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俊”究竟是谁
帝俊是中国神话中的上古天帝。帝俊(dì qūn),又作“帝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可以等于帝俊。
不是玉帝。
出处原文: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战国·佚名《山海经·大荒南经》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叫不庭山,荣水最终流到这里。这里的人长着三个身子。帝俊的妻子叫娥皇,三身国的人就是他们的后裔。三身国的人姓姚,以黄米为食,能驱使四种野兽。这里有个深渊呈四方形,四个角与其 他水系连通,北边与黑水相连,南边和大荒相通。北侧的深渊称作少和渊,南侧的深渊称作从渊,是舜洗澡的地方。
(1)野帝俊褐色改装图片扩展阅读:
帝俊神话传说体系:
帝俊的身份如同宙斯,是东方的天帝,亦有多位妻子。与羲和生十日,和常羲生十二月,同娥皇生三身之国,此外还有许多后裔。例如《大荒东经》中就记述有帝俊生中容、帝俊生帝鸿、帝俊生黑齿,《大荒南经》记述有帝俊生季嫠,《大荒西经》记述有帝俊生后稷,《海内经》记述有帝俊生禺号、帝俊生晏龙等等。
2. 天帝帝俊是谁
在众多玄来幻小说中,帝自俊为上古妖皇,本体为三足金乌,伴生法宝为河图、洛书,与其弟东皇太一持东皇钟,为上古众妖之首。后立天庭,为第一任天帝,与巫族分管天地。娶羲和为妻,育有十子,后被大巫后羿射日,只余其一。帝俊怒,与巫族大战,身陨,河图、洛书下落不明(有的小说设定被妖师鲲鹏趁帝俊与巫族拼命之时夺走),后被转世的伏羲获得,伏羲凭河图、洛书参悟大道,成就三皇功德。
3. 帝俊是怎么死的
天帝——帝俊因为他长得英俊,所以人们叫他“俊”,难道他就没有名字吗?研究下来帝俊与帝喾也有惊人的叠合关系。这些叠合是后儒们在改造与分化帝俊神话时所遗留下来的消化不掉的痕迹,足以证明帝喾的真实身份,且能让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恢复帝喾的本来面目。
这里,我们主要从以下五点来证明之:
其一,《帝王世纪》云:帝喾刚出生时,自道其名为“俊”,“俊”与“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当同为一人。
其二,史传后稷乃帝喾元妃姜女原所生,而《山海经大荒西经》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证喾与俊同为一人。
其三,史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人之祖为帝喾,而王国维认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显赫者,何新以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证明“俊”便是帝喾。
其四,《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生季厘。”郝懿行疏云:“文十八年《左传》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声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说明帝俊与喾本是一人,所以二人之子也同名。
其五,毕沅《山海经大荒西经》注云:“《史记》云帝喾娶女取訾氏之女。《索隐》曰:案,皇甫谧曰,女名常羲。”帝喾之妻与俊妻同名,当然不是偶然,也不足怪,因二神本为一人。
帝俊之裔少昊与喾之子契同为一人史传少昊名挚,“挚”字便是商之祖契的“契”字,对此王小盾先生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少昊和商民族的始祖契是一对相叠合的人物,少昊的名字叫做挚,和契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少昊挚’就是‘少昊契’。另外,少昊的‘昊’是由‘目犬’(xi)字转写成的,目犬字的意义是鸟,或者可以具体说是一种纯黑色的小鸟。所以,‘少昊’一名中暗含了一个鸟图腾或玄鸟图腾。”王氏从文字学与民俗学角度论证了少昊与契的重叠关系,二人显为一人。
至后代,由于史家对神话的改造,将帝俊事迹嫁接到帝喾身上,于是便出现了契与挚两个不同的名称,且都为传说中的帝喾之子,后人不明二人同实异名,干脆便将两名分为二人,故《帝王世纪》辑本中,云契为帝喾次妃简狄所生,挚为四妃常仪所生。这样便将帝俊之妻常羲改嫁给了帝喾,连同她的儿子挚一起带进了帝喾家族之中,剥夺了帝俊的夫权与父权。然而这一拙劣的搬运手段更证明了喾、俊、契、挚的关系。
史载舜贩于顿丘时,专程到帝陵吊祭。夏朝中衰时,帝喾陵为贼所盗,打开墓穴,里面空空洞洞,一无所有,棺里亦无尸骸,只有宝剑一口,闪闪发光,发出龙吟一般声音,吓得盗贼魂不附体急忙退出,方知帝喾已为『尸解』,意思是脱胎换骨升仙去了。
《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传说帝喾也是上古帝王唐尧的父亲。吁咽:可能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虞舜。文王:即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开国君主。
《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丘鸟】久、鹰、廷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青华,玄实。有申山者。”
《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大荒南经》“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叔均:又叫商均,传说是帝舜的儿子。帝舜南巡到苍梧而死去,就葬在这里,商均因此留下,死后也葬在那里。上文说与帝舜一起葬于苍梧之野的是帝丹朱,和这里的说法不同,属神话传说分歧。
看来天帝这样的定级的大神也会死,或许是后人想象不出天帝——上帝这样的人物也会死,所以故意不愿意承认帝俊就是帝喾,甚至他们也愿意相信天帝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故意不肯承认帝俊就是天帝,他们宁愿把天帝幻化为宇宙的绝对精神,成为他们永恒的寄托。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鸟欠】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金字塔)。在昆仑之北。”
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头而是蛇的身子,盘旋自绕成一团,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他所喷吐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而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百兽中没有能居住这里的。大禹堵塞洪水,杀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金字塔)。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天神共工的臣子叫相柳氏,有九个头,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吃食物。相柳氏所触动之处,便掘成沼泽和溪流。大禹杀死了相柳氏,血流过的地方发出腥臭味,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这地方,多次填满而多次蹋陷下去,于是大禹便把挖掘出来的泥土为众帝修造了帝台。这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是青色。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似,头向着南方。
《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人名曰【灌氵换马】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灌氵换马】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僇亻换禾】是食。有【灌氵换马】头之国。”驩头:又叫讙头、驩兜、讙朱、丹朱,不仅名称多异,而且事迹也有多种说法,乃属神话或古史传说分歧。
中国的帝喾祠修建于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相传赵匡胤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当有天子命。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而发迹。赵匡胤登基后,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而定国号为“宋”。
《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我始终怀疑这里的“中容之国”就是中国最早名字的出处。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中国古人衣冠带剑的习惯就从这里继承的。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神话传说他们虽然不娶亲,不嫁人,但因精气感应、魂魄相合而生育孩子,延续后代。这明显是人间的神仙。
《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这些已经足够了,舟、车、歌舞、琴瑟、百巧、种植,从食到行,从劳作到歌舞,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由此可见帝俊部族的发达及文明之先进。这些发明没有一项记在帝俊头上,而都归功于他的各个子孙们,这与史化了的神话中,一切发明均归于三皇五帝全然不同,可见后人在遮拦什么。
帝俊并非如传说的那样只是东方部族远古始祖,其后代子孙却在东、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原来是一个个氏族或氏族集团,但国度之多,阵容之大,在诸神体系中是屈指可数的,他的真实身份就是天帝。
在这些国度中间,可以断定为帝俊神系的有10个: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东经》)。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大荒东经》)。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
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
有襄山,又有重阳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大荒南经》)。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大荒西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大荒北经》)。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经))。
以上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九国,加上殷商,便是十国。其中儋耳、牛黎两国虽未明言为俊所生,但禺号虎生儋耳,儋耳生牛黎,而帝俊生禺号虎,所以可断定儋耳、牛黎均为俊的子孙之国。
在这些国家中,除中容与季厘二国“食兽”之外,其它都注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诸国均“使四鸟”,这四鸟便是虎、豹、熊、罴。因上古鸟、兽同为动物,故虽是兽,但仍名之曰“鸟”。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山海经西山经》云:“长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石鬼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这里的员神石鬼氏即为少昊,它由东方的太阳神变成了落日之神。少昊原来的居住地,在他迁移后,他的余部建立起了少昊之国。当少昊西迁之后,氏族将原来东方的地名也带到了西方,所以在后代传说中,东西方均有所谓的扶桑、穷桑等地名,这些都与这场氏族大迁移有关。
对帝俊的改头换面对帝俊的改头换面,主要是通过创造五帝之一的帝喾来完成的,以帝喾取代帝俊,将其更名改姓,这一手段可谓釜底抽薪。
《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这种野史虽然已将帝喾取代了帝俊,但却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迹,但没来得及编制帝喾的谱系家世,后来经过各种正史与稗闻的附会、添加,确立了“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纪》只言“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这一细微的变化,却将帝喾从帝俊的阴影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在将帝俊脱胎之时,将其后代子孙如季厘、少昊(挚),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变之后转移到帝喾名下,从此以后,帝俊便消失了,帝喾则异军突起,成为五帝之一。
对帝俊神话的枝叶嫁接由于帝俊神系庞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响,晚出的帝喾身上无法全部体现关于帝俊的事迹与传说,而这些传说与神话事迹又充满生命活力,代代流传,于是后儒们便将这些有活力的神话分化开来,分别嫁接到黄帝、颛顼、尧、舜等身上,使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帝俊的影子。
帝俊之妻羲和与帝羲(或作仪)分别生十日或十二月,此为帝俊神话之精髓,人们便将这则神话重新改造之后移植到黄帝头上,变成了“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于是帝俊的二妻变成了黄帝手下掌管历法的二大臣了。
后羿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应归于帝俊。但到《淮南子》那里,则变成了“尧之时,十日并出”,尧命羿去除害射日,将爱民之德转给了尧,同时也将后羿神话从帝俊神话体系中切割出来。
于是帝俊的诸子孙们纷纷被改名换姓,忘记了炎帝就是后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儿。帝鸿成了黄帝或者黄帝的儿子,少昊说成是黄帝的孙子,帝喾说成了黄帝的曾孙子,中容成了颛顼之子,契成了帝喾之子,后稷也被喾占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喾,娥皇走进了后羿舜的宫中。为后来的子孙皇帝们的世袭制度找借口,很明显是在造假。
所以说是后人把原本清晰简单的以天帝——帝俊为核心主神的人物关系,弄得混乱不堪。其实,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你就会更进一步发现,是他缔造了上古时代人类的文明,甚至创造了我们这一纪人类。
4. 中国洪荒神话中帝俊简历
帝俊是太阳和月亮的父亲。他的妻子羲和是十个太阳的母亲,蝶蛾图腾。这个神话的史实是羲和占日,崇拜日,观测日,制订十个天干,发明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某教授称,历法都与天文观测相符,不会有一个月36天的历法。事实上让他无法相信的历法在古代中国、印度、美洲并不少见。由于羲和氏族世代掌天文历算,到了尧舜时化为四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夏太康时,羲和在他的私邑贪图享乐,玩忽职守,王派胤侯去征讨。羲和从族名变为官名和姓氏。日本人崇拜太阳,以“和”(倭为同音字)为族、国号,是否与氏有关?帝俊之妻常羲生十二月,蟾蜍图腾。占月的职业与占日相仿,伴随着崇拜月,观测月,制订十二个地支,发明以月亮圆缺为依据的太阴历。太阳的周期即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长365天多一点,而月亮从出现新月到完全看不到只有二十九天,月的概念就与月亮联在一起。太阳历一年的等分并没有这么明显的标记,分为2、4、6、8、10、12、24、72分都是可以的。太阳历的这些划分单位,称作月,是借用太阴历的观念,《尧典》说一年366日,是太阳年,加闰月正四时,表明尧时已使用阴阳合历。嫦娥奔月,是常羲占月的另一种神话,化身蟾蜍,与死化为图腾神的观念相合。帝俊是少昊。太阳鸟、三足鸟的另一名称是俊字左边换成足字旁,读(cun)村。说帝俊,等于说三足鸟图腾的帝。少昊凤图腾,凤是什么?是野鸡,鸡鸣与日出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三足鸟的观念。太昊、炎帝族团均有鸟崇拜,但登峰造极的首推少昊。他的鸟国不仅见于《左传》等史书,还能在山东的出土文物上得到验证。《山海经》中的帝俊有些指帝喾和舜,但绝非日月之父可以想像,《山海经》提到帝喾和舜的葬地,并未成为不死的神,与没有葬地的神少昊帝俊不是一回事,喾为猴形,即夸父后裔,舜为象图腾,与鸟图腾无关。东夷前首领称俊,但最杰出的一位是少昊金天氏。羲和被黄帝封在中美洲扶桑,《山海经》说那里是少昊之国。玛雅人的创世神库库尔干,又叫库库马兹、凯察尔科亚特尔、维拉库查......身为太阳神、羽蛇、凤凰、金星......非少昊莫属。印第安人说羽蛇神从天上来,其实是从中国来,据学者研究,玛雅语与汉语分离在5000前,玛雅历法起点距今5100多年。帝俊就是羽蛇神,是距今5000多年的少昊,帝喾、舜有这些特征吗?《山海经》说少昊生般,般发明了弓箭,又说帝俊赐给羿红弓白羽箭。以太昊、少昊为代表的东夷人是中国的重要缔造者。夷从弓从大,就是用弓的人。后羿射日传说中,天有十日,与其用气象上的假日来解释,不如说是羲和生十日观念在民间的延续。小时见过《嫦娥奔月》年画,先是羿射九日,后是嫦娥食不死药飞上月球。日、月传说连为一体,与《山海经》帝俊二妻的传说相应,体现了少昊一家的史实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印第安人说“羲和妈妈”、“常羲妈妈”、“日母月姨宇宙父”,比中国人的口传更完整。多亏《山海经》等史书,我们才清楚地恢复历史本来的样子。 使用法宝是河图洛书 巫宝剑,招妖幡
5. 帝俊的神系考略
在帝俊神系来中,引以为自豪源的还有他诸多著名的子孙,这些子孙以自己的才智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使他的部族从低级的朦昧时代一步一步坚实地跨入野蛮时代,并向着文明时代挺进。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些已经足够了,舟、车、歌舞、琴瑟、百巧、种植,从食到行,从劳作到歌舞,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由此可见帝俊部族的发达及文明之先进。这些发明没有一项记在帝俊头上,而都归功于他的各个子孙们,这与史化了的神话中,一切发明均归于三皇五帝全然不同,而显得实在、可信。可惜,随着帝俊之神被分化以至最终被逐出神坛,他的这些子孙们也被赶出了人类历史的文化殿堂,他们的业绩被诸神瓜分了,如不赖《山海经》,后人怎么还能知道他们的名字。
6. 帝俊的后代介绍
《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这些已经足够了,舟、车、歌舞、琴瑟、百巧、种植,从食到行,从劳作到歌舞,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由此可见帝俊部族的发达及文明之先进。帝俊并非如传说的那样只是东方部族远古始祖,其后代子孙却在东、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国家,他的真实身份就是天帝。
在这些国度中间,可以暂定为帝俊神系的有10个: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大荒北经》)。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经)。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山海经西山经》云:“长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当少昊西迁之后,氏族将原来东方的地名也带到西方。
任姓两支:
帝俊-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帝俊-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帝俊娶妻有羲和,常羲,娥皇等三人,帝俊生子,其中就有任姓,任姓究竟是羲和还是常羲所生,有待考究,不过羲和所生最有可能,羲和生十日,被羿射死九日,其中一日幸免于难,便是任姓。也有说任姓是常羲所生十二支之一,羲和、常羲可能出自同一氏族,故其子也同姓。帝俊的儿子禺号,便赐姓为任。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皆任姓。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皆任姓。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 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又有无肠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任姓的禺号,生淫梁和儋耳,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儋耳,儋耳生无骨,无骨生继无民(缗,也叫无继),继无民生无肠
其中淫梁的那一支任姓就是作舟造车的奚仲祖先。(帝俊-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儋耳则是另一支任姓。(帝俊-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 对帝俊的改头换面,主要是通过创造五帝之一的帝喾来完成的,以帝喾取代帝俊,将其更名改姓,这一手段可谓釜底抽薪。
有人说《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这种野史虽然已将帝喾取代了帝俊,但却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迹,但没来得及编制帝喾的谱系家世,后来经过各种正史与稗闻的附会、添加,确立了“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的地位。
但实际上《帝王世纪》中说的是“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写的并非是“俊”。而《史记五帝本纪》更是只言“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这一细微的变化,却将帝喾从帝俊的阴影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在将帝俊脱胎之时,将其后代子孙如季厘、少昊(挚),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变之后转移到帝喾名下,从此以后,帝俊便消失了,帝喾则异军突起,成为五帝之一。对帝俊神话的枝叶嫁接由于帝俊神系庞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响,晚出的帝喾身上无法全部体现关于帝俊的事迹与传说,而这些传说与神话事迹又充满生命活力,代代流传,于是后儒们便将这些有活力的神话分化开来,分别嫁接到黄帝、颛顼、尧、舜等身上,使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帝俊的影子。
帝俊之妻羲和与帝羲(或作仪)分别生十日或十二月,此为帝俊神话之精髓,人们便将这则神话重新改造之后移植到黄帝头上,变成了“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于是帝俊的二妻变成了黄帝手下掌管历法的二大臣了。
后羿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应归于帝俊。但到《淮南子》那里,则变成了“尧之时,十日并出”,尧命羿去除害射日,将爱民之德转给了尧,同时也将后羿神话从帝俊神话体系中切割出来。
于是帝俊的诸子孙们纷纷被改名换姓,忘记了炎帝就是后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儿。帝鸿成了黄帝或者黄帝的儿子,少昊说成是黄帝的孙子,帝喾说成了黄帝的曾孙子,中容成了颛顼之子,契成了帝喾之子,后稷也被喾占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喾,娥皇走进了后羿舜的宫中。
7. 《山海经》中的帝俊是谁
帝俊,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天帝,又称帝夋。不过帝俊这个天帝称号,却只见于《山海经》。
当然,这只是野史和神话,具体如何就不得知了,毕竟帝俊只见于《山海经》,如此这般,帝俊之身份就更加神秘,更是一个迷了。
8. 求谁知道帝俊的南方神话系统(被摒弃的古代神话) 快点,赶紧的!
帝俊为日月之父 帝俊的神系的成员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两位更加伟大: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两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与十二月,从表象意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从神话的深层意义上看,两位女性繁衍了帝俊部族中一个崇拜太阳,一个崇拜月亮的两大氏族集团。 帝俊与他创造文明的子孙们 在帝俊神系中,引以为自豪的还有他诸多著名的子孙,这些子孙以自己的才智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使他的部族从低级的朦昧时代一步一步坚实地跨入野蛮时代,并向着文明时代挺进。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些已经足够了,舟、车、歌舞、琴瑟、百巧、种植,从食到行,从劳作到歌舞,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由此可见帝俊部族的发达及文明之先进。这些发明没有一项记在帝俊头上,而都归功于他的各个子孙们,这与史化了的神话中,一切发明均归于三皇五帝全然不同,而显得实在、可信。可惜,随着帝俊之神被分化以至最终被逐出神坛,他的这些子孙们也被赶出了人类历史的文化殿堂,他们的业绩被诸神瓜分了,如不赖《山海经》,后人怎么还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呢!
帝俊虽为东方部族远古始祖,但其后代子孙却在东、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国家, 帝俊
虽然这些国家原来是一个个氏族或氏族集团,但国度之多,阵容之大,在诸神体系中是屈指可数的。在这些国度中间,可以断定为帝俊神系的有10个: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有襄山,又有重阳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大荒南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大荒西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大荒北经》)。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经))。以上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九国,加上殷商,便是十国。其中儋耳、牛黎两国虽未明言为俊所生,但禺号虎生儋耳,儋耳生牛黎,而帝俊生禺号虎,所以可断定儋耳、牛黎均为俊的子孙之国。在这些国家中,除中容与季厘二国“食兽”之外,其它都注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诸国均“使四鸟”,这四鸟便是虎、豹、熊、罴。因上古鸟、兽同为动物,故虽是兽,但仍名之曰“鸟”。至于这“四鸟”的喻意是什么,我们认为它们是一些近血缘氏族成员所结成的支系氏族的称号,因这些国家(氏族)的同源关系,所以内部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国家(氏族)又划分成以动物命名的四个支系。这种相同的氏族组织方式更能说明它们源于同一祖先。其信仰如此相同,如食黍;组织结构如此相近,如使四鸟,哪怕散居在天地四方,也没大的改变,可见帝俊家族延续之长,联系之紧密。这对于探讨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炎、黄世系所不能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