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衣大炮是什么样子的
2. 网红洪大炮是什么名字
洪大炮是从火山过来的主播,和抖音的主播交情不深,被泼了脏水,替他说话的人不多。更何况作为一匹户外直播的黑马,洪大炮热度也是很高。
3. 红衣大炮怎么制作
挖个洞
埋点土
数个一二三四五
放上药
装上弹
打个铁砂带破壶
4. 红一大炮的来历
红夷大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也称为红衣大炮。红夷者红毛荷兰也,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红夷大炮是从荷兰进口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具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朝前期的自制大口径火铳在原理上与这些红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装滑膛火门点火式的,但是具体做出来就大有区别了。明朝前期火铳多以铜为原料,内膛呈喇叭型,炮管显得单薄,以其口径而言炮管显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与现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铳”相同。这种火铳与红夷大炮相比火药填装量少,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过热,射速也慢,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教高(铜是铸造货币的金属),而且铜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膛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为武器而言寿命太短,唯一的优点是重量轻。在动辄重数千斤的红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记载最远可达十里!十里相当于现代五公里多,相当远了,曾经对这个数据产生过怀疑,但是西方的同类型火炮的性能证明了这个数据是准确的(当时西欧各国已有领海这一概念,当时的领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来定的,16世纪末期的领海是三海里,约合五点五公里)。远射程的红夷大炮结合开花弹,成了明朝末期对抗后金铁骑的最强武器。当时的战法为:将后金的骑兵诱入城头红夷大炮射程,然后用开花弹集火射击,效果非常显著,连努尔哈赤都被炸死。很长时间内,后金骑兵不敢进攻装备有红夷大炮的宁远、锦州、山海关等战略要地。
红夷大炮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引起了明朝的重视,除了进口以外还大量仿制,但是明朝末期国力不济,无法铸造和进口更多造价昂贵的红夷大炮。但是红夷大炮以逐渐成了明朝军中重型火器的中坚力量,将原来的重型大口径火铳淘汰。
不能不说红夷大炮对中国火器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此后二百余年,清朝进行了大量的仿制,盛极一时,可说红夷大炮的式样已经成为军队火炮的制式,从而压制了其他先进火器的研制和装备。从整体上说,清朝对红夷大炮没有进行过任何技术革新,只是一味加大重量,以求增加射程,火炮的制造工艺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却不及英舰舰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阴要塞竟然装备了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这些炮看似威武,实际上射程还不如明朝进口的那些红夷大炮,加之开花弹的失传造成与英军对抗时吃亏不小。十九世纪中叶是西方武器大换代的时期,火炮技术大大改进:工业革命使得武器制造业使用了动力机床对钢制火炮进行精加工,线膛炮和后装炮也开始装备军队;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拿破仑的实践中新的发展;同时因化学的进步,苦味酸炸药、无烟火药和雷汞开始运用于军事,炮弹的威力成倍增长。反观清朝的火炮,仍然使用泥范铸炮,导致炮身大量沙眼,炸膛频频,内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准心照门不复存在,开花弹也失传,缺少科学知识兵勇的操炮技术比不上明朝!两百年前让明朝苟延残喘的先进武器红夷大炮在两百年后已经风光不在,老态龙钟,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了,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 红衣大炮最早是哪个中国人使用的
红夷大炮是欧复洲在制16世纪初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据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6. 红衣大炮的威力有多大
红夷来大炮是16至19世纪之间源的英制前装重型滑膛炮,经中国人仿制后,种类多达百种。其技术特征是: 1)弹药较重,可达数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弹丸是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实心弹,奇巧绝伦,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是以直接撞击目标而起破坏作用的。如此药弹相称,保证其射程较远,杀伤力较大。 (2)炮管长度2一3米,呈前细后粗型,口径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倍径(指火门至炮口之距离与内径的比例)之比多在20一40之间。其铸造极为复杂,采用整体模铸法,有科学的工序和法式要求,并有新型设备、仪器等辅助设施的配合。各部比例合适,炸膛的几率低,所铸之炮的质量提高。 (3)多系重型铁炮,也有铜制,自重35一500()公斤不等。如红夷大炮在中国的发展顶峰是在清康熙朝,此时所造的905门火炮中,重量在250公斤以上者有201门,其余为250公斤以下的轻炮。 (4 )红夷弹药施放程序化、“炮表”化。此外其尾部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调整射角,配合火药量改变射程。炮身上装有准星、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红夷炮由车运载,可以任意奔驰。
7. 红衣大炮是几磅炮
红衣大炮的口径并不统一,
1、宁远城上的10门炮是18磅,按照英国普林斯顿制,口径在132mm左右
2、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奉命为清廷铸造红衣火炮,炮长310 公分、口径12.5 公分,约相当于小一号的12磅炮
3、厦门的胡里山炮台有一门口径13.5cm、全长310cm的天启间仿制红夷铁炮,也算18磅炮。
4、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定辽大将军」,此炮乃由吴三桂于崇祯十五年捐资铸造,全长约380cm,内径为10cm,
英制寇菲林长炮的参数:
弹重(磅) 炮长英尺 炮重(英担)
9 . 9' ~ 7 ' 25 ~ 31
12 9 ~ 7 34 ~ 21
18 8'~ 9' 37 ~ 42
24 9'~ 9' 6" 47 ~ 50
32 9' 6" 55
弹重与火炮直径对应表:
12磅=4.6英寸=117毫米
18磅=5.2英寸=132毫米
24磅=5.7英寸=145毫米
32磅=6.2英寸=157毫米
42磅=6.9英寸=175毫米
68磅=8.2英寸=208毫米
由于纯手工制造,其内径同一批次都是无法统一的。并且满鞑获得火炮工匠后,为了增加射程,加厚了炮管,增加的炮身长度,但是威力却大为下降。
红衣大炮一般是属于12-18磅的长身管舰炮
8. 红衣炮弹的历史是什么,中国红衣大炮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中国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了火炮这个武器的存在了,那就是红衣大炮,其实正确叫法应该是“红夷大炮”这种炮在明朝的后期传入中国,是明朝仿制西班牙的船炮而来,之所以改为红衣,是因为清朝忌“夷”一字。广泛的说,红衣大炮包含了后明传入中国的一系列的火炮,一般情况下都是指炮管高倍径大于20的滑膛加农炮。
但令人嗟叹的是,在这上上下下三百年里,用虎门销烟的那些千斤炮对比红衣炮,似乎也未能见到有多大的区别,当满清拿到这样一件武器之后,也并没有去学习西方能做出如此杀器的技术,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内在动力的慢慢失去。
拓展资料:明代的炮弹—— 明军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种:实心弹、霰弹、开花弹。
先说实心弹——这种炮弹内部没有火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人员杀伤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击中其他物体,使之碎裂飞溅,造成间接人员杀伤。
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斤铅铁小丸构成,也有装填碎石的,射击时一打一大片,以杀伤人员为主,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射程近,有效杀伤约在三百米内(一说五百米内)。
最后说说开花弹——这是爆炸性弹丸的别称,内部装有火药,因其炸开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而得名。中国自南宋未期就出现了铁壳开花弹,其改进型曾被元军用于征讨日本之役。炮射开花弹在明代中后期得到广泛应用,如宁锦大捷,就是使用这种炮弹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