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参加户外活动,有哪些准则可以让我们降低户外活动的风险
切勿落后太多,以免和队友失去联络,或老是让前面的人等你赶上来。
❷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户外运动危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处理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躲避雷击的方法:
(1)、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情况,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严禁躲在铁皮屋里,岩石下比较较好。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
(2)、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线,很所小石头,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4)、 打雷闪电的时候,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注意:在高山被子雷云笼罩时,雷电也会从侧面来袭。因而,要特别注意;山脊很危险,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区较安全,不可大伙儿挤在一起,要尽量采取低姿势,所有的金属类都要拿下来,放在背包里。在打雷时,海岸线穿越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办法。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记得不要贴着大石头了;如果是在森林,躲在与树林高度同距离内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树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点水是容易传电,所以有积水的地方很危险,严禁站在水里,站在垫板上或踏在背包上都比较安全。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❸ 如何有效预防户外活动的风险
户外风险有很多,我给分为可预测风险和不可预测风险两个大类。可预测风险几乎是所有户外的风险比如,迷路,天气环境、地理环境、队友、装备等等。对迷路的风险预防比较简单,学会并出去走线的时候带上两台(一台备用)手持GPS和足够的电池。天气环境的风险预防只能从网上看所要去的最近地方的天气情况,还有如果是去高海拔地区那么就要记住山里的小气候是千变万化的,一定让自己所携带装备超过所需要的参数。地理环境只能找他人去过之后发的照片或者所去地方的山脉属于那种地质地貌,这种地质地貌的特点有哪些进行参考。队友的风险除了慎选队友之外其他基本属于不可测的风险。装备的风险就靠钱了。别贪图便宜买山寨货和不靠谱的国产货。多上网了解下各个品牌的优劣。
对于不可测风险的预防基本做到不要逞强,放下面子,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不行不是强者,这样的人才是全队中风险最小的人。
❹ 户外活动安全应注意哪些
驴友安全法则1、动身前要做足功课
对每一次户外活动,都不可以轻视,如果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而不做好充足的准备,那往往会吃苦头的。出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收集好本次户外活动路线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确保自己的体能和身体状况适合参加相应的户外活动。
2、出发时告诉亲友
出发时,要将这次活动准备走的路线、参加人员、预计结束时间等信息告诉亲友,以在万一发生意外时,援救人员能获得有帮助的信息。
3、不要丢下大队伍
要强调团队精神,整个队伍应该保持首尾都能联系的状况,不要因为自己体能好就丢下大队伍自己跑,如果有能力的话,去帮助收尾,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记住,不抛弃不放弃,也是户外运动的真正精神。
4、学会放弃
要依靠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在遇到没有预计到的问题或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要量力而为,不要蛮干,很多时候放弃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5、不走夜路
登山或徒步中,不要与其他队员的距离太远,要不时前后呼应,不要单独行动。服从领队的领导,行动统一,才能集体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避免在灌木丛中、有落石、雪崩的地区行走。在山地行进,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牢记户外安全原则,尽量不走夜路。
6、露营时要避开水
露营时应尽量在坚硬、平坦、干燥的地上搭帐篷,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确保阳光充足;营地尽量不要搭建在棱脊或山顶上,不要在溪谷、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同时,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避免在崖岸下、枯木下、大树下搭帐篷;为保证宿营时不受潮湿侵扰之苦,最好是选择沙地或岩屑地等排水好的地方扎营,尽量不要在草地上搭建帐篷。
常备急救箱
向您推荐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消毒药水
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30条安全建议:
1、尽量不要在没有固定的岩石上,站立着弯腰伸手去拉下面和你体重相当的的人;要身体向后,手的拉力尽量贴近腿的蹬力作用线,或者身后有粗树或人手可以固定自己;或用段绳索。
2、尽量不要两个人手握手,从下往上拉人;要彼此手握对方的手腕。
3、尽量不要借助枯枝或杂草或直径小于自己拇指粗细的树枝等的拉力攀岩;只能够借助大于自己拇指粗细的有根基树枝的拉力攀爬。
4、尽量不要借助小于自己手腕粗细的树枝做单杠,吊拉弯曲树枝来上升或下降,容易折断;要采用大于手腕粗细的树枝,或者尽量贴近受力树枝根部(靠主干处)。
5、尽量不要借助高于自己头部的并且不能判断是否坚固的岩石攀登,把自己的生命吊挂在不了解的岩石上是极其危险的;应该先三点固定,用一个肢体的力量去验证后再行动。
6、尽量不要在攀爬碎石多、冰雪多、易滑落的山坡时,相邻队员的距离太近;要留出比平时多2个人的间距,以防下面的人被砸伤。
7、尽量不要在易滑的山坡下山时间距太小;要等到前面的人安全到底后,后面的人才可以下山;有条件的话,前面的人可以为后面的人作一下保护。
8、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登山鞋底上有泥沙、植物叶子、水、雪等降低摩擦系数的物质;已经有了这些物质,你在攀登巨大山石时,你最多只能攀登的原来斜坡的三分之二的坡度,不然你的脚上会打滑。
9、尽量不要在疲劳而且背负较重行李的较陡的山坡上休息时,过急地直腰后仰休息;如果疲惫,最好停下脚步别直腰,转身后背靠山体,直腰休息。避免后仰滚下山去。
10、尽量不要在钻丛林时前后离得太近,回弹的荆棘容易刺伤你的双眼;低头用帽檐遮挡,或者用登山杖等防护双眼。
11、尽量不要在钻丛林或石林时,只知道低头弯腰,结果头过去了,包和臀部过不去;要下蹲,弯腰,低头,伸双臂,向前爬行;然后前视,待臀部通过后,才可以抬头,直腰,站立。
12、尽量不要脚踩被草覆盖,看不清下面虚实的羊肠小道;要争取跨越过去或者绕过去;否则,你可能掉下山坡或深坑里。
13、尽量不要在夏秋季节做开路人,除非你会打草惊蛇,或者你很警觉很善于发现道路上的蛇并有办法对付它。
14、尽量不要独自上山,如果上了,就要时常地做好路标;实在不行退回来。
15、尽量不要给110等打电话,因为他们对山的了解远不如经常爬山的驴友们。你可以给他们打电话。如果没有电话也不要惊慌失措。在山里面,春夏秋三个季节里,正常人一宿不睡觉不吃饭,冻不死也饿不死。你只要沿着一个峡谷,顺流而下。
16、尽量不要长时间、连续地向下蹦,除非你经常做这种运动;如果你参加了这种活动,建议你尽量采用悬吊式下蹦,或者是用登山杖支撑下部后悬挂身体下蹦,降低了高度,减少冲击,避免膝关节伤害。一天下来你可能比同路人少跳了三分之一。
17、尽量不要在大雨过后,徒步涉水过水位超过裆部的河水。水火无情,这和你游泳的水平无关。如果非过不可而且没有绳索等过河装备,要尽量选择河宽水缓水较浅、河底较平缓的地方,寻找一块大石头抱在怀中,逆流小弓步,不抬脚,贴河底,缓挪步过河。
18、尽量不要在下雷雨爬山时,开手机或拨打手机;上帝会叫你去他那里。
19、尽量不要在雨后爬或经过泥石混合的地质构造地段。
20、尽量不要使用比自己小拇指还细的普通绳索来垂直吊拉自己;只能作为辅助吊拉使用。
21、尽量不要攀爬自己感到犹豫不决的岩石,要舍得;如果非爬不可,必须想好我万一失手的应急对策并且不后悔时,才可以攀登。
22、尽量不要在冰雪天下山时,独自向山下滑行;最好两人一组10米左右的绳索,上面的人拉绳释放另一人下山;然后上面的人,自行下滑,下面的人作保护,用绳索拉住他,不让他冲下山;轮流交替,互相保护。
23、尽量不要一边爬山一边看景;你很可能失足又失身。
24、尽量不要一心跟着头驴赶路;你要15分钟左右停下几秒钟回头环顾四周,寻找参考系,多记路。别丢了都不知道回家。
25、尽量不要在爬山的时候,与别人和自己较劲;面对你自己无能的对危险和困难,要敢于说“我不行,我得绕着走”。
26、尽量不要在爬山爬得满身大汗的时候,突然跳进水里去游泳;也不要迎着风口,图凉快。
27、尽量不要钻你不熟悉山洞,尤其是出口少的山洞而且没有靠得住的朋友给你守门;俗语说狡兔还三窟,何况人呢?记住安全第一。
28、尽量不要负重下山时跑步,惯性可能让你冲到山下,受伤。
29、尽量不要因胆小而在陡坡上,采用两脚靠近小碎步,正面下山坡;这样非常容易后仰摔倒,然后坐滑梯冲下山,危险。你可以采用侧身,深蹲,侧压腿(侧弓步)式,挪步下山;这样安全又快捷。
30、尽量不要在爬山过程中,两腿发抖或眼前发晕或呼吸艰难的时候,继续坚持爬山;应该立刻通报领队,或者告诉身边的朋友。
31、尽量不要在山上用火,尤其是明火;除非你想把自己也当烤全羊。
32、尽量不要在山上乱丢垃圾,除非你想爬垃圾山。
33、尽量不要走在队伍的首或尾,最好集合时,主动要动领队的手机号码。
34、尽量不要在活动过程中,怨天尤人,因为没有人逼你或者骗你或者求你来参加这种民间的、非盈利的有风险的活动。
35、尽量不要在活动中过分依赖别人,多交流多请教,多自立多观察,多帮助多谅解。
❺ 户外运动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户外活动安全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活动前的准备
大家都认为户外运动本身就是一个锻炼身体,感受户外生活,增长自己见识的过程,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户外活动某些的特殊性,导致了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无法预知的可能性,有些时候还会危及到个人的安全。
1.购买保险
任何户外运动都会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出行前必须购买意外伤亡等相关特种保险,能够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保障。
2.制定方案
进行户外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当然上不了制定一份合适的方案了。因为将要去的地方也许你会不是很了解,包括当地的地形和交通。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提前制定好一份好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以防进行过程中发生意外。
3.准备好装备
专业的户外装备对于户外运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穿着有护踝及鞋底有凹凸纹的防滑的登山徒步鞋。如有需要还可以选择携带登山杖,登山的时候不仅可以为你节省力气,还可以保护你的安全。穿着适合远足用的衣服和鞋袜,避免短衣短裤(建议快干衣、裤,在从林中也防止挂伤,在开阔地带可以做为短衣短裤)。戴好帽子,夏天遮阳,冬天保暖。手机可说是最为快捷的求助工具了,但应注意其信号覆盖范围。在某些山岭间特别是山谷内,往往是没有信号的。(扎营 时也应适当考虑)。如遇险情你应该到达离你最近的山顶或置高点。但是很多驴友会记得带手机,却忘记了让手机处于满电状态,如果遇到意外的时候手机没电也是挺严重的事情。曼客建议还可以带些随身物品:例如小刀、指南针、水壶、打火机等都是必须的,并且物体所占的地方不大,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却是十分有用的。 曼客小提示:在山里(漂流、过河、潜水时)有时气候变化无常且湿气较重情况下,要注意对随身物品的防水保护,可以用塑料袋把手机等物品包装好。
二、活动途中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尊重领队的经验,依从其决定和指示,沿途设置统一标记物。控制队伍行进速度,保持节奏,以免首尾脱节,首尾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系。不可以为了挑战自己或者好胜而冒险,不要进入草丛茂密的地方,不可以随便度过水流较 快且水较深的河流,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户外运动就意味着高风险,如何不把风险变成危险才是关键。参与户外运动,最重要的之一是要强调个人的独立性,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任何一项户外活动,都有其危险性,“了解自己”要高于“战胜自己”,“帮助自己”要高于“帮助他人”,对自己不负责任,就等于是对所有的人不负责任!
基本事项
1.虽然远足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 但如果有适当的训练和准备将有助应付大自然多端的变化,以及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2.安全指引和紧急事故应变措施可帮助远足者减少意外的发生, 促进远足安全。
3.在计划行程时,应同时参考最新版的地图及阅读其它有关远足安全的资料。如有任何意外发生,应尽快求助。
领队篇
1.出行前,领队需对每条线路计划有详细的行程安排,并指定中途意外后的下撤线路,交通指南。
2.如线路难度高、参加人数多,10名队员以上,俱乐部增加一个副领队。
3.对于一些俱乐部的常规路线,沿途设置统一标记物。
4.控制队伍行进速度,保持节奏,以免首尾脱节,首尾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系。
5.密切留意队员的体力情况,发觉有状态不佳者时,应派专人予以照顾,确保无人离群。
6.留意周围环境变化,事先收听电台天气和新闻报告,以便尽早采取应变措施。
7.如遇天气变坏,应审慎考虑缩短或取消所计划的行程。
8.如遇紧急事故或天气突变而未能依时回程,应设法通知参加者的家人或由联络人代转。
9.切勿随意更改既定路线或尝试行走杂草丛生的捷径,领队不得随意冒险。
10.对于队员的个人冒险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劝阻不听者,劝其离队,并取消其参加活动资格。
11.让新人认识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人初次参加活动时,除向新人强调风险防范,解说风险点的同时,安排老会员 对其进行重点“照顾”。建议在新人初次报名参加活动时,应让其做户外风险的答题,让其对户外风险有初步的了解。在活动中应穿插介绍一些户外风险防范知识和户外急救知识
12.在长线活动中,领队只有对队员的情况很了解才能有效的规避团队风险。长线出行应进行户外风险的答题、户外急救知识测试、团队装备测评、团队体力测评、针对性的户外演练。
13.多引导队员互相交流
14.注意队员情绪,以做及时正确引导
15.一旦出事,尽可能做到损失最小化,要懂得取舍。
16.事后作总结,积累经验,反思过失。
17.定期培训
队员篇
出发前
1.远足前一晚必须充分休息,以便有充足体力持久步行,减少意外受伤。
2.充分做好功课,对沿途可能遇到的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包括气候,当地民风,和可预见到的危险。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具体情况,尽量详细的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3.了解一定的急救常识,有些状况是可以自救的。
4.团队活动与队友要充分磨合,不对队友作过分的承诺,不依赖别人,也不让别人依赖。
5.准备好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针对计划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对装备要提前熟悉使用。
6.危险活动提前作好保险。
途中
1.尊重领队的经验,依从其决定和指示。
2.切勿逞强好胜,远足者必须清楚本身的体力和健康状况,量力而为。
3.活动中避免单独行动,坚决反对个人的冒险行为,因为这是对其他队友的不负责任。
4.切勿采摘野生果实食用或饮用不确定的水源(紧急情况下除外)。
5.切勿离开现成的山路而随意步入草丛或树林。
6.切勿在非指定地点生火或煮食,此举极易引起山火,亦属违法行为。
7.避免站立崖边或攀爬石头拍照或观景。
8.避免行走在湿滑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劣地上。
9.已经上路,要随遇而安,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很多计划的完成是要靠运气,不要太倔强。
10.调整好心理,控制好情绪,不要太兴奋。遇事坦然面对,不要太慌张,作决定前最首要的事情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11.团队活动一定要和领队保持步调一致,有意见可以和领队谈,一旦领队作出决定,要坚决执行。不在队员中散布不满情绪。
12.不盲目无谓的冒险。
13.随时检查自己的物资和装备,做相应的补充和保养。
❻ 户外活动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户外活动当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比如大风大雨问题,然后存在着交通安全的风险等。
❼ 户外活动安全应注意哪些
户外活动安全应注意:
.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出行。
2.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远征。
3.不要找没有责任感,并对户外活动了解不够的人。
4.行程计划需缜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都彻底了解。
5.平时应多训练体能和户外技能。
6.登山时应有完整必要的装备及充足的粮食和食水。
7.长距离和高难度的活动,出发前应先做健康检查,尤其是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更需认真检查。
8.从上山到下山,均需随时向家人报告行踪。
9.活动前和进入活动区域后,应随时注意气象变化。
10.对于每一座山峰,不管海拔高低和难度大小,均不可掉以轻心。
11.登山队伍不可拉得太长,应经常保持前后呼应的状况。
12.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地势较高的安全处避难,减少体力的消耗,及时发出求救信息并静待救援。
13.切忌在无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亦不可在深山无明显路径时沿溪下降.因为高山溪流的地形由缓渐陡,对于登山技能不足,地势状况不清楚的登山者,容易失足跌落,因此登山时最好能沿途标示记号,或依循前人所留下的旗帜辨别方向。
14.勿让身体及衣物受潮,以免造成失温症。
15.面临危机疲劳等压力时,维持体温是首要之任务,并应随时注意自己及队友的心理变化,设法维持情绪的平衡。
16.在户外活动时,切勿乱丢烟蒂,严格控制生火,离去时也应将营火彻底熄灭。
17.活动结束后及时做总结,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将来户外运动时的安全,因此必须认真且确实地实行
❽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应针对某一种类的户外活动来区别对待。
一、水面运动及航海类:
二、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
三、山地运动及地下活动:
四、野营活动及猎捕饮食:
五、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
❾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