为石化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迟早会枯竭,人类走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条必由之路。与其最后因石油资源枯竭而被动发展新能源(到时其它国家可能已经领先),不如趁石油还是其它国家主要能源的时候,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倒逼产业资本提前转型到新能源方向上来。也许这才是国家如此大力度和紧迫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只是国家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抓手,而非其战略目标的全部。OFweek新能源汽车网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