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管制刀具的长度是多少要求
管制刀具的长度是150毫米和220毫米:
1、刀尖角度小于60度,刀身长度超过150毫米的各类单刃回、双刃和多刃刀具。
2、刀尖答角度大于60度,刀身长度超过220毫米的各类单刃、双刃和多刃刀具。
经营上述管制刀具的商店,必须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和当地县、市公安局审查批准。建立购销登记制度,做好公安部门检查的准备。少数民族使用的藏刀、腰刀、靴刀只准在民族自治地方销售。
(1)户外直刀长度扩展阅读:
购买管制刀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申请领取购买专用刀具证。军队和警察由县、团级以上单位根据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信函,责令指定的单位执行。三棱刮刀是通过单位的介绍信从经批准的商店购买的。
除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警察外,其他职业猎人和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工作者必须持匕首,作为武器和警察装备。必须经县级以上主管单位认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方可佩戴。三棱剃须刀只供机械加工人员使用,不允许带出工作场所。
② 刀什么长度最好用
我在主题名品上看到的,如果是直刀的话以20到30cm比较好用,折刀的话10刀20左右。有时刀的长度不一样有不一样的作用。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用途刀吧。
③ 户外用刀多长合适
看你户外的等级来定,一般自驾游类的 甚至都不用带刀,顶多一把瑞士军专刀足以(注意一定要是属正品的 现在市面上和淘宝80%都是假的)。如果需要野营之类的 一把20-25公分的直刀也足够了。
如果需要开路( 在中国基本碰不到这种情况),你就需要一把长的开山刀了。
④ 哪种长度的户外直刀不可以在淘宝
我觉得一般的超过1米以上的户外知道在淘宝上就不能够正常购买的,它属于是这种属于凶器。
⑤ 刀什么长度最合适
用来干什么?不同用途不同长度。太长属管制刀具,要被收缴。
⑥ 户外用刀比较合理的尺寸是多少
刀具选择
一、如何选刀
1.刀刃:长刀和短刀对刀刃的性能要求是不同的。长刀通常在格斗中要和其他刀剑格挡撞击,所以刀身需要有一定弹性,而且刀刃也要有一定的韧性,不是越硬越好。短刀通常不用于激烈的拼杀,所以刀身钢性大,刀刃硬度可以稍许大些,但也不是越硬越好(刀刃的硬度除了由刃钢本身的成分决定外,还需要靠淬火来增加硬度。刀刃硬度测定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使用专用的锉 刀试验,但需要经验)。如果刀刃韧性不足,过硬的刀刃会崩口,这是最难已修复的损伤。如果刀刃太软,则有可能造成大块的卷刃,也是难以恢复的,所以适用好刀不可能具有像合金锉刀或工具刀那样高钢度的刃。那些斩断对方的刀.斩开巨石故事等多半是演绎的.通常一把好刀的刀刃硬度应在落克威尔硬度50S以上,60S以下.简而言之,硬度越高,抗磨损能力越高,但脆性也越大.
2.开锋:根据用途的不同,刀具的研磨要求也不同。所谓斩切能力,除了刀刃的硬度和韧性以外,研磨时开锋的角度非常重要。我们这以日本倭刀为例,日本人把刀尖部分称之为“切先”(刀最锋利的部位),根据长度的不同,切先可分为大.中.小.猪首等几种,长度在30mm以下的刀锋称为“猪首锋”,这种刀锋研磨时开锋的角度大厚实,不利于刺杀斩切,但适合劈砍甲胄之内的硬物。同样,为了刺杀斩切的倭刀则刀锋研磨时开锋的角度小做得很薄,通常采用大切先。这种刀开锋非常锐利,锋利异常。但不便于斩硬物,否则容易失锋或卷刃。这一道理早已被很多街头小贩所熟知。以前街头常有卖菜刀的小贩,拿着菜刀剁铁丝以显示其刀的钢口好,其实你细看就会知道其拿来剁铁丝的菜刀要么厚刃大角度开锋要么刀刃薄未开锋,这种刃口只适合劈砍硬物,切个肉片都很费力。由此可见开锋角度对斩切能力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没有那种神化了的又能斩钉截铁,又能锋利无比的宝刀。每一把刀只能偏重切硬物或者软物其中一种功能,这是从研磨工序开始就决定了的。
3.劈砍:即使有一把好刀,其斩切效果还是要依赖于使用者的技巧。劈刀时要利用腰.腿.手臂的力量协调发力,以增强劈刀的力量和速度。此外,还要善于选择刀刃和目标接触的角度。比如用青竹作试斩的时候,通常认为45度左右最好,如果角度大于60度,那么刀刃很可能砍不深,无法干脆利落斩断,如果小于30度,则刀刃有可能从目标表面滑过。
二、如何选择户外刀具、野营刀具、野营装备
户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活动性质、场所时间、个人角色不尽相同。活动从普通健行、登山、穿越、野营、探路、不一而足;难度和户外环境不同、道路的状况不同;当然,从当日往返到露营过夜与多日穿越、从随团登山到作为领队,户外活动的概念不同,户外用刀的选择也旨趣各异。结合户外用刀情况简炼起见,大致分为轻度与重度用刀两类:
1、轻度用刀
所谓轻度用刀主要是普通随众登山及穿越,以单日、低难度为特征。由于国内很少原始密林,且成熟驴团皆深以呵护生态为念,不鼓励不必要的砍伐,轻度用刀的主要目的为剪除挡路的乱藤细竹等灌木、草本植物,并作为个人生活用品的用刀等。
2、重度用刀
所谓重度用刀主要见于难度登山、野营、多日穿越及野外生存,主要作为必要情况下的开路工具、公用或领队装备和生活用刀,并应对野外生存、对抗野兽歹人及不可预见需要。
3、选择前提
选择户外刀具,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用刀干什么。在不同的户外活动和个人角色中选择不同的刀具。如果只是随团进行一般难度的登山、野营,一把大点的折刀或一把弹簧刀足矣;如果担任领队、先锋、小组长,或是参加多日穿越、新线探勘,尤其在荒僻山路或不可预知环境,一把大型直刀必不可少。(参见下述轻重度刀具选择)。
户外好刀特质
1、优良钢材与热处理
钢材选择与热处理工艺决定了刀具的硬度、保持度,甚至一定程度影响到刀具的锋利度。在户外我们没有充足的条件与时间打磨刀具,良好的户外刀具可以在多日的使用中始终锋利。当然,在军队生存用刀中也有这样的理论;即降低刀具的硬度,换取打磨的便利,但我们不是拿刀去杀人或撬弹药箱,所以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带保持度良好的刀具。
2、不易锈蚀
户外天气与环境多变,当然不希望出门时锃亮的钢刀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就锈痕累累。相对来说,含铬等元素的合金钢相对防锈度较高,而一些硬度较好的高碳钢刀如果没有表面涂层的保护就易于锈蚀而不是最适合户外。
3、结构简单
驴圈普遍认为折刀不如直刀,我想对于高难度、长时间的活动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另外,就直刀和折刀而言,因为野外有气候变化、泥浆沾染等不确定因素,有复杂刀盒(如户外圈很多人提起的奥托丛林王)、中空螺盖盒的直刀;锁定和保险机构复杂、带自动开刀功能的折刀就变得不适合,何况户外装备要的就是复杂多变情况下的绝对可靠性。
4、刀体牢固
对于直刀而言,户外刀具应材料过硬、各部件安装牢靠,全龙骨(简单地说即刀身原钢条延伸至刀柄全部)的刀被认为更为可靠,而中空柄(如奥托丛林王系列刀具)相对来说不够可靠,当然这种比较的前提是做工在近似水平。对于折刀而言,户外用刀应锁定可靠、有保险装置或刀鞘,至少在劈砍和切削时折刀不会解体、不会意外解除锁定或意外展开刀身。
5、长、厚度适中
轻度用刀问题不大,毋需携带超过需要而过于沉重的刀即可。
难度穿越或领队用直刀长度必须适中,过短则劈砍无力;过长则份量过重成为负担,携行也不方便。厚度也应适中,过厚则过重、锋利度也常会下降(还要参考打磨方式);过薄则劈砍力度降低且刀身强度可靠性不足。个人认为户外刀具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还是要视活动性质难度而选择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刀具,通过个人的尝试及与前辈的沟通,重度使用刀具以全长32—38CM为宜;轻度使用刀具小直以全长25CM以内为宜、折刀以全长18—23CM为宜。厚度方面重度使用刀具以5—8MM为宜,轻度使用刀具(含折刀)以2.5—4MM为宜。
6、刀具款型与重心位置
由于户外刀具多用于劈砍和切削,刀头形制方面重度用刀以刨削型(类似博伊刀刀头,刀身自中部向刀尖渐趋尖细)、平头圆头型(刀头宽,重心略靠前)和勾型头(以前面有勾的柴刀为代表),轻度用刀含折刀以回型(刀尖较圆,优点是不易损毁和误伤)、水滴型(常见,刀尖较细,切割方便)、鸟嘴型(主要是折刀,刀尖成鹰喙形,切割挡路藤蔓非常顺手,但须小心挥舞)。刀刃形制方面,重度用刀多为平刃(平刃是平直的刃口,相对齿刃而言),用半齿(即部分刀刃为平刃、部分刀刃,绝大多数为前平刃后齿刃的形式)的亦可;轻度用刀可根据需要和喜欢选择,个人较推荐半齿或平刃,平刃切割线长,半齿可分别以平刃和齿刃应对不同的需要,全齿的折刀对付藤蔓非常拿手(尤其配合是鸟嘴型刀尖,如蜘蛛牌C12GPS折刀),但用途范围较小。
刀具的重心位置对于户外用刀尤其是重型直刀的选择非常重要。户外的重型直刀选择方面,比较好的有BOWIE博伊款型,此种款型是美国拓荒时期被大量制作、应用的款型,就多数BOWIE刀来说应该说其重心控制(多数为略靠前)、厚度长度(长约33—40CM,厚约0.5—0.8CM),可谓同时兼顾了劈砍力度与安全操控,并以其常用打磨方式在户外重度使用的范畴内实现了挥刀力度、刀体强度与锋利度的平衡,形成了卓越的劈砍能力并兼顾切割、刺和拍、砸功能,个人认为是非常适用于户外的。需要指出的是它不适合国内户外使用。跃进狂热和经济驱使已使国内原始森林毁伤惨重,国内山间鲜有阻路难行的乔木需要我们去砍伐何况森林资源已是匮乏,而此刀由于份量很重特别是重心过于前倾,使用中体能消耗极大,且要求操刀者有着很好的臂力和刀具操控技巧,否则可能给自己和队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7、刀柄选择
户外用刀对柄材的第一要求是防滑。要在潮湿、带有手套等条件下仍能握持稳固,才能确保在劈砍等大力使用中不致脱手造成安全隐患或刀具遗失,同时,要求刀柄不易在潮湿、寒冷条件下变形。综上所述,一些现代材料的柄材在户外环境下优势明显,推荐克拉通(一种有韧性的类橡胶柄)、Zytel(子托,一种表面常带有防滑花纹的类塑料材质)、G10(一种类玻璃纤维质材料,表面多有压花防滑纹)等,这些虽非贵重柄材,但在户外非常实用);而钢柄刀太滑、铝柄刀(包括做过阳极加硬电镀处理的)易于磕花、多数柄部表面光亮的刀不防滑,故不建议作为户外用刀。
8、刀鞘材料及做工
刀具鞘材常见的为皮鞘、K鞘(Kydex克迪克斯,丙烯酸和聚氯乙烯合成的类塑料物质)和Corra鞘(科尔迪尤拉,一种高韧性、耐磨而轻便的尼龙纤维材料,亦多用于高档登山包)。Corra鞘当然好但不是特别常见;K鞘不错但有些会在局部磨花刀具表面或涂层(不过户外刀具就是用的,应无所谓);皮鞘美观舒适,只是部分皮鞘会因遇水膨胀或脱线困扰大家,但刀厂或用刀人对其作过浸蜡处理后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刀鞘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是纳刀稳定,无论是搭扣还是卡壳等形式,要确保刀具在鞘内不会意外掉出、滑下,当然刀鞘本身也要牢固无解体、开裂、松脱之虞。
⑦ 军刀长度
如果你特指瑞士军刀,那是因为它要销往全球,不能因尺寸超标而在部分国家内禁售,这是个简单的营销容概念。而且其学名是叫瑞士军用袋装工具,军刀是国内给的简称而已。
真正的军刀,大多数长度都在25-45cm之间。
冷钢,蝴蝶超过全长超过20cm的是大多数呀!淘宝上当然难找到,毕竟这个长度属于管制范畴了,要去专业网站才有。
如果说仅刃长就要20cm的话不多,因为折刀,头与柄之间只有一个轴连接,远没有直刀牢固,所以不宜做得过长。
⑧ 日本刀的标准长度是多少
日本打刀全长:六十公分以上
日本胁差全长:三十公分与六十公分之间
日本短刀全长:三十公分以下
日本太刀全长:六十公分以上
1、日本打刀:全长六十公分以上,一般就以“刀”称之,可以说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剑。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反”。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地方,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
(8)户外直刀长度扩展阅读:
日本的国宝级名刀
【大典太】太刀,刃长66.10厘米。平安后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来为室町将军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时代落入秀吉手中,后来秀吉将它赐予前田利家。刀铭为“三池光世”;
【数珠丸恒次】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日莲上人所有;
【童子切安纲】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源赖光所有;传说大将军“源赖光” 受天皇征辟去征讨百鬼之王——“酒吞童子”。源赖光乘酒吞童子大醉后乘机切下它的脑袋,成功解救出了被鬼王抓来的美少女,受到了天皇的厚赏,这把刀也因切下酒吞童子的脑袋而被命名为——童子切安纲。(似乎全世界都有这种套路的神话故事)
【三日月宗近】具体情况不明,为山城国刀工三条宗近所作;
【鬼丸国纲】具体情况不明,相传为镰仓北条家家传宝刀,随着北条一门的全灭而散落人间(这里所说的北条氏与战国时代的小田原北条氏毫不相干,后者是伊势新九郎长盛冒姓北条,改名为北条早云后形成的家族)。
⑨ 最好的野营刀,户外刀有哪些
西班牙奥托的丛林王和沙漠之王等,美国克里斯里夫的策划者和飞跃羚羊等
如何选择户外刀具、野营刀具、野营装备
户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活动性质、场所时间、个人角色不尽相同。活动从普通健行、登山、穿越、野营、探路、不一而足;难度和户外环境不同、道路的状况不同;当然,从当日往返到露营过夜与多日穿越、从随团登山到作为领队,户外活动的概念不同,户外用刀的选择也旨趣各异。结合户外用刀情况简炼起见,大致分为轻度与重度用刀两类:
1、轻度用刀
所谓轻度用刀主要是普通随众登山及穿越,以单日、低难度为特征。由于国内很少原始密林,且成熟驴团皆深以呵护生态为念,不鼓励不必要的砍伐,轻度用刀的主要目的为剪除挡路的乱藤细竹等灌木、草本植物,并作为个人生活用品的用刀等。
2、重度用刀
所谓重度用刀主要见于难度登山、野营、多日穿越及野外生存,主要作为必要情况下的开路工具、公用或领队装备和生活用刀,并应对野外生存、对抗野兽歹人及不可预见需要。
3、选择前提
选择户外刀具,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用刀干什么。在不同的户外活动和个人角色中选择不同的刀具。如果只是随团进行一般难度的登山、野营,一把大点的折刀或一把弹簧刀足矣;如果担任领队、先锋、小组长,或是参加多日穿越、新线探勘,尤其在荒僻山路或不可预知环境,一把大型直刀必不可少。(参见下述轻重度刀具选择)。
户外好刀特质
1、优良钢材与热处理
钢材选择与热处理工艺决定了刀具的硬度、保持度,甚至一定程度影响到刀具的锋利度。在户外我们没有充足的条件与时间打磨刀具,良好的户外刀具可以在多日的使用中始终锋利。当然,在军队生存用刀中也有这样的理论;即降低刀具的硬度,换取打磨的便利,但我们不是拿刀去杀人或撬弹药箱,所以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带保持度良好的刀具。
2、不易锈蚀
户外天气与环境多变,当然不希望出门时锃亮的钢刀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就锈痕累累。相对来说,含铬等元素的合金钢相对防锈度较高,而一些硬度较好的高碳钢刀如果没有表面涂层的保护就易于锈蚀而不是最适合户外。
3、结构简单
驴圈普遍认为折刀不如直刀,我想对于高难度、长时间的活动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另外,就直刀和折刀而言,因为野外有气候变化、泥浆沾染等不确定因素,有复杂刀盒(如户外圈很多人提起的奥托丛林王)、中空螺盖盒的直刀;锁定和保险机构复杂、带自动开刀功能的折刀就变得不适合,何况户外装备要的就是复杂多变情况下的绝对可靠性。
4、刀体牢固
对于直刀而言,户外刀具应材料过硬、各部件安装牢靠,全龙骨(简单地说即刀身原钢条延伸至刀柄全部)的刀被认为更为可靠,而中空柄(如奥托丛林王系列刀具)相对来说不够可靠,当然这种比较的前提是做工在近似水平。对于折刀而言,户外用刀应锁定可靠、有保险装置或刀鞘,至少在劈砍和切削时折刀不会解体、不会意外解除锁定或意外展开刀身。
5、长、厚度适中
轻度用刀问题不大,毋需携带超过需要而过于沉重的刀即可。
难度穿越或领队用直刀长度必须适中,过短则劈砍无力;过长则份量过重成为负担,携行也不方便。厚度也应适中,过厚则过重、锋利度也常会下降(还要参考打磨方式);过薄则劈砍力度降低且刀身强度可靠性不足。个人认为户外刀具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还是要视活动性质难度而选择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刀具,通过个人的尝试及与前辈的沟通,重度使用刀具以全长32—38CM为宜;轻度使用刀具小直以全长25CM以内为宜、折刀以全长18—23CM为宜。厚度方面重度使用刀具以5—8MM为宜,轻度使用刀具(含折刀)以2.5—4MM为宜。
6、刀具款型与重心位置
由于户外刀具多用于劈砍和切削,刀头形制方面重度用刀以刨削型(类似博伊刀刀头,刀身自中部向刀尖渐趋尖细)、平头圆头型(刀头宽,重心略靠前)和勾型头(以前面有勾的柴刀为代表),轻度用刀含折刀以回型(刀尖较圆,优点是不易损毁和误伤)、水滴型(常见,刀尖较细,切割方便)、鸟嘴型(主要是折刀,刀尖成鹰喙形,切割挡路藤蔓非常顺手,但须小心挥舞)。刀刃形制方面,重度用刀多为平刃(平刃是平直的刃口,相对齿刃而言),用半齿(即部分刀刃为平刃、部分刀刃,绝大多数为前平刃后齿刃的形式)的亦可;轻度用刀可根据需要和喜欢选择,个人较推荐半齿或平刃,平刃切割线长,半齿可分别以平刃和齿刃应对不同的需要,全齿的折刀对付藤蔓非常拿手(尤其配合是鸟嘴型刀尖,如蜘蛛牌C12GPS折刀),但用途范围较小。
刀具的重心位置对于户外用刀尤其是重型直刀的选择非常重要。户外的重型直刀选择方面,比较好的有BOWIE博伊款型,此种款型是美国拓荒时期被大量制作、应用的款型,就多数BOWIE刀来说应该说其重心控制(多数为略靠前)、厚度长度(长约33—40CM,厚约0.5—0.8CM),可谓同时兼顾了劈砍力度与安全操控,并以其常用打磨方式在户外重度使用的范畴内实现了挥刀力度、刀体强度与锋利度的平衡,形成了卓越的劈砍能力并兼顾切割、刺和拍、砸功能,个人认为是非常适用于户外的。需要指出的是它不适合国内户外使用。跃进狂热和经济驱使已使国内原始森林毁伤惨重,国内山间鲜有阻路难行的乔木需要我们去砍伐何况森林资源已是匮乏,而此刀由于份量很重特别是重心过于前倾,使用中体能消耗极大,且要求操刀者有着很好的臂力和刀具操控技巧,否则可能给自己和队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7、刀柄选择
户外用刀对柄材的第一要求是防滑。要在潮湿、带有手套等条件下仍能握持稳固,才能确保在劈砍等大力使用中不致脱手造成安全隐患或刀具遗失,同时,要求刀柄不易在潮湿、寒冷条件下变形。综上所述,一些现代材料的柄材在户外环境下优势明显,推荐克拉通(一种有韧性的类橡胶柄)、Zytel(子托,一种表面常带有防滑花纹的类塑料材质)、G10(一种类玻璃纤维质材料,表面多有压花防滑纹)等,这些虽非贵重柄材,但在户外非常实用);而钢柄刀太滑、铝柄刀(包括做过阳极加硬电镀处理的)易于磕花、多数柄部表面光亮的刀不防滑,故不建议作为户外用刀。
8、刀鞘材料及做工
刀具鞘材常见的为皮鞘、K鞘(Kydex克迪克斯,丙烯酸和聚氯乙烯合成的类塑料物质)和Corra鞘(科尔迪尤拉,一种高韧性、耐磨而轻便的尼龙纤维材料,亦多用于高档登山包)。Corra鞘当然好但不是特别常见;K鞘不错但有些会在局部磨花刀具表面或涂层(不过户外刀具就是用的,应无所谓);皮鞘美观舒适,只是部分皮鞘会因遇水膨胀或脱线困扰大家,但刀厂或用刀人对其作过浸蜡处理后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刀鞘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是纳刀稳定,无论是搭扣还是卡壳等形式,要确保刀具在鞘内不会意外掉出、滑下,当然刀鞘本身也要牢固无解体、开裂、松脱之虞。
以上是属于个人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