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刘渊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刘渊(?抄~310年),字元海,新袭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
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
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王济:渊有文武长才,陛下任以东南之事,吴不足平也。
Ⅱ 刘渊乱晋是怎么回事
汉太祖光文皇帝刘渊(?-310.8.29),字元海,匈奴人。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称帝)。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289),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之后,《晋书·刘元海载记》载:“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又载,刘渊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现。魏嘉平年间(249年—253年),刘豹之妻呼延氏去龙门求子,忽然有一条大鱼,顶有两角,跃鳞炫髻进了龙门祭所,久之方才离去。是在,呼延氏作梦,见有鱼变人,十三个月后,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来。刘渊自托冒顿之后,又编了一套类似刘邦斩蛇的这样一个谶语故事,为日后起事制造舆论依据。
刘渊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以当时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大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等儒学经典。又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常对人们说:“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耻也。” 因此,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魏咸熙年间(264年—265年),刘渊以侍子(即人质)身份留居洛阳。西晋泰始初,鲜卑树几能在凉州起兵反晋。上党李熹建议署刘渊为大将军,发五部匈奴,西征凉州。大臣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几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齐王司马攸见刘渊才智出众,劝晋武帝司马炎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刘渊赖王浑等帮助,才幸免于难。
刘渊作了五部帅后,推诚接士,轻财好施,幽、冀名流,纷纷不远千里,前来拜附。晋惠帝继位后,由杨峻辅政,杨峻署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署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其时由于中原战乱,并州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汉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刘渊的从祖父刘宣对其族人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不久,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合进攻司马颖。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刘渊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刘渊回到离石后,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二旬之间,拥众五万。西晋永兴元年(304年)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以从祖父刘宣为丞相,经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建立汉国。 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忙率兵前往镇压,部将聂玄与刘渊战于大陵(今山西文水县),聂玄大败,司马腾大为恐惧,遂率并州三万余户下山东。刘渊乘胜进军,接连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县)、屯留(今山西长子县)、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腾再次出兵讨伐刘渊、部将司马瑜、周良等驻军汾阳,刘渊派武牙将军刘钦等前往阻击,前后四战四捷,刘钦大胜而还。这年离石发生大饥荒,刘渊派太尉刘宏、护军马景等驻守离石,自率大军开赴上党壶关(今山西壶关县)。 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为太傅,进表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东燕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刘琨到并州后,由于饥荒与战争,此地百姓难以自存,吏民万余人由李恽等率领,随司马腾流亡冀州,组成“乞活军”。留居并州的汉族居民不足二万。刘琨只好到上党组织军队,得三百余人,受到刘渊部将刘景的攻击,在上党无法立足,遂转战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时,侍中刘殷、王育等向刘渊进言说:“殿下自起兵以来,已历数载,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并力一战,拿下河东,建立帝号,再挥师西南,攻克长安,然后以此为都城,征发关中之兵,取洛阳,灭西晋则易如反掌了。这也正是高祖皇帝创立基业的方略。”刘渊听了大喜,遂发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据有河东全境。这时,中原起义的汲桑、王弥、石勒及鲜卑陆逐延等都纷纷归降刘渊,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晋的巨大浪潮。 公元304年8月,刘渊的堂祖父、右贤王刘宣看到晋庭大乱,互相残杀,以为反叛的时机已到,便对族人说:“自从汉朝灭亡以来,我们的单于都是徒有虚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余的王侯,地位却降到与老百姓一样。现在司马氏骨肉亲人互相残杀,四海动乱如同鼎中沸腾的开水,光复呼韩邪的事业,这正是时候!”于是互相谋划,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他的心腹呼延攸到邺城去告知他。刘渊知道后,十分高兴,当时他正在邺城,便以会丧为借口要求北归会丧。司马颖不允许。刘渊只好密令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刘宣等人,让他们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的积蓄力量,加紧准备,伺机反晋。 公元304年8月初,刘渊找了个理由瞒过了司马颖,回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刘宣等人立即给他上封大单于称号,二十多天时间,有了五万人马,建都离石县。10月,刘渊又将都城迁到左国城。。接着,刘宣等人请求刘渊上一个尊号,刘渊说:“现在四方都没有平定,暂且按照汉高祖那样称汉王吧。” 于是,刘渊祭天于南郊,登上汉王王位,宣布大赦,改元元熙。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建国号为大汉。宗室刘氏以亲疏远近为等级,都封郡县王,异姓以谋谟战功相次封为郡县公、侯。以刘宣为丞相,刘宏为太尉,刘和为大司马,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呼延攸为宗正。 这年冬天,刘渊派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率兵拒阻,汉军败还。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病重,以陈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详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不久病卒,历位六年。庙号显祖;谥号光文皇帝;葬永光陵;曾用年号: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永凤(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Ⅲ 刘渊是一个匈奴人,为何要建立的是汉朝呢
在当时是大汉朝庇护匈奴,后来大汉朝倒台,刘渊就改宣誓从此以后匈奴改成姓刘的,然后要重新复汉,在那个时候为了亲政策,匈奴的后裔的确也有汉朝的血脉,后来刘渊也是为了表现自己是真的想要光复汉朝,也为了稳定民心,所以把自己的封号改姓汉。
当然刘渊这一个决定是很明确的,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借壳上市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了想天下证明自己的合法权,正统权,来招揽百姓,稳定政局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刘渊正是因为这样的正确的决定,打着复兴汉朝的旗帜,灭掉了晋州,成为五户十六国第一国家,汉赵。
Ⅳ 刘渊如何成为了大单于
刘渊从严治理,轻财好施,以诚相待,逐渐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匈奴五部都归附了刘渊。内后来刘渊又被调到邺容城,升任宁朔将军,负责匈奴五部的军事工作。
这时"八王之乱"已经拉开了序幕,北方地区成了西晋宗室互相残杀的舞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匈奴左贤王刘宣等人见恢复匈奴故业的时机已到,便秘密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人到邺城请刘渊回来。
Ⅳ 刘渊是妥妥的匈奴人,却为何要取汉名,还自称汉皇帝
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一个匈奴人为什么要取一个汉名,又为何要自称是汉皇帝,要了解这些我们要先看看刘渊的生平简介。
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
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
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1、晋朝是个相当讲究门阀的时代,刘渊本来就是匈奴人,他的出身并不高贵,本就没有什么支持率的刘渊来说,要想取得士族大家的支持,必然要将自己的姿态放下,亲近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汉化。
2、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母亲为匈奴呼延氏,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记载,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了刘。
3、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化,曾拜上党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诵之”,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刘渊7岁丧母时“擗踊号叫,哀感旁邻”,所表现出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极大。
Ⅵ 匈奴贵族刘渊是什么人
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汉王。
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刘渊是刘豹的儿子,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力气大,武艺高,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八王混战开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贵族们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开会商量。有个老年贵族说:“我们匈奴从汉朝开始跟汉人结为兄弟。经过魏、晋两个朝代,匈奴单于后代虽然有封号,却没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晋朝发生内乱,自相残杀。这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地位的好时机啊!”
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议论,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当单于挺合适。
贵族们派个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大伙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五万人马,亲自率领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晋朝灭掉,反倒去帮助晋军呢?
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室的兄弟。现在汉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刘渊称汉王后,很快攻下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势力比较小的各族反晋力量也都来归附刘渊。
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集中兵力进攻洛阳。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两次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时候,八王中最后的一个王——东海王司马越还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杀。晋朝留下的一点点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后来刘渊死去,他儿子刘聪接替做汉国皇帝,又派大将刘曜、石勒进攻洛阳。洛阳的军民奋勇抵抗,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公元311年,洛阳城终于被攻陷,晋怀帝做了俘虏。
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晋怀帝死后,在长安的晋国官员拥立怀帝的侄儿司马邺继承皇位,这就是晋愍(音mǐn)帝。
公元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遭到了怀帝同样的命运,在受尽侮辱后被杀。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纷纷起义,他们中间的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像李雄、刘渊一样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出现十六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旧称五胡十六国,胡是古时候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Ⅶ 刘渊生于哪年
所处时代 晋十六国时期
个人资料 表字/小字 元海 姓名 刘渊
生卒 251-310.8.29 主效势力版 汉(前赵)
籍贯 新兴权
容貌 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官爵 左部帅 →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大单于→汉王→皇帝
家族资料 父亲 刘豹 母亲 呼延氏
配偶 呼延氏,张夫人,单氏
子女 刘裕,刘隆,刘和,刘乂,刘聪(4)
兄弟姐妹 不祥
相关人物 公师彧、王浑、王济、孔恂、杨珧、王弥、司马颖、刘宣、呼延攸、司马炎、司马邺
曾效力过的势力 西晋、汉(前赵)
Ⅷ 匈奴大单于刘渊为什么姓刘
刘渊,字元海,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嘉四年( 310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 28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之后,《晋书·刘元海载记》载:“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又载,刘渊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现。魏嘉平年间(249年——253年),刘豹之妻呼延氏去龙门求子,忽然有一条大鱼,顶有两角,跃鳞炫髻进了龙门祭所,久之方才离去。是在,呼延氏作梦,见有鱼变人,十三个月后,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来。刘渊自托冒顿之后,又编了一套类似刘邦斩蛇的这样一个谶语故事,为日后起事制造舆论依据。 刘湘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以当时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大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等儒学经典。又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常对人们说:“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耻也。”因此,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魏咸熙年间(264年——265年),刘渊以侍子(即人质)身份留居洛阳。西晋泰始初,鲜卑树几能在凉州起兵反晋。上党李熹建议署刘渊为大将军,发五部匈奴,西征凉州。大臣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几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齐王司马攸见刘渊才智出众,劝晋武帝司马炎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刘渊赖王浑等帮助,才幸免干难。 刘渊作了五部帅后,推诚接士,轻财好施,幽、冀名流,纷纷不远千里,前来拜附。晋惠帝继位后,由杨峻辅政,杨峻署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署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其时由于中原战乱,并州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汉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刘渊的从祖父刘宣对其族人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不久,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合进攻司马颖。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刘渊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刘渊回到离石后,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二旬之间,拥众五万。西晋永兴元年( 304年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以从祖父刘宣为丞相,经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建立汉国。 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忙率兵前往镇压,部将聂玄与刘渊战干大陵(今山西文水县),聂玄大败,司马腾大为恐惧,遂率并州三万余户下山东。刘渊乘胜进军,接连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县)、屯留(今山西长子县)、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晋永兴二年( 305年),司马腾再次出兵讨伐刘渊、部将司马瑜、周良等驻军汾阳,刘渊派武牙将军刘钦等前往阻击,前后四战四捷,刘钦大胜而还。这年离石发生大饥荒,刘渊派太尉刘宏、护军马景等驻守离石,自率大军开赴上党壶关(今山西壶关县)。 光熙元年( 306年),司马越为太傅,进表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东燕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刘琨到并州后,由于饥荒与战争,此地百姓难以自存,吏民万余人由李恽等率领,随司马腾流亡冀州,组成“乞活军”。留居并州的汉族居民不足二万。刘琨只好到上党组织军队,得三百余人,受到刘渊部将刘景的攻击,在上党无法立足,遂转战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时,侍中刘殷、王育等向刘渊进言说:“殿下自起兵以来,已历数载,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并力一战,拿下河东,建立帝号,再挥师西南,攻克长安,然后以此为都城,征发关中之兵,取洛阳,灭西晋则易知翻掌了。这也正是高祖皇帝创立基业的方略。”刘渊听了大喜,遂发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据有河东全境。这时,中原起义的汲桑、王弥、石勒及鲜卑陆逐延等都纷纷归降刘渊,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晋的巨大浪潮。 永嘉二年( 308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国号为汉。宗室刘氏以亲疏远近为等级,都封郡县王,异姓以谋谟战动相次封为郡县公、侯。以刘宣为丞相,刘宏为太尉,刘和为大司马,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呼延攸为宗正。 这年冬天,刘渊派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率兵拒阻,汉军败还。 永嘉四年( 310年)七月,刘渊病重,以陈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详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不久病卒,历位六年。 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汉国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
Ⅸ 匈奴人刘渊为何对重建大汉如此着迷呢
刘渊把自己的政权叫做“汉”,不是他着迷于重建大汉,而是他想笼络胡汉两方面的人为己所用而已。
五胡十六国早期的社会形势:
当时胡汉融合的情况:民族关系紧张,互相不信任甚至敌视,刘渊的想法既得不到汉人的信任,也得不到匈奴人的理解。
刘渊言行不一,这恐怕也是受制于当时紧张的民族关系。胡汉互相不信任,刘渊因此不敢把重要权力交给汉人。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当时匈奴人与汉人之间的敌视程度。公元309年4月,大将军刘景(匈奴人)统军在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打败了晋将王堪,随后竟然下令将三万多男女投入黄河淹死。
虽然刘渊得之此事后非常愤怒,也把刘景做了降职处理。但是,我们看到刘渊想笼络汉人的想法并没有落到实处。
后来刘渊的儿子刘聪登位,攻破洛阳时,屠戮了洛阳三万多公卿和百姓。就连他的儿子都不认可他的想法。
结束语:
刘渊以汉做国名,但是实际中既不被汉人认可,也不被他的匈奴族人所理解。总体而言,“汉”这个招牌在匈奴人手里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后来汉这个国名被改成了赵。
因此,匈奴人刘渊建汉,并不是着迷于重建大汉,而是想用“汉”这个招牌邀买人心而已。
Ⅹ 评价刘渊
刘渊
刘渊,字元海,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嘉四年( 310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 28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之后,《晋书·刘元海载记》载:“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又载,刘渊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现。魏嘉平年间(249年——253年),刘豹之妻呼延氏去龙门求子,忽然有一条大鱼,顶有两角,跃鳞炫髻进了龙门祭所,久之方才离去。是在,呼延氏作梦,见有鱼变人,十三个月后,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来。刘渊自托冒顿之后,又编了一套类似刘邦斩蛇的这样一个谶语故事,为日后起事制造舆论依据。
刘湘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以当时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大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等儒学经典。又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常对人们说:“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耻也。”因此,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魏咸熙年间(264年——265年),刘渊以侍子(即人质)身份留居洛阳。西晋泰始初,鲜卑树几能在凉州起兵反晋。上党李熹建议署刘渊为大将军,发五部匈奴,西征凉州。大臣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几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齐王司马攸见刘渊才智出众,劝晋武帝司马炎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刘渊赖王浑等帮助,才幸免干难。
刘渊作了五部帅后,推诚接士,轻财好施,幽、冀名流,纷纷不远千里,前来拜附。晋惠帝继位后,由杨峻辅政,杨峻署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署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其时由于中原战乱,并州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汉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刘渊的从祖父刘宣对其族人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不久,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合进攻司马颖。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刘渊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刘渊回到离石后,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二旬之间,拥众五万。西晋永兴元年( 304年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以从祖父刘宣为丞相,经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建立汉国。
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忙率兵前往镇压,部将聂玄与刘渊战干大陵(今山西文水县),聂玄大败,司马腾大为恐惧,遂率并州三万余户下山东。刘渊乘胜进军,接连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县)、屯留(今山西长子县)、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晋永兴二年( 305年),司马腾再次出兵讨伐刘渊、部将司马瑜、周良等驻军汾阳,刘渊派武牙将军刘钦等前往阻击,前后四战四捷,刘钦大胜而还。这年离石发生大饥荒,刘渊派太尉刘宏、护军马景等驻守离石,自率大军开赴上党壶关(今山西壶关县)。
光熙元年( 306年),司马越为太傅,进表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东燕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刘琨到并州后,由于饥荒与战争,此地百姓难以自存,吏民万余人由李恽等率领,随司马腾流亡冀州,组成“乞活军”。留居并州的汉族居民不足二万。刘琨只好到上党组织军队,得三百余人,受到刘渊部将刘景的攻击,在上党无法立足,遂转战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时,侍中刘殷、王育等向刘渊进言说:“殿下自起兵以来,已历数载,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并力一战,拿下河东,建立帝号,再挥师西南,攻克长安,然后以此为都城,征发关中之兵,取洛阳,灭西晋则易知翻掌了。这也正是高祖皇帝创立基业的方略。”刘渊听了大喜,遂发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据有河东全境。这时,中原起义的汲桑、王弥、石勒及鲜卑陆逐延等都纷纷归降刘渊,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晋的巨大浪潮。
永嘉二年( 308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国号为汉。宗室刘氏以亲疏远近为等级,都封郡县王,异姓以谋谟战动相次封为郡县公、侯。以刘宣为丞相,刘宏为太尉,刘和为大司马,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呼延攸为宗正。
这年冬天,刘渊派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率兵拒阻,汉军败还。
永嘉四年( 310年)七月,刘渊病重,以陈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详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不久病卒,历位六年。
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汉国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