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游游记怎么写
第一、描写景色、风俗人情,最好能有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第二、自己的感受第三、旅游行程,一些地方可以写得详细些~其他嘛就是整体上结构简明,文字优美让人看得一目了然,能有所收获就是比较好的旅游游记了。
❷ 以旅行为主题写一篇八百字的游记散文
明天就是立冬了,在秋冬换季的当儿,我不经意间想起了远去的菜窖。过去,每到现在这个时节,我国北方就到了寒冷时期,假如不备蔬菜,不仅买不起新鲜蔬菜,就是买得起也找不到卖主,漫长的冬季吃菜就成了问题。为了既能吃到便宜蔬菜,家里常有,又防止过冬蔬菜被冻坏,我们的祖先在艰难的冬季生活中摸索出了经验,创造出了挖地窖储存蔬菜的方式,一辈辈延用下来,北方几乎家家都有菜窖,遍布在房前屋后、院中、地边,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儿时常见到左邻右舍挖菜窖的情景,后来,也曾挖过小菜窖,其实很简单,大都图省事,把去年老菜窖回填的土重新挖出来,今年继续用着。也有重新挖菜窖的,寻找房屋就近、方便的地方,往地下挖一个长方或正方形的大坑,长宽根据家庭储菜多少而定,深度必须2米以上,这样既确保在菜窖里能站下人,又保温度、多储菜。还要在上下方便的地方挖出一个能容成年人的窖口,挖出一两级台阶。挖好后要晾晒几天,看着四周坑壁表面的土渐渐干了,就从家里找来比坑宽的圆木或方木,横担在坑两边,再找来细小的木棍、木板什么的,竖着密实地放到圆木或方木上,然后再均匀地铺放上玉米秸、秫秸之类的,再在上面培上几十厘米厚的土,做一个封盖菜窖口的盖就行了。
做好了菜窖,就根据季节、气温需要放菜了,每年在霜降前到立冬后的这个阶段都是买卖秋菜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活着储藏大量的秋菜,以备越冬食用。自家菜地里大都栽种着白菜,这是过冬的家常菜。集市的上空也弥漫着蔬菜的香气,摆放着白菜、萝卜、土豆、大葱等,也以白菜居多,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菜,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回忆起来,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冬季储藏菜的精彩场面就会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一家家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推白菜的、搬白菜的、往菜窖里码放白菜的,还有挎着篮子放萝卜的,也有往菜窖里放葱的……上演了乡村藏秋菜交响曲,好不热闹。眼见着白白胖胖的大白菜、粗壮的大白萝卜、青绿的甜萝卜、葱绿的大葱、滚圆的土豆下窖,特别讨人喜爱。菜窖成了乡村百姓的一个大储藏库,也是一个保鲜库,把家里大大小小的菜蔬都放进去,足够吃上一冬,也方便多了,不用为冬天吃蔬菜发愁了。
这种菜窖因为在地下,不用供暖,温度可以保持在0-5度左右。菜窖里的菜要按照顺序码放整齐,用起来方便。也不是说放好了就不用管了,有时天气特别寒冷,常见有人下到菜窖里看看,不时地翻动一下白菜,瞧瞧储藏的葱,防止被冻坏,儿时偶尔听有人叹着气说:“今年菜窖里的白菜没放好,冻了、烂了。”不过,大多家庭保存的很好,从中也看出了利用菜窖的功夫。大约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窖里的菜吃的也差不多了,温度也提升了,就渐渐地剩余的菜晾晒着吃完,菜窖也履行完了这一年的义务。
说起菜窖来,我还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时我十几岁了,社会嚷嚷着防震很厉害,我和小伙伴们都吓得不敢在家睡觉了,这时很有主见的伙伴就出主意,说到胡同西头闲置的菜窖里。我和其他两个小伙伴一听,这个主意好,就一起动手把菜窖整理好,铺上了褥子,盖上了被子,点上煤油灯,我们几个兴闹着挤到了一起,在防震的盛行时期,我们只管放心大胆地睡,睡得还挺香呢。
后来,不知因为家长不放心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又搬到了另一个小伙伴家的大院里,同样是睡在一个很大的菜窖里,大概是现在这个季节,祖母让我带上她做的很厚的草褥子,铺在菜窖底部既防潮又很暖和。因这个小伙伴的家庭背景特殊,我那时就感到睡在他家大院里很荣幸,现在想来,有必要把他的家庭背景交代一下:这个小伙伴就是我老家平度县第一任县长乔天华的孙子。乔天华是1931年10月在山东烟台入党的老党员,先后担任过中共烟台特支代理书记、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兼左翼党代表、中共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平掖抗日救国会会长、八大队政委、南海独立团团长、平北县人民政府县长等,先后组建起七支队伍,3000余人,输送到胶东主力部队,因之被称为“游击队贩子”。
遥想当年曾睡在胶东抗战英雄的大院里,我现在的心情开始不平静起来。我在想,这是一个抗战时期的革命家庭,乔天华曾是“平度县抗日游击队”发起人,他的妻子韩书亭曾是平度县第一位女支书,他的儿子乔洪珍13岁就当了“小八路”。我有幸睡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园里,也不免产生了种种疑问,我在猜想,乔天华是否就在这个大院里研究抗日救国方略?为了避开日本鬼子、汉奸的围追堵截,他是否也睡过地窖、地洞?他的妻子是否就在这个大院里,组织家乡人民绣起了“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平度城头”的旗帜?这面旗帜收藏在“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他当“小八路”的儿子是否就在这个大院里,跟着桥隆飙的原型乔明志练习枪法?其实那“砰、砰”的枪声早已传进了乡村百姓的耳中。
睡菜窖的经历使人难忘,令人回味无穷。既有生命的体验,更有置身在抗战家庭里的特殊感受,对那个红色大院生发出无限感怀,激发起奋进的力量。
如今,菜窖已渐行渐远,现在已几乎见不到了,留在心里的是美好的回味。回忆过去那段精彩的故事,留给今后的是丰富的想象……
❸ 请以"出游"为话题,写一篇游记散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哇!五一长假快到了,我真想出去旅游,到哪儿呢?我左思右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就到天堂——苏州和杭州.
苏州的美景
今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吃了一些东西,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汽车站乘车.到了汽车站,我非常激动,心跳也加快了,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就这样,我们来到了苏州.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苏州的购物天堂——观前街.这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商店里济济一堂,那些商品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个个都是精品.不一会儿,我来到了书城,不用说了,我买的都是科技书呗!
从观前街出来,拐了一个弯,我们到了怡园.一进大门,只见一座亭子,我们在这儿休息了一会儿.经过一个大堂,就到了玉皇厅,据说这里每天只能请一桌客人享受皇帝吃的午餐.走过大厅,我们来到戏剧馆,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吃着苏州的特色小吃——五香豆、豆腐干等,很是惬意.
出了怡园,我们打的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这里湖水荡漾,正举办汽车展呢!汽车有小轿车、卡车、面包车等型号,有上海大众、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品牌.从高处俯看,汽车几乎包围了金鸡湖喽!再往前看,密密麻麻的汽车一直通向码头.弯下腰看,碧波荡漾的湖水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很是好看.呀!这里真美呀!
明天,我们将到苏州乐园去!
❹ 一篇旅行游记怎么写
重点字词是游记
你就写在旅行游记中的特殊事情
比如说你见识到了什么你以前没有见过或者不知道的东西(事情)
你对这次旅行的看法是什么
你喜欢这次旅行吗
为什么
这些都是可以写的
❺ 游记散文的写作特色
一、一种表达――描写
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写,山水游记得告诉读者是怎样的山水,这是一切抒情的前提,而要告诉读者就必须借助于形象化的描写,且描写越生动、形象,越能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情是愉悦、畅快的。面对着长江美景,诗人不禁吟诵起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慢慢地升起,月光洒在江面之上。这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苏轼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苏轼以风清、月明、露白、水渺、舟荡,为我们绘制出一幅美妙恬静的“秋江月夜图”。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景色迷人的赤壁展现于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这样的美景满怀憧憬,唤起了我们的美感享受。
再如,我们熟知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是一篇精致的写景状物的山水游记,文章首先交代小石潭的位置及周围景物,接着分层描写了潭水、潭石、潭岸青树、潭中游鱼和潭外小溪,并且以水、石、鱼为描写元素,搭建出小石潭及其周围清幽秀丽的风景,在给人一种幽深冷寂的感觉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凄怆的感受。
二、层次安排――移步换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会采用“移步换景”,也即作者的视点(立足点及观察点)不固定,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出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
如朱熹别有情趣的《百丈山记》就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第一段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写起,简述登山过程。“循磴而东,既得小涧”,“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第二段依次介绍山前、山后的诸景点,循水游览:小涧→石梁→山门→石池→石梁→石梯→小庵→老屋→西阁。重点突出了涧水之美。“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台东径断……”第三段作者以缺口中遥望远山这一视角,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为背景,以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物为描写重点,渲染了百丈山壮美的特征。作者移步换景,逐一介绍百丈山的奇险、幽静等特点,从而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三、一个手法――联想
山水游记真正的写作目的一般不是仅仅告诉读者看到了什么。写什么,作者是有讲究的。因为纯写景的文章很少,绝大多数文章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在这样的创作目的下,作者需要联想的介入,通过联想,文章达到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如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地处僻野,很少有人涉足,小石城山虽有奇石异景却不被人们知晓,埋没于荒野,虽曰美丽,却凄清无人赏识,自然拨动了作者的心弦。于是,作者由奇石的命运联想到被贬谪到永州多年的自己,虽有济世安邦之才,然而横遭放逐,谪居荒蛮,壮志难酬。作者不说借奇石以x慰,却说奇石是造物者安排在这里以抚慰那些贬逐到此的贤人凄怆的心灵,不说自己被贬逐到这荒蛮之地的寂寞,却流露出以自然之石为伴来遣怀,自然就流露出同为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孤芳自赏的痛楚愤懑之情。作者表面上是说对造物者不满,而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当时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刺,更表达了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四、一类思路――由事及理
文人缘何喜欢山水,尤其是魏晋时代的文人,往往纵浪山水,痛哭而返,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文人们在水中读到了自己的影子,自然,他们在写景的过程中,会将喜欢的景物特点浸染上自身的情绪,借山水自然之美谈及生活之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游记散文既让我们看到了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的很多山水游记都是这样的写作思路,以前后《赤壁赋》为代表。另外还有《石钟山记》,文本中心在于探究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一步步追问,对于前人的见解或看法,作者不但不盲从,不轻信,而且亲自去实践探究,在深夜泛舟于石钟山绝壁之下,借助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苏轼从这件事中揭示出一个人生哲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这个道理到现在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文体特征――多种表达
山水游记,景为象,游为踪,感是魂;内容的复杂决定了表达的复杂,所以,在写山水游记时,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或叙事或抒发情感。其中,山水游记作品中常见的手法就是写景抒情与议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的是先写景抒情,后议论;有的是先议论,后写景抒情;有的是夹叙夹议。
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0余字,写景部分只有“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几句,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议论,生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慨。文章流露出作者仕途失意被贬黄州的伤感、感叹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怀,这就是所谓“言为心声”。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极力描写岳阳楼胜景的基础上,用一段议论,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让我们感受到范仲淹的胸襟与气度,令人景仰。
❻ 一篇旅行的文章,要真实,要有感觉
本人来自(http://weitao.taobao.com/tzh/feed/feed_detail_display.htm?spm=a2143.3068457.1110842385.d4911137.gESHWh&feedId=24594413&wsnsUid=2035242864)
一个背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是女生,我喜欢旅行,喜欢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去看风景,去感受旅途带来的惊喜和感动。一直想在空闲的时候,心情疲惫的时候能放下一切,一个人打个简单的包裹独自上路去旅行。
一个人无疑是孤独的,但有一句话:忍受孤独者全胜,享受孤独者完胜!享受孤独的每一分钟都是新奇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在那里,会遇见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只有自己一站站的旅行,每离开一个地方,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还没去过,但是我喜欢那种行走在陌生城市的感觉,喜欢凤凰和乌镇。
感觉江南给我很多故事的错觉。
在日落的时候,行走在石板路上,看着各家各户的炊烟升起,心里就会有种莫名的感动,我一直在梦中出现一个场景:在江南的一个老旧的四合院里,放着一张老旧的摇椅,老式的唱片机一直在放着同一首歌,最浪漫的事。
*(更多信息来自http://weitao.taobao.com/tzh/home.htm?spm=a1z10.1.w5002-5067659386.3.DJigi9&tzhUserId=778969404)
❼ 寻求不错的旅行游记 散文书
林达有一系列旅游的书籍很不错的,比如:带一本书去巴黎,等等,说了地理,文化,还将历史,比余秋雨的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