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急啊!!!!!!!!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
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
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
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
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
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
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刊本《唐诗画谱》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
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
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
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贰』 《灯光》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47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
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而从歼灭57师的描述来看,应该是发生在1947年9月 11日郓城沙土集的战斗,是华野西线兵团完成的。
《灯光》主要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暴露了自己,牺牲了。
(2)夜景诸城扩展阅读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叁』 请赏析课文《灯光》的这两句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前夕,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写战斗打响以后,为了帮助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最后写这场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而那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身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加上这样的开头结尾,显然是在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郝副营长生前的一段话,可能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事情发生在建国前的1947年,当时除了城市以外,绝大多数农村是没有电灯的。而郝副营长跟“我”一样,“从小生活在农村”,因此也没见过电灯。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教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以“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3.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可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交流讨论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练习有感情朗读。
4.对课文中的生词,大多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其意思;个别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解释仅供教师参考。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所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
憧憬:向往。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公斤。
璀璨:光彩鲜明。
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四、参考资料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县人。1943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经典课文——灯光2006-7-1 11:10:00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57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地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楞,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顿时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理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回答者:a453507031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4 08:43
《灯光》是阅读课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写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阅读,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对现实的描写,哪些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许多联想,从中领会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读《灯光》,回答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么想起这件往事的?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问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如何由写现实过渡到回忆。第(2)问要求对比分析“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场合,体会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对比,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点:(1)课文主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非常向往孩子们在灯下读书的生活,以及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门美丽的灯光,并听到“多好啊!”这句郝副营长说过的话后想起这件往事的。
(2)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上一位游客见到美丽的灯光时对天安门夜景的赞叹。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之前看到一本破书插图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场面时说的,当时他对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十分向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在电灯下幸福地学习和生活。
《灯光》读后感
我们看书、学习和工作大都离不开灯光,提到灯光,我不犹得想起了大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课文-----《灯光》。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主要讲了,八路军突击的事情,让部队找到突破口,为了今后的孩子能在电灯下读书,他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有两处地方,使我又感动又深有体会。第一处:“赴明儿胜利了,咱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我读了这句话,我知道郝营长对胜利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期望自己用上电灯,孩子们也用上电灯,在明亮的灯下学习、读书。我感到了郝营长他很关心下一代,为了让孩子在灯下学习,他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郝副营长和我比,我则显得很渺小,因为我不懂得关爱他人,自从“见了”郝副营长,我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的品质。第二处:“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我读到这里很感动。郝营长牺牲了,可他的牺牲是为了孩子,为了让他们用上电灯,在灯下学习,所以他的牺牲是光荣和伟大的。他在牺牲前想的还是孩子,关心的还是他人,这种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将我折服。同时我又觉得很惭愧,以至一时说不出话来。郝副营长牺牲前还没见过电灯,真实有点遗憾。我见过电灯,所以一点也不遗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留一点伤感。全文读完了,郝副营长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电灯,一直刻在我脑海深处,永远牢记。
『肆』 王愿坚 足迹
主要作品
《灯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后代》《妈妈》《赶队》《珍贵的纪念品》电影《闪闪的红星》。。。。。。
[编辑本段]王愿坚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诸城七村人,现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
王愿坚自195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党费》,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
王愿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编辑本段]王愿坚生平
王愿坚(1929年生)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
解放战争时先在部队文工团担任分队长,后担任报社编辑和记者。这期间,写过一些小戏、演唱材料和新闻通讯。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次年,到福建东山岛采访时,访问了老革命根据地,见到了一些红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和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听到了许多壮丽动人的故事,激发了创作热情。
1954年3月发表了报告文学《东山岛》,不久又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和《灯光》。这篇小说描写女共产党员黄新在丈夫随红军长征去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千方百计腌制咸菜作为党费,支援山上的游击队,最后为保护同志和组织而献出了生命。此后又陆续写了《珍贵的纪念品》、《粮食的故事》等作品,1956年出版了短篇集《珍贵的纪念品》和《党费》。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这期间,写了《后代》、《亲人》、《七根火柴》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个短篇,后出版有短篇集《后代》和《亲人》。
1959年,出版了十年作品选《普通劳动者》。1972年以后,曾多次去长征路上采访。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将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拍成电影后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写作了《路标》《足迹》《标准》等十多个短篇,描写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其中的《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的理事,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
王愿坚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虽然他没有亲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但是他在做记者、编辑期间,接触了老一代革命者。1953年还访问过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到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采访。这使他有可能表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史诗般的生活。从1954年起,他开始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党费》、《后代》、《亲人》、《珍贵的纪念品》等。建国十周年时,出版了选集:《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编辑本段]《灯光》阅读指导
《灯光》是阅读课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写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阅读,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对现实的描写,哪些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许多联想,从中领会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读《灯光》,回答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么想起这件往事的?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问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如何由写现实过渡到回忆。第(2)问要求对比分析“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场合,体会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对比,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点:(1)课文主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非常向往孩子们在灯下读书的生活,以及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门美丽的灯光,并听到“多好啊!”这句郝副营长说过的话后想起这件往事的。
(2)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上一位游客见到美丽的灯光时对天安门夜景的赞叹。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之前看到一本破书插图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场面时说的,当时他对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十分向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在电灯下幸福地学习和生活!
[编辑本段]《灯光》读后感
:我们看书、学习和工作大都离不开灯光,提到灯光,我不犹得想起了大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课文-----《灯光》。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主要讲了,八路军突击的事情,让部队找到突破口,为了今后的孩子能在电灯下读书,郝副营长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有两处地方,使我又感动又深有体会。第一处:“赴明儿胜利了,咱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我读了这句话,我知道郝副营长对胜利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期望自己用上电灯,孩子们也用上电灯,在明亮的灯下学习、读书。我感到了郝副营长他很关心下一代,为了让孩子在灯下学习,他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郝副营长和我比,我则显得很渺小,因为我不懂得关爱他人,自从“见了”郝副营长,我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的品质。第二处:“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我读到这里很感动。郝营长牺牲了,可他的牺牲是为了孩子,为了让他们用上电灯,在灯下学习,所以他的牺牲是光荣和伟大的。他在牺牲前想的还是孩子,关心的还是他人,这种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将我折服。同时我又觉得很惭愧,以至一时说不出话来。郝副营长牺牲前还没见过电灯,确实有点遗憾。我虽见过电灯,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留一点伤感。全文读完了,郝副营长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电灯,一直刻在我脑海深处,永远牢记,牢记在心。
[编辑本段]《草》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这十篇系列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小处落笔 大处显情
――简析《草》一文的艺术特色
王愿坚的《草》是一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反映红军长征艰苦生活的小说。野草在平时生活中是非常常见、极其平凡、微不足道的。然而,东西虽小,意义重大。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因“草”而起,并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围绕它展开叙述,塑造人物形象。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课文的艺术手法。
1、以小见大的手法,鲜明具体的线索
作者选取的题材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野草,写的是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草而中毒需要救治,而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并评说吃草的意义的故事。事情简单,场面微小,但表现的却是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以小见大”的创作思想。
事情因“草”而起,文章围绕“草”写了四件事:(一)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草而中毒,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二)杨光恳求医生前往救治因吃草而中毒的战士。(三)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草,提出处理意见。(四)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可见文章是以“草”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2、多种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展现
文中在具体展现人物形象时灵活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这里我们结合句子来分析。“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凝聚成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文中在叙述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运用了动作描写,“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高度关注,对革命无比忠诚的气概。
3、伟大领袖的风采,无产阶级的形象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身患重病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草而中毒的险情,他不顾个人安危,仔细辨识毒草,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并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故事情节浅显明了,但鲜明地体现了周副主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以上对课文的分析归纳起来就是要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上的特点。《草》这篇文章因吃“草”中毒而起,又在战士谈论吃草的意义、悟真理中结束全文。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可以达到发人生省的效果。
『伍』 诸城的夜景作文200
我的故乡是美丽、富饶的。在故乡里有我的欢乐,有我的童年时代。但更值得我回忆、赞叹的是它的美景。我最爱故乡的春天。它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他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它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春色遥看近去无”的柔情朦胧;它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是它的浓浓情意调和了我的故乡,是它的一切装化了我的故乡,是它描绘了我的故乡的色彩。我的故乡的山是平伏起缓的。它并不像那些名山大川有巍峨的身躯;险峻的陡峭的悬崖。但在我心目中它是伟大的,因为它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养育了故乡的人民。他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宽阔的胸怀厚实的臂膀容纳了故乡的所有。它不需要任何的回报与恩惠,它要的是继续努力。它那宽容、无私的精神,使我的故乡充满了爱的色彩,也使我生活在爱的海洋中。我故乡的那个湖,可谓是绝妙的。它清澈见底、纯洁无暇。更绝的是当你泛舟湖上是,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水中游”的感觉。当阳光照在水面上是,水面上溅起那晶莹透亮的水滴,仿佛是那星星,若影若现,若有若无/使我的故乡也因此更加诱人,更具有魅力。故乡的山是我的父亲,水是我的母亲,我的身体里流淌着父亲和母亲的血,我爱我的父亲、母亲、爱我的故乡!
『陆』 我国著名电视塔的名称
2010年年底建成的广州电视塔将刷新第一高塔的记录,新建成的广州电视塔(610米)将成为中国第一高塔。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468米。(http://www.opg.cn/sub.php?subid=260)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座落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以其468米的绝对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东方明珠塔卓然秀立于陆家嘴地区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
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浦江游览、会展演出、历史陈列等服务功能于一身,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东方明珠塔十一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球体晶莹夺目,从蔚蓝的天空串联到如茵的草地上,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东方明珠塔凭借其穿梭于三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之中的高速电梯,以及悬空于立柱之间的世界首部360度全透明三轨观光电梯,让每一位游客充分领略现代技术带来的无限风光。
在350米太空舱、263米上球体主观光层、259米上球体室外观光层和90米下球体室外观光廊,高楼林立、大道纵横的都市风景一览无余。入夜,遥望东方明珠塔,则是晶莹剃透、璀璨夺目;临塔俯瞰都市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灯火辉煌。
东方明珠空中旋转餐厅位于东方明珠塔267米上球体,以其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不同凡响的饮食文化、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享誉中外。作为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其营业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可容纳350位来宾用餐,餐厅同时提供多款豪华套餐和中西结合自助餐,百余种美味佳肴不间断供应,让游客同享美景与美食。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位于东方明珠塔零米大厅内,展示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是集历史、文化、鉴赏、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具有创新理念的历史陈列馆。徜徉历史长河、追寻海上旧梦、品味文化上海——陈列馆充分注重观赏性和参与性,采用“融物于景”的场景化展示方法,以高科技手段,将文物、道具、模型、音视频多媒体、声光电等表现手法融于一体,让游客既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又领略现代化高科技的魅力。
东方明珠演艺剧场位于座落于东方明珠塔下,每晚推出大型服饰歌舞秀《中华五千》,展示了旖旎多姿的舞蹈,再现了五朝风情的霓裳,使观众如同置身于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长廊中。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位于浦东黄浦江畔,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乘坐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船沿江畅游,可尽情领略浦江两岸壮观的都市画卷。
东方明珠塔各观光层柜台里1000多款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各式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天津广播电视塔 高度415.2米
天津广播电视塔,取首尾二字,简称“天塔”,建于1991年,415.2米(北方第一高),耸入云天,跻世界高塔之林。天塔位于聂公桥畔,东邻紫金山路,西接浮翠龙潭。水中兀起,唯天下独有:挺拔俊秀,尽九州风流。环廊在瀑跌三层碧水,碟楼旋宫逐九天星辰。湖光塔影偕红莲绿柳,皓月朝霞迎胜友嘉宾。美哉!
“天塔旋云”,乃津门首景,旅游胜地。
天塔为电视调频广播发射中心。斯塔建成,视听效果大为改观。电波传情,覆盖方圆百公里;声屏增色,万千人家平添几多欢乐。众皆称颂,津沽广播电视步入新里程。天塔于公元1988年6月5日破土动 工,1991年10月 1日竣工开播,历时3年又4个月。总投资17,500万元,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塔高415.2米(亚洲第二,世界第四)。此工程系改善人民生活壮举之一,深得民心。在施工中,全市军民争做贡献,各行各业竞相支援,本市暨武汉、西安、北京等十几路建设大军会战工地,同心协力,攻坚历险;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严寒酷暑,昼夜兼程,顶风冒雪,搏电击雷。凝聚天塔精神,振奋人心,争创一流水平,功垂百代。
天塔工程集美化观瞻与多种功能于一身,工程浩繁,先后参建者近万人,耗资亿元,塔重4余万吨。飞碟式塔楼 7层,建筑面积4450平方米,位于248.5米至 278米处。塔区水域22公顷,缘塔得名曰“天塔湖”。
北京中央电视塔 高度405米
中央广播电视塔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航天桥附近,玉渊潭公园西侧。中央广播电视塔始建于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开放。东临秀美的玉渊潭和著名的钓鱼台,南望公主坟,北瞰阜成路,占地15.4 公顷,中央广播电视塔高386.5米,加避雷针总高405米,总重5万吨。这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可发射8套电视和10套广播,是中国第三高塔,世界第六高塔,世界高塔协会成员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塔委员会成员塔。现为国家级的4A景点。
中央电视塔由栈桥广场、退台环廊、塔基、塔座、塔身、塔楼和桅杆组成。塔的造型别致,祈年殿式的重檐形式塔座;从地面升高到210米处,筒径半径向外挑出10米,形成一宫灯形的塔楼。这样的高塔在国外一般采用钢结构,要耗费数目惊人的钢材。为了提高塔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中央电视塔采取的是混凝土整体浇注法,能达到抵抗九级地震的要求。
中央广播电视塔是集广播电视发射和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是北京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广播电视塔共分20余层。塔的设计充分考虑首都北京的特殊地理环境,力图表现塔的中国属性和北京特色。中央广播电视塔的夜景照明也是一绝,曾被评为首都夜景照明工作一等奖。在晚上,仰视中央电视塔,如同一个大灯笼一样挂在空中。
中央广播电视塔塔下设有广播陈列厅、影视陈列厅、音乐厅、录像厅、露天音乐茶座、音乐喷泉、穹幕电影、高档电子游戏、康乐中心等,同时还有餐饮和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中央广播电视塔接近塔基的栈桥广场上,是适合滑旱冰的好地方。
中央广播电视塔一、二层为东大厅登塔出入口、咖啡厅、贵宾厅和环廊。环廊可举办展览。一层东大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彩色花岗岩石雕壁画《山水云树》。长20米 宽8.7米 面积171.4平方米。根据《徐霞客游记》创作而成,描绘了中国最具特色的名山大川。 在11.8米的二层环廊面积400平方米,有世界各国高塔图片展和中央广播电影电视展。这里介绍了关于中央电视塔的各种知识。环廊常年举办科学知识、文化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展示交流活动。
宫灯形的塔楼设有贵宾厅、旋转餐厅和露台(塔身238米的高处),面积6000平方米。游客登塔至此,极目四望,北京风光尽收眼底。塔楼里有旋转餐厅和观光了望厅。十八层为旋转餐厅,高221米,可容纳250人同时用餐。十九层为室内观景厅,高225米。二十二层为露天了望平台,高238米,可俯瞰首都景色,中央电视塔的露天了望平台是世界高塔中最大的。二十三层为流云厅,高242米,专门接待团体娱乐、庆典活动。
中央电视塔上有北京最高的旋转餐厅和茶座。旋转餐厅,是名副其实的“京城最高食府”,主要经营中西式自助餐,有近二百种食品供您选择品尝。餐厅有可容纳200人的用餐区域,坐行一周80分钟,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观赏京城立体全景,环视京城风貌。
室内观景厅中有北京最高的空中邮局,可以寄出明信片并加盖上空中邮局和纪念章。
中央电视塔的露天了望平台是世界高塔中最大的,可以360度俯瞰北京城。并且有20倍可自动调节的望远镜免费提供给游人观看。紧靠平台围墙摆着一排白色的矮凳,这也是中央电视塔的人性化服务之一—这排矮凳是专门为孩子们设置的,可以让他们踩在上面,俯瞰风景。向远处望去,看到了高楼林立的城区,东南方向的长安街,西北面的颐和园,都一目了然。
中国各地知名电视塔如下:
长江之星电视塔 478米 水泥 -规划
西安电视塔 470米 钢 -规划
东方明珠电视塔 468米 水泥
天津电视塔 415.2 钢 筋 砼 综 合
中央电视塔 405 钢 筋 砼 综 合 高386.5米,加避雷针总高405米
厦门海峡明珠电视塔 350米-规划
合肥翡翠电视塔 339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在建
四川电视塔 339 钢 筋 砼 综 合 -设计高度316 -在建
澳门电视塔 338米 钢
哈尔滨龙塔 336米 钢
江苏电视塔 318.5 钢 筋 砼 综 合
辽宁电视塔 305.5 钢 筋 砼 综 合
深圳梧桐电视塔 298 钢塔(组合结构) 综 合
株洲电视塔 293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石家庄电视塔 280 钢塔(组合结构) 综 合
洛阳电视塔 278米 钢塔
开封电视塔 268米 钢塔
青岛电视塔 232米 钢塔
武进电视塔 228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濮阳电视塔 228 钢塔(六边形)
鹤壁电视塔 227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武汉电视塔 221.2 钢 筋 砼 综 合
吉林省电视塔 218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广州电视塔 218 钢塔(四边组合) 综 合
德阳电视塔 218 钢塔(组合结构) 综 合
丹阳电视塔 200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广东电视塔 200 钢塔
长沙县电视塔 200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廊坊电视塔 200 钢塔(六边形)
贵阳市电视塔 190 钢 筋 砼 综 合
汉中电视塔 189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黑龙江临时电视塔 186 钢塔(六边形)
长庆电视塔 185 钢塔(六边形)
吉林市电视塔 185 钢塔(六边形)
阜新电视塔 180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重庆广播电视塔 180 钢塔
营口电视塔 180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内蒙古扎莱特电视塔 180 钢塔(四边组合) 综 合
山东诸城电视塔 170 钢塔(八边形) 综 合
山东平原电视塔 170 钢塔(四边组合)
河北冀州电视塔 168 钢塔(六边形)
河北藁城电视塔 168 钢塔(组合结构) 综 合
山东冠县电视塔 168 钢塔(六边形)
黑龙江绥化电视塔 166 钢塔(六边形)
辽宁喀左电视塔 160 钢塔(四边形)
山东禹城电视塔 158 钢塔(组合结构) 综 合
河南延津电视塔 158 钢塔(六边形)
黑龙江同江电视塔 155 钢塔(四边形)
山西大同电视塔 154 钢塔(四边形)
辽宁锦州电视塔 153 钢塔(六边形)
山东乳山县电视塔 153 钢塔(四边形)
安徽亳州电视塔 152 钢塔(四边形)
吉林松源电视塔 152 钢塔(四边形)
安徽六安电视塔 150 钢塔(六边形)
吉林辽源电视塔 150 钢塔(四边形)
No? 工 程 名 称 高度 (m) 结 构 类 型 功 能
河南郑州教育电视塔 150 钢塔(四边形)
河南许昌电视塔 150 钢塔(四边形)
山东高塘电视塔 150 钢塔(四边形)
河北蔚县电视塔 150 钢塔(四边形)
河北清苑电视塔 150 钢塔(四边形)
黑龙江大同电视塔 150 钢塔(六边形)
徽阜阳电视塔 150 钢塔(六边形)
密云电视塔 150 钢塔(六边形)
四川自贡电视塔 143.6 钢塔
江西波阳电视塔 143 钢塔(四边形)
河北滦县电视塔 140 钢塔(六边形)
河南上蔡电视塔 136 钢塔(四边形)
陕西渭南电视塔 135 钢塔(六边形)
河北邢台电视塔 132 钢塔(四边形)
黑龙江庆安电视塔 132 钢塔(六边形)
黑龙江龙江县电视塔 132 钢塔(六边组合)
河南漯河源汇区电视塔 130 钢塔(四边形)
河南上蔡区电视塔 130 钢塔(四边形)
安徽淮北电视塔 130 钢塔(六边形)
山东菏泽电视塔 130 钢塔(四边形)
山东液县电视塔 130 钢塔(六边形)
山东威海电视塔 130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山东荣城电视塔 130 钢塔(六边形) 综 合
河北馆陶电视塔 128 钢塔(组合结构)
山东利津电视塔 128 钢塔(四边形)
云南宝山电视塔 127 钢塔(四边形) 综 合
河南巩义电视塔 126 钢塔(四边形)
新疆鄯善电视塔 121 钢塔(六边形)
黑龙江肇源电视塔 121 钢塔(四边形)
张家港电视塔 121 钢塔(四边形)
山东临邑电视塔 121 钢塔(四边形)
河北邯郸县电视塔 121 钢塔(四边组合)
河北邯郸电视塔 120 钢塔(四边形)
河南新乡教育电视塔 120 钢塔(四边形)
峰峰矿区电视塔 120 钢塔(四边形)
彰武电视塔 120 钢塔(四边形)
江西鹰潭电视塔 120 钢塔(四边形)
青岛城阳区电视塔 120 钢塔(四边形) 综 合
山东东阿电视塔 120 钢塔(六边形)
山东垦利电视塔 120 钢塔(组合结构)
河南偃师电视塔 117 钢塔(四边形)
山东汶上县电视塔 113 钢塔(四边组合)
山东寒亭电视塔 110 钢塔(四边形)
宁夏银川电视塔 110 钢塔(四边形)
江西萍乡电视塔 110 钢塔(四边形)
河南济源电视塔 108 钢塔(四边组合)
江苏丰县电视塔 107 钢塔(四边组合)
『柒』 一男一女在诸城哪地方吃饭比较好
去阿香米线吧,5路6路8路9路都走。如果你不喜欢吃米线,那就传统一点——肯德基!阿香米线周围有许多类似肯德基的店,像曼得夫 德克士什么的。诸城有肯德基店,不过不在阿香米线那,在百盛商场一楼,百盛你打听一下就好,诸城人都知道。另外啊,水上公园也蛮好,不过那地方不太好找,得打的去。
『捌』 王愿志写的《灯光》
灯光》是阅读课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写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阅读,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对现实的描写,哪些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许多联想,从中领会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读《灯光》,回答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么想起这件往事的?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问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如何由写现实过渡到回忆。第(2)问要求对比分析“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场合,体会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对比,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点:(1)课文主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非常向往孩子们在灯下读书的生活,以及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门美丽的灯光,并听到“多好啊!”这句郝副营长说过的话后想起这件往事的。
(2)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上一位游客见到美丽的灯光时对天安门夜景的赞叹。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之前看到一本破书插图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场面时说的,当时他对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十分向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在电灯下幸福地学习和生活。
《灯光》读后感
《灯光》读后感我们看书、学习和工作大都离不开灯光,提到灯光,我不犹得想起了大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课文-----《灯光》。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主要讲了,八路军突击的事情,让部队找到突破口,为了今后的孩子能在电灯下读书,他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有两处地方,使我又感动又深有体会。第一处:“赴明儿胜利了,咱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我读了这句话,我知道郝营长对胜利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期望自己用上电灯,孩子们也用上电灯,在明亮的灯下学习、读书。我感到了郝营长他很关心下一代,为了让孩子在灯下学习,他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郝副营长和我比,我则显得很渺小,因为我不懂得关爱他人,自从“见了”郝副营长,我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的品质。第二处:“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我读到这里很感动。郝营长牺牲了,可他的牺牲是为了孩子,为了让他们用上电灯,在灯下学习,所以他的牺牲是光荣和伟大的。他在牺牲前想的还是孩子,关心的还是他人,这种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将我折服。同时我又觉得很惭愧,以至一时说不出话来。郝副营长牺牲前还没见过电灯,真实有点遗憾。我见过电灯,所以一点也不遗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留一点伤感。全文读完了,郝副营长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电灯,一直刻在我脑海深处,永远牢记。
『玖』 诸城 诸城 特色 饭店(小吃什么的都行) 有哪些 望略详细推荐!
去老龙城,那里的炸鸡很好吃,吃了好多次都吃不够,那理的十字路口面向龙城的那一边的左右街道理的小吃也是可以的,可以边吃边逛街,也可以去老利群吃,吃饱还可以逛逛利群里边或者是外边也是会有很多收获的,利群对面也还有很多,只有自己逛了才知道,祝你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