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旅行 > 春节假日期间旅游安全情况

春节假日期间旅游安全情况

发布时间:2021-02-26 19:33:13

1. 如何保障假日旅游安全

12月20日,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元旦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元旦将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广大游客对于美好假日旅游活动的向往和需要,确保全国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假期,实现假日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工作目标。

通知还对加强假日旅游新闻宣传、做好假日旅游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提出了要求。

2. 文旅部:元旦春节假期继续执行“75%”政策

【导读】元旦、春节假期即将到来。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在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目前国内国外疫情情况,元旦春节假期继续执行“75%”政策。

“75%”政策,即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超过座位数的75%,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超过核定人数的75%。

侯振刚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指导督促文化和旅游企业严格按照旅行社、旅游景区、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剧院等演出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开放工作;指导A级旅游景区分类完善应急预案,按照“能约尽约”原则,推进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实现限量、预约、错峰入园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也提醒广大游客,元旦、春节期间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非必要不安排出境旅游,不要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出游前,请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并遵守出发地、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旅游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文旅部: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企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侯振刚表示,元旦、春节假期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统筹推进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旅游安全工作。

一是周密部署,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冬季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明确继续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继续执行“75%”政策,即: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超过座位数的75%,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超过核定人数的75%;指导督促文化和旅游企业严格按照旅行社、旅游景区、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剧院等演出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开放工作;指导A级旅游景区分类完善应急预案,按照“能约尽约”原则,推进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实现限量、预约、错峰入园游览;指导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各地在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和购物场所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指导星级饭店严格落实卫生防疫要求,开展定时消杀。

二是压实责任,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一手抓疫情防控,同时安全生产也不能放松。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在安全生产上各地压实属地、行业和经营主体责任。强化旅行社安全管理,要求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进行安全评估,加强导游安全教育,选择合格供应商和正规交通运输企业。强化A级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游客流量管控方案,完善景区内安全提示、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索道、缆车等设备及消防设施的安全检查,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和使用。强化星级饭店安全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消防设施、特种设备、安全通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把控食品来源,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强化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履行活动报批程序。强化与宣传、公安、应急、交通、卫健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做好交通拥堵、设备停运、灾害天气、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是加强检查,狠抓各项措施落地。为督促各地把各项措施落到位,真正把“两节”疫情防控和旅游安全工作做好,文化和旅游部在12月21日—24日,派出四个工作组,赴各地方开展实地检查。重点检查各地在疫情防控和旅游安全工作方面是否还存在薄弱环节;文化和旅游经营主体是否按照疫情防控指南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在旅游安全方面是否落实好属地、行业和经营主体责任;是否对存在的风险隐患立即整改。各地也按照部里要求根据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检查,确保疫情防控和旅游安全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坚决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途径传播,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件发生。

侯振刚提醒,在元旦、春节期间,广大游客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非必要不安排出境旅游,不要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出游前,请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并遵守出发地、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旅游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大游客度过欢乐、健康、祥和的元旦、春节假日。

3. 如何将春节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将春节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需重点做到以下方面:
重点针对春节期间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旅游安全隐患:如酒后旅游人群多、游客可能携带烟花爆竹、春节庆祝活动频繁、老人儿童游客比例高、可能会出现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等情况,制定预案,重点检查。

1.春节酒后旅游安全检查,重点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酒后旅游行为,景区做好对游客饮酒后出行的管理预案,加强拒绝酒驾的宣传教育工作。
2.加强春节旅游车流和人数激增的应对。春节期间返乡群体庞大,许多外出人员自驾回乡过节,加上春节期间外地的自驾游群体,造成了人流量、车流量远高于一般时期。需要加强对景区人流量、车流量的监控和疏通,切实做好重点区域游客密度的管理;交通部门需要做好旅游车辆的指挥工作,保障游客和群众在春季期间的安全、顺畅出行。
3.预防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天气影响。冬日气温偏低,春节期间经常会出现降雪和冻雨,致使游道更加湿滑,增加游客滑到、摔伤的风险,需要加强防滑风险的提示,如遇特殊恶劣天气需及时封闭景区。
4.加强对游客携带烟花爆竹进景区的安全检查。虽然景区一向禁止燃放烟花,但由于春节期间全家出游群体较多,儿童游客占比较高,携带烟花爆竹在景区燃放的可能性骤增,从而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加强对游客携带物品的检查以及对游客防火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景区的安保、防火工作。
5.春节庆祝活动现场的安全管理。各类节庆活动皆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踩踏、火灾及盗窃等。因此要切实做好春节庆祝活动现场的人流疏通、检查春节庆祝活动的用电和用火设施设备,保障节庆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6.春节期间的旅游建筑工地安全管控。
不同于普通节假日,春节期间旅游建筑工地技术人员及工人可能会全数返乡,各工地因无人管理可能会出现游客误入、设备发生故障或引发事故。需要派专职人员加强旅游工地管理,确保工地无安全事故发生。
7.春节期间用电安全的检查与宣传。春节期间取暖设备、家用电器和照明不间断使用,是用电高峰期,同时也是用电事故多发时期。因此,家庭及景区设备设施用电安全也是节日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重心。需要加强对景区存在用电风险的线路进行排查;同时加强对员工春节期间的用电安全宣传。

4. 分析假期的调整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法定节假日调整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刘思敏 程海涛 龙京红
刘思敏,中国旅游报社经济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四川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的策划、规划与营销;程海涛,郑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龙京红,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旅游规划和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摘 要:我国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对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产品、旅游经营管理、游客出游模式、旅游服务质量等都产生了影响,对此旅游企业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而被取消的“五一”黄金周,应该考虑恢复,不仅将起到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也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休假需求。
关键词:法定节假日 旅游业 影响
一 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的社会背景及内容
(一)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的社会背景
1999年,我国根据当时情况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将全体公民放假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3天,共10天。其中,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劳动节放假3天,国庆节放假3天。全年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了3天,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有利于方便广大群众安排出行活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定节假日安排出现诸多弊端:
1.法定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
在10天的法定节假日中,有9天集中安排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期。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国家一年中安排多个全民统一放假的长假,容易对其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波动。由于黄金周的假日时间过于集中,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景区超负荷接待,旅游业服务质量下降,不利于旅游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2.传统文化特色仍显缺乏
我国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世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但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元宵等传统节日都没有列入法定假日。这些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即使不能法定休假,民间也会自发组织一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3.法定节假日成为主流
居民个人的出行包括休假、旅游、探亲等活动,本来应该通过各种不同长度的假期来安排。由于我国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大多数群众只能集中选择在公共假期出行,供求关系的矛盾也就凸显了出来。
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对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分散法定节假日安排。
(二)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的内容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从2007年11月9日起,公开在网上征集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意见。根据这一方案,2007年12月,国务院将国家法定节假日由10天增加为11天,三个黄金周保留两个,取消一个,同时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方案调整后,只剩下春节和“十一”两大黄金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民族传统节日各休一天,加上周末的两天休假,则成了3天的中短假期。这样,每年将出现2个集中休假高峰——春节(7天)、国庆(7天)以及5个集中休假小高峰——元旦(3天)、清明(3天)、五一(3天)、端午(3天)、中秋(3天),出现了法定节假日与周末连休3天的小长假、黄金周和个人带薪休假并存的新局面。
(三)新的法定节假日的特征
1.时间上分布更均匀
调整前的节假日,由于集中出游,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人不仅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疲惫。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平稳运行,也不利于旅游业持续发展。调整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将3个黄金周变成了两个黄金周和5个3天的小长假,使集中的出游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了旅游旺季和淡季之间的界限,对部分景区、时段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调整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在时间上增加了1天,也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人们可以更从容地和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有助于人们的休假方式更丰富多彩和人性化。
2.注重民族传统节日,顺应人们的情感需求
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可以充分地发挥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让这些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在我们的时代生活中延续和发扬光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顺应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将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使得中国文化和旅游与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二 法定节假日调整对旅游业及居民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
(一)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对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长假的增加势必使长线游、短线游的比例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短线就近出游。在新的节假日方案中,中秋节、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使人们旅行出游时将更倾向于选择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联的线路。由于“五一”黄金周的取消,长线旅游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对旅游产品的影响
调整后的法定节假日,对旅游产品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有许多地区还保持着一些长达百年以上的重大节日民俗文化传统,如清明假日,不少地方就结合清明扫墓踏青的风俗,推出了有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动,如放风筝、荡秋千、寻根祭祖等。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健全以及家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人们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周末(小黄金周)出游、城郊游等短途旅行将更为便捷、更为频繁。对旅行社而言,最明显的就是其长短线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城市1000公里以内的郊区游、农家游、周边游等国内游将大规模上升。
(三)对旅游经营管理的影响
以往的经营管理较多地围绕着黄金周,研究如何应对大规模人流的集中消费。旅游企业淡季时由固定员工进行管理维护,黄金周期间雇用临时工。实施新的节假日后,这就要求景区一年要经常搞活动、不断有卖点,企业的经营成本要提高。对旅游政府管理部门而言,以往也会针对黄金周推出一些特定的管理措施,如建立全国黄金周旅游预报统计系统,对一些城市和景区进行监测。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对以往黄金周模式下的旅游景点的宣传方式、给旅行社的折扣、黄金周门票涨价、淡季降价等运营模式,将带来一次大的变革。
(四)对旅游出游模式的影响
新的节假日方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天假期以及春节放假起始时间至除夕的节假日调整工作在增强传统文化影响力、符合广大群众过节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假日的次数,使节假日分布趋向合理。将使旅游者出游时段的选择更加理性分散,客流的空间、时间分布将更加均衡。有利于人们的假日消费由集中消费转为“分散式”消费,可以更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
(五)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影响
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将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带薪休假能够全面落实,游客在一年中精心选择一周出游,其幸福指数和享乐指数要求更高,自然比黄金周出游时更挑剔,这就要求景区全年的服务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此外,出游的分散均衡化,将使旅游者的脚步放慢,慢节奏的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提出这一倡议是与慢节奏对应的,则是对旅游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六)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影响
对旅游景区自身而言,节假日调整要求其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游客的游览质量,旅游景区的发展定位也要进一步与旅游者的消费模式相适应。另一方面,从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来看,出游能力强的区域,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塘等地区的旅游景区,将更多地吸引本区域范围的旅游者,或是地处大城市郊区的景区获益将会更多。而距客源地较远的区域和景点,比如中西部远离中心城市的旅游目的地,无论是观光游、休闲游还是其他形式的旅游,其发展都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七)对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
2007年,我国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4.45%,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1.29%,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而节假日期间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2007年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次和收入合计,分别占到了全年旅游人次和收入的24.1%和17.5%,其中五一黄金周表现更为突出,两项指标占全年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0.3%和7.1%。2006、2007、2008年以来,三大黄金周的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速远高于全年水平,其中五一黄金周的增速又远高于三大黄金周。综合以上数据分析,调整黄金周,尤其是取消五一黄金周,势必给整个旅游行业带来较大的波动。
三 旅游企业应对节假日调整的措施及策略
(一)加强中短线旅游产品的开发
调整后的节假日,黄金周减成2个、小长假增至5个,一增一减将促使人们为自己安排更多的中短途旅游。因此,长线旅游与短线旅游比例发生了重要变化。旅游者将更加倾向于近距离的休闲旅游,以健康、放松为主要目的旅游产品将受到更多更广泛的欢迎。因此,旅游企业要结合各个小长假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3天时间的中短旅游线路,充分发掘产品的休闲内涵,对原有景点推陈出新,抢占中短假期这一新的旅游主战场,尤其是一些放松休闲类的近郊生态游、省内休闲游、农家乐旅游等。
(二)积极发展传统和民俗文化旅游
新的节假日中,清明、端午、中秋、除夕、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因此,旅游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搞好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出响亮的民俗牌、文化牌、亲情团聚牌,用高品位的文化品牌、文化内涵和文化档次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开发
新的节假日使人们在出行时间、行为、方式、追求上更为多样化、个性化,这要求旅游企业要进行个性化开发,不仅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还能开发新的需求。同时,旅游企业还要通过市场细分与产品开发来寻找自己的服务对象和生存空间,塑造旅游产品个性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假日调整后旅游需求变化的重要方面。
(四)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使得旅游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旅游消费越来越具有理性。因此,对旅游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餐饮、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等各旅游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面安排好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的各个环节,为旅游者营造良好舒适的氛围,使其获得高质量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五)积极应对“散客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随团旅行对个性的压抑,进而选择了自驾游、自助游、半自助游等自由出行方式,旅游市场呈现出“散客化”的趋势。新的节假日的执行,“3天小长假”导致散客数量大大增加,加上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健全以及家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人们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周末(小黄金周)出游、城郊游等短途的散客旅行将更为便捷、更为频繁,自驾、自助游,将加快“散客时代”的到来。对此,旅游企业做好应对。
四 法定节假日调整的得失分析与反思
(一)对旅游业及居民社会生活积极意义分析
调整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将3个黄金周变成了2个黄金周和5个3天的小长假,使集中的出游人群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流,相对淡化了旅游旺季和淡季之间的界限,对部分景区、时段供需矛盾暂时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调整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在时间上增加了1天,有利于扩大需求释放。再者,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赋予了人们一种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人们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来享受此节日,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对旅游业及居民社会生活成本增加分析
“五一”黄金周存在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在带薪休假长达12年不能落实的背景下,保障居民获得休假的权利,满足了人民对长假的需求,而改成传统节日休假后,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在长假中才能实施的事情无法进行;在我国城市化大幅推进的社会转型期,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无比频繁,取消了“五一”长假,施行3天小长假就意味着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少了一次返乡或探亲的机会。
(三)对节假日调整的反思——是否应该恢复五一长假?
1.多数民众反对取消五一长假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调查显示: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中最有争议的就是“五一”长假被取消。当问及“您是否支持取消‘五一’黄金周?”时,21.5%的被访者表示“支持”,9.2%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多达69.3%的被访者明确“反对”取消“五一”长假。一些民众认为取消“五一”黄金周,主要是担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得不到有效落实,减少现有长假将影响长途旅游、探亲等活动,同时也会导致“十一”和春节假期更加拥挤,从而使得“十一”、春节面临更大的出行压力。
2.“五一”时节适合人们出门观光旅游
在“五一”这个时间段,正是春回大地、花草初绽的好时节,草木返青,漫山遍野春花绽放,城市乡村处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活力,无论是气温还是自然风光都很适合人们出门观光旅游。这个时候,趁着大假出门旅游已成为许多市民的计划,取消了“五一”长假,把“五一”黄金周的时间缩短为3天,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计划,甚至会使很多人放弃出行计划。
3.取消“五一”黄金周不利于整个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2006、2007、2008年以来,三大黄金周的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速远高于全年水平,其中“五一”黄金周的增速又远高于三大黄金周(我国历年来节假日期间的旅游人次和收入情况详见表2)。这表明中国居民旅游需求通过黄金周得到了极大释放。调整黄金周尤其是取消五一黄金周,势必会给整个旅游行业和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据统计,2008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4个三天假期加起来,营业额都抵不上一个“五一”黄金周,利润更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称,2008年5月1日至3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894.07万人次,同比下降了24.45%。
4.对恢复五一黄金周的争论与期待贯穿2008全年
首先,假日改革方案出台伊始,就有专家撰文质疑——“政府虽然对社会舆论做出了积极善意的回应,但是对真实的民意并没有做更深入的调研,仅仅是通过网络来调查是极不科学的。所谓科学决策,就是要进一步对黄金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效应做更科学的研究论证,绝不是根据一个漏洞百出的假日改革课题组的研究就可以轻率决策;所谓民主决策,就是面对莫衷一是的民意调查结果(主要是网络调查),应该邀请国际上权威的专业调查机构(或者利用经济普查的队伍),组织一个具有科学性、说服力的大型民意调查,真实、全面地反映人民大众关于黄金周的看法。”
其次,2008年春节假期遇到雪灾,相当多的人回家不成,出游也不成,“假期”无形中被“冻结”了。春节之后,就有网友和专家呼吁临时性恢复“五一”黄金周,引来一片热议。
第三,取消“五一”长假之后,人民大众对“五一”黄金周的怀念情绪大增,媒体充斥大量报道。人民网的调查,在是否同意缩短“五一”长假的调查中,只有38.7%的人支持“五一”长假“瘦身”。
第四,国庆黄金周之前,有关专家关于“下一步取消十一黄金周”的言论,引发舆论大哗。另有专家针锋相对地指出2008年“‘十一’黄金周果然如预言般井喷,成为史上最火爆的黄金周!更重要的是,这次井喷是在今年一连串的天灾人祸打击了公众的安全信心、大面积财富缩水打击了公众的消费信心、假日改革之后十一黄金周井喷预期导致公众尽可能出行回避的情况下发生的。2007年以取消五一黄金周为核心的假日改革脱离了实际,已经被证明成为事实。假日改革确有再度讨论的必要。决策者应该知错就改,恢复五一黄金周——把被损害的社会福利还给大众!”“因此,在没有切实有效的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哪怕取消一个黄金周,都不但不能‘分流泄洪’客观存在的庞大出行需求,相反更是等于人为制造大众出行需求的‘堰塞湖’……何况,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城市化、社会转型大幅推进的背景下,取消黄金周只能是以牺牲民众的幸福与现实福利来暂时消弭矛盾,根本不可能解决所谓黄金周长假制度最突出的弊端——交通和环境保护的困境。”
综上所述,“五一”黄金周应该重出江湖,通过黄金周旅游消费将起到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都将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恢复“五一”黄金周可以在不增加社会总成本的情况下,切实保障人民大众的休假权和满足其对长假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2007。
《旅游公报》,国家旅游局,2005,2006,2007。
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 《旅游学刊》2005年第4期,第51~55页。
李幼常:《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6年第11期,第12~18页。
赵英鸽:《关于旅游黄金周制度的经济学思考》,《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
金榜:《科学休假——假日经济的理性思考》,《科学决策月刊》2006年第4期。
刘琴:《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及旅游发展因应对策》,《江苏商论》2008年第9期。
刘文涛:《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及旅游产品应对策略》,《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4期。
朱剑红:《法定节假日为何要调整》,2007年11月10日第005版《人民日报》。
朱剑红:《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获大多数人支持》,2007年12月17日第002版《人民日报》。
关于“黄金周”调整方案的思考,2007年11月9日第006版《光明日报》。
祁颖:《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旅游业新格局》,2008年4月25日第009版《光明日报》。
范非:《节假日调整旅游业咋“变脸”》,2008年3月31日第B02版《山西日报》。
东民、博飞:《多数老百姓希望保留“五一”黄金周》,中国网 http:///。
蔡华锋:《专家乐观估计“十一”黄金周还能保持十年以上》,2008年9月10日《南方日报》。
何忠洲:《长假之痒:黄金周存废之争》,《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4月30日总第321期。
刘思敏:《假日制度变革:需要制度设计想象力》,2007年3月《中国旅游报》。
刘思敏:《假日改革的三个疑问》,2007年12月12日《南方日报》。
蔡华锋:《临时性恢复“五一”黄金周》,2008年2月13日头版《南方日报》。
刘思敏:《黄金周能否被替代?》,《旅游学刊》2008年第6期。
刘思敏:《恢复五一黄金周,疏通出行需求“堰塞湖”》,《环球游报》2008年10月。

5. 2018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几亿人次

2018年春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积极努力,国家旅游局和各地旅游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假日旅游工作。截至今日,春节假日临近尾声,全国旅游市场“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运行的目标基本实现,节日期间无重特大涉旅安全事件发生,广大人民度过了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综合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和各地旅游部门提供的数据,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广东、四川、湖南、江苏、河南、安徽、山东、广西、湖北、浙江等省份接待游客人数居前十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过年火爆。假日期间全区星级农家乐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山水沟生态园、桃源农庄、鑫源农庄、牛家大院、海军生态园、青铜峡清逸园等农家乐假日期间旅游接待日日爆满。云南各地旅游市场火爆。2月21日当天,全省共接待游客519.69万人,同比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21.6%。节日期间,丽江古城景区举办了新春花展,组织了“大研古城贺新春民族文艺展演”活动,每天举办打跳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少数民族的热情年味,游客纷至沓来。

6. 节假安全注意事项

1.交通安全。自驾游出行要提前检查维护车辆,提前熟悉车辆紧急情况下的各种应急避险措施,掌握路况天气,遵守交通法规,切勿超速超员、酒后驾车。乘车出行遵守安全提醒,勿乘坐非法营运车辆、超员车辆、无牌照车辆,做好自身防护。公共运输企业要加大车辆安全性能检查和驾驶员安全教育,做好提示警示。

2.旅游安全。景区要提前对索道、玻璃栈道、专用车船、游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安全警示和现场管控措施,严防拥挤、踩踏、跌落、溺水等安全事件发生。游客要听从导游或景区管理员安排,遵守景区游览规定,切勿进入禁区内,谨慎经过危险地段,审慎参加高危娱乐项目,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醒看护。

3.家庭安全。长时间外出时要关闭窗户,关闭气、电、水源,严禁在公共楼梯间、楼道、安全出口等人员疏散区域为电动车充电,严禁在小区、社区内焚烧垃圾、杂物,不将未熄灭的烟头、煤灰等丢进垃圾桶。物业公司要每日防火巡查,应急照明、逃生疏散标志要保持完好,消防安全通道保持顺畅。

4.生产安全。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动态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严格管控动土、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严防“三违”。严格落实安全防疫一体化措施。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妥善处置突发情况,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5.森林草原防火。国庆、中秋期间,全省以晴好天气为主,要注意防范森林草原火灾。严禁野外用火,不要在林区、草原吸烟、烧烤、点燃篝火、燃放鞭炮、焚香烧纸,做到进山不带火,入林不吸烟。

6.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景区和参加大型活动前要注意观察安全通道、应急出口位置,事前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发生火灾及紧急事件要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按照应急指示标识指引,迅速科学逃生。

7. 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共接待游客多少人次

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2881.51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收入192.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南旅游的单个游客平均消费在整个西南地区是最高的。2881.51万人次游客带来192.93亿元旅游收入,平均每名游客带来了约669.54元旅游收入。这一数字,贵州约为602.31元/人次;重庆约为312元/人次;四川约为659.72元/人次。

8. 最全春运出行提示来了:成都拥堵路段早知道,助你出行更轻松

新津

春运期间易拥堵路段

1、迎宾大道、武阳东路、新贸路口、五津东路。请错峰出行。

2、大件路(成都—新津)、成雅高速邓双出口至花舞人间上午9:00—11:30,,下午17:00—18:00易发拥堵,建议错时出行。

3、梨花大道。此路是通往花舞人间旅游景点道路,非机动车行人横穿马路现象普遍。途经此路段时,严禁超速行驶,注意避让行人非机动车,合理选择出行时间,避免交通拥堵。

大邑

春运期间,全县主要交通线路、主要干道贯通,但返乡、探亲、旅游等交通增加。晋原城区雪山大道唐牌坊路口、春天国际路口以及西桥路口、城区东街百货大楼周边路段、西岭雪山景区花水湾镇以上道路等重要道路交通节点将会不同程度出现交通拥堵或滞行情况,建议自驾出行的群众错峰出行或妥善选择出行线路。

出行提示

(一)成温邛高速大邑南出入口暨雪山大道唐牌坊路口因春运、春运期间车流量猛增,早高峰为9:30—11:30,晚高峰为17:00—19:30,易发生拥堵,建议错峰出行;天新大快速路进城方向及高铁站周边道路易出现滞行,建议进城时通过兴业大道—甲子东路绕行。

(二)1月25日——1月31日春运期间正逢西岭雪山冰雪节旅游高峰时段,请出行群众及时关注大邑交警发布的西岭雪山景区游客量及相关道路交通信息,妥善选择出行线路、景点,避免高峰拥堵。

(三)辖区悦来镇至西岭雪山路段均为山区道路,弯多、路窄,加之冬季低温雨雾冰雪天气,路面湿滑,能见度低,请控制车速,小心安全驾驶,自驾游客切勿将车辆停靠路边购买滑雪用具阻碍交通。另金星悦文路(通往花溪谷)吊崖子路段封闭施工,请妥善选择出行线路。

简阳

春运期间易拥堵路段

简阳市简城街道办沱三桥、银河桥、安象街、建设路;射洪坝街道办东溪大道、筒江路口、螺简线、雄州大道金降路口、雄州大道简州大桥路口、雄州大道C段、沱一桥东头路口沱四桥东头路口

金堂

1、辖区国道G245(原S101成南线)路段,原K34+200M至K42+300M属于山区特控路段,路段限速30公里/小时,该路段冬季易出现雨雾天气及结冰路段,建议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2、县道金乐路赵淮段全路长约17KM,目前该路段因地质灾害现正封闭断道施工,途经金堂县城至淮口镇过往车辆可通过成南、成巴高速以及金堂大道进行绕行。

3、县道金堂大道中段汤家沟隧道至赵家大桥路段已通行,日常车流量较大,如遇发生拥堵,可建议由国道G245(原S101成南线)路段进行绕行,进入山区特控路段时需减速慢行。

4、五福大道。此路是通往五凤古镇旅游景点道路,路况较好,车速较快,非机动车行人横穿马路现象普遍。途经此路段时,严禁超速行驶,注意避让行人非机动车,合理选择出行时间,避免交通拥堵。

5、成金快速通道和广金路。货运车辆、摩托车、非机动车较多。途经此路段时,严禁超速行驶,注意避让货运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

6、金堂县辖区县辖成德南高速、成南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是通往中江县、遂宁市、南充市、重庆市的主要道路。从成都出发可直接上以上高速,出行前可通过手机(微博@四川高速)APP了解实时路况,如遇出城高速拥堵。可通过龙潭寺往成金快速通道往金堂方向,在金堂县成金快速通道(金堂·青白江收费站上成都二绕)铁道路口右转沿迎宾大道往成德南高速(金堂站)、成南高速(清泉站)进行绕行。还可以通过成都第二绕城至金堂后,通过成金快速通道前往成德南和成南高速。

春运期间,辖区返乡走亲访友群众增加,请广大交通参与者出行前检查车辆的安全,提前了解实际道路状况。如遇交通拥堵请勿争抢、占用应急车道,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彭州

春运期间易拥堵路段

1、城区:城中心十字口、外东街(老狗市)路口、老人民医院路口。

2、城外:迎宾路口、彭白路口、车站出站口。

蒲江

(一)成新蒲快速路。请驾驶员注意控制车速,蒲江境内限速80KM,注意道路上有行人、摩托车和自行车横过道路的情况,提前避让。

(二)成雅高速。春运出行高峰,高速车辆增多,请驾驶员从成雅高速蒲江段通行时,系好安全带,注意控制车速,请勿踩急刹车,小心行驶,切勿追尾、超速。石象湖景区出口为成雅高速石象湖服务区,车辆可依次排行出站进入景区,如遇服务区拥堵情况,可前行2KM,在成雅高速成佳站出高速,绕行成佳镇,经大成路(大兴方向)前行3KM前往石象湖景区。

(三)前往朝阳湖景区。蒲名路0KM至7KM+764M,途经朝阳湖镇,沿线有场镇和学校,道路情况良好,限速60KM,请途经车辆注意控制车速,避让行人非机动车,合理选择出行时间,避免交通拥堵。蒲名路7KM至15KM(转转山)由于该路段为山区道路,弯多、陡坡、路窄。请驾驶员途径该路段时,注意减速行驶,并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避免急打方向、紧急制动。此外,急弯、陡坡,注意检查刹车系统。在行车时,请尽量靠近道路中心线附近行驶,特别是在转弯时不要越线占道行驶。

都江堰

春运期间易拥堵路段

(一)易堵路口:

都汶高速都江堰西收费站路口、青城山大道与外江大桥交叉路口、都江堰大道百伦广场路口、都江堰大道大润发路口、都江堰大道与建设路交叉路口、蒲阳路与建设路交叉路口。

(二)易堵路段:

G317线、公园路、建设路、奎光路、天乙街、江安路、公园路、中山路、中环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全文

与春节假日期间旅游安全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凯撒旅行社招聘 浏览:748
阳江海韵戴斯度假酒店 浏览:590
电动汽车技术政策 浏览:261
户外街舞垫子 浏览:491
fuso越野房车多少钱 浏览:913
京郊特色度假 浏览:724
山羊皮卡车 浏览:374
中国旅游安全问题 浏览:399
武汉新能源汽车销售 浏览:142
l怀化旅游攻略 浏览:897
车个性内饰 浏览:135
奔驰S级内饰改装 浏览:101
皮卡并线 浏览:398
皮卡堂食物 浏览:8
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浏览:547
东京到大阪旅游攻略 浏览:492
东风轿车价格 浏览:293
金希澈豪车 浏览:826
皮卡丘人气 浏览:924
峨秀湖国际度假区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