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旅行 > 交通安全与旅游

交通安全与旅游

发布时间:2021-02-15 18:20:55

A. 交通出行与户外交通安全

其实无论是跟团旅游还是自助旅游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差异不大。主要注意的方面有乘车安全、饮食安全、在景区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等。但从近些年旅游意外事故频发,给广大爱好旅游人士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毕竟旅游的为了放松、享受户外风光,安全是放在首位的!

一、乘坐私家车或者自驾:
(1)首先确保机动车投保了交强险以及各种必要的商业险,比如第三者和司乘险、以及不计免赔等险种;
(2)驾驶员拥有多年的驾龄,熟悉各种路况,没有各种不良的驾驶习惯,如随便变线、超车不打转向灯、酒驾等习惯,这是确保私家车安全的重要前提;
(3)出行前应到有资质或者找有经验的技工,检查汽车轮胎情况(如胎压,胎况),检查车况(机油、防冻液、转向、电路、刹车系统、空调系统,甚至动力系统,比如正时皮带一套);
(4)应事先做好目的地以及沿途交通和道路情况的资料收集和学习,避免发生迷路以及错过关键路口等情况,或者进入路况不好的路面;
二、乘坐大巴
(1)乘坐大巴,请选择正规公交公司提供的用车,尽量不要乘坐私车、黑车,如何鉴别公私车,能够提供正规报销发票的,一般都是正规车辆,乘车必须在售票点买票,半途搭乘,也应该索要乘车发票,一旦出交通事故,公交公司是按照票据提供赔偿的。
(2)尽量不要乘坐夜车而且是长途大巴;
三、火车
这种是相对灰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四、飞机
这种是理论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可是最近的航情,我就不多说了。
五、其他交通工具
需要您自己投保各种意外险,来确保自己在外安全。

B. 交通安全

您好,希望可以帮您:
意义
【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每年都会因交通事故而致死、伤残大量人员,财产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要从小学生起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特别要提高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严禁酒后、疲劳、超速违规驾驶。
概述
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近年来,除了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普及之外,不少地区也举办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或修建专业的体验馆,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道路上独立进行活动、玩耍中,避免发生交通伤亡事件等。并懂得宣传交通知识。
数据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19%、10%、25%、15%、39%。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 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珍重生命,注意安全。截至2010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1.9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约2.05亿人,中国已经大踏步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值得社会关注并亟待采取有效措施的是,有数据显示,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儿童伤害和死亡率在1985~1999年的15年间增长了81%。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状况
省区
29个省(区、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多2005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2004年相比下降。其中,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贵州6个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幅超过11%。湖南、新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肇事减少 2005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417355起,造成9106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因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及行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20090起,造成42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5%和4.3%。因超速行驶导致16015人死亡,比2004年下降13%;疲劳驾驶导致2566人死亡,同比下降16%;违法超车、会车导致6871人死亡,同比下降11.8%;违法占道行驶导致4488人死亡,同比下降19.8%。超员客车交通事故导致3039人死亡,同比下降 19.5%。大货车、小客车和摩托车肇事突出,营运车辆交通事故减少 2005年,大货车肇事造成21505人死亡,占总数的21.8%;小型客车肇事造成20340人死亡,占总数的20.6%;摩托车肇事造成20774人死亡,占总数的21%。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肇事共造成9874人死亡,占总数的10%,同比下降12.1%。 2005年,营运车辆肇事135114起,导致3875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0%和39.2%,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16.3%和 6.1%。其中,营运客车肇事51247起,导致10566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11.4%和10.7%,同比下降19.9%和10%。另外,2005年发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交通事故403起,导致268人死亡,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3.2%和15.1%。
低驾龄肇事比例
2005年,全国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共导致31534人死亡,占全部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导致死亡总人数的31.9%,比2004年下降7.6%。其中,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造成12674人死亡,同比下降16.1%。 从交通方式看,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大货车肇事较多,共造成8299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26.3%;其次是驾驶小客车肇事,共造成7669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24.3%;驾驶两轮摩托车肇事,共造成4198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 13.3%
二、三级事故突出
2005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272840起,造成76689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60.6%和77.7%。城市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77414起,造成22049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9.4%和 22.3%。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二、三级公路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47448人死亡,占总数的48.1%。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造成6407人死亡,占总数的6.5%,比2004年上升2.8%。从公路行政等级看,国道、省道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52982人死亡,占总数的53.7%。农村道路
2005年,全国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01757起,造成237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22.6%和24%。全国农业人员及农民工因交通事故死亡28035人,占总数的28.4%,比2004年下降3%;受伤107792人,占总数的22.9%,比2004年上升2.3%。
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47起,造成807人死亡、705人受伤。与2004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8起,下降14.5%;死亡人数减少45人,下降5.3%;受伤人数减少172人,下降19.6%。 (一)24个省(区、市)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其中,江西、广东各发生4起,山西、云南各发生3起,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13个省(区、市)各发生2起。山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区、市)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比2004年减少2起以上。其中,四川同比减少7起,广西同比减少3起。另外,江苏、广东、青海3省同比增加2起。 (二)5月、10月份特大交通事故较多。平均每月发生4起特大交通事故,5、10月份高于其他月份,分别发生了7起和6起。2005年春运期间发生4起特大交通事故,比2004年减少14起,下降77.8%。 (三)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超员等交通违法严重,机械故障导致事故增多。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因驾驶人超速行驶导致12起,占总数的25.5%;因疲劳驾驶导致7起,占总数的14.8%;因违法超车、违法占道行驶等导致事故5起,占总数的10.6%。有17起事故中存在客车超员违法行为,占总数的36.2%。此外,因机动车制动失效、爆胎等原因共导致9起事故,占总数的19.1%,比2004年增加3起。 (四)营运车辆肇事突出。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营运客车肇事29起,造成480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61.7%和60%。跨省长途营运客车肇事12起,占营运客车事故总数的41.4%;中短途营运客车肇事17起,占营运客车事故总数的58.6%。营运货车肇事16起,造成296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4%和36.7%。 (五)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上特大交通事故多发。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在公路上发生44起,造成746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3.6%和92.3%。其中,国道、省道上共发生22起,比2004年减少2起,占总数的46.8%;县道、乡道上共发生7起,同比减少15起。高速公路上发生10起,同比增加了2起。 (六)事故形态以单方事故为主,坠车事故较多。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共发生单方事故28起,占总数的59.6%。其中,有21起为坠车事故,多发生在西部多山地区,占总数的44.6%。非单方事故中,发生正面碰撞事故8起,追尾碰撞事故7起,两者合计占事故总起数32.6%。(资料来源:公安部) 公安部通报的06年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下半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趋势及基本工作思路。下半年,全国道路交通运量将持续形成高峰;周期性道路改造的里程增多,在一定程度将加大公路事故预防工作的难度;农民生产、生活出行增多,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仍将存在。进入7月份,持续高温天气,疲劳驾驶将对交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暑期旅游和晨间道路交通活动增多。从2001年至2005年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看,7月份平均发生交通事故52803起,死亡人数在7700人至8900人之间,平均死亡8438人,占全年总死亡人数的8 %,高于3月、4月、5月、6月;平均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其中平均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3.2起。 针对交通安全严峻形势,要完成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和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减少的工作目标,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4·17会议精神,深化“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继续开展专项整治。第三季度要继续把预防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作为重点,抓住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省份,解决突出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战略。为此,公安部决定从7月1日至9月30日,在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9省(区、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通过依法从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在严管交通秩序上有新的突破;强化运输企业交通安全检查,在督促企业落实责任制上有新的突破;加大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力度,在改善道路通行条件上有新的突破;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在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上有新的突破;深入调查研究,在认识和把握事故规律上有新的突破。总之,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消除一批客运 交通安全手册
安全隐患,整改一批公路危险路段,查处一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使公路和农村地区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得到遏制。 再次感谢新闻媒体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新闻媒体继续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开展经常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来关心交通安全,使公民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去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因驾驶员违法驾车导致交通事故的有465083起,造成93550人死亡,占全年死亡总数的87.4%。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较突出。 据了解,2004年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相对集中在春运期间,地点相对集中在西南部地区,仅在春运40天内,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特大事故18起,占总数的32.7%……

交通安全常识
一、 车、船事故 车、船发生事故,而自己又在其中,这时应该怎么办?

1. 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醒,要镇定。应迅速辩明情况,寻找应付的办法。

2. 车、船撞击事故,如果你能在撞击关的短暂时间内发现险情,就应迅速握紧扶手、 椅背,同时两腿微变用力向前蹬地。这样,可减缓身体向前的冲击速度,从而降低受伤害的程度。

3. 如果意外事件发生得特别突然,那么就应迅速抱住头部,并缩身成球形,以减轻头 部、胸部受到的冲击。

4. 如果你乘的车不幸翻倒,切记不要死抓住某个部位,只有抱头缩身,才是上策。

5. 在乘的车等高速交通工具时,坐位上都配备有安全带,可不要小看、小瞧细细的带子,它能保护你的生命。根据世界各国交通事故调查结果,澳大利亚安全带使用率为87%,死亡人数减少比率为15%-20%;英国安全带使用率92%,死亡减少24%。

二、 骑自行车如何注意安全

1. 我国交通法规明文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骑车。但城市骑车的12岁以下儿童不少,因此中小学生骑自行车,就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一个高发点。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骑车安全意识。

2.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赛车、山地车等多了,发生事故的比例也增多了。 所以,不要骑快车、追尾、超车等。

3. 过马路时要下车,应走人行横道。要学会估测来车与自己之间的安全距离,当车 辆正在行驶时,你与来车距离15米时不能抢道,25米以上才较安全。通过郊外马路时,要与来四距离大于40米以上才能通过。公路上骑车,千万不要抓住正在行驶的机动车,以免车速过快、不稳而摔倒,或因机动车突然刹车而被撞伤。

4. 骑车不慎将要跌倒时,与其拼命保持平衡,还不如索性摔倒。因为勉强保持平衡, 就忽视了自我保护,往往导致严重的挫伤、脱臼或骨折等后果。所以,遇到意外时,迅速地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边跌倒。此时,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大部分面积与地面接触。不要用单手、单肩或单脚着地。

三、 特殊交通事故的防御

有一些交通伤亡事故,并不是发生在宽阔的马路上,而是在小街、胡同内和居民居住区。在新疆某部队发生了一起事故,那是在部队的家属楼前,一天临时停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司机去楼上办事。司机办玩事下楼后,上车就发动倒车,有一儿童钻到车子下玩耍,来不及跑出,当司机听见"嘭"的一声,下车一看,儿童的头已被压扁而死亡!

另外,北京市门头沟区有一小孩在街上玩耍,一辆货车出胡同口拐弯,司机来不及刹 车,这一小孩不幸被压死。 在城市,放学后学生玩的场所比较小。马路上踢球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交通 事故发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我们在马路边、胡同口、能进出车辆的家属院等地方玩耍时,一定要警惕车祸的发生。

减少交通事故,首先解决认识问题,一定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如陕西省清漳县城关第 二小学在1996年元月1日开学第一天,全校450名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新学期第一课--交通安全课。学校还制定《步行须知》《骑车须知》《路队须知》等规章制度,准备定期请交通民警到学校授课,并用播放录像、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使学生人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个个积极维护交通秩序。这些,就是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的好办法。

四、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1. 指挥灯信号:

(1) 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过,但拐变的车辆要避让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 人通过;

(2) 黄灯亮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通停车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 人可以继续通行,但要服从警察的手势,确保安全;

(3) 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 绿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 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 人行横道信号灯:

(1)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2) 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

(3) 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3. 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 穿越马路,须在人行横道内行走,遵守信号的规定。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2) 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天桥或地道;

(3) 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渐、猛跑;

(4) 不准跨越、倚坐路边护栏;

(5) 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 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交通规则:

(1) 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先下后上;

(2) 不准在行车道上招呼出粗汽车;

(3) 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共汽车、火车等;

(4) 在机动车行驶中,不准站立、手伸出车外和跳车,手应抓牢车上固定的物体或安全带。

5.乘水上交通工具和火车时,应遵守船舶和火车的交通安全规定。

C. 旅游交通和交通旅游的关系

任何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都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运输工具这两个载体。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我国,随着旅游活动从低级的以赶景点为主要目标的“苦行游”,向包含文化内涵的以休假与游览结合为主的“康乐游”、“享乐游”、“休闲游”等方向的转化,需要重新认识旅游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1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与制约
1.1 交通对旅游者出行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还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半径。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游客流量与距离影响力是成反比的。用数学式表示为:
F=T1T2/f(d)
式中:T1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T2为旅游客源地的外推力,d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其中游客对距离的直观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便利条件。因此,交通对旅游者的出游选择在心理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在旅游效果影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为首位。在我国交通是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潜力再大,如果没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也将无法发挥其优势。
1.3 交通对旅游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游客意见调查征询,发现游客在文化、地域、经济、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食、宿、游3方面的质量评价弹性较大,而对交通质量的评价则比较一致。在对众多旅行社的调查中发现,反映旅游质量问题的投诉中,交通问题占相当大的比例,旅游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交通的质量。尤其是当旅游业由“饥渴型”向“温饱型”、“享乐型”发展时,更是如此。
2 旅游业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1)各地区公路等级差距大。由于客观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其高等级、次高等级公路里程要少20%。西部的12个省区集中了全国不通公路乡镇和行政村数量的85%和50%。
(2)基础设施滞后。我国不少国家级旅游景区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游客进出目的地受到限制。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
(3)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一直是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热点,以铁路交通为例,铁路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就很难让乘客满意,乘车及候车环境均需进一步改善。
(4)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与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交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各级交通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化的手段不到位,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不够;未充分利用道路信息资源;旅游交通专门人才匮乏。
(5)旅游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
3 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业及旅游交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找出适合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已迫在眉睫。
3.1 科学规划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创造安全、便捷、舒适便于游览的交通条件,并适当超前规划。应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综合运力。如枝柳铁路、高速公路和张家界机场的建设,使张家界风景区迅速走向了世界,游客数量每年成倍增长。
3.2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高水平的旅游交通,需要高质量、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我国的政策优势,利用各种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改善旅游交通的现存问题,摆脱其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效应。如九寨沟景区原来交通设施十分落后,在2003年建成了高等级公路和黄龙机场后,使交通状况得到厂有效的改善,相应提高了九寨沟景区的吸引力。桂林、黄果树、庐山等风景胜地久盛不衰,也都与发达的交通密切相关。
3.3 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我国旅游交通目前的状况是供不应求,但随着各交通企业间竞争的激烈,服务质量将成为交通企业市场制胜的关键。因此,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中心,以安全、舒适、快速、便利为目标,加强运输管理,为游客提供优质安全高水平的服务,树立起我国旅游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
3.4 推进交通营运管理的现代化
我国的交通管理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客流量预测、车辆调度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力推行无线电通讯技术,加快引入旅游交通自动化管理方法,全面与国际接轨。
3.5 优化交通与旅游间的互动
旅游和交通需要协调发展,彼此兼顾。在发展交通业的同时要兼顾景区的发展,而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留有交通业的发展空间,两者不可偏废。近年来,很多地区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妥善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出现了较好的效果。如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前几年,大批运煤货车沿景区通行,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环境和卫生,非常不利于文物保护,当地政府果断将公路改道,结果两全其美,社会反映良好,为了保留湖南韶山核心区域的风貌、植被不被破坏,韶山铁路车站的选址定在距核心景区10km处:广西境内的桂梧高速公路原规划从阳朔穿过,为了不破坏境内的古溶洞群,有关专家提出改道的建议,调整了原规划部分路段走向。这些都是在充分考虑景区原貌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做出的保护性决策,确保了景区的环境和地貌。
3.6 加强各交通部门间协作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交通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规划、交通、公交、航空、水运、铁路和交警等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全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建设大交通,从而推进我国旅游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D. 出行时要注意哪些交通安全事项

其实无论是跟团旅游还是自助旅游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差异不大。主要注意的方面有乘车安全、饮食安全、在景区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等。但从近些年旅游意外事故频发,给广大爱好旅游人士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毕竟旅游的为了放松、享受户外风光,安全是放在首位的!
一、乘坐私家车或者自驾:
(1)首先确保机动车投保了交强险以及各种必要的商业险,比如第三者和司乘险、以及不计免赔等险种;
(2)驾驶员拥有多年的驾龄,熟悉各种路况,没有各种不良的驾驶习惯,如随便变线、超车不打转向灯、酒驾等习惯,这是确保私家车安全的重要前提;
(3)出行前应到有资质或者找有经验的技工,检查汽车轮胎情况(如胎压,胎况),检查车况(机油、防冻液、转向、电路、刹车系统、空调系统,甚至动力系统,比如正时皮带一套);
(4)应事先做好目的地以及沿途交通和道路情况的资料收集和学习,避免发生迷路以及错过关键路口等情况,或者进入路况不好的路面;
二、乘坐大巴
(1)乘坐大巴,请选择正规公交公司提供的用车,尽量不要乘坐私车、黑车,如何鉴别公私车,能够提供正规报销发票的,一般都是正规车辆,乘车必须在售票点买票,半途搭乘,也应该索要乘车发票,一旦出交通事故,公交公司是按照票据提供赔偿的。
(2)尽量不要乘坐夜车而且是长途大巴;
三、火车
这种是相对灰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四、飞机
这种是理论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可是最近的航情,我就不多说了。
五、其他交通工具
需要您自己投保各种意外险,来确保自己在外安全。

E. 旅游交通安全风险因素有哪些

车多、人多,各类事故易发;
部分景区道路风险系数高;
阴雨天气,大风台风天气,雨雪冰雹等行驶环境。
来自-安全家知识社区。

F. 交通安全知识,文明出行

我认为文明旅游应分两点:一是游客的文明。当前,由于某些人的素质不高,在旅游过程中,总要发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令人很不齿。如不文明现象。1、景点刻上“××到此一游”,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曾来过这里。如此破坏旅游景观,实属不该!2、随手乱扔垃圾。有的景点纸片、矿泉水瓶子、食品袋子等扔得到处都是,水面上飘着一片。记得去长江三峡的时候,走到某些地方,江面上居然有好几只拖鞋!更有甚者,将垃圾塞到砖缝等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其实你还不如仍在地下,起码好打扫。3、言语不和,轻者开骂,重者大打出手。旅游本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有些人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更显其素质低下!二是导游和旅游地人们的不文明。1、导游为了回扣,带领游客到指定地点购买物品,或者是忽悠游客购买某些东西,有时甚至就像推销,而这些东西质量实际并不怎么样。并且你自己去买的话,价格要便宜很多。举个例子,导游推销的如果卖100元的话,自己去买说不定10元就可以买下来。 2、旅游地的人向游客卖假货,而且价格还提得老高。这一点大家其实也很明白,旅游地的东西尽量要少买,别听他们瞎说,玉的实际是玻璃做的,铜的实际是泥巴烧的,然后再上色,银的实际是铁的镀银,古董实际是塑料做的等等,一次同事在旅游景点喜欢上了一种笔筒,人家开口要110元一个,同事感觉很贵,但又确实很喜欢,买主也看出了这一点,就使劲缠住同事,最后竟然20元买下了2个笔筒!总之,就是千万不要听信卖东西的话!遇上“老乡”时更要提防,“老乡”是假的,他的东西更假!当然,适当买些小纪念品是可以的,但千万别想占便宜!3、买纪念品特别是易破碎的物品时,尽量别自己动手。因为有些摊主就存心将商品摆放得“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你自己一动手,有可能“哗啦~~~~~~~~”一声,摆好的东西全掉地上。那时你就等着挨宰吧。鉴于此,希望当地政府对这些事情也要管一管,相信会好一些。

G. 如果你与家人外出游玩,你认为出行应特别注意哪些交通安全事项

人身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人为的和自然环境的。其中人为因素又可分为旅游者自身因素和他人因素。
1.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问题。
(1)冒险、探奇。这种由于冒险、探奇造成的意外事故多发生在青壮年的旅游者身上。所以在你决定冒险探奇前千万要考虑装备设施、身体条件,不要用生命作代价。
(2)旅游中走失。旅游者走失一般出现在游览活动中或自由活动中。在游览活动中旅游者应留意导游每天通报全天的游览日程、游览用餐点的名称和地址、在各个点的抵达时间和逗留时间。在外出自由活动时,请先告知导游或领队你将要去哪里,大概何时回来,最好带上饭店的店徽,记下饭店的地址和电话,以便万一走失时可以与饭店和导游联系。
(3)发生治安事故。现在社会上各种骚扰、偷窃、抢劫、诈骗、行凶事件仍然存在,因此必要的思想准备和防范措施还是应该有的。
(4)发生火灾事故。为防止火灾的发生,旅游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客房内吸烟后,一定要将烟头熄灭,不要随地乱扔。因为饭店地面多为地毯,很容易燃着。
·使用客房内电器时要科学,不要将电器烧坏而导致火灾。
·不要使用自带的瓦数高的电器,以免超过整个酒店电压负荷后导致火灾。
到酒店后做好一些应付火灾的准备,如熟悉楼层的太平门、安全出口和安全楼梯;仔细阅读客房门后的线路图。
当遇到火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镇定,不要乱跳楼,当导游前来援助时,要配合导游,接受统一指挥。
·不要走电梯,要走安全楼梯。
·如被大火和浓烟包围,可用脸贴近墙壁、墙根或用湿毛巾捂住脸顺墙爬出去,或打开未燃烧一方的窗户等。
·如被大火和浓烟围困,而卫生间还没有被蔓延,可考虑呆在卫生间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援救。
·看到救护人员时,要大声叫喊或边喊边摇动色彩鲜艳的衣物,救援人员来后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2.自然因素带来的问题。
(1)中毒。一方面要防止饮食方面的中毒,吃腐烂和不洁食物、饮用污染了的水等均可引起中毒;另一方面就是在大自然旅游中,有不少植物是有毒的,特别是到南方热带森林中去旅游更应注意有毒植物对人身的侵害。难以行走的原始次生林,旅游者不要一人走进林中。
(2)动物伤害。蛇是旅游意外伤害中最易发生和最容易遇到的小动物。为了防止被蛇咬伤,在草深林密的地方旅游时,最好穿长裤长袜,戴草帽或遮阳帽,手中最好拿一拐杖或拿一根竹竿,可以抽打草丛赶跑蛇虫。旅游中遇到了蛇,最好的办法是沉着对付,千万不要惊慌、不能跑动,也不要理会它,只要你不伤害它,离它而去,也就相安无事了。万一被蛇咬伤,千万不要着急,要沉着冷静,只要不做剧烈运动,不会马上就有生命危险。要积极进行处置,首先结扎伤口上部肢体,千万不可用嘴去吸毒液,以防毒液进入口中。要用手一面挤压伤口,一面用水冲洗,涂蛇药粉于伤口处,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蛇以外的其他猛兽,在旅游风景区极少遇到,偶尔遇到也不必惊慌,悄悄地躲避开它就是了,一般这些猛兽很少主动袭击人。

阅读全文

与交通安全与旅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凯撒旅行社招聘 浏览:748
阳江海韵戴斯度假酒店 浏览:590
电动汽车技术政策 浏览:261
户外街舞垫子 浏览:491
fuso越野房车多少钱 浏览:913
京郊特色度假 浏览:724
山羊皮卡车 浏览:374
中国旅游安全问题 浏览:399
武汉新能源汽车销售 浏览:142
l怀化旅游攻略 浏览:897
车个性内饰 浏览:135
奔驰S级内饰改装 浏览:101
皮卡并线 浏览:398
皮卡堂食物 浏览:8
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浏览:547
东京到大阪旅游攻略 浏览:492
东风轿车价格 浏览:293
金希澈豪车 浏览:826
皮卡丘人气 浏览:924
峨秀湖国际度假区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