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杂技里3个球轮流转的叫什么如何学
这个在杂技里就叫杂耍抛接球。以下是我找的教程
抛 球
抛接技术,抛球可说是最基础的必修课,现在就请你从抛球开始练习。 练习用的道具,木球、皮球、网球都可以。球的大小,可根据自己手掌 的大小来选择,直径为 5—9 厘米。练习时,球起初不易接住,由于这些球掉 在地上到处乱滚,捡球、找球很费时间,把皮球切开一个小孔,灌进一些细 沙,再用胶布把球面裱贴一层,封住这个小孔,这样,当球落地时,就不会
滚跑了,练习也方便了。
练习方法:先练习一只球,单手抛接。练习时,人按丁字步形站立,挺 胸微收腹,双手自然下垂,右手握球,由下往上用力传送,在自己的右胸前, 让球脱手,使它向上微微偏右方飞出,当球升到一定高处后沿右手的右外侧 下落,立即把右手从胸部向右移到肩宽之外接住它。单抛一个球, 还须左、右手轮流练习。
抛双球:在练习抛单球的同时,就开始了抛双球的练习。抛两个球,有 两种方法:
一是单手抛两个球,右手握住两球,球 A 在前,由中指、食指、拇指控 制,球 B 由手掌及无名指、小指捏紧。抛时手法和球的运行路线与 抛一个球的运行路线相同。右手抛出球,捏住球 B,放松球 A,让它由胸前向 右侧飞出,当球 A 飞升到最高点,紧接着沿球 A 运动的路线抛出第 2 个——
球 B,待球 B 出手之后,立即将手从胸前移到右外侧。正好接住落下的球 A,
再如前面动作一样,抛 A 接 B,循环往复。由于这两个球在空间形成一个圆 形轨迹,所以它们互相不会碰撞。
单手抛两个球逐渐熟练之后,再练习改变抛球时所用的力量,使球越抛 越高,高至球离手约 300 厘米左右,然后再逐渐放低,低至 20 厘米左右,必 须注意两个球的运行路线不能打乱。
抛两个球的另一种基本手法是双手抛接。
左右手各握一个球,右手将球 A 横斜向地朝自己面前的中部上空抛出, 抛出的球高度与自己眼睛等齐,以鼻尖为中心点,使球在面前沿平行抛物线 作横向运动;当球越过中心点之后,把左手的球 B 以同样姿势向右抛出,然 后左手接住落下的球 A,右手再接住球 B。再来一次,左手先抛出刚接住的球 A,待球 A 越过中心线后,右手抛出球 B,再接球 A(图 4,见 3 页)。如此 循环起来。
练习双手抛接双球,注意球的运行路线,要互相让开,避免两球互撞。 练熟了抛两个球,就可以开始抛 3 个球的尝试。
右手握球 A 和球 C,左手握球 B,横向抛出球 A,如同前面双手抛两个球 的办法一样,待球 A 越过中心线后,左手抛出球 B,接住球 A,紧接着,右手 以同样姿势抛出球 C,接球 B(图 5)。如此不断抛接交换,使 3 个球在空中 运转循环起来,这是抛球技术最基础的功夫。
㈡ 那个地方的杂技好
吴桥
㈢ 拿三个棒 来回扔到空中的 杂技 叫什么
抛接杂技英文是Juggling,
演抛接杂技的人是Juggler,
你真要学就要记住这两个字,因我也不懂中文,Juggling可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的古埃及时代,
当时就有女性Juggler的踪子出现在画像中.古罗马的Juggling 会抛石,火炬甚至刀剑盾牌,
有考古确证古希腊人也盛行此技,於中世纪(公元後1000-1450)法国的浪人和英国的街头艺人中亦十分流行,十八世纪,小丑和魔术师也有学习,
到今天好多欧美城市都有Juggler 组成的Juggling Club,但在大陆我未见过.
㈣ 有关杂技的资料
杂耍是多种高难度表演形式的通称,其中包括用手抛扔道具的丢掷技、平衡技巧、空中技巧、跳跃技巧、柔身术等等。传统行走江湖卖艺的表演,常是杂技、武术、魔术、马戏(驯兽)等表演形式的综合体。今天的杂技表演也常常和魔术、马戏表演一起进行。
杂耍演出所操控的物件称为道具,其中马戏技艺使用扯铃、恶魔棍、雪茄盒操控、吞火和接触技等等。这类的杂耍表演也会使用如晃板、叠板凳、平衡杆、高跷、独轮车等平衡类道具,以增加表演难度。西方的杂耍表演中比较纯粹是道具操控,而东方杂耍杂技表演偶尔也会被纳入杂技的范围中,这些项目包括转笔、立骰和非魔术的纸牌特技等等。
最为人所知的杂耍型式为丢掷技,即在空中连环丢掷许多物体的杂耍。在丢掷技中,最普遍的道具为特制的球、沙包、环、棒、帽子或弹球。有些表演者也会使用危险的物件如电锯、飞刀和火炬。
英文中,物件操控杂耍“juggling”一词是由中古英文的“jogelen”而来,即以戏法娱乐观众;而那又源自法文的“jongleur”、古法文的“jogler”一直到拉丁文的“ioculr(戏弄)”和“iocus(玩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2%E6%8A%80
杂技 zájì
杂技柔术
[Acrobatics],杂指多样;技指技艺,即“各种技艺”的意思。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古代娱乐形式之一种
1.古代娱乐形式之一种,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戏”。《汉书·武帝纪》“三年春,作角抵戏” 颜师古 注引 汉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魏志·乐志》:“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隋书·音乐志中》:“且西凉、 龟兹 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於众调,调各别曲。” 宋苏轼《集英殿春宴教坊词·小儿致语》:“广场千步,方山立於众工;大乐九成,固海涵於杂技。”参阅 任半塘 《唐戏弄》第二章四。
㈤ 我国的杂技之乡是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杂技最流行
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的杂技之乡有多个,像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河南的濮阳、湖北的天门、安徽的广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沧州吴桥、肃宁、霸州等。但是,就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和在海内外的影响而言,最著名的要数沧州吴桥了。据沧州吴桥县志记载,在沧州吴桥,每逢佳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
河北省吴桥县一向有“杂技之乡”的称誉。当地人们把杂技叫作“耍玩意儿”,民间流传有:“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意儿,人人有一手。”可见,杂技在吴桥县是十分广泛和普及的。 吴桥的杂技艺术有很久远的历史,1958年,沧州吴桥县小马厂村出土的距今约1500年前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墓壁画上,就描绘着倒立、肚顶、转碟、马术等杂技表演形象。但是,沧州吴桥杂技在全国享有盛誉则在元朝以后。在这之前,河南的杂技比较有影响,元朝建立后,首都由河南开封迁至北京,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开始繁荣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延续至今,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著名“杂技之乡”。
现在,在吴桥县境内,无论是村庄农舍,还是田间地头,或是街头院落,到处可以看到演练杂技的动人场面。劳动工具或生活用具,都可以当作演练杂技的道具。有些杂技世家,从一两岁起就训练小孩子的杂技功底。现在,全县有几十个专业的或业余的杂技团,演员1000多人。平时有一两手杂技本领的人不计其数。 多年来,这个驰名中外的杂技马戏之乡,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专业演员。北京、沈阳、天津、哈尔滨、重庆、昆明、太原、广州、西安、武汉等全国50多个杂技马戏艺术团体中,有许多演员来自吴桥。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如中国杂技协会副主席、被誉为“杂技艺术之花”的武汉杂技团团长夏菊花,她的家乡就是吴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杂技团的王喜福,他主演的“空中吊子”、“晃板”、“椅子顶”等节目,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并录制成影片播放。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边云明,1956年随中国杂技艺术团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访问演出时,他主演的“蹦床飞人”、“杠杆定车”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81年,河北省杂技团到墨西哥等4国演出,主要演员大多数来自吴桥。他们的精彩表演受到国外朋友的赞扬。
近几年来,吴桥杂技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建立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节日期间,有很多世界杂技艺术家来河北表演。吴桥杂技正在走向世界,正在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
㈥ 中国最大的杂技团有哪些,就是最厉害的杂技团
中国杂技历史悠久,萌芽于周,形成于汉,盛行于唐,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河北省吴桥县素有“中国著名杂技之乡”、“世界杂技艺术摇篮”的美誉。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以“吴桥”命名的国家级国际性艺术盛会,由文化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㈦ 世界最有名的杂技是哪个国家的。谢谢
世界上最有名的杂技国家应该属于"苏联",当然还有我们的祖国了,而中国最有名的杂技之乡就应该属于"吴桥"了!有这么一句“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
㈧ 什么的杂技
精彩纷呈的杂技
㈨ 关于杂技的种类
顶 技
是杂技艺术中的一项技艺科目。演员用头,额或鼻顶棍棒,或用口衔棍棒,在棍棒顶端置灯、瓶、缸、桌、碗,蛋等光滑易碎或笨重的物件,以显示演员掌握物体重心平衡的技艺。复杂的有在一根棍棒上摆列几层玻璃杯,灯盏,鸡蛋等等。有的演员并同时表演手技或吹奏乐器。
马戏
原为古代一种技艺。唐宋(7~13世纪)时,马戏专指驯马和马术表演,相当流行。现在马戏成为各种驯兽乃至杂技表演的统称。表演形式大都为马术以及演员指挥经过驯练的各种动物,表演各种技巧动作,并穿插杂技和丑角的表演。一般在广场或特建的马戏场,大型篷帐中演出。
吊 子
杂技节目。于高空梁柱悬挂两根绳子或铁索,下端系横杠,形似秋千,名为“吊子”。演员在吊子上荡前荡后,做出双足倒钩,凌空旋转等动作。吊子节目花样繁多,有“头顶吊子”,“空中坐椅”等。也有相对悬挂两副以上吊子的,由两个以上演员表演,借摆动之力,凌空飞跃至另一吊子上,或由另一演员接住,叫“大飞吊子”,也叫“空中飞人”。
口 技
杂技节目。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或某些人类生活活动的声音,如军队出操,婴孩啼哭等。表演时配合动作,以加强真实感。
蹬 技
是杂技中的一项技艺,演员仰卧在特制的凳上,双足向上,用脚尖,脚底掌握。所演较多的有蹬缸、蹬板、蹬桶、蹬桌子、蹬人等节目。另有“蹬梯”,以长梯竖置在演员脚底,让演员一至数人攀梯表演各种动作。此外还有双人对蹬的“双蹬缸”等。
耍花坛
杂技节目。演员将各种大小不同的瓷花坛,大缸或酒坛轮番用头顶、手扔、脚踢、臂滚,使之翻滚旋转。又有双人表演,两个演员用头将花坛顶来顶去,叫“对顶花坛”。
走钢丝
杂技节目。表演者一至四人,演员在一根两头拴住的钢丝上来回走动、坐卧站跳、上梯、骑车,翻筋斗或表演舞蹈和各种杂耍等。有软钢丝、硬钢丝、走大绳等数种表演形式。
爬 竿
杂技节目。从置竿的形式上区分,大致有三种形式;一般是立金属长竿于地,一人或数人爬至竿的上端,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另有将竹竿竖立于演员肩上的,叫“杠竿”、“夯竿”或“顶竿”。
转 碟
也叫“耍花盘”。演员双手持二,三根细竿,各顶一个碟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要求在做筋斗、背剑、叼花、单臂倒立等难度很高的动作时碟子不跌落。技巧高的演员双手能耍十个左右的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