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旅行 > 摩托车旅行日记

摩托车旅行日记

发布时间:2021-03-01 00:15:01

A. 电影《骑士日记》(又名摩托日记)的故事背景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阿根迁的罗萨里奥市,少年时代曾与当地名门闺秀奇奇娜相知相恋。随后,他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大学毕业后,在墨西哥行医期间,切的生活发生了转变--因为他结识了古巴革命者菲德尔·卡斯特罗。
1956年11月25日,切作为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远征古巴。经过2年多奋战,起义军终于夺取了古巴全国政权,切·格瓦拉先后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他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出访世界各国,成为当时全世界关注的新闻人物。在访问中国期间,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和彭真等领导人。然而,就在切成为风云人物之际,他却突然从政坛神秘地消失了--此时是1965年4月。

1952年1月,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罗德里格·德拉·塞纳)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

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的颠簸与艰苦,但他们仍继续前行,体验着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员。这段旅程最开始也许还只是新奇的冒险,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们旅行的基调也就完全改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异的事物不断地转变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的所见又使他们质疑所谓的被经济定义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对格瓦拉日后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直接激发了他日后成为一位叱咤一时的革命者。

B. 摩托车日记的幕后花絮

《机车日志》幕后:再现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
雷德福首选导演:《机车日志》的拍摄始于South Fork影业的执行制片罗伯特·雷德福、制片迈克尔·诺兹克和天然林企业的卡伦·腾克豪夫,他们意识到这是和沃特·塞勒斯初次合作的绝佳机会,因为他曾经凭借《中央车站》的剧本获得1996年圣丹斯国际映像作家奖。罗伯特·雷德福说:“《机车日志》看起来是和沃特合作的好机会,尤其是切·格瓦拉这个题材这么棘手。我知道沃特接手它后肯定会重抒情和人文,远超过关注那个成为革命先锋的政治意义。”
导演早熟悉原著:埃内斯托·格瓦拉写就的《机车日志》,并不是描绘一个男人如何蜕变成《时代》杂志定义的世纪偶像的旅程,这部回忆录是在他的南美之行几年后才完成。他在书中讲述了许多旅途中形形色色的见闻和人物,结合了日后他对这段旅行的重大意义的反刍,书中不谈革命却让人真切感受到革命的精神。当制片人属意沃特来为本片掌舵的时候,他已经很熟悉切·格瓦拉的著作,这本书深深地冲击了他。
原著的精妙之处:《机车日志》不仅是关于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也是对整个拉丁美洲的身份认同。对于那些来自同一区域的人来说,这种纠结在其中的私人体验更显得意味深长。沃特认为:当你读完整部书并理解和接受他们后,你就能体会到人们真的可以去改变世界。他也想这部电影去表达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关于希望和探索的意义。这段旅行的精妙之处基于切艾两人洞察世界转变的事实,他们将会按照各自对旅程的理解去尝试改变世界。
提前请艺术监督:自从这本书出版后,为了将它搬上大银幕,制片人就一直联系编者吉亚尼·米纳,他是意大利新闻记者和纪实小说作者,后来成为影片的艺术监督。他和制作者们进行了对古巴哈瓦那的勘查,在那里他们开始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他们也采访了切·格瓦拉的好友和旅行伙伴艾伯托·格兰度,让人振奋无比的是,这位8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保持着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编剧擦肩诺贝尔:沃特·塞勒斯和制片人找到了约瑟·里维拉,来改编切·格瓦拉和艾伯托的书(后者著《和切·格瓦拉同行》)。这位波多黎各出生的获奖剧作家,曾经和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奎斯(曾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圣丹斯学院一起学习。塞勒斯和里维拉一起做了学多深入研究,他们阅读了所有现存的关于切·格瓦拉的传记,调查和整个剧本的编改耗费了里维拉两年的时间。
剧本不神化角色:为了平衡影片中对两个主要角色的描写,里维拉分别从切·格瓦拉和艾伯托的书中抽取了大量资料。与《机车日志》不同的是,艾伯托的旅行记录版本不是回忆录,它包含了大量作者本人的记事观察,这种即时性在重现旅途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上起了重大作用。里维拉尽可能不让年轻的切·格瓦拉和后期的神化形象混淆,并重点突出两个人的人性一面,保留了原著中的幽默和纪实性。
第一支持方加盟:正当里维拉坚持不懈地编写剧本的时候,他们得到了第一个支持方“FilmFour影业”。2001年,执行制片保罗和丽贝卡加盟《机车日志》,带着FilmFour的资金帮助筹备拍摄,制片人艾德格德新组建的制作组也随后加入。在此期间,导演塞勒斯沿着书中提及的路线,开始了对旅途城镇的私人探访,去感受50年前主角的旅行。结果他意外地发现,这里的地形物貌,仍能重建作者当年的冒险和发现。
南美电影人支持:塞勒斯回忆他的第一印象是,1952年引起切·格瓦拉二人注意的建筑和问题大部分保留至今,这让他感觉原书如此接近现代,也许因为5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并未做大变动。《机车日志》应该属于阿根廷电影,所有与之相关的人都这么认为,这也是为了向电影的主要角色表达敬意。剧本完成后,制片方确定在阿根廷开拍,并获得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电影人的协助

C. 摩托车日记的剧情简介

《机车日志》剧情:革命前的红色罗宾汉
“世界改变了你,你也能改变世界。”
《机车日志》是一部描述一段壮丽的自我发现之旅和追踪格瓦拉建立革命之心起源的电影,南美洲丰富而复杂的人类和社会形态也随着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的旅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切·格瓦拉这位“革命浪漫主义的最后偶像”,阿根廷裔古巴马克思主义革命领导人,39岁就被杀害的伟大的革命家,正是通过这次近乎苦行的旅程,亲眼目睹了殖民主义对南美人民的剥削,间接地影响了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定。2004年1月,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后,博得了在场观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这部由巴西名导沃特·塞勒斯(代表作《中央车站》)导演、约瑟·里维拉编剧的电影,根据两位真实人物——阿根廷人埃内斯托·格瓦拉·戴拉·塞纳和艾伯托·格兰度的真实旅程改编而来。切·格瓦拉为这段旅行写下了《摩托车日记》,其中前言写道:“写这本日记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死了。组织与打磨过这本日记的那个我,早就不再是我;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漫游南美洲对我造成的改变,远远超过我所能预见的。”
1952年1月,切·格瓦拉(盖尔·加西亚·伯纳尔饰)还是一个专门研究麻风病的23岁的医学院学生,他的好友29岁的艾伯托(罗德里格·戴拉·塞纳饰)也是一个生物化学家。两个人道别了各自的家庭和切·格瓦拉的女友齐齐娜(米娅·麦斯特罗饰),骑上1939年产的诺顿500摩托车,开始了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冒险之旅。这辆古董摩托车载着两人离开熟悉而舒适的环境,走得越来越远,直到那个充满无限惊奇和刺激的目的地,而两人也因此变得亲如兄弟。
最终,这段历时八个月、行程8000里的旅途,从开始游山玩水的嬉戏目的,转变成深邃的发现之旅。整个南美充满了无穷的哀伤和无尽的希望,从无家可归的矿工到内河船上的妓女,从麻风病人到出身显赫的贵族,切·格瓦拉和艾伯托发现了他们人生的共同目标,并下定决心去改变世界……

D. 电影《摩托日记》中主人公骑摩托车都经过了哪些国家 各有什么见闻能列举一下么谢谢~

智利 阿根廷抄 秘鲁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应该是这个顺序,因为从前面看出,他是沿着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穿越的。

经过阿根廷和智利边境时,他们望着满眼山清水秀的美景,说着几时厌倦旅游时到此地开诊所的梦想,这时候镜头是明亮的,心情是开朗的,似乎更加美好乐观的前程正在逼人而来。只是到了那个重病的老妇人家里,色调突然变得灰暗起来,格瓦拉第一次在旅途中接触到这个世界悲哀无奈的一面,那一份闲情逸致也逐渐转变成为对南美人民苦难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在他们面对那对矿工夫妇迷茫伤感的眼神的时候,那种对习惯了健康向上的生活画面的心灵的巨大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感到“忽然间对这个世界陌生起来”。

在秘鲁麻风病区的那一段工作经历对他的人生无疑更具有启发和深省的意义,我甚至觉得这是导演在有意地与基督联系起来,因为基督也有过相似的与麻风病人相处的经历。格瓦拉的身份从此也被赋予了救赎者的神圣意义,从这一点上说,所有关注现实苦难的伟大人物都是一致的。当他奋力游过那条大河的时候,不仅仅完成了挑战个人极限的壮举,更进行了一次消除人为制造的鸿沟的精神之旅。

E. 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我只记得后半句是"车背上的我们正风雨兼程",前半句好像是什么

我出发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科考试,而阿尔维托则为长途旅行备车、研究专、计划属路线。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过途中我们会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的眼里只有前方路上飞扬的尘土,而车背上的我们正风雨兼程,风驰电掣般地向北挺进。

F. 电影摩托车日记迅雷下载地址,最好在800M到1G内的,非常感谢!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您可以前往迅雷快传官网,搜索您想要的资源进行下载.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到电影天堂这里进行搜索一下,感谢您的支持。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G. 《摩托日记》里的切格瓦拉的女友后来是跟他分手了吗

我出发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科考试,而阿尔维托则为长途旅行内备车、研究容、计划路线。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过途中我们会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的眼里只有前方路上飞扬的尘土,而车背上的我们正风雨兼程,风驰电掣般地向北挺进。

H. 摩托日记观后感400字

[记《摩托日记》观后感]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旅行、梦想、自由的书,让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附加条件,只是那种感觉……做好饭菜等爸妈回家是一种幸福;收拾好房间,看看书是一种幸福;按计划做完一套方案也是幸福;这种幸福即简单,又真实……读完《背包十年》,迫不及待的看了《摩托日记》,情节是两个年轻人在路上的故事,结局是男主角在行走的过程中,由开始的懵懂逐渐找到自己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导演尽量把情节渲染的轻松、幽默,但实际上,更为深切的表达了南美人民水生火热的生活境况,记《摩托日记》观后感,观后感《记《摩托日记》观后感》.我也更深刻的认识了切.格瓦拉这位南美民族英雄.他们那种在路上的精神感动了我,可以很简单,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冲破现状的勇气即可.可能开始很迷茫,可能过程很艰辛,可能结局也并不完美,但只要在路上,我们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人情,结识更多朋友,了解更多的知识,总结更多经验……呵呵,总之只有在路上我们才更自由……对于”自由“二字的理解仿佛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享受在路上的感觉,那种不安定的、可变的生活让我觉得生活还有N种可能,正是这些可能性,生活才更加的丰富多彩……大概是看完太兴奋了,给N多朋友推荐这部片子,希望大家喜欢.

I. 谁能推荐几部关于旅行的电影,例如《摩托车日记》一类的。

法国温馨电影《抄蝴蝶》法国经袭典电影,美丽风景,一个老人与一个小姑娘的一次感人旅行.
《荒野大镖客》约翰特拉沃尔塔等大牌明星齐聚堂,绝对搞笑。
《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Jon Krakauer)的散文集,是一个真实事件.
《欧洲任我行》讲几个高中生利用高中毕业的暑假到欧洲旅行的喜剧,很搞笑。

J. 摩托车旅行纪录片,求推荐

这类型的纪录片有很多,例如:一路向南、西行者、侣行、摩托日记等等。
摩托旅行爱好内者,统称为摩旅,容因其便捷、省钱等优点为很多骑行爱好者出门旅游的首选,且骑行旅游,机动性比较强,随停随走,可以花最少的钱走最多的地方,相比于跟团游更加有趣味。

阅读全文

与摩托车旅行日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凯撒旅行社招聘 浏览:748
阳江海韵戴斯度假酒店 浏览:590
电动汽车技术政策 浏览:261
户外街舞垫子 浏览:491
fuso越野房车多少钱 浏览:913
京郊特色度假 浏览:724
山羊皮卡车 浏览:374
中国旅游安全问题 浏览:399
武汉新能源汽车销售 浏览:142
l怀化旅游攻略 浏览:897
车个性内饰 浏览:135
奔驰S级内饰改装 浏览:101
皮卡并线 浏览:398
皮卡堂食物 浏览:8
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浏览:547
东京到大阪旅游攻略 浏览:492
东风轿车价格 浏览:293
金希澈豪车 浏览:826
皮卡丘人气 浏览:924
峨秀湖国际度假区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