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决策矩阵的决策矩阵的基本要素
1.状态变量:指可能影响决策后果的各种客观外界情况或自然状态。是不可控因素。
2.决策变量:指决策者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方案,是可控因素。
3.概率:指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4.损益值:在一种自然状态下选取某种方案所得结果的损益值。
Ⅱ 什么是决策矩阵
决策矩阵常用于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中,它是表示决策方案与有关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矩阵表式。常用来进行定量决策分析。
决策矩阵是风险型决策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又被称为"决策表"、"益损矩阵"、"益损表"、"风险矩阵"。
决策矩阵评价一系列的选择并为其排序。小组首先设计一些评价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对每个选择进行评价。它属于L型矩阵的一种。
Ⅲ 旅行者困境的收益矩阵
一个典型的收益矩阵如下(仅考虑整数): 典型的旅行者困境收益矩专阵 属100 99 98 97 3 2 100 100, 100 97, 101 96, 100 95, 99 1, 5 0, 4 99 101, 97 99, 99 96, 100 95, 99 1, 5 0, 4 98 100, 96 100, 96 98, 98 95, 99 1, 5 0, 4 97 99, 95 99, 95 99, 95 97, 97 1, 5 0, 4 3 5, 1 5, 1 5, 1 5, 1 3, 3 0, 4 2 4, 0 4, 0 4, 0 4, 0 4, 0 2, 2
Ⅳ 决策矩阵的示例
图表5.50是“巴黎风情”酒店的顾客服务小组用来决定“等待时间过长”中哪一方面的问题应先解决的一个决策矩阵。问题出现在“顾客等待接待”、“顾客等待侍者”、“顾客等待食物”和“顾客等待付账”几个方面。
评价标准为“给顾客造成的不便”(多大程度上对顾客造成不良影响?)、“解决的容易程度”、“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和“解决的速度”。本来“解决的容易程度”常写作“解决的困难程度”,但是那样使排序反过来了。现在每个标准的最大值都表示最期望的选择:给顾客带来不便、易于解决、对其他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以及很快可以解决。
赋予“给顾客造成的不便”5分权重表示小组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解决的容易程度”和“解决的速度”各有2分权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有1分权重。
用3,2,1分别表示将每个问题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例如:在问题“顾客等待食物”中,由于周围气氛很好,给顾客带来的不便就评为中级(2)。因为它关系到侍者和厨房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1——不容易)。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为中,因为这样侍者必须更频繁地去厨房。由于厨房设计得很拥挤且没有柔性,故这个问题不能很快得到解决(1——低速)。(注意:小组假设解决方案要涉及厨房的重新设计,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假设。)
将每个得分都与权重相乘。例如,“顾客等待接待”一项在“给顾客造成的不便”(权重为5)的问题上,评价为高(3),那么得分就为15。将每一排的得分相加得到每个问题的总分。“顾客等待接待”得到了最高分28。由于次高的得分是18,那么选择哪个就很显然了。
同样可以阅读有关Medrad的案例,看看决策矩阵如何用来确定优先改进哪种问题。
Ⅳ 决策矩阵的决策矩阵的应用
决策矩阵由备选方案、自然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和益损值所组成,一般用由实际问题给出的条件来列出矩阵决策表。在经营管理中,对决策问题的描述集中表现在决策矩阵上,决策分析就是以决策矩阵为基础,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方法,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Ⅵ 请问粗糙集里的,决策矩阵、区分矩阵算法代码应该怎么写是关于知识约简的
% main.m a=[ 1,1,1,1,0,0,0,0,1,1,0,1; 0,0,0,0,0,0,0,0,0,0,0,0; 1,0,1,0,0,0,0,0,0,1,0,0; 0,0,0,1,1,1,1,0,1,0,1,1; 1,0,0,1,1,1,1,1,0,1,1,0; 0,1,0,1,1,1,1,1,1,0,0,1; 1,0,0,0,1,1,1,0,0,1,1,1; 1,1,1,1,0,0,0,0,1,1,0,1; 1,0,1,1,1,0,0,0,1,1,0,1; 1,1,1,1,0,0,0,0,1,1,0,1; 1,0,1,1,1,0,0,0,1,1,0,1; 1,0,1,1,1,0,0,0,1,1,0,1 ]; d=[1;0;0;0;0;0;0;1;1;1;1;1]; pos=posCD(a,d); dismat=dismatrix(a,d,pos); dism=disbe(dismat); core=cor(dism); [red,row]=re(dism); % dismatrix.m % 生成未经处理的区分矩阵dismat function dismat=dismatrix(a,d,pos) [m,n]=size(a); p=1; index1=0;index2=0;index=0; dis=-1*ones(m*(m-1)/2,n); for i=1:m for j=i+1:m if (isxbelongtopos(i,pos)&~isxbelongtopos(j,pos))... |(~isxbelongtopos(i,pos)&isxbelongtopos(j,pos))... |(isxbelongtopos(i,pos)&isxbelongtopos(j,pos)&~isxybelongtoindD(i,j,d)) index2=1; end if index2==0 continue; end for k=1:n if a(i,k)~=a(j,k) dis(p,k)=1; index1=1; else dis(p,k)=0; end end if index1==1 p=p+1;index=1; end index1=0; index2=0; end end if p<=m*(m-1)/2 if index==0 dismat=[]; return; end if dis(p,1)==-1 p=p-1; end else p=m*(m-1)/2; end dismat=dis(1:p,:); % re.m % 对已经处理过的区分矩阵进行知识约简 function [red,row]=re(dism) [m,n]=size(dism); red=[]; row=0; if m<=0 return; end for i=1:n if dism(1,i)~=0 row=row+1; end end red(1:row,:)=zeros(row,n); j=1; for i=1:row while dism(1,j)==0 j=j+1; end red(i,j)=1; j=j+1; end temp=[];tempdis=[]; rowd=0;rowd1=0; for i=2:m j=1; while j<=row temp=uni(dism(i,:),red(j,:)); [s,n]=size(temp); rowd1=rowd+s; tempdis(rowd+1:rowd1,:)=temp; rowd=rowd1; j=j+1; temp=[]; end red=[]; red=disbe(tempdis); tempdis=[]; [row,n]=size(red); rowd=0;rowd1=0; end % disbe.m % 对区分矩阵或者约简矩阵进行化简即去掉包含关系 function dism=disbe(dis) [m,n]=size(dis); p=m; for i=1:m if dis(i,1)~=-1 for j=1:m if i~=j & dis(j,1)~=-1 if dis(i,:)<=dis(j,:) dis(j,1)=-1; p=p-1; elseif dis(i,:)>=dis(j,:) dis(i,:)=dis(j,:); dis(j,1)=-1; p=p-1; end end end end end dism=ones(p,n); j=1; for i=1:p while j<=m & dis(j,1)==-1 j=j+1; end dism(i,:)=dis(j,:); j=j+1; end % posCD.m % a为条件属性矩阵,d为决策属性向量 % pos为正域,保存条件属性矩阵的索引值 function pos=posCD(a,d) [m,n]=size(a); p=m; index=0; for i=1:m if a(i,1)~=-1 for j=i+1:m if a(j,1)~=-1 &(a(i,:)==a(j,:)&d(i)~=d(j)) a(j,1)=-1;p=p-1;index=1; end end if index==1 a(i,1)=-1;p=p-1;index=0; end end end pos=zeros(p,1); i=1; for r=1:p while a(i,1)==-1&i<=m i=i+1; end pos(r)=i; r=r+1; i=i+1; end % cor.m % 对已经处理过的区分矩阵求核 function core=cor(dism) [m,n]=size(dism); core1=zeros(1,n); number=0; for i=1:m num=0;p=0; for j=1:n if dism(i,j)~=0 num=num+1; p=j; end end if num==1 core1(p)=1; number=number+1; end end if number==0 core=0; else core=zeros(1,number); j=1; for i=1:number while core1(j)==0 j=j+1; end core(i)=core1(j); j=j+1; end end % uni.m %对区分矩阵的第i行和red(j,:)运算,即将a中所有的1分别插入到red(j,:)中,待去掉包含关系 function tempred=uni(disa,red) [m,n]=size(red); num=0; for i=1:n if disa(i)~=0 num=num+1; end end tempred=ones(m*num,n); temp=[]; j=1; for i=1:num while disa(j)==0 j=j+1; end temp=red; temp(:,j)=ones(m,1); tempred((i-1)*m+1:i*m,:)=temp; j=j+1; end % isxbelongtopos.m % 判断x是否在正域pos中 % x为索引值 % 返回值p,如果x在pos中p=1否则p=0 function p=isxbelongtopos(x,pos) [m,n]=size(pos); p=0; if x<=0 p=-1; return; end for i=1:m if x==pos(i) p=1; break; end end % isxybelongtoindD.m % 判断x,y是否在indD中 % x,y为索引值 % 返回值p,如果x,y在indD中p=1否则p=0 function p=isxybelongtoindD(x,y,d) if x<=0 | x>size(d) | y<=0 | y>size(d) p=-1; return; end if d(x)==d(y) p=1; else p=0; end
Ⅶ 数学建模中的决策矩阵如何求
层次分析?直接看网络文库里的吧~姜启源老师的课件http://wenku..com/view/4d73cac55fbfc77da269b19a.html
这里还有matlab的代码http://wenku..com/view/8cbdf563561252d380eb6e58.html
Ⅷ 何谓政策指导矩阵这种决策分析法有何特点
指导性政策矩阵(Directional Policy Matrix)指导性政策矩阵(简称DP矩阵)是由壳牌化学公司创立的一种新的战略分析技术。该矩阵是在BCG矩阵的原理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指导性政策矩阵实质上就是把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归结在一起,并对企业所处战略位置做出判断,进而提出指导性战略规划。其规划如下图所示:DP矩阵用9个格子表明企业的战略态势,DP矩阵与BCG矩阵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用矩阵图标识企业分部战略态势的工具。为此它们也都被称为是组合矩阵。而且,在BCG和DP矩阵中,圆圈的大小都代表各分部对总公司销售额的贡献比例,阴影面积的大小代表各分部对总公司盈利的贡献比例。然而,DP矩阵与BCG矩阵的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两矩阵的轴线含义不同,BCG的轴线分别是相对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销售增长率,关注的是财务数字,而DP矩阵的轴线分别是产业发展前景和企业竞争素质,关注的是动态发展。其次,DP矩阵比BCG矩阵要求有更多的关于企业本身的信息。图表中DP矩阵的横轴表示企业的竞争素质,它由IFE矩阵的加权分数表示,IFE总加权分数为1.0~1.99代表内部弱势地位,2.0~2.99代表中等地位,3.0~4.0代表强势地位。DP矩阵的纵轴表示产业的发展前景,它有EFE矩阵的加权分数表示,EFE总加权分数为1.0~1.99代表低,2.0~2.99代表中,3.0~4.0代表高。DP矩阵可以被分为九个不同的战略方格。九个战略方格又分成三大战略区间,落入不同的区间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方式: 增长和建立区间:当企业落入1、2、4方格内时,该分部即为被看做是增长型和建立(grow and build)型部门。当企业落入1方格时,应该优先追加投资,极力寻求在产业中的支配地位;当企业落入2方格时,择优投资,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争取领先地位;当企业落入4方格时,应该有选择地投资,发展或保持领先地位。在此区域的企业一般采取一体化的扩张战略或加强型战略。 坚持和保持区间:当分部落入3、5、7方格内时,该分部被看作是坚持和保持(hold and maintain)型部门。当企业落入3方格时,应该努力增强竞争能力或采取收割战略;当企业落入5方格时,应该识别有前途的领域并有选择地投资,一般不采取收缩型的战略;当企业落入7方格时,说明企业处于高竞争能力和低发展前景的战略状况。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创立的政策指导矩阵,主要是用矩阵来根据市场前景和竞争能力定出各经营单位的位置。市场前景分为吸引力强、吸引力中等,无吸引力3类,并用赢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形势等因素加以定量化。竞争能力分为强、中、弱3类,由市场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究和开发等因素决定。由矩阵可看出,对落入不同区域的产品,用了不同的关键词指明应采用的战略类型。这里必须指出,由那些矩形组成的区域并未精确地加以限制。该公司的经验是:①各区域的形状是不规则的;②区域的边界不固定,可以相互变化;③在某些情况下,区域之间允许重迭。处于矩阵中不同位置的拟议战略可概括如下:(1) 领先地位。应优先保证该区域产品需要的一切资源,以维持其有利的市场地位。(2) 不断强化。应通过分配更多的资源,努力使该区域产品向下一区域(领先地位区)移动。(3) 加速发展或撤退。该区域产品应成为公司未来的高速飞船。不过,只应选出其中最有前途的少数产品加速发展,余者放弃。(4) 发展。这个区域中的产品一般会遇到2~4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没有一个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可行战略是分配足够的资源,使之能随着市场而发展。(5) 密切关注。该区域产品通常都有为数众多的竞争者。可行战略是使其能带来最大限度的现金收入,停止进一步投资。(6) 分期撤退。这些区域应采取的战略是缓慢地退出,以收回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入盈利更大的经营部门。(7) 资金源泉。可行战略是只花极少投资于未来的扩展,而将其作为其他快速发展的经营部门的资金来源。(8) 不再投资。所应采取的战略是尽快清算,将其资金转移到更有利的经营部门。比较BCG矩阵与指导性政策矩阵,有以下几点不同:1.指导性政策矩阵分类更加详细,更能适应企业的情况。2.BCG把市场份额作为分类依据,而指导性政策矩阵更看重单位的竞争能力。3.BCG重在指明公司现有业务所处的状况,对将来的指导意见不大,而指导性政策矩阵明确点明了在具体情况应当采用的具体策略,更适合战略中使用。
Ⅸ 决策矩阵的适用场合
·当必须将一些选项限定为1个时;
·当要基于几条标准作决策时;
·用列表削减法将得到的选择减少至有限数目后。 ·当需要致力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只有一个改进机会时; ·当只能实施一种改进方法时;
·当只能开发一种新产品时。
Ⅹ 论述波士顿矩阵法和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答题完整,详细)
波士顿矩阵(BCG)法,为了使公司的发展能够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机会之间取得切实可行的适应,就必须合理地在各项业务之间分配资源。
优点:波士顿矩阵法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收益,它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战略决策能力,帮助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更深刻地理解公司各 项业务活动的联系,加强了业务单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之间的沟通,及时调整公司的业务投资组合,收获或放弃萎缩业务,加强在更有发展 前景的业务中投资。
缺点:也应该看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如由于评分等级过于宽泛,可能会造成两项或多项不同的业务位于个象限中;其次,由于评分等级带有折衷性,使很多业务位矩阵的中间区域,难以确定使用何种战略;同时,这种方法也难以同时顾及到两项或多项业务平衡。因此中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尽量占有更多资料,审慎分析,避免因方法的缺陷造成决策的失误。
五力模型是由波特(Porter)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该模型中涉及的五种力量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