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户外夜景 > 户外数据集

户外数据集

发布时间:2021-03-11 23:53:02

⑴ 野外勘探与试验资料搜集与整理

2.1.12.1 槽探

2.1.12.1.1 目的

了解浅部地层岩性以及观测槽探设计的专门项目内容。

2.1.12.1.2 基本要求

按槽探技术要求进行槽探工作,按“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整理。

2.1.12.1.3 内容

(1)槽探统一编号。

(2)槽探野外编号:野外施工时的编号。

(3)经纬度:自然地理坐标。

(4)高程:按“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要求的坐标系用GPS精确测量的工程位置高度。

(5)地理位置:施工的槽探相对位置,一般要求可按此项内容明确确定工程的地点。

(6)槽探目的:进行槽探的用途,解决的问题。

(7)地貌部位:槽探工程所处的地貌单元。

(8)施工日期:施工的年、月、日。

(9)照片编号及说明:简要说明照片内容、类型、拍摄地点和日期。

(10)施工过程。

(11)主要观测内容与地层描述:主要观测内容是指槽探设计的观测内容(包括地层描述),地层描述是指对地层岩性、结构、层序和形成环境的详细描述。

填写附表29。

2.1.12.2 水文物探

2.1.12.2.1 目的

(1)划分测区地质剖面,确定含水层、隔水层、软弱夹层的分布、含水层厚度、埋藏深度、富水性及富水地段。

(2)覆盖层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埋藏冲洪积扇的分布、结构、底板形态。

(3)基岩埋藏深度及基岩面起伏形态。

(4)地下水水位区域埋深和地下水TDS变化规律,以及咸水分布范围、咸淡水界面、咸水区淡水透镜体的分布。

(5)岩溶发育带的分布位置、发育程度及其深度,寻找隐伏的岩溶管道、洞穴和地下暗河。

(6)隐伏地质构造、断裂破碎带空间分布与风化壳厚度,对风化壳进行分层、分带。

2.1.12.2.2 基本要求

按物探技术要求进行物探工作,按“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整理。

2.1.12.2.3 内容

(1)物探统一编号。

(2)物探野外编号:野外施工时的编号。

(3)经纬度:自然地理坐标。

(4)高程:按“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要求的坐标系用GPS精确测量的工程位置高度。

(5)地理位置:施工的物探相对位置,一般要求可按此项内容明确确定工程的地点。

(6)地貌部位:物探工程所处的地貌单元。

(7)物探方法:如为表中所列的方法,可在前面方框中打勾;如为其他方法,则在最后一行详细填写名称并在前面打勾。

(8)照片编号及说明:简要说明照片内容、类型、拍摄地点和日期。

(9)施工过程。

(10)物性分层及描述时代:用标准地层时代符号。

(11)岩性与物性描述:岩性描述岩石颜色、结构、名称,物性描述岩石物理特性。

填写附表30。

2.1.12.3 试坑渗水试验

2.1.12.3.1 目的

了解浅部地层渗透性,计算其渗透系数。

2.1.12.3.2 基本要求

按试坑渗水试验技术要求进行试坑渗水试验工作,按“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整理。

2.1.12.3.3 内容

(1)试验统一编号。

(2)试验野外编号:野外试验时的编号。

(3)经纬度:自然地理坐标。

(4)高程:按“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要求的坐标系用GPS精确测量的工程位置高度。

(5)地理位置:施工的物探相对位置,一般要求可按此项内容明确确定工程的地点。

(6)试坑直径:单位m。

(7)试坑深度:单位m。

(8)渗透深度:单位m。

(9)水层厚度:单位m。

(10)毛细高度:单位m。

(11)岩性:一般简单描述岩石的颜色、结构和名称。

(12)延续时间:试验持续时间。

(13)供水桶:指供水桶水面高度。

(14)渗水体积:单位m3

(15)稳定流量:稳定渗透时的流量。

(16)累计延续时间:累计试验持续时间。

(17)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描述。

(18)试坑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1000)。

填写附表31。

⑵ 野外采集仪器填图系统的使用情况

由于修测图幅的主要任务是:①对前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②解决测区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对前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对原始资料的数据录入,在PC机上和野外数据采集仪器上均能进行,而在PC机上更便于操作,所以野外数据采集仪器多只用于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一)野外数据采集仪器的效果、性能

目前各试点项目所使用的野外数据采集仪器有四种,分别为PH688、PH7200和ipACK3850及平板电脑。本项目使用ipACK3850掌上机,共有两款:一款为PC插槽接口GPS的掌上机,另一款为CF接口GPS的掌上机(均为GPS夹克)。它们使用效果较好,其优点表现在屏幕反射较高,在太阳光下使用较清楚,电池使用时间较长,GPS内置(夹克)使用方便,定点速度较快,精度较高,轻便,易携带、易保管,抗潮较好。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但该款掌上机也存在较多缺点。电池的容量仍然显得较小,满容量的情况下只能使用4~6小时,在经济发达、交通较好地区勉强能满足一天的野外工作要求;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区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经常要连续工作几天时间,由于缺乏充电电源,工作则很难开展,如果能改为太阳能电池或者可更换的电池,则可解决电源不足的问题。掌上机的屏幕较小,在野外工作时,给野外整体了解地质体的宏观特征带来困难;掌上机的内存较小,运行速度较慢,给野外工作中对多源信息(遥感、物化探、地质等)和野外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存贮、运行时带来困难;GPS的定位准确性及定位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其精度和速度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在南方气候多变的环境下,使用不够方便。

在大量调研和考查的基础上,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已与国外公司签定野外数据采集器(P-B2008)的生产合同。该款野外数据采集器屏幕大小可在8.4英寸左右,CPU为Intel XScale 400MHz(PXA255,外频200MHZ),128MB SDRam,64MFlash ROM,操作系统为Windows CE.Net4.1,阳光下基本可以阅读屏幕,GPS内置,经测试,精度完全满足区调要求,定位精度5~25米。电源支持时间较长(2700MH),可配4400MH,满容量的使用时间相当于ipACK3850的2~4倍;但其质量稍大,野外携带不太方便。P-B2008性能指标基本满足不同野外数据采集的要求。

(二)野外数据采集仪器在地质调查中的成果

用于数字填图的野外数据采集仪器(掌上机、GPS、数码照相机、数字录入笔等)以及使用分层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空间数据库储存方式,使地质现象的野外路线观测、描述的复杂过程转变为数字PRB过程。采用这种数字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其由10个野外数据采集实体数据模型构成,他们是地质点、分段路线、点间界线、GPS、样品、化石、产状、素描、照片和设计路线等。这种空间数据储存方式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观测数据和参数。

野外数据采集仪器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改变了过去地质调查原始资料存贮方式由纸介质存贮向数字化存贮的飞跃,从而有效地防止地质调查原始资料的损坏和丢失现象发生。

(2)更加方便于对前人1:5万、1:20万区调资料,工作区有关的矿产、物探化探、环境、土地、旅游、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专著、论文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技术数据集合管理和分门别类存储入库,有利于对前人地质资料的再次开发。

(3)通过建立测区的PRB字典库,从而解决了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对地层、构造、岩性等地质内容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提高野外数据采集效率和野外地质资料收集的准确度,并大大降低了野外工作的强度。

(4)有利于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多源信息的整合应用以及有用地质信息的快速提取,其地质资料的分层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空间数据储存方式,更方便于社会各部门对各专项地质成果的提取和应用,从而使地质调查部门更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5)是调查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入国家“数字地球”信息网络的前提,使地质调查原始资料实现全国统一管理,打破地质资料部门封锁成为可能。

总之,在全程数字填图试验期间,项目组的工作是一个实践—认识—改进—再实践—再认识—再改进的反反复复的繁锁而复杂的试验过程,项目组全体人员付出了超出常规的工作量,即为数字填图软硬件系统作了大量反复性、试验性、测试性、实践性及建设性的工作,为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的完善提高及野外工作流程起到了实践及建设性作用。

⑶ 野外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

(一)标本、样品的采集种类

标本、样品的采集种类是由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所决定的,一般有岩石陈列标本、岩石薄片标本、光谱样、硅酸盐全分析样、人工重砂样、稀土分析样、同位素年龄样等。

(二)标本、样品采集及其结果应用的注意事项

(1)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方法与沉积岩区相同。

(2)样品的采集数量,要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每个单元须有些大样,如人工重砂样、硅酸盐全分析样等,在实测剖面中已经采集了的,则地质填图过程中可以少采或不采。

在路线上进行地质点观测时,每一个单元或侵入体至少要采3~5块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岩石标本,以作对比之用。有矿化时,运用捡块法采100~150g光谱分析样。

(3)有关的注意事项:岩浆岩类区填图中要采集的样品种类虽然比较多,但采样只是手段,利用其结果说明或解决地质问题才是目的。因此,采集样品目的要明确,样品应少而精,代表性强,同时要保证样品质量。为此,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

1)必须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各种分析测试数据:全面收集区内前人已有的分析鉴定结果,对那些采样位置确切、样品物地质特征清楚、样品采集合乎要求、分析鉴定质量可靠或基本可靠或经过某项校正或换算即可应用的数据要尽量利用;对于那些分析鉴定可靠或基本可靠,但采样位置或样品物质特征不够准确或不清楚的,可在野外工作期间实地调查落实后予以利用。这样做,既减少了采样工作量,又节约了有限经费。

2)有针对性地采集不同类型的样品:每种类型的样品都具有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作用。例如:有些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仅能解决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有些同位素年龄样品既能解决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也可以用来探讨花岗岩类的成因。因此,要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采集哪一类型的同位素样品。不同花岗岩中的造岩矿物或副矿物,其岩性特征、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含量等均有一定差异,但有些差异并不大或相似。因此,采样时要考虑测定目的。

3)采样数量要得当:各种样品的数量,应视工作需要及经费情况而定。对于为了解花岗岩某些特征的区域性变化、达到某项统计规律且样品分析鉴定费用不很高时,此类样品如岩石薄片、岩石光谱等样品可稍微多采一些;而对于那些每个单元特征相同或大致相似,且样品分析费用较高或很高的(如同位素年龄样品),则应选择重点有代表性地采集。一般地,岩石薄片、岩石光谱等样品在每个侵入体均要采集,而岩石化学、人工重砂等样品每个单元各选择部分侵入体采集,但必须是单元中的典型侵入体,特别是命名单元的侵入体所在地必须采集。稀土元素分量分析选择在每个单元的命名所在地以及比较典型侵入体中采集1~2个。同位素年龄样品的采集以超单元为基础考虑,若该超单元包括的单元数较多,如5~6个单元,一般2~3个单元有同位素样控制即可,且最好采于最早次、最晚次和中间形成的单元中;若超单元所包括的单元较少,如2~3个单元,就一个单元有同位素年龄样品控制就行,并以采于最早次的单元为佳。

4)所采样品要一样多用:在同一个单元、同一个侵入体内所采的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较高、精、尖样品,应在同一处尽量配套采集,而最好的方法是一样多用。例如,当确定某一个侵入体进行人工重砂、稀土元素、岩石化学、岩石薄片及岩石光谱等样品采集时,应将这些样品集中于同一地质位置采集,或在同一地质位置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回室内统一加工处理,分别作各种分析,鉴定之用。这样做,所得分析数据既可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又可避免出现矛盾时难以对照检查。

5)严格采样质量:野外采样中必须严格做到下列几点:

a.采样之前,必须先查清采样处的地质特征和地质环境及位置:

b.具体采样处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露头上,不能采于岩性的局部变化之处,防止混入或夹有包体(专门采包体者除外),并避开裂隙;

c.除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样品外,一般样品都要求特别新鲜,没有蚀变和矿化,剥去风化面:

d.样品的原始质量及采样方法,应依岩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分布的均匀程度不同而有所增减和改变。一般的原则是:若岩石内矿物的粒度较粗、分布不均匀或较不均匀,样品的原始质量相对要多一些,并需应用一定面积范围内多点采样聚合方法;若岩石内矿物的粒度较细、分布均匀或较均匀,样品的原始质量可相对少一些,并可考虑一块或2~3块岩石组合成一个样的采样方法;

e.除标本、薄片等样品外,为避免污染,绝不能在样品上涂漆、编号;

f.不同类型样品的采样时间:在地质填图中,样品采集时间要依样品的类型和测试周期长短而定。一般原则是:岩石薄片、岩石光谱样品等数量较多的样品,随同剖面测制或地质填图同步进行。在对区内岩石类型及露头等情况有一定了解后,再采集人工重砂、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等样品。待野外已基本将侵入体划分出来,能初步划分出单元和归并出超单元后,再视需要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

g.在岩浆岩区采样分析一定要正确地选择测定物、测定方法和测定项目,它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检验人们认识水平的试金石。选择好了,既达到目的,又事半功倍;选择不好,劳而无功并浪费人力、物力。

h.检查鉴定分析结果:在获得各种分析、鉴定结果后,首先要检查其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如对化学分析.在分析项目较齐全的前提下,各氧化物及元素含量是否为100(±0.75)%;对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其造岩矿物总和是否为100%等;然后,对照检查同一地质位置所采不同样品分析结果间有无矛盾,如岩石薄片鉴定结果所得出的各种矿物含量与岩石化学分析所得各种氧化物的含量是否对应吻合等;若分析结果中有与野外所见不一致必须复查、查明原因并送副样外检,待分析结果鲜明后,才可应用。

⑷ 野外数据采集器的组成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数字填图使用的野外数据采集器是由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和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1.野外数据采集器的组成

目前使用的野外数据采集设备是一种集计算、电话/传真和网络等功能于一身的手持设备,也称PDA或掌上电脑。可以配置微型键盘或利用接触屏和输入笔进行数据输入,供电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掌上电脑目前有两种款式,一款是以iPAQ 3850为代表,屏幕大小在3.5in

1in=0.0254m左右,屏幕具有超亮背光,半透射式的特点,在野外可以在阳光下和黑暗处阅读屏幕,保证野外正常工作(图7-1)。另一款是以平板电脑为代表,屏幕在8in以上,但屏幕不具超亮背光的特点,虽然视域大,但在阳光下阅读屏幕比较困难(图7-2)。

图7-1 野外数据采集器

(掌上电脑、手持GPS)

图7-2 野外数据采集器

(平板电脑)

野外数据采集设备是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是获取野外各种参数数据的基础;区域地质调查野外路线观测的工作方式,要求随身带到野外的设备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和运行速度、与室内所用系统有接口。要真正能在野外工作,还必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至少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

2.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是以PRB数据模型的能够在掌上电脑运行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底层具有在不同PPC、HPC和平板电脑上运行具有运行效率高、稳定等特点。在CE平台上,实现了数字填图所需GIS基本功能(GPS定位、路线采集、素描);具有先进的数据组织和压缩技术,一次可以调入符合野外调查的整幅国际分幅地理数据和其他数据;实现遥感影像在Windows XP/NT/2000与Windows CE一体化的配准,其在掌上机的图像压缩比达1:10,遥感图像及各种数据与数字填图系统的一体化整合;系统满足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规范要求,覆盖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功能的基本特点是符合野外工作的质量和精度要求,便于野外地质人员操作和掌握。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从野外数据采集拓展到整个数字填图,系统功能从数据处理拓展到数字填图过程定量质量评价,而构成为完整体系。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提供丰富的图示图例库,满足地质专业的图示需求。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具实现遥感系统与数字填图系统的一体化整合,为野外到室内实现一体化的采集、一体化的组织、一体化的管理及一体化的成果表现形式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使用特定的技术和设备(硬件和软件)来实现已有地质资料的使用、野外地质资料的获取、地质成果的表达和地质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的全程数字化,能更好的满足地质资料的获取、管理、应用和服务于社会的要求。

总而言之,野外数据采集器就是集3S技术为一体的用于获取野外地质调查各类数据的小型手持式计算机设备,目前采用嵌有GPS、川以运行PLAM OS或Windows CE、并装入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和数字地形图的掌上或平板电脑作为野外数据采集器。在数字填图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区调步伐。

⑸ 三维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一)三维野外工作设计的特点及注意的问题

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是面积采集,即所有的震源点与检波点的中心点M在一定面积内呈有规律分布,而不是像多次覆盖测量时中心点沿一条测线分布。

为了达到以均匀密集的网络拾取反射波资料的目的,测线的敷设、检波点与炮点相对位置的确定,应遵守以下准则:反射波资料的拾取间隔大约为最短有意义波长的一半,并均匀分布;利用炮点线及检波点线排列,使地下反射波点的网格形成条带或面积分布,并使其能控制测区内的主要勘探对象;利用不同的炮点线距及检波点线距以及炮点距,形成不同的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并使覆盖次数最多的部分位于测区内的主要勘探对象;应避免因炮检距太大而造成浅层的反射波的遗漏。

(二)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归纳起来基本上有路线型(线型)和面积型两种。

1.线型三维观测系统

主要特点是沿着一定的路线在其两旁狭窄条带上拾取反射波资料,其中包括宽线剖面和弯曲测线。

(1)弯曲测线观测系统。如图7-5-4所示,由于地形的限制,测线只能沿河谷、山沟或公路布置成弯曲形状,这种观测系统称为弯曲测线观测系统。其特点是激发点和排列上的各检测点不在一直线上,它们的平面坐标x、y都是变化的。

(2)宽线剖面。当构造复杂时,需要连续地确定界面的空间位置。为此,要以相当精确的精度测定横向倾角,在野外可采用宽线剖面法进行工作,即把一条单一的测线扩展至一个窄带内的几条测线。如图7-5-5所示,沿测线方向布设多条平行的检波器线。每次激发时,这些检波器线同时接收,获得纵、横向上的多次覆盖信息,处理结果除可通过横向叠加得出单一的测线的地震剖面外,还可精确地测定反射层的横向倾角。

图7-5-4 弯曲测线观测系统

图7-5-5 宽线剖面

对宽线剖面的资料主要处理技术是宽线叠加。根据野外几条平行的共深度点测线,经过横向和纵向倾角的推断和叠加,可提供宽线剖面和反映地层倾向、倾角的资料,并在已知界面倾角、倾向和速度的条件下,有可能正确给出反射面的实际位置。此外,在测线少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根据倾角、倾向构制等值线图。

2.面积型观测系统

面积三维观测系统有多种形式,灵活性很大,采样密度大,叠加次数高,可在各种复杂地表条件进行观测,可获得地下界面的面积资料。它不仅能解决复杂构造问题,而且能勘探非构造圈闭,进行储层评价等。图7-5-6、图7-5-7、图7-5-8、图7-5-9,给出了几种典型的面积三维观测系统。

(a)十字型观测系统。将等间距的炮点线垂直于等间距的检波点线,可形成一个地下数据点网格的面积分布,两者相互可成十字型“L”形或“T”形,或相交成其他的图形。如图7-5-6、图7-5-7所示。

图7-5-6 十字型观测系统

图7-5-7 T型观测系统

这类观测系统可将地下网格面积分布在需要勘探的地区,如湖泊、村镇等。在进行小面积三维观测时,用多道仪器、多个炮点即可完成野外采集。

(b)环型观测系统。如图7-5-8所示的环型观测系统,能沿着许多封闭的相互连接的线路进行观测,灵活性较大,但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获得均匀的覆盖次数和网格密度。

(c)地震线束观测系统。地震线束观测系统是目前三维地震大面积施工中最常用的类型(也可作为小面积三维观测系统)。该系统是由多条平行的接收排列和垂直的炮点排列组成。图7-5-9给出了其中的一种形式。

图7-5-8 环型观测系统

图7-5-9 六线四炮端点激发地震线束观测系统

野外观测时,一排炮点逐点激发后,炮点排列和接收排列同时沿前进方向滚动,再进行下一排炮点的激发,直到完成整条线束面积。然后垂直于原滚动方向整个移动炮点排列及接收排列,重复以上步骤进行第二束线、第三束线……的施工,直至完成整个探区面积的观测。这种观测系统的优点是可以获得从小到大均匀的炮检距和均匀的覆盖次数,适应于复杂地质条件的三维地震勘探。此外在多居民点、多农田地区,可改变偏移距和发炮方向进行施工,亦可获得满意的资料。

由于在弯曲测线情况下,炮点和检波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实际上已不再是共反射点了。因而各共中心点所对应的反射点的位置是分散的,这时的多次覆盖也必须代之以新的概念即共反射面元覆盖的概念。

共反射面元覆盖,是指在共反射点概念的可容许偏离范围内,各相邻反射点道的叠加。在这个偏离范围内,来自相邻各反射点的能量叠加,应该像来自一个反射点那样得到加强。因此这个可容许偏离范围,就可被看成是相邻各道的“共反射点”,但它有别于传统的共反射点概念,故定义为共反射面元。

不论宽线型或弯曲测线,多次覆盖观测时有些影响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其中包括共反射面元各道炮检距中点的离散程度、炮点检波点连线方向与岩层倾向间的夹角变化、速度随岩层倾角的变化和界面倾斜引起的地下反射点的分散等。为了保证叠加质量,必须对这些因素作必要的考虑。

总之,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形式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如使用灵活恰当,可增加数据的拾取密度、覆盖次数等,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同相轴,反映更全面的波动场。

⑹ 野外调查阶段资料整理

野外工作阶段对调查资料要求做到边调查、边整理和边综合研究。

野外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可按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周期分为当日、数日观测资料的整理和一条路线或一项专门调查内容资料的整理两种情况进行。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系指每天或数日所收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和实物资料的整理两个部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包括观测点位的校对,检查记录是否系统连续,记录是否做到繁简适宜、系统全面,各种地质体、构造要素的产状及各种参数是否完全并且有代表性,各种必需的样品是否采集系统完全,并标注在文字记录相应的位置,编号有无错漏,各种素描、剖面图和照片是否都已在文字记录相应位置进行编号说明。如果时间允许应对野外记录簿中所有获取的产状要素等参数及各类数字编号、素描图以及工作手图及时着墨,并及时作好当天地质路线小结。小结内容主要突出新进展或新发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处理意见。若发现有重大遗留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复查,对遗留问题进行复查后,记录中应及时进行小结,阐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引起的原因,并应将复查结果加注到原路线记录中的相应位置。如果时间较紧或工作条件困难的地区,当日资料整理工作无法进行时,也可改为2~3天集中进行一次,但最多不超过5天。以上整理内容应反映在相应的野外记录中。

实物资料的整理,主要指各类实物标本和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的分类包装,清点数量并与野外记录簿上标号逐一进行核对,同时进行填表登记造册。

一条路线或一项专门调查内容资料的整理,也必须在野外及时进行。其内容除前日、数日整理的有关内容外,主要是对一条路线或一项专门调查内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整理,并由作业组对工作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对已做工作进行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小结,小结内容应包括调查路线上调查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应突出对地质构造总体规律和所填图面结构是否合理的认识上,重点总结新发现、新进展的依据和存在的地质问题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

每个基站的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检查原始资料是否齐全,编录是否合乎要求,工作精度和质量能否达到标准,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应加以总结交流,对资料不够齐全、依据尚不充足的地方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弥补,不能把已发现的问题带到下一个工作基站。

⑺ 野外手图PRB数据汇入PRB图幅库

野外路线数据经过整理和完善、数据检查并消除数据采集错误后,可将其输入到图幅PRB 库中。具体的 操 作 步骤 为: 打 开图 幅 PRB 库,选择 “PRB 数据 操 作” 菜单 下 的“PRB 数据入库”功能。入库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单条路线入库: 选择要入库的路线工程文件名,将其打开入库,此时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 “请确定在 PRB 入库之前进行 PRB 检查”,若已检查,选择 “是”,系统将该路线数据拷入 PRB 库。这相当于把单条的野外路线汇集到一张图上,然后才能形成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其二是批量数据入库: 在弹出的 “选择路线”对话框中一次选择多条需要入库的路线批量入库。为保证入库的资料完整统一,可在入库前删除 “图幅 PRB 库”中所有数据并进行压缩存盘,然后再进行入库操作,形成最新最完善的 PRB 图库,以便进行实际材料图的编绘。

注意,上述各个阶段的操作方法实际上涉及多级级联菜单,但是限于篇幅这里并没有详细完整的讲述,只是大致描述了使用到的一级菜单和对应的功能菜单,并且在数字填图系统的不同版本中菜单所在的位置也不一致,具体的操作细节请读者参考数字填图系统的帮助文件或者用户手册。

⑻ 怎么使用datasets里面的数据 sklearn

python的机器学习模块sklearn(Google公司开始投资,是大数据战略的一个步骤)可以用于模式识别,用在一般知识发现,例如户外参与人口的类型,sklearn包自己带了两个数据集,其中一个是鸢尾花数据库(iris,鸢尾花)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ris = datasets.load_irises()
#把鸢尾花数据集加载
data = iris.data
#可以用dir(data)查看数据集的性质其中包括max最大,mean中值等等
data.shape

#返回值:(150,4)表示150个观察值,4个特征设定萼片和花瓣的长宽;
pylab.imshow(digits.images[-1], cmap = pylab.cm_gray_r)

⑼ 室外ODU~~~~~~~

室外单元ODU全称为Oracle Database Unloader,俗称“集光纤配线单元”是类似于Oracle的DUL的软件,用于直接从Oracle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中获取表数据。在各种原因造成的数据库不能打开时,用于抢救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
工作原理
集光纤配线单元,它是自动对接线路的,以前是人工来接线的.你看过电视吧,以前是这样接线的:比如你从武汉打电话到广州某人,你先接通的是武汉电话总局,武汉电话总局将线接到广州电话总局,广州电话总局再将电话接线到你要找的人.而电信的集光纤配线单元将会自动完成以上过程 .

阅读全文

与户外数据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凯撒旅行社招聘 浏览:748
阳江海韵戴斯度假酒店 浏览:590
电动汽车技术政策 浏览:261
户外街舞垫子 浏览:491
fuso越野房车多少钱 浏览:913
京郊特色度假 浏览:724
山羊皮卡车 浏览:374
中国旅游安全问题 浏览:399
武汉新能源汽车销售 浏览:142
l怀化旅游攻略 浏览:897
车个性内饰 浏览:135
奔驰S级内饰改装 浏览:101
皮卡并线 浏览:398
皮卡堂食物 浏览:8
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浏览:547
东京到大阪旅游攻略 浏览:492
东风轿车价格 浏览:293
金希澈豪车 浏览:826
皮卡丘人气 浏览:924
峨秀湖国际度假区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