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旅行的艺术》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简介 ······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 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 作者简介 ······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B. 旅行的艺术好看吗拜托了各位 谢谢
因为一个狗血的情节开始的旅行,出乎意料的玩笑结局。旅行的艺术,在于跳出计划。3.5 查看原帖>>
C. 旅行的艺术的作品评价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D. 旅行的艺术的作品赏析
“旅行的艺术”顾名思义不是记叙旅行途中的猎奇,当然也不是用笔写下的风景片,而是对旅行的意义的一种思考。他在旅行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关于文化、艺术,乃至生命本身意义的思考,让原本无奇的旅程充满各种鲜活的色彩。
对于一年只能在几天公休日打点行装出外旅游的人而言,值得期待的只有旅游这个过程本身、对于旅行的动机本是很多人无暇去想的。但德波顿恰恰是从这里便展开了对旅行之意义的探讨,哪怕是旅行中一些经常忽略的场所也被融入了他的哲思,正是这种随处发现意义的敏锐让德波顿笔下的旅行迥异于我们常规的期待。若不经他的提醒,我们恐怕已经忘了,旅行能够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飞机起飞的过程很难在一般的旅行者心中留下些什么,但在德波顿那里,“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最佳象征……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安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
以这种思绪开头引领的旅行过程中注定了这是一场哲性之旅。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才子的驾御能力。他所去的地方也许并不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但当华兹华斯成为英格兰湖区之旅的向导,凡·高的画作引领我们的普罗旺斯之旅,而福楼拜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引路人时,你突然发现旅行向你呈现了一种新的意义。“在心灵为了眼前的景物沉醉之前/一场眼花缭乱之舞转瞬即逝/大自然却适度呈现了一些永恒的东西(华兹华斯)”。如果说旅行有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意义,那么它的意义或者说它的艺术就在于通过旅行你能找回被自己忽略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比起日常生活更有一种永恒的意义。这种意义中包含了我们对已知环境的热诚,对未知的向往,而且还包括与周遭厮磨中找到的真正的人生乐趣。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谈旅行后的回归,回到自己的书房,旅行却没有完结,因为一个充满对生活的热情的人哪怕是在斗室之间也可以完成一场旅行。
旅行的艺术就在于它能带领行者回归到一种真正自然,而不是被扭曲的状态,于是一场艺术的旅行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人生之旅。繁忙中每个人的真实自我并没有完全丢失,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引导,而恰恰是在德波顿的邀约下,波德莱尔、帕斯卡尔、华兹华斯们帮我们完成了一种人性的回归。 作为历史文化随笔的一种,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更容易打“文化牌”,它仿佛是把“旅行”作为一个实体来解剖的。从准备“出发”,到思索出发的“动机”,再到探讨旅行中所观赏到的“风景”和“艺术”,最后是旅行结束的“回归”,德波顿往往善于从西方的文化中找到合适的名人故事对“旅行”做出诠释。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旅行故事的同时,时刻比照着大的欧洲文化背景,进而使得自己笔下的“旅行解析”有着极深的历史感和文化烙印。比如他探讨“旅行中的特定场所”,顺手就拉来波德莱尔醉心于港口、码头、火车站、火车、轮船以及酒店房间的事;探讨“旅行的动机”,则举出福楼拜向往东方异国情调的例子;而写到“旅行中的风景”,则在写自己畅游“湖区”的同时,描摹出多年以前华兹华斯在湖区的生活;谈及“旅行中的艺术”,更是把普罗旺斯和凡·高的耳鬓厮磨全盘托出,点出旅行对于凡·高画作的塑造力。历史与现实的交替浮现,仿佛是作者有意设计的蒙太奇镜头,于纵深的时光通道里,不经意间拉扯出学者式随笔的力度:旅行的意义,其实不在于观风景看人文,也不在于追求身体享受,而在于寻找到与自己灵魂能够产生对话的环境。这种环境,往往能够激发出我们对于生命本身以及生命处境的思考,是艺术家难得的精神催化剂。
E. 旅行的艺术怎么样
早上正好看到关于《单车旅行》的反面评价,感同身受很多根本不是真正的旅行。除了之前自己鄙夷的照相和旅游团,其实一味苦行和奔赴目的地也并没有好到哪。这片巧合了很多自己的行程,如果真的能顺利踏上,一定扔掉导游书带上这书和纸笔。
F. 阿兰·德波顿 《旅行的艺术》
我也找过了,没有TXT的,有个9.1MB的PDF,扫描的比较垃圾。我也纳闷这么好的书没有好的电子版。
G. 旅行的艺术经典语录
旅行的艺术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人类不快活的独一原因是他不晓得如何宁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
2、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货色。
3、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漂亮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俏丽的故事。
4、如果你不会像爱德华·霍珀那样可能享受旅途之寂寞,不像福楼拜那样阅历崎岖、对东方有着无比强烈的憧憬,不像亚历山大·冯·洪堡那样存在迷信探索的好奇心和丰盛的常识贮备,如果你对美、对艺术没多少鉴赏力的话,那么对游览还是三思而后行,要么来一次卧室周游也行?
5、有人必需通过本身在空间方面脱离日常轨迹才干让精力得到疏缓、愉悦,而有些人,不管是出自自动仍是无奈,可以随时随地让心灵天马行空。后者的道行兴许更高呢。
6、用旅行的心态在城市里生活着。
7、梵高说的,“权衡每一个出色画家的标记就是他们是否让我们更加明白地看到世界的某些局部。
8、就像看了梵高画的的柏树之后,我们更知道如何欣赏柏树。
9、罗斯金告知我们,”我情愿教我的学生绘画,从而让他们学会酷爱天然,而不会教他们盯着做作,从而让他们学会如何绘画“
10、时常访问大天然是解除城市生涯罪行的必要良方
H. 译文经典的旅行的艺术
著者: [英]阿兰·德波顿
编译者:南治国 彭俊豪 何世原 译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32758814I.3481
版次:01版01次
装帧:精装
页数:261
定价:28元
I. 旅行的艺术故事梗概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J. 《旅行的艺术》经典语句
导读:本书作者阿兰·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第1章 对旅行的期待 詹佛的名言,一个人每天早晨都得吞食一只癞蛤蟆,这样才能保证他在日间不会遇上更恶心的事。
(评论:日子实在过得无聊了的时候,我的确也有过类似的这种念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承认实地的旅行和期待中的旅行之间的基本“差异”,这样才会更接近真实,也更有益。在艺术作品和期待中找寻有价值的因素远比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来得容易。期待和艺术的想象省略、压缩,甚至切割掉生活中无聊的时段,把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导向生活中的精彩时分而无须润饰或造假,结果是,它们所展现的生活气韵生动、井然有序。这种气韵和秩序是我们纷扰错乱的现实生活所不能呈现的。我们专注于一个地方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时,往往容易忘记自我……并没有想到眼睛其实是和身体,以及在旅行中相伴相随的我们的心智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很多情形下,由于它们的在场,我们眼之所见便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了意义。……身体和心灵是难缠的旅伴,难以欣赏这趟旅行之美。我的情绪无法借助美好的外在事物而变得高昂起来……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若我们想象眼前的美景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而忽略这种逻辑,那我们就错了。无论是赏心悦目的事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的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要和心理欲求。
第2章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我们看见星星,
波涛;我们也看到了沙滩;
尽管有许多麻烦和突如其来的灾难,
就像在这里,我们总觉厌烦。
——波德莱尔《旅程》“对我而言,我总是希望自己在一个我目前所居地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地方去永远是我满心欢喜的事情。”“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它在我现在的世界之外!”列车,让我和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
带我走,到远方。此地,土俱是泪!(以上都是大诗人波德莱尔对旅行的观点和看法,一种注定终生孤独的宿命感,让这位诗人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恐惧。列车、轮船,赶紧把诗人带到远方吧,任何地方都行,只要不是这里。)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第3章 异国情调“昨天我们在开罗最好的一家餐馆用餐,”福楼拜回到巴黎几个月后写道,“和我们同时在店里的还有一只正在拉屎的驴子,一个在餐馆一角撒尿的男人。没有人觉得这有任何的不妥,也没胡人表示任何的不满。”在福楼拜看来,他们这么做是对的。“骆驼是最让人心动的东西之一……最能打动我(福楼拜)的还是骆驼,你很少能找到别的什么,比忧郁善良的骆驼更奇特、更优雅。你必须到沙漠中,看着地平线上,它们像士兵一样排成单列向前先进。它们的脖子,鸵鸟般前伸,不断前行……”
(福楼拜先生对于埃及的骆驼和驴子的热爱,就像他对于法国的中产阶级们的厌恶那么强烈。一个陌生的遥远的地方,那里独特的动物往往令人心弛神迷。)他(福楼拜)也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一个人的国籍:不是按照一个人的出生之地,亦非依据他家庭的归属来决定其国籍:一个人的国籍因取决于他所喜爱的地方。“与其说我是现代人,不如说我是古代人;与其说我是法国人,不如说我是中国人。……我是所有活着的生物的兄弟,是人的兄弟,同样地,也是长颈鹿和鳄鱼的兄弟。”有人问苏格拉底他从哪里来,苏格拉底回答说,他来自世界而非雅典。
第4章 好奇心1799年夏天,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二十九岁德国人,从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海港起航,踏上南美渊探险的旅程。他每两个小时就测量一次海水的温度。……他一踏上委内瑞拉的土地,就立即投入对库马纳一带植物的研究。……一天下午,洪堡量了一种仙人掌的圆周,测出的数据是1.54米。……平原上的几间茅屋旁有一条小溪,印第安人都认为小溪的水既清新又有益健康,我们发觉溪水的确很好喝,它的温度不过摄氏22.5度,而周围空气的温度是28.7度。他还兴奋地写道,苍蝇不太可能出现在海拔16600英尺的高度以上。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无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尼采说道:“历史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些对过往的伟大事物进行反思的人,他们从中获取力量,常常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辉煌灿烂。”
(这大概就是名胜古迹的吸引力。)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旅游因为表面的地理逻辑扭曲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好比大学课程的指定教科书只看其厚度,而不问其主题一样。第5章 乡村与城市“公鸡啼鸣
小溪流淌
小鸟啁啾,
湖水闪耀着波光……
山林中充满快乐
喷泉中充满活力
云儿飘荡
天空属于蔚蓝”
——华兹华斯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小鸟、小溪、水仙和绵羊,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们能矫正和治疗城市人倍感困顿的心灵。……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在心灵为了眼前的景物
沉醉之前,一场眼花缭乱之舞
转瞬即逝,大自然却适度呈现了
一些永恒的东西”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说,大自然会指引着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和东西”,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对于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有矫正的功能。如果我们对这个时代或精英的价值观感到痛心,那么思及地球生命的丰富多彩,或许会让我们感到释然,让我们记住,这个世界除了大人物的事业,还有在原野鸣叫的草地鹨。我们或处于空虚、焦虑的思绪中,或在“动荡的世界”里、城市的交通阻塞中穿梭,但都能够借助旅行中所见的自然景象,如一片树林或湖畔的几朵水仙花,来缓解我们一些“怨恨和卑劣欲望”。第6章 壮阔一种景致只有让人感受到力量,一种大过人类 、甚至是威胁到人类的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壮阔的景致以宏伟的方式,重复着日常生活经常施予我们的教训:“宇宙强而有力,而人类脆弱不堪;人的生命是脆弱和短暂的;我们除了接受加诸于意志之上的限制之外,别无选择;许多的必然性不是我们可以对抗的,面对它们时,我们只能臣服。”我们可以参照自然界中远超人类体积的景物,如高山、地球上的森林以及沙漠,用以对比人类的脆弱,进而使人坚强。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第9章 习惯人类不快乐的惟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帕斯卡尔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者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被一个同伴近距离观察会阻止我们观察别人,我们忙于调整自己以满足同伴的疑问和评价,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看上去更正常……(独自旅行就没有这样的顾虑)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